学术投稿

小剂量环孢素治疗难治/复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

石雨薇;陈瑢;丁莉

关键词:环孢素A, 难治/复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摘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主要以外周血小板单系减少伴或不伴有出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糖皮质激素等一线治疗对多数患者可产生较好的疗效,但仍约有20%~40%的患者表现为对各种治疗无反应,因此难治/复发性ITP 是目前临床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孢素A(CsA)是近年来应用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小剂量CsA 治疗难治/复发性ITP 具有一定的疗效〔2〕。本文分析小剂量CsA 治疗难治/复发性ITP 患者的临床资料。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InterTan和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比较

    近年来,手术治疗已成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第4代股骨近端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 InterTan系统),由于其较动力髋螺钉( DHS)系统及其他髓内钉( IMN)系统有更强的旋转稳定性及防止负重产生的“z-效应”〔1〕,从而有效提高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愈率。近年来,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问题逐渐受到临床关注〔2〕,由于贫血状态能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存活率〔3〕,本次研究拟通过对Inter-Tan和DHS两种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对老年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的重视。

    作者:周修五;李雪飞;王铁军;孙大辉;秦大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鲑鱼降钙素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围术期的镇痛效果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12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各40例,Ⅰ组给予鲑鱼降钙素,Ⅱ组给予帕瑞昔布钠,Ⅲ组给予鲑鱼降钙素联合帕瑞昔布钠,比较三组术后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RVAS)、主动运动状态VAS(AVAS)、持续被动运动VAS(PVAS)、患者能主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的时间、主动屈髋90°的时间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3 dⅢ组的RVAS评分、AVAS评分以及PVAS评分均显著低于Ⅰ组、Ⅱ组(P<0.05);术后Ⅲ组主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的时间、主动屈髋90°的时间均显著早于Ⅰ组和Ⅱ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围术期的镇痛效果较好,能显著减少患者的痛苦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马慧勇;曹江龙;李旭晨;韩纯杰;秦秀龙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清HE4联合CA125检测在卵巢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目前,血清癌抗原125( CA125)是应用多、广的卵巢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但是对于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敏感性不高,而在一些良性疾病如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人附睾蛋白(HE)4是一种新发现的肿瘤标记物,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含量很高,但是在卵巢良性组织中含量很低,在绝经和未绝经女性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卵巢癌的早期也有很高的敏感性〔1〕。本研究旨在研究HE4、CA125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以及术前、术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杨丽萍;李会影;任淑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随年龄变化的成人颈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的超声特征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成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解剖结构特征。方法对867例20~99岁基本健康成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血管内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动脉硬化斑块,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596,右侧0.588,为中度相关。颈总动脉内径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290,右侧0.297。颈内动脉内径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218,右侧0.267。椎动脉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135,右侧0.176。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血压病史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331,右侧0.323,为低度相关。随着年龄增长,两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的内径,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同时,颈总动脉内中膜逐渐由光滑变得不光滑,并可能出现斑块;而年龄越大,颈部动脉出现斑块的比例就越高。结论走向衰老的年龄增长,逐渐造成颈部动脉血管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管壁弹性减弱和内径增大,提示了颈部动脉逐渐硬化的特征,可以认为这些变化是衰老在机体内在的结果和表现。经过颈部动脉硬化超声检测进行衰老评估,可能是人体衰老的一个新的评估认识手段。

    作者:丁宝维;夏玉光;唐维平;戴良;吴宣树;刘智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DNA甲基化及测定方法

    在真核生物中,甲基化只发生在胞嘧啶第五位碳原子上,由DNA甲基化转移酶( DNMT )催化,以 S-腺苷-L-甲硫氨酸( SAM)作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胞嘧啶上,生成5-甲基胞嘧啶(5mC)的一种反应。其可保护DNA不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开。在人类基因组中, DNA的胞嘧啶约有4%被甲基化,它与基因表达有重要关系。活性染色质DNA呈低甲基化。60%~90%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是甲基化的,主要散布在DNA重复序列。管家基因和组织特异性基因的5′端,启动子和第一个外显子区,由 CpG 密集( C+G>50%)而成,长度为1000~2000 bp,称为CpG岛,通常是非甲基化的,其甲基化可抑制转录,基因静默。 DNA甲基化与研究在非DNA序列改变的修饰,影响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表观遗传学密切相关。其与组蛋白乙酰化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与肿瘤、衰老、分化等一系列医学生物学问题有关〔1~4〕。

