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鳞癌组织中树突细胞CD83和促凋亡蛋白Sma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雷;单保恩;刘亮;孟宪利;王士杰

关键词:食管鳞癌, 肿瘤浸润树突细胞, CD83, SMAC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树突细胞( TIDC) CD83和促凋亡蛋白Smac在食管鳞癌( 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78例ESCC石蜡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ESCC、24例正常食管黏膜中TIDC和Smac表达。结果 ESCC组织中CD83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的表达量(P<0.05);Smac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的表达量(P<0.01);CD83表达量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Smac表达量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CD83和 smac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ESCC组织中TIDC的CD83表达量反映ESCC局部免疫状态,CD83和促凋亡蛋白Smac在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钙网蛋白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钙网蛋白( CRT)在大肠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二维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检测20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CRT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二维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大肠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分析,对有差异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发现CRT在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中表达升高,并通过免疫印迹进一步验证了其准确性。结论 CRT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彭;宋丽娜;师庆红;李玲霞;李洪军;印璞;赵海丰;郭宏华;何成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石家庄市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现况及其下肢平衡能力

    目的:了解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及其下肢平衡能力。方法随机调查石家庄市60~90岁1667例老年人过去一年中跌倒情况;并对82例老年女性和80例青年女性进行了闭眼单脚站立、身体活动幅度、足底压力测试。结果老年跌倒发生率为27.11%(452例);老年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身体活动幅度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左足除第1跖骨外的其他9个区域峰值压力均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右足除第2~5趾骨、第1跖骨外的其他8个区域峰值压力均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因年龄的增加身体各器官、各系统功能逐步老化,肌肉力量也随之下降,下肢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迅速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作者:李长虹;李立;李壮志;陈玉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五味子多糖对脑胶质瘤SHG-44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作用脑胶质瘤 SHG-44细胞后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培养脑胶质瘤SHG-44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五味子多糖1.25、2.5、5 mmol/L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观察五味子多糖作用后SHG-44细胞分泌 VEGF蛋白情况。结果五味子多糖1.25和2.5 mmol/L浓度组SHG-44细胞分泌VEGF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而5 mmol/L浓度组SHG-44细胞分泌 VEGF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子多糖能明显抑制SHG-44细胞分泌VEGF蛋白,提示其可能通过抑制脑胶质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温娜;唐泽波;金宏;张宇;刘兴吉;齐玲;于洪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左卡尼汀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55例

    左卡尼汀是心肌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组织缺血缺氧时,左卡尼汀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增加能量产生而提高组织器官的功能,提高心肌耐缺血缺氧的能力,防止心肌损伤〔1〕。本研究旨在探讨左卡尼汀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作者:马敏;汪克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更正

    2014年第34卷23期6586页《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筛查成年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线索》一文摘要的结论中“依据IAA测定可对LADA进行确诊”以及“1.3诊断标准??IAA阳性”中的IAA应为胰岛自身抗体。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改善睡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用艾司唑仑后对合并睡眠障碍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血压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90例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96例)原降压治疗方案不做调整,每晚睡前按需加服用艾司唑仑片1~2 mg;对照组(94例)继续口服原服用的降压药物。所有患者第2天起床后15 min内完成睡眠日记的记录,测量血压和心率,记录不良事件。结果①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治疗前后在入睡时间、觉醒次数、睡眠评价、做梦程度、日间困倦、总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在入睡时间等各个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和恶心,对照组发生率3.2%,治疗组发生率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按需加服用艾司唑仑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且有辅助降压作用。

    作者:刘世雄;陈敏娟;严祥;王晶;马志远;周芸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踏车运动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探讨踏车运动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52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踏车运动治疗,疗程3个月。训练过程中检测受试者的血压、心率变化,对受试者实验前后的血浆血栓素( TX) A2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实验前后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 CRP)、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由于无法耐受退出研究。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CRP、TXA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XA2、LDL-C、 HDL-C水平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验结束1个月内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踏车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血浆CRP水平降低有关。

