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足复发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

付晗;张川;孙立娟;李艳华;刘殿媛

关键词:糖尿病足, 复发感染, 病原菌, 多重耐药性,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足复发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类型,探讨糖尿病足感染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糖尿病足感染患者90例,其中65例复发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65例感染复发患者共培养出14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 G+)菌47.1%、革兰阴性( G-)菌39.3%,病原菌混合感染率66.7%。 G+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G-菌对帕尼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多重耐药的出现与近期应用抗生素有关,感染复发与溃疡未愈合时间超过60 d、多重耐药出现和周围血管病变有关。结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繁多,并对常规的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耐药率,因此要严格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出现多重耐药病原菌、溃疡未愈合超过60 d、存在有周围血管病的感染患者,要警惕感染的再次发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及丝胶的干预效果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变化及丝胶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 n=12)。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丝胶治疗组大鼠按照2.4 g· kg-1· d-1的剂量灌胃给予丝胶、阳性对照组大鼠按照55.33 mg· kg-1· d-1的剂量灌胃给予二甲双胍。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Western 印迹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CT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丝胶治疗组较模型组,血清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肾脏CT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丝胶可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 CTGF的表达,恢复肾脏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平衡,从而发挥对糖尿病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振军;刘东慧;宋成军;陈志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贫血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贫血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 COPD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计算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行肺功能检测,抽血行血液分析,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铁蛋白(Fe)、叶酸(FA)、维生素B12(VB12)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87例老年COPD患者中贫血者13例(14.94%)。合并贫血组年龄较大,hs-CRP及EPO明显升高(P<0.01),BMI、 ALB、TP、TC、TG、Fe、FA、VitB12,EPO、FEV1%预计值及 FEV1/FVC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血红蛋白(HGB)与hs-CRP、 EPO呈线性相关(R=0.911,P<0.01)。结论老年COPD合并贫血有较高的发病率,贫血与年龄、炎性反应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有关。

    作者:阮丽波;陈军;黄智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患者胃癌组织中CD44和ABCG2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胃癌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CD44)和ATP-结合盒亚家族成员2(ABCG2)的表达及二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老年患者胃癌组织标本中CD44和ABCG2的表达情况,并对两者的临床相关性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CD44蛋白在癌旁胃黏膜、慢性胃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18.75%(3/16),而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0%(24/40)〕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 ABCG2在慢性胃炎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4/16)和4.54%(1/22),而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可达75%(30/40),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织(P<0.05)和癌旁组织(P<0.01)。 ABCG2蛋白阳性表达的标本中CD4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高〔66.7%(20/30)〕,AB-CG2蛋白阴性表达的标本中CD4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低〔20%(2/10)〕,CD44与 ABCG2蛋白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显著正相关(r=0.94,P<0.05)。Western印迹显示低分化癌(AGS)、中分化腺癌(SGC7901)和低分化黏液腺癌(MGC803)细胞中CD44与ABCG2均呈阳性表达,显示CD44与ABCG2在三株胃癌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CD44在癌变过程中有表达升高现象,CD44参与了胃癌的发生,ABCG2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CD44与ABCG2蛋白在胃癌中均高表达,表明两者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作者:周雨;易德保;蒋传命;王乐;凌晖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双向干预睡眠障碍与疼痛对妇科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向干预睡眠障碍与疼痛对妇科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妇科手术后患者4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疼痛干预组(对照组)和双向干预组(干预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硬膜外持续镇痛,干预组术后采取硬膜外持续镇痛联合镇静催眠药。主要评估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睡眠状况、免疫和营养状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第1、3天手术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1.82±0.09和1.74±0.12,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平均睡眠时间为(6.09±0.12)h,多于对照组(4.35±0.17)h (P<0.05);干预组术后第7天PSQI为7.05±0.13,低于对照组8.96±0.11(P<0.05);干预组术后3 d和术后7 d免疫球蛋白(Ig)M分别为(509.71±10.64)mg/L和(342.41±8.49)mg/L,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3 d和术后7 d CD4+/CD8+分别为1.33±0.03和1.48±0.02,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3 d和术后7 d白蛋白分别为(47.16±0.11)g/L和(51.04±0.07)g/L,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手术后患者进行双向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减轻疼痛,提高机体状况。

