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及MRI征象对老年前列腺癌的敏感性

江晓勇;王德顺;林建军

关键词: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螺旋CT
摘要:前列腺癌在老年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约30%〔1〕。临床上,对前列腺癌早期筛查主要依赖于直肠指诊( DRE)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测定,终确诊主要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CT和磁共振成像( MRI)在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确定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方面至关重要〔2,3〕。本文旨在发现在两种影像图像中,对前列腺癌征象的相对敏感度,进而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提供依据。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及其并发症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效果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高龄肺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的各项指标:阵痛时间、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满意度,同时统计肺部及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实验组(4.89±1.12)较对照组(5.56±1.45)显著减少,实验组住院时间(12.45±4.23)较对照组(16.80±5.23)显著缩短,患者满意度也显著提高(P<0.05)。患者肺部及呼吸道并发症中,实验组痰液潴留、肺不张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而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围术期呼吸道管理治疗高龄肺癌患者,能有效减少患者疼痛时间、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同时痰液潴留和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下降,患者满意率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东振;信国玺;张丽艳;赵旭伟;范桂红;王雪峰;高雪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房颤大鼠心房肌组织结构及KV1.5蛋白和 mRNA表达的变化

    目的:检测房颤( AF)大鼠心房肌KV1.5蛋白及 mRNA 的表达变化。方法 SD 大鼠25只,随机分为 AF 组15只,对照组10只。AF组于尾静脉按0.1 ml/100 g注射药物(含CaCl210 mg/ml,Ach 66μg/ml),1次/d,共1 w;对照组为生理盐水。1 w后检测大鼠KV1.5蛋白和mR-NA表达并观察心房肌形态结构。结果 AF组大鼠 KV1.5 mRNA平均含量相对比值为:0.613±0.040;对照组为:0.848±0.036,两者差异显著( t=13.777,P<0.05);AF组大鼠KV1.5免疫组化蛋白平均光密度值为:0.0905±0.0048;对照组为:0.1109±0.0033,两者差异显著( t=10.626,P<0.05);AF大鼠心房肌结构重构明显。结论 AF大鼠心房肌KV1.5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使心房肌有效不应期延长,不利于 AF 形成;AF可导致心房结构重构,利于房颤发生和维持。

    作者:丁绍祥;柳茵;刘维军;李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嗅觉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Ansari等〔1〕研究证明嗅觉障碍与一系列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其中包括自发性帕金森病( PD)、阿尔茨海默病( AD)、Down综合征(DS)、多发性硬化症(MS)、亨廷顿病(HD)、关岛震颤麻痹痴呆综合征( PDC)。本文对嗅觉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霍丽涛;吴庆文;黄星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中正五聚蛋白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及其与气道炎性细胞和气道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 A组),45例COPD稳定期患者( B组),45例健康体检者( C组),采用酶连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法检测诱导痰中PTX3水平,并计算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测定三组人群的肺功能。结果诱导痰中PTX3水平(A组>B组>C组)(P<0.05);A组诱导痰中PTX3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67,P<0.05),与肺功能(FEV1%pre)呈负相关(r=-0.78,P<0.05);B组诱导痰中PTX3水平与肺功能(FEV1%pre)呈负相关(r=-0.57,P<0.05)。结论 PTX3作为固有免疫反应的体液因子参与 COPD 气道炎性过程,其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气道炎性标记物。

    作者:刘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 p及NSE水平变化

    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CD62p)是活化血小板特异性标志,具有启动、放大血栓形成的重要作用,并且在炎症和栓塞中起着中心环节作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是一种细胞内蛋白质,特异性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当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时,NSE便从细胞内释放出来。本文拟探讨CD62p及NSE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曦;李丹;王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胃腺癌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147和Furin的表达对血管生成的作用

    目的:观察胃腺癌术后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7和弗林蛋白酶(Furin)的表达,探讨二者对 CD31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95例胃腺癌术后组织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62例不典型增生的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62例距肿物边缘>5 cm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组中 CD147、Furin 的表达和 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中 CD147、Fur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研究组中CD147、Furin和MVD的表达均与肿瘤大径、浸润深度、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相关分析显示 CD147和 MVD、Furin 和 MVD 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胃腺癌术后组织中 CD147和 Furin 高表达,且具有促进CD31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 CD147和Furin均参与肿瘤的进展。

