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不同微创方法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黄三雄;吴育连;唐成武;王耀;张良

关键词: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EST)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佳微创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该科2013年1~12月治疗的6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 LC+LCBDE),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ERCP/ES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8.25±6.65)min、取石成功率(84.2%,32/38)、中转开腹率(15.8%,6/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2%,5/38)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0.13±7.47)min、取石成功率(80.0%,24/30)、中转开腹率(20.0%,6/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8/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7.15±1.43)d〕、住院总费用〔(16016.35±154.43)元〕均低于对照组〔(8.27±2.03)d〕、〔(17064.58±163.92)元〕(P<0.01)。结论 LC+LCBDE和LC+ERCP/EST两组联合技术均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段,LC+LCBDE更能缩短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能保护患者oddis括约肌的正常功能。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及其并发症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效果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高龄肺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的各项指标:阵痛时间、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满意度,同时统计肺部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实验组(4.89±1.12)较对照组(5.56±1.45)显著减少,实验组住院时间(12.45±4.23)较对照组(16.80±5.23)显著缩短,患者满意度也显著提高(P<0.05)。患者肺部及呼吸道并发症中,实验组痰液潴留、肺不张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而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围术期呼吸道管理治疗高龄肺癌患者,能有效减少患者疼痛时间、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同时痰液潴留和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下降,患者满意率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东振;信国玺;张丽艳;赵旭伟;范桂红;王雪峰;高雪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性别差异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该院心内科的老年STEMI患者354例,其中女性99例(28.0%)。观察老年女性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死亡及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与老年男性患者比较,老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比例较高(P<0.05)。超敏 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和血清总蛋白水平较高,而血红蛋白浓度较低(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老年女性患者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较差(P<0.05),更倾向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治疗,但接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比例低于老年男性组(42.4% vs 72.5%,P<0.001)。老年女性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患者组(30.3% vs 15.7%,P=0.017)。在所有MACE中,老年女性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发现女性、高龄、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女性STEMI 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女性、高龄、低LVEF 和冠脉多支病变是STEMI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何志松;孙云鹃;程绪杰;蒋廷波;蒋文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女性从事太极柔力球的运动强度与能量消耗

    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使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圆形动作的变化比较复杂,随机多样,对训练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发展多向思维都具有良好的作用。研究显示,太极柔力球可以有效改善中老年人的运动、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等系统功能,预防慢性病并延缓衰老〔1〕。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老年女性从事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强度与能量消耗的关系。

    作者:杨木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肺鳞癌术后组织中B7-H4、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和p53的表达及关系

    目的:检测肺鳞癌术后组织中B7-H4、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10和p53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117例肺鳞癌术后组织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46例支气管黏膜鳞化的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7-H4、USP10和 p53的表达。结果观察组 B7-H4和 p53高表达,而USP10低表达,观察组B7-H4、USP10和p53表达与肿瘤大径、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和是否伴有坏死密切相关。观察组 B7-H4和 p53的表达正相关、USP10和p53的表达负相关。结论肺鳞癌术后组织中 B7-H4、USP10和p53均异常表达,三者对肿瘤进展有明显促进作用,USP10和p53对肿瘤进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B7-H4、USP10均可能通过对p53的调节发挥作用。

    作者:王再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高龄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微创治疗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与动力髋螺钉( DHS)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该院行PFNA术和DHS术的8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骨质疏松患者,PFNA组47例,DHS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1.5±14.0)min、(138.6±37.5)ml,DHS 组分别为(111.6±20.7)min、(281.5±58.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分别为(13.5±0.8)w 和(14.8±1.0)d,DHS 组分别为(14.6±1.1)w 和(17.7±1.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优良率为87.23%,DHS组为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DHS组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及并发症少,对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更适合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汤发强;胡世平;吴宏;郑建章;郭徽灵;颜来鹏;许春财;林蕴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胸腺肽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50例

    抗幽门螺旋杆菌( Hp )感染治疗主要有三联及四联疗法。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Hp对抗生素的原发和继发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除Hp的药物不断升级,根除的难度越来越大。单一药物根除Hp效果差,阿莫西林的清除率只有20%。克拉霉素是已知抗生素中对Hp作用强的药物之一,其单一疗法及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Hp根除率分别为42%~54%和50%~79%〔1〕。国内外指南以前推荐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方案为一线方案〔2〕。国外有报道Hp明显地抑制胃黏膜局部正常的免疫功能,同时诱导炎症反应,造成局部细胞组织慢性损伤〔3〕。本文旨在观察调节免疫药物胸腺肽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的疗效。

