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3〕。如未经干预治疗,疼痛可迅速加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相对于目前的治疗手段疗程长、见效慢,我科采用中频治疗仪配合治疗,疗效明显。
作者:庞延红;王政医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与神经内科及中医科常见病、多发病,带状疱疹消退后常后遗顽固性神经痛,中医学称此病为“蜘蛛疮”,“缠腰火丹”,“串腰龙”等,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中医药治疗临床及实验研究的报道较少。本文应用中药自拟疱疹止痛灵(HNK)治疗PHN,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评价。
作者:张二力;杨雪芹;高霞;董宇翔;孙术;王绍;李有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能否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起到对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72只雄性昆明小白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 sham 组)、脓毒症组( CLP组)、青蒿琥酯干预组( ART组)、HO-1抑制剂组( ZnPP组),各组按术后6 h、12 h、24 h 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处死小鼠,分时项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24 h亚组肝组织HO-1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24 h亚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血清 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水平表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 CLP组相比,ART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P<0.05);肝组织 HO-1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ZnPP组与ART组相比,血清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表达水平下降(P<0.05);肝脏病理损伤明显。结论青蒿琥酯可以通过上调HO-1减轻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
作者:曹天辉;费东生;潘尚哈;廉志远;桂明国;赵鸣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免疫衰老”一词已被用来反映老龄相关的免疫系统改变,其重点强调多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在数量和功能上的改变,包括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等。有文献证明老年人免疫系统无论在先天性或适应性功能方面均有下降,使老年人更容易频繁地感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1~3〕。这些免疫系统的改变对老年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有潜在的影响。一方面,特应性或变应原敏感性检测〔包括皮肤点刺实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 或总IgE〕随年龄增加是降低的,但另一方面,老年人变应性疾病发病率仍然很高〔4~6〕。老年人由于机体对外来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变应性疾病症状不明显,因此诊断鉴别老年变应性疾病以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变得很关键。本研究首先阐述了老年人免疫系统的变化,强调老年人变应性致敏发病率和临床意义,后讨论了特应性对老年人变应性鼻炎及哮喘的影响。
作者:孙称心;杜秋爽;段乃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甘草苷( LQ)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的血清和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活性及一氧化氮( NO)含量及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雌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Q低剂量组(15 mg· kg-1· d-1)、LQ中剂量组(30mg· kg-1· d-1)、LQ高剂量组(60 mg· kg-1· d-1)和维生素C组。空白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肌肉注射黄体酮加紫外线照射法致黄褐斑小鼠模型。各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30 d后,检测小鼠血清和皮肤中 SOD、MDA活性和 NO含量。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 MTT)法检测浓度为0.1,1,10μmol/L LQ对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LQ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升高黄褐斑模型小鼠的血清和皮肤中SOD活性(P<0.05,P<0.01),降低MDA、NO含量(P<0.05);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LQ对黄褐斑模型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抑制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物产生、减少黑素细胞形成有关。
作者:应隆;徐丽歌;应倩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肥胖、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 IR)均可能与脂肪分解失调有关。近年来关于脂肪分解的研究逐渐集中于包被于脂肪细胞中性脂滴表面的蛋白上。脂滴外周包被的单层磷脂分子层表面嵌着多种膜蛋白,包括周脂素或脂滴包被蛋白( Perili-pin)、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蛋白( ADRP)、47 kD的尾连蛋白( TIP-47)、S3-12和P200,窖蛋白( caveolins)、波形蛋白( vimentin)以及氧化型PAT蛋白(OXPAT)或脂滴蛋白(LSDP)5或心肌脂滴蛋白( MLDP)〔1~3〕。其中,Perilipin、ADRP和TIP-47这3种蛋白的氨基端高度保守,大约有100个氨基酸的区域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所以取Perilipin、ADRP和TIP47的第一个字母来命名,称为“PAT”家族。目前研究认为Perilipin在调控脂肪储存、分解反应及相关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2型糖尿病、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有
作者:邱烈峰;肖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无负荷剂量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6月该院ICU收治的86例需要持续镇静的危重患者,APACHEⅡ评分(19±7)分,视患者临床情况给予舒芬太尼静脉持续泵入,使Prince-Henry疼痛评分≤3分。镇静方法采用无负荷剂量持续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定,起始剂量0.4μg· kg-1· h-1,调整泵入剂量0.2~0.7μg· kg-1· h-1,使RSS评分3~4分。结果74例(86.1%)患者能获得良好的镇静效果。在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的第1个小时内,有12%的病人平均收缩压( SBP)下降,14%的病人心率下降。突然停药后,24 h持续观察SBP升高5%,心率升高18%。结论对于危重病人来说,不用负荷剂量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可以维持良好的镇静效果,维持泵入期间患者的血压、心率下降是可以预测并能有效控制的,持续应用超过24 h后突然停药未见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反跳。