    作者:向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疗程及时间窗的高压氧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及时间窗的高压氧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 AC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老年ACI患者154例。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Ⅰ组~Ⅶ组,每组22例。Ⅰ组 t<12 h,疗程20 d;Ⅱ组 t<12 h,疗程40 d;Ⅲ组12 h≤t<7 d,疗程20 d;Ⅳ组12 h≤t<7 d,疗程40 d;Ⅴ组t≥7 d,疗程20 d;Ⅵ组t≥7 d,疗程40 d;Ⅶ组设为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的常用药物加以治疗,其余各组根据分组条件予以高压氧治疗。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及脑电图评定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Ⅰ组~Ⅵ组患者ADL、NIHSS评分及脑电图评定程度均好于Ⅶ组;疗程同为20 d时,Ⅰ组患者的ADL、NIHSS评分及脑电图评定程度好于Ⅲ组和Ⅴ组,而Ⅲ组亦好于Ⅴ组;疗程同为40 d时,Ⅱ组患者的ADL、NIHSS评分及脑电图评定程度好于Ⅳ组和Ⅵ组,而Ⅳ组亦好于Ⅵ组;相同时间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组别中,Ⅱ组的ADL、NIHSS评分及脑电图评定程度好于Ⅰ组,Ⅳ组好于Ⅲ组,Ⅵ组好于Ⅴ组(均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各组患者并未产生中耳、鼻旁窦部及肺等气压伤和减压病,以及氧中毒等有关不良反应。结论老年 ACI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时应及早进行,并适当延长疗程,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许国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青蒿琥酯上调HO-1对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能否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起到对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72只雄性昆明小白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 sham 组)、脓毒症组( CLP组)、青蒿琥酯干预组( ART组)、HO-1抑制剂组( ZnPP组),各组按术后6 h、12 h、24 h 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处死小鼠,分时项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24 h亚组肝组织HO-1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24 h亚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血清 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水平表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 CLP组相比,ART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P<0.05);肝组织 HO-1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ZnPP组与ART组相比,血清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表达水平下降(P<0.05);肝脏病理损伤明显。结论青蒿琥酯可以通过上调HO-1减轻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

    作者:曹天辉;费东生;潘尚哈;廉志远;桂明国;赵鸣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嗅觉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Ansari等〔1〕研究证明嗅觉障碍与一系列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其中包括自发性帕金森病( PD)、阿尔茨海默病( AD)、Down综合征(DS)、多发性硬化症(MS)、亨廷顿病(HD)、关岛震颤麻痹痴呆综合征( PDC)。本文对嗅觉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霍丽涛;吴庆文;黄星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离子通道阻断剂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NPPB)对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生长的影响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分析NPPB对C6细胞生长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Bax、Bcl-2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0、80、160μmol/L NPPB作用12、24 h时,能明显促进C6细胞的生长(P<0.05),但40、80、160μmol/L NPPB作用48 h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80、160μmol/L NPPB 作用后 Bax 蛋白、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80、160μmol/L NPPB作用后Bcl-2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160μmol/L NPPB作用后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NPPB可能是通过上调Bax水平,下调Bcl-2的水平,使Bax/Bcl-2比值升高后促使Caspase-3蛋白激活,进而诱导C6细胞凋亡发挥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纪朋艳;田晶;任旷;王艳春;齐玲;刘晓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性别差异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该院心内科的老年STEMI患者354例,其中女性99例(28.0%)。观察老年女性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死亡及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与老年男性患者比较,老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比例较高(P<0.05)。超敏 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和血清总蛋白水平较高,而血红蛋白浓度较低(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老年女性患者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较差(P<0.05),更倾向于术中应用血栓抽吸治疗,但接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比例低于老年男性组(42.4% vs 72.5%,P<0.001)。老年女性患者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患者组(30.3% vs 15.7%,P=0.017)。在所有MACE中,老年女性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发现女性、高龄、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女性STEMI 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女性、高龄、低LVEF 和冠脉多支病变是STEMI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何志松;孙云鹃;程绪杰;蒋廷波;蒋文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CD24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CD24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Elivision法)检测66例喉癌组织中 CD2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24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24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CD24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型、组织学分级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正相关;CD24是影响喉癌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D24可能提示喉癌发展的恶性进程,其高表达提示喉癌患者预后不良,有望成为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预后预测指标。