    作者:史双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该院住院的300例诊断明确、年龄>60岁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即进行 TCD 动态监测,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组,阿托伐他汀组,常规治疗组各100例。各组患者入院后均按常规方法给予对症治疗,醒脑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阿托伐他汀组加服阿托伐他汀片。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醒脑静注射液2个疗程治疗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较其他组优出(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34±1.32,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NIHSS评分疗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后基本痊愈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当,但在治疗结束后其疗效维持更优。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MCA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改善,对老年脑梗死治疗作用明显。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厚朴酚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目的:观察厚朴酚对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β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ALI组(10只)、厚朴酚低剂量组(4μg/kg,10只)和厚朴酚高剂量组(8μg/kg,10只)。腹腔注射脂多糖( LPS)10 mg/kg 2 ml建立ALI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组于制模前30 min 腹腔注射厚朴酚;每组于6、12、24 h 3个时间点取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于制模后24 h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I组TNF-α、IL-1β含量6、12、24 h明显升高(P<0.01);与ALI组比较,厚朴酚组TNF-α、IL-1β含量6、12、24 h即明显下降(P<0.01),两治疗组间炎症介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HE染色提示,厚朴酚干预组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好转。结论厚朴酚可下调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对脓毒症ALI大鼠的肺组织有抗炎作用。

    作者:王雪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益肾化湿颗粒和舒洛地特软胶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益肾化湿颗粒和舒洛地特软胶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 D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DN患者60例并进行益肾化湿颗粒和舒洛地特软胶囊联合治疗。另选取60例同期接受常规降糖、降血脂和舒洛地特软胶囊治疗的老年 DN患者作为对照。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肾化湿颗粒(10 g/次,3次/d)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并分析用药前后两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肾功能指标、血脂、凝血功能、C 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IL)-8等炎性因子水平、空腹血糖( FPG)、平均动脉压( MAP)和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疗效为显著的患者比例和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5.00%和98.33%)均高于对照组的23.33%和91.67%(P<0.05)。治疗前两组TC、TG、HDL-C和LDL-C等血脂指标、APTT、PT、FDP、D-D和FIB等凝血功能指标、FPG、MAP、Scr、血BUN、血脂、凝血功能、UAER、CRP以及IL-8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TC、TG、HDL-C和LDL-C等血脂指标、APTT、PT、FDP、D-D和FIB等凝血功能指标、FPG、MAP、Scr、BUN、UAER、CRP、IL-8等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且联合治疗组TC、TG、HDL-C和LDL-C等血脂指标、APTT、PT、FDP、D-D和FIB等凝血功能指标、MAP、Scr、BUN、UAER、CRP、IL-8等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 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5%( t=4.26,P<0.05)。结论益肾化湿颗粒和舒洛地特软胶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水平,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并降低患者的血脂、凝血功能和炎性指标水平,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国胜;侯小静;朱广领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女性从事太极柔力球的运动强度与能量消耗

    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使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圆形动作的变化比较复杂,随机多样,对训练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发展多向思维都具有良好的作用。研究显示,太极柔力球可以有效改善中老年人的运动、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等系统功能,预防慢性病并延缓衰老〔1〕。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老年女性从事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强度与能量消耗的关系。

