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玲;杨丽华;马春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贫血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 COPD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计算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行肺功能检测,抽血行血液分析,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铁蛋白(Fe)、叶酸(FA)、维生素B12(VB12)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87例老年COPD患者中贫血者13例(14.94%)。合并贫血组年龄较大,hs-CRP及EPO明显升高(P<0.01),BMI、 ALB、TP、TC、TG、Fe、FA、VitB12,EPO、FEV1%预计值及 FEV1/FVC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血红蛋白(HGB)与hs-CRP、 EPO呈线性相关(R=0.911,P<0.01)。结论老年COPD合并贫血有较高的发病率,贫血与年龄、炎性反应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有关。
作者:阮丽波;陈军;黄智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能否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起到对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72只雄性昆明小白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 sham 组)、脓毒症组( CLP组)、青蒿琥酯干预组( ART组)、HO-1抑制剂组( ZnPP组),各组按术后6 h、12 h、24 h 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处死小鼠,分时项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24 h亚组肝组织HO-1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24 h亚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血清 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水平表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 CLP组相比,ART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P<0.05);肝组织 HO-1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ZnPP组与ART组相比,血清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表达水平下降(P<0.05);肝脏病理损伤明显。结论青蒿琥酯可以通过上调HO-1减轻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
作者:曹天辉;费东生;潘尚哈;廉志远;桂明国;赵鸣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树突细胞( TIDC) CD83和促凋亡蛋白Smac在食管鳞癌( 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78例ESCC石蜡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ESCC、24例正常食管黏膜中TIDC和Smac表达。结果 ESCC组织中CD83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的表达量(P<0.05);Smac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的表达量(P<0.01);CD83表达量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Smac表达量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CD83和 smac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ESCC组织中TIDC的CD83表达量反映ESCC局部免疫状态,CD83和促凋亡蛋白Smac在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王雷;单保恩;刘亮;孟宪利;王士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NTX)的表达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5例骨转移乳腺癌患者,33例非骨转移晚期乳腺癌患者,30例健康人,分别应用ELISA法测定尿液中 NTX含量,骨转移患者治疗后再次收集尿液标本测定NTX含量。结果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尿NTX含量明显升高,通过有效治疗后下降治疗前尿NTX含量与骨转移负荷、疼痛程度相关,治疗有效的患者骨相关不良事件( SREs)的发生率为20.7%,而治疗无效的患者SREs的发生率高达66.7%,治疗前尿NTX高水平是骨相关不良事件及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结论采用尿NTX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疗效监测,骨相关不良事件及生存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晶;柳影;吴春娇;程颖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 IL-6)在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87例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入院患者,年龄61~92岁,67例门诊骨密度(BMD)正常的健康人,年龄50~60岁,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10 ml,取血清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 sIL-6)、骨钙素( BGP)、碱性磷酸酶(AKP)、钙(Ca)、磷(P)等指标,同时测定腰椎及股骨颈BMD。结果研究对象BMD随年龄增加逐年下降。 IL-6在 BMD正常人群中变化差异不明显,但均有随年龄增加和BMD值降低而上升的趋势,和BMD呈明显负相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BGP和AKP含量明显高于BMD正常的健康人,血钙、血磷水平各组变化不大。结论随着年龄增加,BMD逐年下降,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L-6R明显升高,并促进骨吸收增加,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
作者:方秀统;李洋;于方;陈国强;俞猛;王立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肥胖、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 IR)均可能与脂肪分解失调有关。近年来关于脂肪分解的研究逐渐集中于包被于脂肪细胞中性脂滴表面的蛋白上。脂滴外周包被的单层磷脂分子层表面嵌着多种膜蛋白,包括周脂素或脂滴包被蛋白( Perili-pin)、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蛋白( ADRP)、47 kD的尾连蛋白( TIP-47)、S3-12和P200,窖蛋白( caveolins)、波形蛋白( vimentin)以及氧化型PAT蛋白(OXPAT)或脂滴蛋白(LSDP)5或心肌脂滴蛋白( MLDP)〔1~3〕。其中,Perilipin、ADRP和TIP-47这3种蛋白的氨基端高度保守,大约有100个氨基酸的区域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所以取Perilipin、ADRP和TIP47的第一个字母来命名,称为“PAT”家族。目前研究认为Perilipin在调控脂肪储存、分解反应及相关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2型糖尿病、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有