    作者:项荣;张建安;白骕;施京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小鼠大脑缺氧后P53在神经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小鼠颅脑损伤后P53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分别于术后2、8、24 h、1、3、6、9、12、16 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的表达变化,采用 CMI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神经细胞内平均灰度值。结果 P53在脑缺氧8 h后表达增高,且随时间延长表达持续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53在小鼠脑缺氧后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很可能对颅脑损伤后修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刚;李畅;曹雅东;任强;陈为龙;朱海超;卢英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G蛋白耦联受体、CD44 v6和E-cadherin在卵巢黏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黏液性腺癌中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LGR)5、白细胞分化抗原(CD)44v6和上皮型黏附素( E-cadherin)的表达特点。方法114例卵巢黏液性腺癌术后组织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收集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术后的组织蜡块7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术后的组织蜡块7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LGR5、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LGR5、CD44v6和E-cadherin 3组中表达阳性率的差别显著,观察组中LGR5、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脉管浸润、TNM分期、腹水中是否有癌细胞密切相关。观察组中 LGR5和 E-cadherin、CD44v6和 E-cadherin 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卵巢黏液性腺癌术后组织中LGR5、CD44v6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三者对肿瘤癌变及肿瘤进展过程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LGR5和CD44v6可能通过抑制 E-cadherin 的表达发挥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

    作者:栾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电针调节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大脑皮层Nrf2蛋白的表达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数字随机表将15只 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5只。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的同时给予电针组大鼠“百会”、“大椎”两穴30 min电针(深度均为10 mm,连续波,频率3 Hz,电流强度1~3 m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rf2蛋白的表达,采用图象分析系统测定视野中Nrf2蛋白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平均光密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层表达Nrf2蛋白的阳性细胞数稍有增多,但尚未有统计学意义,着色亦无明显改变;而电针组可见到大量的Nrf2蛋白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5),平均灰度显著降低,平均光密度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电针可通过增加Nrf2蛋白的表达来发挥其调节抗氧化酶水平以达到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的目的。

    作者:沈梅红;沈洁;舒兆瑞;张莹;穆艳云;李忠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离子通道阻断剂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NPPB)对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生长的影响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分析NPPB对C6细胞生长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Bax、Bcl-2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0、80、160μmol/L NPPB作用12、24 h时,能明显促进C6细胞的生长(P<0.05),但40、80、160μmol/L NPPB作用48 h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80、160μmol/L NPPB 作用后 Bax 蛋白、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80、160μmol/L NPPB作用后Bcl-2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160μmol/L NPPB作用后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NPPB可能是通过上调Bax水平,下调Bcl-2的水平,使Bax/Bcl-2比值升高后促使Caspase-3蛋白激活,进而诱导C6细胞凋亡发挥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纪朋艳;田晶;任旷;王艳春;齐玲;刘晓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甲氧明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预注甲氧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临床价值和佳给药方式。方法选择老年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以下四组:A组,诱导前后不给予任何血管活性药物;B组:诱导前依照0.05 mg/kg的剂量静脉推注盐酸甲氧明; C 组:诱导后出现低血压( SBP下降幅度超过基础值20%)时静注盐酸甲氧明0.05 mg· kg-1;D组:诱导前即微量泵持续泵注甲氧明4μg · kg-1· h-1。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基础值,T0)、诱导后2 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及插管后5 min(T4)、10 min(T5)、15 min(T6)、20 min(T7)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及麻黄碱总量。结果诱导前(T0)各组老年患者一般状况、基础血压、心率和输液量无差异(P>0.05),诱导后2min(T1) SBP与DBP在D组与A组、C组之间有差异(P<0.05)、B 组和C组有差异(P<0.05)。 HR的变化除A组与C组外,其余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插管即刻(T2)SBP的变化除B组与D组外,其余各组间均有差异(P<0.05),DBP的变化B组与A、C、D组的比较,均有差异(P<0.05);HR的变化仅B组与C组间均有差异(P<0.05)。插管后1 min(T3)SBP与 DBP的变化 A组与B、C、D组,C 组与 D组间均有差异(P<0.05),HR的变化仅A组与B、D组间均有差异(P<0.05)。插管后5 min(T4)SBP与DBP的变化A组与B、C、D组之间,C组与D组间均有差异(P<0.05),各组心率无差异(P>0.05)。插管后10 min(T5)、15 min(T6)及20 min(T7)各组之间各组 SBP、DBP 及心率无差异(P>0.05)。麻黄碱的用量A组显著多于B组、C组和D组(P<0.05), B组、C组心动过缓分别发生5例、4例,显著高于A组及D组(P<0.05)。结论甲氧明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可使循环更平稳;甲氧明泵注给药对血压和心率影响更小,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孟庆涛;夏中元;苏娃婷;李维;唐玲华;吴洋;江莹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疲劳状态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长期疲劳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连续治疗的193例AMI患者,记录一般资料,均追踪随访1年以评价疲劳水平和焦虑、抑郁水平。结果119例(61.7%)有不同程度的疲劳,其中70例(36.3%)为轻度疲劳,35例(18.1%)中度,14例(7.3%)重度。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Killip分级和抑郁是影响 AMI患者疲劳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 AMI幸存者长期存在疲劳现象,女性患者、Killip分级较高的患者和抑郁水平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中重度疲劳,这有助于识别中重度疲劳的高危人群和制定疲劳的干预策略。