作者:陈阳;刘忠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佳微创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该科2013年1~12月治疗的6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 LC+LCBDE),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ERCP/ES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8.25±6.65)min、取石成功率(84.2%,32/38)、中转开腹率(15.8%,6/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2%,5/38)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0.13±7.47)min、取石成功率(80.0%,24/30)、中转开腹率(20.0%,6/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8/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7.15±1.43)d〕、住院总费用〔(16016.35±154.43)元〕均低于对照组〔(8.27±2.03)d〕、〔(17064.58±163.92)元〕(P<0.01)。结论 LC+LCBDE和LC+ERCP/EST两组联合技术均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段,LC+LCBDE更能缩短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能保护患者oddis括约肌的正常功能。
作者:黄三雄;吴育连;唐成武;王耀;张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入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双侧组(58例)患者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单侧组(54例)患者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大小与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在两组美国特种处科医院膝关节评价( HSS)评分比较中,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与单膝关节置换病人相比,前者效果相对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在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观察指标对比方面,3 d 内体温变化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比总引流量、血红蛋白变化值(ΔHb)、红细胞压积变化值(ΔHct),双侧组指标均高于单侧组(P<0.05)。经手术治疗后,两组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出现切口愈合状况不佳,1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切口出现脂肪液化,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优于单膝置换术,HSS评分好,并发症发病率相对较低,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飞;吕永明;宋莺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T704C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AGT基因T704C基因型检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携带野生TT基因型的ACI患病率为7.92%,突变纯合子CC基因型的ACI患病率为32.95%,其患病风险增加了5.15倍(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患病率不同(P<0.0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按性别分层后,男性人群中,与携带野生TT基因型的人群相比,携带突变CC基因型的ACI患病风险增高了3.46倍;而女性人群中,患病风险增高了15.94倍;按年龄分层后,在<65岁的人群中,与携带野生 TT基因型的人群相比,携带突变 CC基因型人群 ACI患病风险增高了3.34倍;而在≥65岁人群中其风险增加6.49倍。结论 AGT基因T704C多态性可能与ACI的发病风险有关,AGT基因多态性对ACI发病的影响随年龄、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作者:李宏芬;沈志霞;王颖杰;顔秉政;刘子洪;安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前列腺癌在老年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约30%〔1〕。临床上,对前列腺癌早期筛查主要依赖于直肠指诊( DRE)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测定,终确诊主要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CT和磁共振成像( MRI)在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确定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方面至关重要〔2,3〕。本文旨在发现在两种影像图像中,对前列腺癌征象的相对敏感度,进而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江晓勇;王德顺;林建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脑卒中后导致足下垂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每天采用XFT-2001型低频电子脉冲刺激仪对患侧腓总神经,胫骨前肌进行电刺激治疗,2次/d,其中一次为训练模式,只进行患侧胫前肌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20 min;另一次同时进行步行训练15~20 min。5~6 d/w,共4 w。治疗前先使用XFT-2001P神经肌肉定位仪找准敏感位置,然后将电极片分别置于合适位置。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 w、4 w后行下肢运动及步行功能的评定,分别对患者进行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Step Test评定、10 m大步行速度测试、上下8个台阶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4w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平衡功能及上下楼梯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 <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速度、平衡功能及上下楼梯能力,但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