    作者:杨木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甲氧明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预注甲氧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临床价值和佳给药方式。方法选择老年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以下四组:A组,诱导前后不给予任何血管活性药物;B组:诱导前依照0.05 mg/kg的剂量静脉推注盐酸甲氧明; C 组:诱导后出现低血压( SBP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20%)时静注盐酸甲氧明0.05 mg· kg-1;D组:诱导前即微量泵持续泵注甲氧明4μg · kg-1· h-1。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基础值,T0)、诱导后2 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及插管后5 min(T4)、10 min(T5)、15 min(T6)、20 min(T7)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及麻黄碱总量。结果诱导前(T0)各组老年患者一般状况、基础血压、心率和输液量无差异(P>0.05),诱导后2min(T1) SBP与DBP在D组与A组、C组之间有差异(P<0.05)、B 组和C组有差异(P<0.05)。 HR的变化除A组与C组外,其余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插管即刻(T2)SBP的变化除B组与D组外,其余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DBP的变化B组与A、C、D组的比较,均有差异(P<0.05);HR的变化仅B组与C组间均有差异(P<0.05)。插管后1 min(T3)SBP与 DBP的变化 A组与B、C、D组,C 组与 D组间均有差异(P<0.05),HR的变化仅A组与B、D组间均有差异(P<0.05)。插管后5 min(T4)SBP与DBP的变化A组与B、C、D组之间,C组与D组间均有差异(P<0.05),各组心率无差异(P>0.05)。插管后10 min(T5)、15 min(T6)及20 min(T7)各组之间各组 SBP、DBP 及心率无差异(P>0.05)。麻黄碱的用量A组显著多于B组、C组和D组(P<0.05), B组、C组心动过缓分别发生5例、4例,显著高于A组及D组(P<0.05)。结论甲氧明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可使循环更平稳;甲氧明泵注给药对血压和心率影响更小,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孟庆涛;夏中元;苏娃婷;李维;唐玲华;吴洋;江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小剂量环孢素治疗难治/复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主要以外周血小板单系减少伴或不伴有出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糖皮质激素等一线治疗对多数患者可产生较好的疗效,但仍约有20%~40%的患者表现为对各种治疗无反应,因此难治/复发性ITP 是目前临床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孢素A(CsA)是近年来应用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小剂量CsA 治疗难治/复发性ITP 具有一定的疗效〔2〕。本文分析小剂量CsA 治疗难治/复发性ITP 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石雨薇;陈瑢;丁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中正五聚蛋白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及其与气道炎性细胞和气道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 A组),45例COPD稳定期患者( B组),45例健康体检者( C组),采用酶连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法检测诱导痰中PTX3水平,并计算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测定三组人群的肺功能。结果诱导痰中PTX3水平(A组>B组>C组)(P<0.05);A组诱导痰中PTX3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67,P<0.05),与肺功能(FEV1%pre)呈负相关(r=-0.78,P<0.05);B组诱导痰中PTX3水平与肺功能(FEV1%pre)呈负相关(r=-0.57,P<0.05)。结论 PTX3作为固有免疫反应的体液因子参与 COPD 气道炎性过程,其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气道炎性标记物。

    作者:刘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外路显微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约0畅3%)为老年人高发眼病,临床致盲性较高,预后较差〔1〕。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以封闭裂孔、恢复脱离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接触和黏合程度为治疗原则。网脱外路显微手术逐渐被眼科医师接受和认同,并得以继承和发展〔2〕。它是在显微镜下完成全部巩膜外冷凝加压手术步骤的技术,为网脱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和突破点。我院自2006年开始应用该项术式,积累了大量的术前检查、手术设计和手术操作等方面经验。本文与常规间接镜下外路手术进行对比,对外路显微手术经验进行分析。