作者:邱烈峰;肖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恩度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调强放疗加紫杉醇加恩度组(调强+紫+恩组)37例,采用6 MV-X射线调强放疗,照射剂量60~70 Gy,1.8~2.0 Gy/次,1次/d,5 d/w;每周给予紫杉醇60 mg静点,第1周期化疗第1天开始,恩度15 mg/d,连续静点14 d。适形放疗组(适形组)38例,采用6 MV-X射线照射,照射剂量60~66 Gy,1.8~2.0 Gy/次,1次/d,5 d/w。结果调强+紫+恩组完全缓解(CR)11例(29.73%),部分缓解(PR)20例(54.05%),稳定(NC)5例(13.51%),进展(PD)1例(2.71%),总有效率83.78%;适形组CR 5例(13.16%),PR 15例(39.47%),NC 16例(42.11%),PD 2例(5.26%),总有效率52.63%。两组比较,调强+紫+恩组疗效明显高于适形组(P<0.05)。毒副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调强+紫+恩组与适形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调强+紫+恩组分别为70.3%和51.4%,适形组分别为42.1%和28.9%,调强+紫+恩组均明显高于适形组( 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恩度治疗老年局部晚期NSCLC有很好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轻,且能为老年患者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岚;刘畅;巩传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在真核生物中,甲基化只发生在胞嘧啶第五位碳原子上,由DNA甲基化转移酶( DNMT )催化,以 S-腺苷-L-甲硫氨酸( SAM)作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胞嘧啶上,生成5-甲基胞嘧啶(5mC)的一种反应。其可保护DNA不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开。在人类基因组中, DNA的胞嘧啶约有4%被甲基化,它与基因表达有重要关系。活性染色质DNA呈低甲基化。60%~90%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是甲基化的,主要散布在DNA重复序列。管家基因和组织特异性基因的5′端,启动子和第一个外显子区,由 CpG 密集( C+G>50%)而成,长度为1000~2000 bp,称为CpG岛,通常是非甲基化的,其甲基化可抑制转录,基因静默。 DNA甲基化与研究在非DNA序列改变的修饰,影响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表观遗传学密切相关。其与组蛋白乙酰化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与肿瘤、衰老、分化等一系列医学生物学问题有关〔1~4〕。
作者:史双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血压动态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为单纯高血压组,单纯T2DM患者90例为单纯糖尿病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90例为合并症组,另选取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以及靶器官损害率。结果合并症组患者TC、LDL以及IMT水平均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组和单纯糖尿病组TC、LDL以及IMT水平均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 及 nDBP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合并症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及nDBP 变异系数较大,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组靶器官损害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39,94%CI:1.087~1.202,P<0.05)是靶器官损害危险因素,血压变异系数(OR=1.297,95%CI:1.069~1.379,P<0.05)也是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 DM会显著增加血压的变异性,增加其昼夜节律异常和靶器官的损害。
作者:夏纪田;刘燕清;朱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甘草苷( LQ)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的血清和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活性及一氧化氮( NO)含量及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雌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Q低剂量组(15 mg· kg-1· d-1)、LQ中剂量组(30mg· kg-1· d-1)、LQ高剂量组(60 mg· kg-1· d-1)和维生素C组。空白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肌肉注射黄体酮加紫外线照射法致黄褐斑小鼠模型。各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30 d后,检测小鼠血清和皮肤中 SOD、MDA活性和 NO含量。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 MTT)法检测浓度为0.1,1,10μmol/L LQ对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LQ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升高黄褐斑模型小鼠的血清和皮肤中SOD活性(P<0.05,P<0.01),降低MDA、NO含量(P<0.05);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LQ对黄褐斑模型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抑制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物产生、减少黑素细胞形成有关。
作者:应隆;徐丽歌;应倩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是导致老年人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1〕,不仅损害了患者身体健康,还带来了诸多精神、心理及社会领域的不利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治疗老年CVA已成为了内科临床热门话题〔2〕。本文就于三伏天外用中药穴位贴敷干预老年CVA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作者:李淑玲;杨丽华;马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及其与气道炎性细胞和气道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 A组),45例COPD稳定期患者( B组),45例健康体检者( C组),采用酶连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法检测诱导痰中PTX3水平,并计算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测定三组人群的肺功能。结果诱导痰中PTX3水平(A组>B组>C组)(P<0.05);A组诱导痰中PTX3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67,P<0.05),与肺功能(FEV1%pre)呈负相关(r=-0.78,P<0.05);B组诱导痰中PTX3水平与肺功能(FEV1%pre)呈负相关(r=-0.57,P<0.05)。结论 PTX3作为固有免疫反应的体液因子参与 COPD 气道炎性过程,其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气道炎性标记物。
作者:刘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 EN)支持对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 PD)患者术后营养、免疫和预后影响。方法9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后EN组和肠外营养( PN)组,给予营养支持7~10 d。术前、术后1 d、7 d分别检测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机体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 d两组患者体质量下降,人体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含量降低;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降低,CD8阳性细胞数升高(P<0.05)。术后7 d,EN组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恢复至术前水平,且明显高于PN组(P<0.05),而CD8阳性细胞数低于PN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EN干预可纠正老年PD患者术后营养、免疫状况和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王庆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手术疗效,并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法进行比较。方法将38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分为可埋头加压螺钉固定组(HCS)12例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组(TB)26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使用可埋头加压螺钉固定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P<0.001)和骨折愈合时间(P<0.001),且术后第2天骨折间距明显小于TB 组(P<0.001)。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平均损失、Lysholm 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可埋头加压螺钉治疗髌骨横行骨折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法相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骨折间距小,骨折愈合快,不需要二次手术,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等优点。
