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刘忠民
目的:了解蚌埠市居民预防慢性病知识和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按比例整群抽取蚌埠市禹会区和淮上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2431名进行预防慢性病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蚌埠市禹会区和淮上区老年人预防慢性病知识和行为的正确率从6.18%~34.13%不等;492人(20.24%)具备预防慢性病知识和行为;城市社区老年人具备预防慢性病知识和行为高于和农村社区,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具备预防慢性病的知识和行为的比例差异显著( P<0.01)。结论应针对老年人开展个性化的慢性病预防健康教育。
作者:杨秀木;申正付;齐玉龙;金桂荣;黄清成;赵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HDF)、腹膜透析(PD)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老年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HD组(33例)、联合组(33例)、PD组(34例),在初次透析前后、透析后1、2个月记录患者皮肤瘙痒评分,并检测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PTH)、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透析2个月后比较三组对皮肤瘙痒症的疗效。结果联合组和PD组透析2个月后β2-MG水平、iPTH水平、瘙痒症评分明显低于HD组(P<0.05)。 PD组透析2个月后β2-MG水平低于联合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组透析2月后iPTH水平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 PD组透析2个月后评分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 PD组、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HD组(P<0.05);PD组有效率高于联合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与腹膜透析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全段PTH、β2-MG水平,缓解患者瘙痒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燕林;安海文;刘琳娜;黄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甘草苷( LQ)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的血清和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活性及一氧化氮( NO)含量及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雌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Q低剂量组(15 mg· kg-1· d-1)、LQ中剂量组(30mg· kg-1· d-1)、LQ高剂量组(60 mg· kg-1· d-1)和维生素C组。空白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肌肉注射黄体酮加紫外线照射法致黄褐斑小鼠模型。各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30 d后,检测小鼠血清和皮肤中 SOD、MDA活性和 NO含量。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 MTT)法检测浓度为0.1,1,10μmol/L LQ对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LQ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升高黄褐斑模型小鼠的血清和皮肤中SOD活性(P<0.05,P<0.01),降低MDA、NO含量(P<0.05);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LQ对黄褐斑模型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抑制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物产生、减少黑素细胞形成有关。
作者:应隆;徐丽歌;应倩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血浆置换术;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 w 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疗效比较,并与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正常组)比较。结果治疗前对照、观察两组CD+3、CD+4、CD+8比较无显著差异,且较正常组降低;治疗后对照、观察两组CD+3、CD+4、CD+8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升高,其中观察组 CD+3、CD+4与C组接近;总有效率观察组80.6%,对照组5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覃雪英;陆启峰;覃后继;黄美金;陆春雷;丘海先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成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解剖结构特征。方法对867例20~99岁基本健康成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血管内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动脉硬化斑块,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596,右侧0.588,为中度相关。颈总动脉内径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290,右侧0.297。颈内动脉内径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218,右侧0.267。椎动脉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135,右侧0.176。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血压病史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331,右侧0.323,为低度相关。随着年龄增长,两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的内径,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同时,颈总动脉内中膜逐渐由光滑变得不光滑,并可能出现斑块;而年龄越大,颈部动脉出现斑块的比例就越高。结论走向衰老的年龄增长,逐渐造成颈部动脉血管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管壁弹性减弱和内径增大,提示了颈部动脉逐渐硬化的特征,可以认为这些变化是衰老在机体内在的结果和表现。经过颈部动脉硬化超声检测进行衰老评估,可能是人体衰老的一个新的评估认识手段。
作者:丁宝维;夏玉光;唐维平;戴良;吴宣树;刘智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发作于肺段支气管以下且肿瘤直径≤2 cm周围型小肺癌。目前,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随医疗科技发展正在不断提高〔1〕。根据报道,恶性肿瘤导致肺小结节的比例有60%,作为目前治愈肺癌为有效的手段,外科手术对于Ⅰ期肺癌患者来说,手术方式尤其是清扫淋巴结的范围和方法仍旧有很多意见〔2〕。本文对周围型小肺癌的TNM进行研究,尤其是系统性清扫淋巴结。
作者:楼洋;陈献国;施亚明;周志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加用艾司唑仑后对合并睡眠障碍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血压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90例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96例)原降压治疗方案不做调整,每晚睡前按需加服用艾司唑仑片1~2 mg;对照组(94例)继续口服原服用的降压药物。所有患者第2天起床后15 min内完成睡眠日记的记录,测量血压和心率,记录不良事件。结果①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治疗前后在入睡时间、觉醒次数、睡眠评价、做梦程度、日间困倦、总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在入睡时间等各个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和恶心,对照组发生率3.2%,治疗组发生率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按需加服用艾司唑仑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且有辅助降压作用。
