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敏;汪克纯
目的:探讨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入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双侧组(58例)患者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单侧组(54例)患者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大小与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在两组美国特种处科医院膝关节评价( HSS)评分比较中,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与单膝关节置换病人相比,前者效果相对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在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观察指标对比方面,3 d 内体温变化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比总引流量、血红蛋白变化值(ΔHb)、红细胞压积变化值(ΔHct),双侧组指标均高于单侧组(P<0.05)。经手术治疗后,两组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出现切口愈合状况不佳,1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切口出现脂肪液化,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优于单膝置换术,HSS评分好,并发症发病率相对较低,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飞;吕永明;宋莺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SCAP)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6例SCAP患者分为激素组46例和非激素组50例,两组均根据痰液及血液病原学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指标改善时间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抗生素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血氧分压(PaO2)升高10 mmHg时间明显低于非激素组,住院时间明显高于非激素组( P<0.05);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减轻时间、气急减轻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二重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激素组(P<0.05);两组病死率及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CAP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合功能,但不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降低病死率,且增加了患者二重感染发生率。
作者:童国强;罗于琳;王熠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及时间窗的高压氧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 AC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老年ACI患者154例。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Ⅰ组~Ⅶ组,每组22例。Ⅰ组 t<12 h,疗程20 d;Ⅱ组 t<12 h,疗程40 d;Ⅲ组12 h≤t<7 d,疗程20 d;Ⅳ组12 h≤t<7 d,疗程40 d;Ⅴ组t≥7 d,疗程20 d;Ⅵ组t≥7 d,疗程40 d;Ⅶ组设为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的常用药物加以治疗,其余各组根据分组条件予以高压氧治疗。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及脑电图评定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Ⅰ组~Ⅵ组患者ADL、NIHSS评分及脑电图评定程度均好于Ⅶ组;疗程同为20 d时,Ⅰ组患者的ADL、NIHSS评分及脑电图评定程度好于Ⅲ组和Ⅴ组,而Ⅲ组亦好于Ⅴ组;疗程同为40 d时,Ⅱ组患者的ADL、NIHSS评分及脑电图评定程度好于Ⅳ组和Ⅵ组,而Ⅳ组亦好于Ⅵ组;相同时间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组别中,Ⅱ组的ADL、NIHSS评分及脑电图评定程度好于Ⅰ组,Ⅳ组好于Ⅲ组,Ⅵ组好于Ⅴ组(均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各组患者并未产生中耳、鼻旁窦部及肺等气压伤和减压病,以及氧中毒等有关不良反应。结论老年 ACI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时应及早进行,并适当延长疗程,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许国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TIMP)-1的表达及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1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体检正常者21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测定血浆TIMP-1水平,AU640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病例组总TIMP-1表达为(4.125±1.21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214±0.125)ng/ml (P<0.05),并且病例组病程5~10年、10~15年、15~20年 TIMP-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中24 h尿蛋白正常排泄组的总TIMP-1表达为(3.544±1.225)ng/ml,低于异常排泄组的(5.128±1.326)ng/ml(P<0.05);病例组中TIMP-1的表达随着病程逐渐升高(F=9.987,P=0.000);病例组空腹血糖平均值为(8.125±2.458)mmol/L,与血浆 TIMP-1之间散点图呈负相关趋势,pearson 相关性分析呈现明显的负相关(r=-0.876,P=0.000)。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IMP-1的表达水平比正常者高,并且随着病程逐渐增高。与空腹血糖之间呈现明显负相关关系。
作者:戴荣峰;何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作用脑胶质瘤 SHG-44细胞后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培养脑胶质瘤SHG-44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五味子多糖1.25、2.5、5 mmol/L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观察五味子多糖作用后SHG-44细胞分泌 VEGF蛋白情况。结果五味子多糖1.25和2.5 mmol/L浓度组SHG-44细胞分泌VEGF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而5 mmol/L浓度组SHG-44细胞分泌 VEGF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子多糖能明显抑制SHG-44细胞分泌VEGF蛋白,提示其可能通过抑制脑胶质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温娜;唐泽波;金宏;张宇;刘兴吉;齐玲;于洪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加味参芪汤对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并发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接诊的115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TP(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服用加味参芪汤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2、IL-4、IL-10、T 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 NK)细胞水平的变化,并进行肿瘤患者体力状况( KPS评分)、体重变化和毒副反应评估。结果4个化疗周期后对照组患者的TNF-α、IL-2、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IL-4和IL-10水平则显著上升;治疗组TNF-α、IL-2、IL-10、CD3+、CD4+、CD4+/CD8+和 NK 细胞水平与治疗前并无明显差异,而 IL-4水平明显降低(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KPS评分、体重变化和毒副反应评估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芪汤对老年肺癌化疗患者的并发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孙守坤;郭环宇;丛立新;孙靖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前列腺癌在老年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约30%〔1〕。