    作者:庄黎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两种不同微创方法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佳微创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该科2013年1~12月治疗的6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 LC+LCBDE),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ERCP/ES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8.25±6.65)min、取石成功率(84.2%,32/38)、中转开腹率(15.8%,6/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2%,5/38)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0.13±7.47)min、取石成功率(80.0%,24/30)、中转开腹率(20.0%,6/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8/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7.15±1.43)d〕、住院总费用〔(16016.35±154.43)元〕均低于对照组〔(8.27±2.03)d〕、〔(17064.58±163.92)元〕(P<0.01)。结论 LC+LCBDE和LC+ERCP/EST两组联合技术均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段,LC+LCBDE更能缩短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能保护患者oddis括约肌的正常功能。

    作者:黄三雄;吴育连;唐成武;王耀;张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一氧化氮在糖尿病脑病发病机制中的相关作用

    一氧化氮(NO)被认为是连接糖尿病(DM)神经病变血管学说与代谢学说的桥梁,在DM 中枢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DM 脑病(DE)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增加,NO 水平升高,NOS mRNA 表达显著升高,过多的NO 导致神经元损害〔1,2〕。NO 的代谢失衡可导致DE 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本文就NO 代谢失常在DE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汪娟;陈艳瑜;杨刚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 p及NSE水平变化

    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CD62p)是活化血小板特异性标志,具有启动、放大血栓形成的重要作用,并且在炎症和栓塞中起着中心环节作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是一种细胞内蛋白质,特异性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当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时,NSE便从细胞内释放出来。本文拟探讨CD62p及NSE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曦;李丹;王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疗效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高,我国城乡发病率达200/10万〔1〕。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60%~80%〔2〕,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此类患者患病后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此文探讨在脑卒中发病急性期、恢复早期及恢复中期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康复疗效的影响。

    作者:黄金莲;谭巧;周永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羟考酮缓释片对老年癌痛患者滴定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是常见的症状,发生率约为60%~80%。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按照诊疗规范,需使用短效吗啡进行滴定,过程复杂繁琐,滴定过程疼痛缓解效果不确定。本文观察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对非阿片耐药的癌痛患者进行剂量滴定的效果。

    作者:易基群;王秀文;梁继珍;潘兆军;王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病区220株白色念珠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白色念珠菌大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调时,如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及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过程中易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且病死率较高〔1〕。老年患者的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且多伴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造成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机会增多。同时,随着临床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和长期应用,白色念珠菌耐药现象也愈来愈严重〔2〕。本研究分析近期临床所分离的220株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

    作者:厉荣玉;欧成举;陈裕秀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埃克替尼诱导人结肠癌Caco-2细胞凋亡及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埃克替尼诱导人结肠癌Caco-2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细胞培养结肠癌细胞 Caco-2,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埃克替尼,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结肠癌细胞 Caco-2增殖变化以及流式细胞学检测 Caco-2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印迹检测sPAR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24、48、72 h埃克替尼抑制结肠癌 Caco-2细胞的 IC50值分别为(98.7±9.6)μmol/L,(73.5±6.8)μmol/L和(68.2±5.9)μmol/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埃克替尼作用24、48、72 h 的结肠癌 Caco-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95±1.11)%、(13.90±1.34)%、(15.4±1.67)%(P<0.05);Icotinib处理组PARP蛋白Caspase-3和Caspase-8出现裂解片段,且随着Icotinib剂量的增加,裂解片段亦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克替尼通过促进PARP蛋白Caspase-3和Caspase-8的活化裂解,诱导结肠癌Caco-2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作者:张秀艳;石国刚;刘秀艳;葛红娣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