    作者:熊杰;张自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与七氟烷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在老年患者骨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与七氟烷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在老年患者骨关节置换术中效果。方法择期行骨关节置换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Ⅲ级的老年患者(65~85岁)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组(A组)与七氟烷芬太尼静吸复合组(B组),A组应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持续泵注来进行麻醉维持,B组应用七氟烷吸入加芬太尼静脉注射来实现麻醉维持,两组均同时应用Narcotrend 监测仪监测麻醉深度。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 A组收缩压( SBP)、心率( HR)变化均大于B组(P<0.05)。 A组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出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均比 B组延长(P<0.05)。结论七氟烷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组麻醉维持更平稳,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更少,术后患者苏醒更迅速,该全麻方式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行骨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作者:吕晓红;段宗生;张剑;台永祥;王虎山;麻海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慢性疾病与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偏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疾病对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 PPH)的影响。方法餐前15 min测1次血压为餐前血压,进第1口饭开始计时,20、40、60、90、120 min各测血压1次,以餐后血压变化大值为餐后血压,将患者分高血压组与无高血压组;餐前高血压〔收缩压( SBP)≥140和(或)舒张压( DBP)≥90 mmHg〕者与餐前血压正常者;服用降压药者与未用降压药者。并将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心功能、脑卒中、肾脏疾病、下肢静脉曲张、营养不良、服用降压药、年龄等因素对餐后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早、中、晚餐发生PPH的人数分别为82、61、54例,3组差异显著(P=0.005);餐后20、40、60、90、120 min发生PPH的人数分别为74、95、112、103、99例,5组差异显著(P=0.001);餐前高血压者与餐前血压正常者早中晚餐餐后 SBP变化大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早餐SBP变化大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6);偏相关分析显示:早餐后SBP变化大值与肾功能、服用降压药相关(r=0.189、-0.180,P=0.035、0.044),晚餐后 SBP变化大值与冠心病相关(r=0.185,P=0.039);早餐DBP变化大值与年龄相关(r=0.580,P=0.000);晚餐后 SBP变化大值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r=0.194,P=0.030)。结论早餐及餐后60~90 min易发生PPH,餐前高血压患者餐后血压下降幅度较大,PPH与冠心病、肾功能、原发性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及年龄有关。

    作者:刘学员;唐伟雄;黄心元;唐慧明;周锦池;卢水焕;赵蕾;李水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超声介入方法在老年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细菌性肝脓肿的首优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观察组)和传统开腹手术脓肿切开引流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愈情况及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100%,且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减少。结论超声介入治疗具有视野清晰、脓肿清除彻底、创伤小等优点,是老年肝脓肿患者的一种理想治疗术式。

    作者:李彬;刘沫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石家庄市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现况及其下肢平衡能力

    目的:了解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及其下肢平衡能力。方法随机调查石家庄市60~90岁1667例老年人过去一年中跌倒情况;并对82例老年女性和80例青年女性进行了闭眼单脚站立、身体活动幅度、足底压力测试。结果老年跌倒发生率为27.11%(452例);老年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身体活动幅度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左足除第1跖骨外的其他9个区域峰值压力均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右足除第2~5趾骨、第1跖骨外的其他8个区域峰值压力均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因年龄的增加身体各器官、各系统功能逐步老化,肌肉力量也随之下降,下肢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迅速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作者:李长虹;李立;李壮志;陈玉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糖尿病足复发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复发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类型,探讨糖尿病足感染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糖尿病足感染患者90例,其中65例复发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65例感染复发患者共培养出14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 G+)菌47.1%、革兰阴性( G-)菌39.3%,病原菌混合感染率66.7%。 G+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G-菌对帕尼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多重耐药的出现与近期应用抗生素有关,感染复发与溃疡未愈合时间超过60 d、多重耐药出现和周围血管病变有关。结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繁多,并对常规的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耐药率,因此要严格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出现多重耐药病原菌、溃疡未愈合超过60 d、存在有周围血管病的感染患者,要警惕感染的再次发生。

    作者:付晗;张川;孙立娟;李艳华;刘殿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前和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流速和搏动指数的变化

    目的:探讨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术前、术后大脑中动脉流速( Vm)和搏动指数( PI)的变化。方法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在DSA术前和术后立刻进行TCD检查。在 DSA中使用非离子型水溶性碘造影剂;同时测定两侧大脑中动脉M1段的Vm和PI。结果 Vm和PI在造影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造影能够用来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血管痉挛情况,同时也能够引起血管痉挛,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造影剂对血管的影响。

    作者:刘业松;王小洁;申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因素

    研究显示教育程度低、女性、吸烟、重度饮酒、基底节梗死、肥胖、载脂蛋白( ApoE )ε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 )缺失型( DD)等位基因等因素可导致脑梗死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1,2〕。本研究探讨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尤其是疾病因素(颈动脉狭窄与否、血流速度减慢与否、病灶部位等)。

    作者:李丹;邢琰;陈长香;郝习君;王静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