作者:杜元良;肖天洁;李海群;杨建军;李志怀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钙网蛋白( CRT)在大肠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二维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检测20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CRT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二维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大肠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分析,对有差异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发现CRT在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中表达升高,并通过免疫印迹进一步验证了其准确性。结论 CRT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彭;宋丽娜;师庆红;李玲霞;李洪军;印璞;赵海丰;郭宏华;何成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约0畅3%)为老年人高发眼病,临床致盲性较高,预后较差〔1〕。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以封闭裂孔、恢复脱离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接触和黏合程度为治疗原则。网脱外路显微手术逐渐被眼科医师接受和认同,并得以继承和发展〔2〕。它是在显微镜下完成全部巩膜外冷凝加压手术步骤的技术,为网脱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和突破点。我院自2006年开始应用该项术式,积累了大量的术前检查、手术设计和手术操作等方面经验。本文与常规间接镜下外路手术进行对比,对外路显微手术经验进行分析。
作者:熊杰;张自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 MVD)治疗老年面肌痉挛( HFS)患者的疗效与临床评价。方法选取老年 HFS患者47例,非老年 HFS患者256例,均进行MV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2年复发患者。结果老年组患者 MVD 总有效率(45例,95.74%)、住院时间〔(10.24±3.18)d〕和并发症发生率(6例,12.77%)与非老年组总有效率(248例,96.88%)、住院时间〔(9.64±2.57)d〕和并发症发生率(28例,10.9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2年复发率(复发8例,17.78%)与非老年组(复发49例,20.0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对老年HFS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与年轻人并没有差异,可作为老年HFS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刘增良;于海明;王军;伊超;李泗安;刘洋;刘兴权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性别差异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该院心内科的老年STEMI患者354例,其中女性99例(28.0%)。观察老年女性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死亡及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与老年男性患者比较,老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比例较高(P<0.05)。超敏 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和血清总蛋白水平较高,而血红蛋白浓度较低(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老年女性患者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较差(P<0.05),更倾向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治疗,但接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比例低于老年男性组(42.4% vs 72.5%,P<0.001)。老年女性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患者组(30.3% vs 15.7%,P=0.017)。在所有MACE中,老年女性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发现女性、高龄、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女性STEMI 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女性、高龄、低LVEF 和冠脉多支病变是STEMI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何志松;孙云鹃;程绪杰;蒋廷波;蒋文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胃腺癌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和弗林蛋白酶(Furin)的表达,探讨二者对 CD31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95例胃腺癌术后组织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62例不典型增生的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62例距肿物边缘>5 cm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组中 CD147、Furin 的表达和 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中 CD147、Fur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研究组中CD147、Furin和MVD的表达均与肿瘤大径、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相关分析显示 CD147和 MVD、Furin 和 MVD 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胃腺癌术后组织中 CD147和 Furin 高表达,且具有促进CD31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 CD147和Furin均参与肿瘤的进展。
作者:才保加;祁玉娟;周为;王晓龙;马玉斌;马晓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检测肺鳞癌术后组织中B7-H4、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10和p53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117例肺鳞癌术后组织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46例支气管黏膜鳞化的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7-H4、USP10和 p53的表达。结果观察组 B7-H4和 p53高表达,而USP10低表达,观察组B7-H4、USP10和p53表达与肿瘤大径、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和是否伴有坏死密切相关。观察组 B7-H4和 p53的表达正相关、USP10和p53的表达负相关。结论肺鳞癌术后组织中 B7-H4、USP10和p53均异常表达,三者对肿瘤进展有明显促进作用,USP10和p53对肿瘤进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B7-H4、USP10均可能通过对p53的调节发挥作用。
作者:王再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