    作者:金枝;滕智敏;豆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周围型小肺癌198例TNM分期及临床意义

    发作于肺段支气管以下且肿瘤直径≤2 cm周围型小肺癌。目前,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随医疗科技发展正在不断提高〔1〕。根据报道,恶性肿瘤导致肺小结节的比例有60%,作为目前治愈肺癌为有效的手段,外科手术对于Ⅰ期肺癌患者来说,手术方式尤其是清扫淋巴结的范围和方法仍旧有很多意见〔2〕。本文对周围型小肺癌的TNM进行研究,尤其是系统性清扫淋巴结。

    作者:楼洋;陈献国;施亚明;周志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FujiⅨ型玻璃离子修复老年人楔状缺损的临床评价

    由于口腔卫生保健常识的匮乏,老年人楔状缺损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1〕;且由于楔状缺损部位及结构的复杂性,使缺损处的充填材料极易脱落。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加之治疗时出现的焦惧、紧张,极易诱发老年人身体发生意外,因此,在无痛无损伤条件下探寻适宜老年人临床应用的充填材料十分必要。

    作者:刘玉艳;张艳;王家凤;姜玲玲;高尚;张志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病区220株白色念珠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白色念珠菌大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调时,如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及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过程中易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且病死率较高〔1〕。老年患者的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且多伴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造成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机会增多。同时,随着临床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和长期应用,白色念珠菌耐药现象也愈来愈严重〔2〕。本研究分析近期临床所分离的220株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

    作者:厉荣玉;欧成举;陈裕秀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左卡尼汀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55例

    左卡尼汀是心肌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组织缺血缺氧时,左卡尼汀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增加能量产生而提高组织器官的功能,提高心肌耐缺血缺氧的能力,防止心肌损伤〔1〕。本研究旨在探讨左卡尼汀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作者:马敏;汪克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骨密度定量超声与双能X线检测比较

    骨质疏松(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临床上以性激素减少和年龄增加所致的生理退行性病变的原发性OP 多见。本文就定量超声与双能X 线骨密度(BMD)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王丽远;吴燕;王桂侠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更正

    2014年第34卷23期6586页《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筛查成年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线索》一文摘要的结论中“依据IAA测定可对LADA进行确诊”以及“1.3诊断标准??IAA阳性”中的IAA应为胰岛自身抗体。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与七氟烷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在老年患者骨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与七氟烷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在老年患者骨关节置换术中效果。方法择期行骨关节置换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Ⅲ级的老年患者(65~85岁)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组(A组)与七氟烷芬太尼静吸复合组(B组),A组应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持续泵注来进行麻醉维持,B组应用七氟烷吸入加芬太尼静脉注射来实现麻醉维持,两组均同时应用Narcotrend 监测仪监测麻醉深度。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 A组收缩压( SBP)、心率( HR)变化均大于B组(P<0.05)。 A组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出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均比 B组延长(P<0.05)。结论七氟烷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组麻醉维持更平稳,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更少,术后患者苏醒更迅速,该全麻方式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行骨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作者:吕晓红;段宗生;张剑;台永祥;王虎山;麻海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中频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肩痛的疗效

    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3〕。如未经干预治疗,疼痛可迅速加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相对于目前的治疗手段疗程长、见效慢,我科采用中频治疗仪配合治疗,疗效明显。

    作者:庞延红;王政医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