作者:刘世雄;陈敏娟;严祥;王晶;马志远;周芸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贫血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 COPD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计算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行肺功能检测,抽血行血液分析,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铁蛋白(Fe)、叶酸(FA)、维生素B12(VB12)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87例老年COPD患者中贫血者13例(14.94%)。合并贫血组年龄较大,hs-CRP及EPO明显升高(P<0.01),BMI、 ALB、TP、TC、TG、Fe、FA、VitB12,EPO、FEV1%预计值及 FEV1/FVC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血红蛋白(HGB)与hs-CRP、 EPO呈线性相关(R=0.911,P<0.01)。结论老年COPD合并贫血有较高的发病率,贫血与年龄、炎性反应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有关。
作者:阮丽波;陈军;黄智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743例某单位职工测量身高、体重,行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及腹部B超检查,进行NAFLD组和非脂肪肝组危险因素的组间比较以及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分析。结果①NAFLD组的年龄、体重指数、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腰臀比、丙氨酸转氨酶(ALT)、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明显低于非脂肪肝。②743例参加体检的职工中,检出NAFLD 221例。③NAFLD组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及代谢综合征者分别为:30.32%,34.39%,17.19%,18.55%,41.6%,非脂肪肝组分别为:14.18%,14.37%,4.59%,4.02%,9.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NAFLD与非脂肪肝组合并代谢综合征者中以高血糖为多。结论 NAFLD患病危险因素高于非脂肪肝组;NAFLD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者显著高于非脂肪肝者;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与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中以糖代谢紊乱更明显。
作者:李宝莉;张永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在我国死于脑血管病患者多于心脏病及癌症,居三大死因首位〔1〕。现代医学治疗急性脑梗死局限于溶栓、抗血小板、抗凝等方法,对患者预后较差。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其独特见解,其认为痰瘀互结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发病诱因,贯穿着疾病的始终。这为临床确立痰瘀同治的基本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近几年,化痰逐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在消除急性脑梗死发病诱因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2,3〕。笔者将从化痰逐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抒雯;刘敬霞;任非非;李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 EN)支持对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 PD)患者术后营养、免疫和预后影响。方法9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术后EN组和肠外营养( PN)组,给予营养支持7~10 d。术前、术后1 d、7 d分别检测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机体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 d两组患者体质量下降,人体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含量降低;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降低,CD8阳性细胞数升高(P<0.05)。术后7 d,EN组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恢复至术前水平,且明显高于PN组(P<0.05),而CD8阳性细胞数低于PN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EN干预可纠正老年PD患者术后营养、免疫状况和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王庆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血压动态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为单纯高血压组,单纯T2DM患者90例为单纯糖尿病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90例为合并症组,另选取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以及靶器官损害率。结果合并症组患者TC、LDL以及IMT水平均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组和单纯糖尿病组TC、LDL以及IMT水平均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 及 nDBP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合并症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及nDBP 变异系数较大,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组靶器官损害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39,94%CI:1.087~1.202,P<0.05)是靶器官损害危险因素,血压变异系数(OR=1.297,95%CI:1.069~1.379,P<0.05)也是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 DM会显著增加血压的变异性,增加其昼夜节律异常和靶器官的损害。
作者:夏纪田;刘燕清;朱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能否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起到对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72只雄性昆明小白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 sham 组)、脓毒症组( CLP组)、青蒿琥酯干预组( ART组)、HO-1抑制剂组( ZnPP组),各组按术后6 h、12 h、24 h 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处死小鼠,分时项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24 h亚组肝组织HO-1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24 h亚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血清 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水平表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 CLP组相比,ART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P<0.05);肝组织 HO-1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ZnPP组与ART组相比,血清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表达水平下降(P<0.05);肝脏病理损伤明显。结论青蒿琥酯可以通过上调HO-1减轻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
