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良;肖天洁;李海群;杨建军;李志怀
目的:检测肺鳞癌术后组织中B7-H4、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10和p53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117例肺鳞癌术后组织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46例支气管黏膜鳞化的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7-H4、USP10和 p53的表达。结果观察组 B7-H4和 p53高表达,而USP10低表达,观察组B7-H4、USP10和p53表达与肿瘤大径、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和是否伴有坏死密切相关。观察组 B7-H4和 p53的表达正相关、USP10和p53的表达负相关。结论肺鳞癌术后组织中 B7-H4、USP10和p53均异常表达,三者对肿瘤进展有明显促进作用,USP10和p53对肿瘤进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B7-H4、USP10均可能通过对p53的调节发挥作用。
作者:王再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抗幽门螺旋杆菌( Hp )感染治疗主要有三联及四联疗法。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Hp对抗生素的原发和继发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除Hp的药物不断升级,根除的难度越来越大。单一药物根除Hp效果差,阿莫西林的清除率只有20%。克拉霉素是已知抗生素中对Hp作用强的药物之一,其单一疗法及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Hp根除率分别为42%~54%和50%~79%〔1〕。国内外指南以前推荐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方案为一线方案〔2〕。国外有报道Hp明显地抑制胃黏膜局部正常的免疫功能,同时诱导炎症反应,造成局部细胞组织慢性损伤〔3〕。本文旨在观察调节免疫药物胸腺肽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的疗效。
作者:项荣;张建安;白骕;施京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体育活动对老年人身体功能的影响情况及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方法西安老年人480例随机分为两个年龄段组,分别男、女60~64岁,男、女65岁以上,每组120例。按中国老年人体质调研《检测细则》和《验收细则》的要求进行体质测试。结果①西安市老年人能经常性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接近1/3,偶尔参加一些锻炼的约为1/2。其中女性不参加体育健身近1/4;不参加体育健身的主要原因是社区健身设施匮乏(64.3%)、健身场所离住宅远、不方便(53.1%)。②西安市老年人每天参加锻炼的时间在30 min左右的占48.3%,60 min 28.8%,60 min以上18.7%,还有极少部分的老年人每天锻炼时间在15 min以内。锻炼频率每周1~2次的占22.7%,3~4次65.3%,5~6次10.7%。③知道并清楚健身意义的占83.2%,知道但是不是很了解的13.6%,不了解的3.2%,另外,女性不了解健身意义的比例高于男性;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不了解健身意义的比例高于60~64岁。④西安市老年人以散步、慢跑占主要形式。结论老年人的柔韧素质、平衡能力、神经肌肉系统的反应和动作的综合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女性承担的家务较多,早晨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作者:魏文;闫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阿尔茨海默病( AD )是慢性、进行性以记忆力衰退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其病理表现为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神经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研究发现,由Aβ诱发的脑组织慢性炎症级联反应介导神经元损伤是AD病理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1〕;同时,临床上发现AD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白介素-1β( 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升高〔2,3〕,因此IL-1β和TNF-α作为介导脑组织炎症病理反应的关键因子,可能为防治AD提供新的作用靶点。本文就IL-1β、TNF-α与AD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雷洪涛;王筠;马淑骅;欧阳竞锋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益肾化湿颗粒和舒洛地特软胶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 D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DN患者60例并进行益肾化湿颗粒和舒洛地特软胶囊联合治疗。另选取60例同期接受常规降糖、降血脂和舒洛地特软胶囊治疗的老年 DN患者作为对照。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肾化湿颗粒(10 g/次,3次/d)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并分析用药前后两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肾功能指标、血脂、凝血功能、C 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IL)-8等炎性因子水平、空腹血糖( FPG)、平均动脉压( MAP)和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疗效为显著的患者比例和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5.00%和98.33%)均高于对照组的23.33%和91.67%(P<0.05)。治疗前两组TC、TG、HDL-C和LDL-C等血脂指标、APTT、PT、FDP、D-D和FIB等凝血功能指标、FPG、MAP、Scr、血BUN、血脂、凝血功能、UAER、CRP以及IL-8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TC、TG、HDL-C和LDL-C等血脂指标、APTT、PT、FDP、D-D和FIB等凝血功能指标、FPG、MAP、Scr、BUN、UAER、CRP、IL-8等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且联合治疗组TC、TG、HDL-C和LDL-C等血脂指标、APTT、PT、FDP、D-D和FIB等凝血功能指标、MAP、Scr、BUN、UAER、CRP、IL-8等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 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5%( t=4.26,P<0.05)。结论益肾化湿颗粒和舒洛地特软胶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水平,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并降低患者的血脂、凝血功能和炎性指标水平,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国胜;侯小静;朱广领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的季节性变异。方法收集济南市中心医院2008~2011年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血清HbA1c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HbA1c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异(P<0.01),冬季(12、1、2月)高,夏季(6、7、8月)低;2008年,12、2月高,8月低,2009、2010年,1、2月高,8、9月低,2011年,2、1月高,8月低。