    作者:郑晓彬;胡碎钗;张海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甘草苷对黄褐斑小鼠模型SOD、MDA、NO含量及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甘草苷( LQ)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的血清和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活性及一氧化氮( NO)含量及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雌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Q低剂量组(15 mg· kg-1· d-1)、LQ中剂量组(30mg· kg-1· d-1)、LQ高剂量组(60 mg· kg-1· d-1)和维生素C组。空白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肌肉注射黄体酮加紫外线照射法致黄褐斑小鼠模型。各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30 d后,检测小鼠血清和皮肤中 SOD、MDA活性和 NO含量。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 MTT)法检测浓度为0.1,1,10μmol/L LQ对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LQ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升高黄褐斑模型小鼠的血清和皮肤中SOD活性(P<0.05,P<0.01),降低MDA、NO含量(P<0.05);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LQ对黄褐斑模型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抑制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物产生、减少黑素细胞形成有关。

    作者:应隆;徐丽歌;应倩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冠心病多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各风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根据Gensini评分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分级,对比分析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脂蛋白( Lp) A水平、血浆载脂蛋白( Apo) A-I水平在轻度和重度组中有差异,年龄、糖尿病史、高密度脂蛋白( HDL)与冠脉病变程度有相关性,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与ApoC-Ⅲ有相关性。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浆ApoA-I水平与冠脉病变呈负相关,Lpa水平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结论年龄、糖尿病史、HDL水平异常是冠心病进程中的危险因素。 TG、TC和ApoCⅢ-具有正相关关系。

    作者:高敏;呼海娟;崔炜;高社军;韩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肺鳞癌术后组织中B7-H4、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和p53的表达及关系

    目的:检测肺鳞癌术后组织中B7-H4、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10和p53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117例肺鳞癌术后组织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46例支气管黏膜鳞化的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7-H4、USP10和 p53的表达。结果观察组 B7-H4和 p53高表达,而USP10低表达,观察组B7-H4、USP10和p53表达与肿瘤大径、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和是否伴有坏死密切相关。观察组 B7-H4和 p53的表达正相关、USP10和p53的表达负相关。结论肺鳞癌术后组织中 B7-H4、USP10和p53均异常表达,三者对肿瘤进展有明显促进作用,USP10和p53对肿瘤进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B7-H4、USP10均可能通过对p53的调节发挥作用。

    作者:王再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周围型小肺癌198例TNM分期及临床意义

    发作于肺段支气管以下且肿瘤直径≤2 cm周围型小肺癌。目前,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随医疗科技发展正在不断提高〔1〕。根据报道,恶性肿瘤导致肺小结节的比例有60%,作为目前治愈肺癌为有效的手段,外科手术对于Ⅰ期肺癌患者来说,手术方式尤其是清扫淋巴结的范围和方法仍旧有很多意见〔2〕。本文对周围型小肺癌的TNM进行研究,尤其是系统性清扫淋巴结。

    作者:楼洋;陈献国;施亚明;周志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脑卒中后导致足下垂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每天采用XFT-2001型低频电子脉冲刺激仪对患侧腓总神经,胫骨前肌进行电刺激治疗,2次/d,其中一次为训练模式,只进行患侧胫前肌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20 min;另一次同时进行步行训练15~20 min。5~6 d/w,共4 w。治疗前先使用XFT-2001P神经肌肉定位仪找准敏感位置,然后将电极片分别置于合适位置。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 w、4 w后行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的评定,分别对患者进行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Step Test评定、10 m大步行速度测试、上下8个台阶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4w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平衡功能及上下楼梯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 <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速度、平衡功能及上下楼梯能力,但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

    作者:刘翠华;张盘德;容小川;林楚克;李桂恩;邓红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病区220株白色念珠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白色念珠菌大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调时,如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及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过程中易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且病死率较高〔1〕。老年患者的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且多伴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造成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机会增多。同时,随着临床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和长期应用,白色念珠菌耐药现象也愈来愈严重〔2〕。本研究分析近期临床所分离的220株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

    作者:厉荣玉;欧成举;陈裕秀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奥扎格雷联合持续泵入普通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持续泵入普通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进展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奥扎格雷注射液联合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泵入,两组进行血流变、凝血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流变、凝血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持续泵入普通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爱国;刘会英;王大力;张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IL-1β、TNF-α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 AD )是慢性、进行性以记忆力衰退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其病理表现为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神经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研究发现,由Aβ诱发的脑组织慢性炎症级联反应介导神经元损伤是AD病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1〕;同时,临床上发现AD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白介素-1β(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升高〔2,3〕,因此IL-1β和TNF-α作为介导脑组织炎症病理反应的关键因子,可能为防治AD提供新的作用靶点。本文就IL-1β、TNF-α与AD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雷洪涛;王筠;马淑骅;欧阳竞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 MVD)治疗老年面肌痉挛( HFS)患者的疗效与临床评价。方法选取老年 HFS患者47例,非老年 HFS患者256例,均进行MV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2年复发患者。结果老年组患者 MVD 总有效率(45例,95.74%)、住院时间〔(10.24±3.18)d〕和并发症发生率(6例,12.77%)与非老年组总有效率(248例,96.88%)、住院时间〔(9.64±2.57)d〕和并发症发生率(28例,10.9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2年复发率(复发8例,17.78%)与非老年组(复发49例,20.0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对老年HFS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与年轻人并没有差异,可作为老年HFS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刘增良;于海明;王军;伊超;李泗安;刘洋;刘兴权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染色体12 p13 rs12425791多态性与老年人血脂代谢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染色体12p13上的rs12425791多态性与老年人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运用 TaqMan基因分型技术,对143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rs12425791遗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并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结果不同rs12425791基因型或等位基因携带者在TC、TG、LDL、HDL水平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或等位基因携带者在TC、TG、LDL升高,HDL降低异常率上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12425791与老年人的血脂代谢无相关性。