作者:曹天辉;费东生;潘尚哈;廉志远;桂明国;赵鸣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多耐药基因(MDR)1 C3435T多态性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80例非HP阳性胃溃疡患者及正常体检者为对照1组及对照2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测定三组 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观察组患者给予三联疗法(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分析不同基因型 HP 阳性胃溃疡患者治疗后 HP阳性率及耐药率。结果与对照1组及对照2组相比,观察组患者 TT 型 MDR1 C3435T 基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T 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 P<0.05)。与对照2组相比,对照1组患者CT型、TT型MDR1 C3435T基因比例及T等位基因频率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中TT基因型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HP阳性率及耐药率较高(P<0.05)。结论 MDR1 C3435T基因型可影响 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三联疗法治疗效果,其中 TT型基因的HP阳性胃溃疡患者HP根治率较低,耐药性较高。
作者:施纯礼;吴丽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厚朴酚对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β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ALI组(10只)、厚朴酚低剂量组(4μg/kg,10只)和厚朴酚高剂量组(8μg/kg,10只)。腹腔注射脂多糖( LPS)10 mg/kg 2 ml建立ALI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组于制模前30 min 腹腔注射厚朴酚;每组于6、12、24 h 3个时间点取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于制模后24 h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I组TNF-α、IL-1β含量6、12、24 h明显升高(P<0.01);与ALI组比较,厚朴酚组TNF-α、IL-1β含量6、12、24 h即明显下降(P<0.01),两治疗组间炎症介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HE染色提示,厚朴酚干预组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好转。结论厚朴酚可下调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对脓毒症ALI大鼠的肺组织有抗炎作用。
作者:王雪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恩度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调强放疗加紫杉醇加恩度组(调强+紫+恩组)37例,采用6 MV-X射线调强放疗,照射剂量60~70 Gy,1.8~2.0 Gy/次,1次/d,5 d/w;每周给予紫杉醇60 mg静点,第1周期化疗第1天开始,恩度15 mg/d,连续静点14 d。适形放疗组(适形组)38例,采用6 MV-X射线照射,照射剂量60~66 Gy,1.8~2.0 Gy/次,1次/d,5 d/w。结果调强+紫+恩组完全缓解(CR)11例(29.73%),部分缓解(PR)20例(54.05%),稳定(NC)5例(13.51%),进展(PD)1例(2.71%),总有效率83.78%;适形组CR 5例(13.16%),PR 15例(39.47%),NC 16例(42.11%),PD 2例(5.26%),总有效率52.63%。两组比较,调强+紫+恩组疗效明显高于适形组(P<0.05)。毒副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调强+紫+恩组与适形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调强+紫+恩组分别为70.3%和51.4%,适形组分别为42.1%和28.9%,调强+紫+恩组均明显高于适形组( 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恩度治疗老年局部晚期NSCLC有很好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轻,且能为老年患者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岚;刘畅;巩传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由于口腔卫生保健常识的匮乏,老年人楔状缺损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1〕;且由于楔状缺损部位及结构的复杂性,使缺损处的充填材料极易脱落。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加之治疗时出现的焦惧、紧张,极易诱发老年人身体发生意外,因此,在无痛无损伤条件下探寻适宜老年人临床应用的充填材料十分必要。
作者:刘玉艳;张艳;王家凤;姜玲玲;高尚;张志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氯离子通道阻断剂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NPPB)对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生长的影响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分析NPPB对C6细胞生长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Bax、Bcl-2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0、80、160μmol/L NPPB作用12、24 h时,能明显促进C6细胞的生长(P<0.05),但40、80、160μmol/L NPPB作用48 h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80、160μmol/L NPPB 作用后 Bax 蛋白、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80、160μmol/L NPPB作用后Bcl-2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160μmol/L NPPB作用后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NPPB可能是通过上调Bax水平,下调Bcl-2的水平,使Bax/Bcl-2比值升高后促使Caspase-3蛋白激活,进而诱导C6细胞凋亡发挥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纪朋艳;田晶;任旷;王艳春;齐玲;刘晓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一氧化氮(NO)被认为是连接糖尿病(DM)神经病变血管学说与代谢学说的桥梁,在DM 中枢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DM 脑病(DE)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增加,NO 水平升高,NOS mRNA 表达显著升高,过多的NO 导致神经元损害〔1,2〕。NO 的代谢失衡可导致DE 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本文就NO 代谢失常在DE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汪娟;陈艳瑜;杨刚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佳微创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该科2013年1~12月治疗的6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 LC+LCBDE),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ERCP/ES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8.25±6.65)min、取石成功率(84.2%,32/38)、中转开腹率(15.8%,6/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2%,5/38)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0.13±7.47)min、取石成功率(80.0%,24/30)、中转开腹率(20.0%,6/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8/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7.15±1.43)d〕、住院总费用〔(16016.35±154.43)元〕均低于对照组〔(8.27±2.03)d〕、〔(17064.58±163.92)元〕(P<0.01)。结论 LC+LCBDE和LC+ERCP/EST两组联合技术均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段,LC+LCBDE更能缩短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能保护患者oddis括约肌的正常功能。
作者:黄三雄;吴育连;唐成武;王耀;张良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