除了老年人,中青年人 HbA1c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在老年人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各年龄段HbA1c白进行比较,老年人明显低于中青年人(P<0.05);青年与中年人之间HbA1c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HbA1c与季节、年龄、性别均有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50,-0.068,-0.040;P均为0.000)。结论 HbA1c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异,在寒冷的季节高,温暖的季节低。季节、年龄、性别成为影响HbA1 c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梅;逄曙光;曲志萍;段光兰;孙咏梅;马静静;李友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约0畅3%)为老年人高发眼病,临床致盲性较高,预后较差〔1〕。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以封闭裂孔、恢复脱离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接触和黏合程度为治疗原则。网脱外路显微手术逐渐被眼科医师接受和认同,并得以继承和发展〔2〕。它是在显微镜下完成全部巩膜外冷凝加压手术步骤的技术,为网脱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和突破点。我院自2006年开始应用该项术式,积累了大量的术前检查、手术设计和手术操作等方面经验。本文与常规间接镜下外路手术进行对比,对外路显微手术经验进行分析。
作者:熊杰;张自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无负荷剂量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6月该院ICU收治的86例需要持续镇静的危重患者,APACHEⅡ评分(19±7)分,视患者临床情况给予舒芬太尼静脉持续泵入,使Prince-Henry疼痛评分≤3分。镇静方法采用无负荷剂量持续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定,起始剂量0.4μg· kg-1· h-1,调整泵入剂量0.2~0.7μg· kg-1· h-1,使RSS评分3~4分。结果74例(86.1%)患者能获得良好的镇静效果。在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的第1个小时内,有12%的病人平均收缩压( SBP)下降,14%的病人心率下降。突然停药后,24 h持续观察SBP升高5%,心率升高18%。结论对于危重病人来说,不用负荷剂量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可以维持良好的镇静效果,维持泵入期间患者的血压、心率下降是可以预测并能有效控制的,持续应用超过24 h后突然停药未见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反跳。
作者:陈阳;刘忠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埃克替尼诱导人结肠癌Caco-2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细胞培养结肠癌细胞 Caco-2,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埃克替尼,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结肠癌细胞 Caco-2增殖变化以及流式细胞学检测 Caco-2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印迹检测sPAR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24、48、72 h埃克替尼抑制结肠癌 Caco-2细胞的 IC50值分别为(98.7±9.6)μmol/L,(73.5±6.8)μmol/L和(68.2±5.9)μmo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克替尼作用24、48、72 h 的结肠癌 Caco-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95±1.11)%、(13.90±1.34)%、(15.4±1.67)%(P<0.05);Icotinib处理组PARP蛋白Caspase-3和Caspase-8出现裂解片段,且随着Icotinib剂量的增加,裂解片段亦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克替尼通过促进PARP蛋白Caspase-3和Caspase-8的活化裂解,诱导结肠癌Caco-2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作者:张秀艳;石国刚;刘秀艳;葛红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左卡尼汀是心肌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组织缺血缺氧时,左卡尼汀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增加能量产生而提高组织器官的功能,提高心肌耐缺血缺氧的能力,防止心肌损伤〔1〕。本研究旨在探讨左卡尼汀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作者:马敏;汪克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及其与气道炎性细胞和气道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 A组),45例COPD稳定期患者( B组),45例健康体检者( C组),采用酶连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法检测诱导痰中PTX3水平,并计算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测定三组人群的肺功能。结果诱导痰中PTX3水平(A组>B组>C组)(P<0.05);A组诱导痰中PTX3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67,P<0.05),与肺功能(FEV1%pre)呈负相关(r=-0.78,P<0.05);B组诱导痰中PTX3水平与肺功能(FEV1%pre)呈负相关(r=-0.57,P<0.05)。结论 PTX3作为固有免疫反应的体液因子参与 COPD 气道炎性过程,其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气道炎性标记物。
作者:刘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细菌性肝脓肿的首优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观察组)和传统开腹手术脓肿切开引流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愈情况及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100%,且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减少。结论超声介入治疗具有视野清晰、脓肿清除彻底、创伤小等优点,是老年肝脓肿患者的一种理想治疗术式。
作者:李彬;刘沫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743例某单位职工测量身高、体重,行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及腹部B超检查,进行NAFLD组和非脂肪肝组危险因素的组间比较以及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分析。结果①NAFLD组的年龄、体重指数、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腰臀比、丙氨酸转氨酶(ALT)、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明显低于非脂肪肝。②743例参加体检的职工中,检出NAFLD 221例。③NAFLD组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及代谢综合征者分别为:30.32%,34.39%,17.19%,18.55%,41.6%,非脂肪肝组分别为:14.18%,14.37%,4.59%,4.02%,9.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NAFLD与非脂肪肝组合并代谢综合征者中以高血糖为多。结论 NAFLD患病危险因素高于非脂肪肝组;NAFLD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者显著高于非脂肪肝者;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与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中以糖代谢紊乱更明显。