    作者:才保加;祁玉娟;周为;王晓龙;马玉斌;马晓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电针调节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大脑皮层Nrf2蛋白的表达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数字随机表将15只 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5只。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的同时给予电针组大鼠“百会”、“大椎”两穴30 min电针(深度均为10 mm,连续波,频率3 Hz,电流强度1~3 m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rf2蛋白的表达,采用图象分析系统测定视野中Nrf2蛋白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平均光密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层表达Nrf2蛋白的阳性细胞数稍有增多,但尚未有统计学意义,着色亦无明显改变;而电针组可见到大量的Nrf2蛋白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5),平均灰度显著降低,平均光密度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电针可通过增加Nrf2蛋白的表达来发挥其调节抗氧化酶水平以达到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的目的。

    作者:沈梅红;沈洁;舒兆瑞;张莹;穆艳云;李忠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小鼠大脑缺氧后P53在神经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小鼠颅脑损伤后P53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分别于术后2、8、24 h、1、3、6、9、12、16 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的表达变化,采用 CMI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神经细胞内平均灰度值。结果 P53在脑缺氧8 h后表达增高,且随时间延长表达持续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53在小鼠脑缺氧后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很可能对颅脑损伤后修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刚;李畅;曹雅东;任强;陈为龙;朱海超;卢英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西安市老年人体质及社区体育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体育活动对老年人身体功能的影响情况及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方法西安老年人480例随机分为两个年龄段组,分别男、女60~64岁,男、女65岁以上,每组120例。按中国老年人体质调研《检测细则》和《验收细则》的要求进行体质测试。结果①西安市老年人能经常性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接近1/3,偶尔参加一些锻炼的约为1/2。其中女性不参加体育健身近1/4;不参加体育健身的主要原因是社区健身设施匮乏(64.3%)、健身场所离住宅远、不方便(53.1%)。②西安市老年人每天参加锻炼的时间在30 min左右的占48.3%,60 min 28.8%,60 min以上18.7%,还有极少部分的老年人每天锻炼时间在15 min以内。锻炼频率每周1~2次的占22.7%,3~4次65.3%,5~6次10.7%。③知道并清楚健身意义的占83.2%,知道但是不是很了解的13.6%,不了解的3.2%,另外,女性不了解健身意义的比例高于男性;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不了解健身意义的比例高于60~64岁。④西安市老年人以散步、慢跑占主要形式。结论老年人的柔韧素质、平衡能力、神经肌肉系统的反应和动作的综合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女性承担的家务较多,早晨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作者:魏文;闫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指导,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术后活动状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主观感受、心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不会对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脏功能的恢复造成影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梁欣;杨蓉;何翠竹;苏斐;王艳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糖尿病足复发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复发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类型,探讨糖尿病足感染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糖尿病足感染患者90例,其中65例复发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65例感染复发患者共培养出14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 G+)菌47.1%、革兰阴性( G-)菌39.3%,病原菌混合感染率66.7%。 G+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G-菌对帕尼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多重耐药的出现与近期应用抗生素有关,感染复发与溃疡未愈合时间超过60 d、多重耐药出现和周围血管病变有关。结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繁多,并对常规的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耐药率,因此要严格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出现多重耐药病原菌、溃疡未愈合超过60 d、存在有周围血管病的感染患者,要警惕感染的再次发生。