    作者:马春林;谢娟娟;宋旭津;陈清;苏莉;古联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青蒿琥酯上调HO-1对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能否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起到对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72只雄性昆明小白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 sham 组)、脓毒症组( CLP组)、青蒿琥酯干预组( ART组)、HO-1抑制剂组( ZnPP组),各组按术后6 h、12 h、24 h 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处死小鼠,分时项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24 h亚组肝组织HO-1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24 h亚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血清 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水平表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 CLP组相比,ART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P<0.05);肝组织 HO-1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ZnPP组与ART组相比,血清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表达水平下降(P<0.05);肝脏病理损伤明显。结论青蒿琥酯可以通过上调HO-1减轻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

    作者:曹天辉;费东生;潘尚哈;廉志远;桂明国;赵鸣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白细胞介素-6在老年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 IL-6)在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87例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入院患者,年龄61~92岁,67例门诊骨密度(BMD)正常的健康人,年龄50~60岁,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10 ml,取血清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 sIL-6)、骨钙素( BGP)、碱性磷酸酶(AKP)、钙(Ca)、磷(P)等指标,同时测定腰椎及股骨颈BMD。结果研究对象BMD随年龄增加逐年下降。 IL-6在 BMD正常人群中变化差异不明显,但均有随年龄增加和BMD值降低而上升的趋势,和BMD呈明显负相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BGP和AKP含量明显高于BMD正常的健康人,血钙、血磷水平各组变化不大。结论随着年龄增加,BMD逐年下降,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L-6R明显升高,并促进骨吸收增加,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

    作者:方秀统;李洋;于方;陈国强;俞猛;王立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CD24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CD24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Elivision法)检测66例喉癌组织中 CD2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24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24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CD24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型、组织学分级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正相关;CD24是影响喉癌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D24可能提示喉癌发展的恶性进程,其高表达提示喉癌患者预后不良,有望成为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预后预测指标。

    作者:庄黎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石家庄市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现况及其下肢平衡能力

    目的:了解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及其下肢平衡能力。方法随机调查石家庄市60~90岁1667例老年人过去一年中跌倒情况;并对82例老年女性和80例青年女性进行了闭眼单脚站立、身体活动幅度、足底压力测试。结果老年跌倒发生率为27.11%(452例);老年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身体活动幅度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左足除第1跖骨外的其他9个区域峰值压力均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右足除第2~5趾骨、第1跖骨外的其他8个区域峰值压力均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因年龄的增加身体各器官、各系统功能逐步老化,肌肉力量也随之下降,下肢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迅速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作者:李长虹;李立;李壮志;陈玉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性别差异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该院心内科的老年STEMI患者354例,其中女性99例(28.0%)。观察老年女性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死亡及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与老年男性患者比较,老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比例较高(P<0.05)。超敏 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和血清总蛋白水平较高,而血红蛋白浓度较低(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老年女性患者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较差(P<0.05),更倾向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治疗,但接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比例低于老年男性组(42.4% vs 72.5%,P<0.001)。老年女性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患者组(30.3% vs 15.7%,P=0.017)。在所有MACE中,老年女性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发现女性、高龄、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女性STEMI 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女性、高龄、低LVEF 和冠脉多支病变是STEMI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何志松;孙云鹃;程绪杰;蒋廷波;蒋文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C表达及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苏木素-伊红( HE)染色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相应喉癌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检出率58.33%,肿瘤出芽预测喉癌淋巴结转移灵敏度90.91%,VEGF-C在喉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68.33%,肿瘤出芽与喉鳞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瘤出芽及VEGF-C表达符合率73.33%。肿瘤出芽及 VEGF-C与喉癌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分型、有无吸烟史、肿瘤大小、性别及年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出芽及VEGF-C在喉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检测及蛋白表达量水平可作为喉癌淋巴结转移的预判指标。

    作者:高立生;高珊;霍峰;宋有鑫;齐志伟;毕静;徐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