作者:李宝莉;张永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厚朴酚对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β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ALI组(10只)、厚朴酚低剂量组(4μg/kg,10只)和厚朴酚高剂量组(8μg/kg,10只)。腹腔注射脂多糖( LPS)10 mg/kg 2 ml建立ALI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组于制模前30 min 腹腔注射厚朴酚;每组于6、12、24 h 3个时间点取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于制模后24 h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I组TNF-α、IL-1β含量6、12、24 h明显升高(P<0.01);与ALI组比较,厚朴酚组TNF-α、IL-1β含量6、12、24 h即明显下降(P<0.01),两治疗组间炎症介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HE染色提示,厚朴酚干预组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好转。结论厚朴酚可下调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对脓毒症ALI大鼠的肺组织有抗炎作用。
作者:王雪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树突细胞( TIDC) CD83和促凋亡蛋白Smac在食管鳞癌( 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78例ESCC石蜡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ESCC、24例正常食管黏膜中TIDC和Smac表达。结果 ESCC组织中CD83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的表达量(P<0.05);Smac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的表达量(P<0.01);CD83表达量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Smac表达量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CD83和 smac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ESCC组织中TIDC的CD83表达量反映ESCC局部免疫状态,CD83和促凋亡蛋白Smac在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王雷;单保恩;刘亮;孟宪利;王士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在真核生物中,甲基化只发生在胞嘧啶第五位碳原子上,由DNA甲基化转移酶( DNMT )催化,以 S-腺苷-L-甲硫氨酸( SAM)作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胞嘧啶上,生成5-甲基胞嘧啶(5mC)的一种反应。其可保护DNA不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开。在人类基因组中, DNA的胞嘧啶约有4%被甲基化,它与基因表达有重要关系。活性染色质DNA呈低甲基化。60%~90%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是甲基化的,主要散布在DNA重复序列。管家基因和组织特异性基因的5′端,启动子和第一个外显子区,由 CpG 密集( C+G>50%)而成,长度为1000~2000 bp,称为CpG岛,通常是非甲基化的,其甲基化可抑制转录,基因静默。 DNA甲基化与研究在非DNA序列改变的修饰,影响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表观遗传学密切相关。其与组蛋白乙酰化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与肿瘤、衰老、分化等一系列医学生物学问题有关〔1~4〕。
作者:史双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踏车运动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52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踏车运动治疗,疗程3个月。训练过程中检测受试者的血压、心率变化,对受试者实验前后的血浆血栓素( TX) A2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实验前后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 CRP)、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由于无法耐受退出研究。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CRP、TXA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XA2、LDL-C、 HDL-C水平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验结束1个月内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踏车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血浆CRP水平降低有关。
作者:向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在我国死于脑血管病患者多于心脏病及癌症,居三大死因首位〔1〕。现代医学治疗急性脑梗死局限于溶栓、抗血小板、抗凝等方法,对患者预后较差。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其独特见解,其认为痰瘀互结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发病诱因,贯穿着疾病的始终。这为临床确立痰瘀同治的基本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近几年,化痰逐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在消除急性脑梗死发病诱因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2,3〕。笔者将从化痰逐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抒雯;刘敬霞;任非非;李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血浆置换术;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 w 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疗效比较,并与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正常组)比较。结果治疗前对照、观察两组CD+3、CD+4、CD+8比较无显著差异,且较正常组降低;治疗后对照、观察两组CD+3、CD+4、CD+8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升高,其中观察组 CD+3、CD+4与C组接近;总有效率观察组80.6%,对照组5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覃雪英;陆启峰;覃后继;黄美金;陆春雷;丘海先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小鼠颅脑损伤后P53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分别于术后2、8、24 h、1、3、6、9、12、16 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的表达变化,采用 CMI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神经细胞内平均灰度值。结果 P53在脑缺氧8 h后表达增高,且随时间延长表达持续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53在小鼠脑缺氧后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很可能对颅脑损伤后修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刚;李畅;曹雅东;任强;陈为龙;朱海超;卢英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