    作者:付晗;张川;孙立娟;李艳华;刘殿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三伏天外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是导致老年人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1〕,不仅损害了患者身体健康,还带来了诸多精神、心理及社会领域的不利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治疗老年CVA已成为了内科临床热门话题〔2〕。本文就于三伏天外用中药穴位贴敷干预老年CVA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作者:李淑玲;杨丽华;马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食管鳞癌组织中树突细胞CD83和促凋亡蛋白Sma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树突细胞( TIDC) CD83和促凋亡蛋白Smac在食管鳞癌( 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78例ESCC石蜡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ESCC、24例正常食管黏膜中TIDC和Smac表达。结果 ESCC组织中CD83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的表达量(P<0.05);Smac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的表达量(P<0.01);CD83表达量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Smac表达量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CD83和 smac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ESCC组织中TIDC的CD83表达量反映ESCC局部免疫状态,CD83和促凋亡蛋白Smac在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王雷;单保恩;刘亮;孟宪利;王士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脂肪酸合成酶在胰岛素抵抗与肿瘤关系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DM)引起肿瘤发生风险增加,并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1〕。1910年梅纳德提出DM 与肿瘤相关的概念脂肪酸合成酶(FASN)在胰岛素抵抗(IR)相关疾病DM 和恶性肿瘤之间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研究的目前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贺晓磊;高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厚朴酚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目的:观察厚朴酚对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β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ALI组(10只)、厚朴酚低剂量组(4μg/kg,10只)和厚朴酚高剂量组(8μg/kg,10只)。腹腔注射脂多糖( LPS)10 mg/kg 2 ml建立ALI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组于制模前30 min 腹腔注射厚朴酚;每组于6、12、24 h 3个时间点取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于制模后24 h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I组TNF-α、IL-1β含量6、12、24 h明显升高(P<0.01);与ALI组比较,厚朴酚组TNF-α、IL-1β含量6、12、24 h即明显下降(P<0.01),两治疗组间炎症介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HE染色提示,厚朴酚干预组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好转。结论厚朴酚可下调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对脓毒症ALI大鼠的肺组织有抗炎作用。

    作者:王雪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患者胃癌组织中CD44和ABCG2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胃癌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CD44)和ATP-结合盒亚家族成员2(ABCG2)的表达及二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老年患者胃癌组织标本中CD44和ABCG2的表达情况,并对两者的临床相关性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CD44蛋白在癌旁胃黏膜、慢性胃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18.75%(3/16),而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0%(24/40)〕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 ABCG2在慢性胃炎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4/16)和4.54%(1/22),而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可达75%(30/40),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织(P<0.05)和癌旁组织(P<0.01)。 ABCG2蛋白阳性表达的标本中CD4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高〔66.7%(20/30)〕,AB-CG2蛋白阴性表达的标本中CD4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低〔20%(2/10)〕,CD44与 ABCG2蛋白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显著正相关(r=0.94,P<0.05)。Western印迹显示低分化癌(AGS)、中分化腺癌(SGC7901)和低分化黏液腺癌(MGC803)细胞中CD44与ABCG2均呈阳性表达,显示CD44与ABCG2在三株胃癌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CD44在癌变过程中有表达升高现象,CD44参与了胃癌的发生,ABCG2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CD44与ABCG2蛋白在胃癌中均高表达,表明两者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作者:周雨;易德保;蒋传命;王乐;凌晖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介入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

    目的:探讨实施介入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相关预防措施。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实施介入治疗后发生医院内感染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为5.6%,其中56例上呼吸道感染,24例下呼吸道感染,10例泌尿道感染,6例胃肠道感染,4例皮肤软组织感染。经细菌培养后,68株(68.0%)革兰阴性杆菌,26株(26.0%)革兰阳性球菌,6株(6.0%)真菌。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病程、住院时间、低蛋白血症、血肌酐水平上升、年龄较大、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含量升高、心功能等级≥Ⅲ级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40.0%等。结论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相关预防保护措施,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

    作者:刘曼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清HE4联合CA125检测在卵巢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目前,血清癌抗原125( CA125)是应用多、广的卵巢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但是对于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敏感性不高,而在一些良性疾病如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人附睾蛋白(HE)4是一种新发现的肿瘤标记物,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含量很高,但是在卵巢良性组织中含量很低,在绝经和未绝经女性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卵巢癌的早期也有很高的敏感性〔1〕。本研究旨在研究HE4、CA125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以及术前、术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杨丽萍;李会影;任淑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入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双侧组(58例)患者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单侧组(54例)患者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大小与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在两组美国特种处科医院膝关节评价( HSS)评分比较中,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与单膝关节置换病人相比,前者效果相对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在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观察指标对比方面,3 d 内体温变化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比总引流量、血红蛋白变化值(ΔHb)、红细胞压积变化值(ΔHct),双侧组指标均高于单侧组(P<0.05)。经手术治疗后,两组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出现切口愈合状况不佳,1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切口出现脂肪液化,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优于单膝置换术,HSS评分好,并发症发病率相对较低,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飞;吕永明;宋莺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点穴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血管性痴呆( VD)属老年常见病,经早期积极防治,病情具有可逆性,是现今唯一可以预防的痴呆类型。中医药对本病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国内外医学界日趋重视〔1〕。本文就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点穴治疗VD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马春;杨丽华;李淑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