作者:刘翠华;张盘德;容小川;林楚克;李桂恩;邓红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血浆置换术;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 w 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疗效比较,并与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正常组)比较。结果治疗前对照、观察两组CD+3、CD+4、CD+8比较无显著差异,且较正常组降低;治疗后对照、观察两组CD+3、CD+4、CD+8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升高,其中观察组 CD+3、CD+4与C组接近;总有效率观察组80.6%,对照组5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覃雪英;陆启峰;覃后继;黄美金;陆春雷;丘海先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是导致老年人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1〕,不仅损害了患者身体健康,还带来了诸多精神、心理及社会领域的不利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治疗老年CVA已成为了内科临床热门话题〔2〕。本文就于三伏天外用中药穴位贴敷干预老年CVA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作者:李淑玲;杨丽华;马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743例某单位职工测量身高、体重,行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及腹部B超检查,进行NAFLD组和非脂肪肝组危险因素的组间比较以及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分析。结果①NAFLD组的年龄、体重指数、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腰臀比、丙氨酸转氨酶(ALT)、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明显低于非脂肪肝。②743例参加体检的职工中,检出NAFLD 221例。③NAFLD组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及代谢综合征者分别为:30.32%,34.39%,17.19%,18.55%,41.6%,非脂肪肝组分别为:14.18%,14.37%,4.59%,4.02%,9.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NAFLD与非脂肪肝组合并代谢综合征者中以高血糖为多。结论 NAFLD患病危险因素高于非脂肪肝组;NAFLD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者显著高于非脂肪肝者;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与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中以糖代谢紊乱更明显。
作者:李宝莉;张永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黏液性腺癌中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LGR)5、白细胞分化抗原(CD)44v6和上皮型黏附素( E-cadherin)的表达特点。方法114例卵巢黏液性腺癌术后组织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收集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术后的组织蜡块7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术后的组织蜡块7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LGR5、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LGR5、CD44v6和E-cadherin 3组中表达阳性率的差别显著,观察组中LGR5、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脉管浸润、TNM分期、腹水中是否有癌细胞密切相关。观察组中 LGR5和 E-cadherin、CD44v6和 E-cadherin 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卵巢黏液性腺癌术后组织中LGR5、CD44v6和E-cadherin异常表达,三者对肿瘤癌变及肿瘤进展过程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LGR5和CD44v6可能通过抑制 E-cadherin 的表达发挥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
作者:栾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左卡尼汀是心肌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组织缺血缺氧时,左卡尼汀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增加能量产生而提高组织器官的功能,提高心肌耐缺血缺氧的能力,防止心肌损伤〔1〕。本研究旨在探讨左卡尼汀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作者:马敏;汪克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双向干预睡眠障碍与疼痛对妇科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妇科手术后患者4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疼痛干预组(对照组)和双向干预组(干预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硬膜外持续镇痛,干预组术后采取硬膜外持续镇痛联合镇静催眠药。主要评估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睡眠状况、免疫和营养状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第1、3天手术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1.82±0.09和1.74±0.12,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平均睡眠时间为(6.09±0.12)h,多于对照组(4.35±0.17)h (P<0.05);干预组术后第7天PSQI为7.05±0.13,低于对照组8.96±0.11(P<0.05);干预组术后3 d和术后7 d免疫球蛋白(Ig)M分别为(509.71±10.64)mg/L和(342.41±8.49)mg/L,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3 d和术后7 d CD4+/CD8+分别为1.33±0.03和1.48±0.02,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3 d和术后7 d白蛋白分别为(47.16±0.11)g/L和(51.04±0.07)g/L,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手术后患者进行双向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减轻疼痛,提高机体状况。
作者:郑晓彬;胡碎钗;张海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小鼠颅脑损伤后P53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分别于术后2、8、24 h、1、3、6、9、12、16 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的表达变化,采用 CMI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神经细胞内平均灰度值。结果 P53在脑缺氧8 h后表达增高,且随时间延长表达持续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53在小鼠脑缺氧后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很可能对颅脑损伤后修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刚;李畅;曹雅东;任强;陈为龙;朱海超;卢英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骨质疏松(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临床上以性激素减少和年龄增加所致的生理退行性病变的原发性OP 多见。本文就定量超声与双能X 线骨密度(BMD)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王丽远;吴燕;王桂侠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