临床上,对前列腺癌早期筛查主要依赖于直肠指诊( DRE)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测定,终确诊主要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CT和磁共振成像( MRI)在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确定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方面至关重要〔2,3〕。本文旨在发现在两种影像图像中,对前列腺癌征象的相对敏感度,进而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江晓勇;王德顺;林建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了解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及其下肢平衡能力。方法随机调查石家庄市60~90岁1667例老年人过去一年中跌倒情况;并对82例老年女性和80例青年女性进行了闭眼单脚站立、身体活动幅度、足底压力测试。结果老年跌倒发生率为27.11%(452例);老年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身体活动幅度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左足除第1跖骨外的其他9个区域峰值压力均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右足除第2~5趾骨、第1跖骨外的其他8个区域峰值压力均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因年龄的增加身体各器官、各系统功能逐步老化,肌肉力量也随之下降,下肢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迅速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作者:李长虹;李立;李壮志;陈玉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高,我国城乡发病率达200/10万〔1〕。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60%~80%〔2〕,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此类患者患病后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此文探讨在脑卒中发病急性期、恢复早期及恢复中期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康复疗效的影响。
作者:黄金莲;谭巧;周永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C表达及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苏木素-伊红( HE)染色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相应喉癌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检出率58.33%,肿瘤出芽预测喉癌淋巴结转移灵敏度90.91%,VEGF-C在喉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68.33%,肿瘤出芽与喉鳞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瘤出芽及VEGF-C表达符合率73.33%。肿瘤出芽及 VEGF-C与喉癌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分型、有无吸烟史、肿瘤大小、性别及年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出芽及VEGF-C在喉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检测及蛋白表达量水平可作为喉癌淋巴结转移的预判指标。
作者:高立生;高珊;霍峰;宋有鑫;齐志伟;毕静;徐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指导,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术后活动状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主观感受、心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不会对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脏功能的恢复造成影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梁欣;杨蓉;何翠竹;苏斐;王艳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情绪指标及认知水平的关系。方法抑郁症组47例,对照组51例,采用 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严重程度,剑桥认知检查(CAMCOG)、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其认知情况。结果抑郁症组脂联素(55364.16±5385.24)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64260.97±4326.67)pg/ml(P<0.001);抑郁症组脂联素水平与HAMD评分(r=-0.59,P<0.001)及体重指数(BMI,r=-0.42,P<0.001)显著负相关,与 CAMCOG(r=0.34,P<0.01)、MMSE(r=0.20,P<0.05)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脂联素可能是反映抑郁症严重程度的新的生物标志,可能与抑郁症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毛宁;徐聪;崔明湖;姜兴岳;刘新疆;狄宁宁;房俊芳;王滨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在我国死于脑血管病患者多于心脏病及癌症,居三大死因首位〔1〕。现代医学治疗急性脑梗死局限于溶栓、抗血小板、抗凝等方法,对患者预后较差。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其独特见解,其认为痰瘀互结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发病诱因,贯穿着疾病的始终。这为临床确立痰瘀同治的基本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近几年,化痰逐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在消除急性脑梗死发病诱因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2,3〕。笔者将从化痰逐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抒雯;刘敬霞;任非非;李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HDF)、腹膜透析(PD)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老年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HD组(33例)、联合组(33例)、PD组(34例),在初次透析前后、透析后1、2个月记录患者皮肤瘙痒评分,并检测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PTH)、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透析2个月后比较三组对皮肤瘙痒症的疗效。结果联合组和PD组透析2个月后β2-MG水平、iPTH水平、瘙痒症评分明显低于HD组(P<0.05)。 PD组透析2个月后β2-MG水平低于联合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组透析2月后iPTH水平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 PD组透析2个月后评分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 PD组、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HD组(P<0.05);PD组有效率高于联合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与腹膜透析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全段PTH、β2-MG水平,缓解患者瘙痒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燕林;安海文;刘琳娜;黄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了解蚌埠市居民预防慢性病知识和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按比例整群抽取蚌埠市禹会区和淮上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2431名进行预防慢性病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蚌埠市禹会区和淮上区老年人预防慢性病知识和行为的正确率从6.18%~34.13%不等;492人(20.24%)具备预防慢性病知识和行为;城市社区老年人具备预防慢性病知识和行为高于和农村社区,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具备预防慢性病的知识和行为的比例差异显著( P<0.01)。结论应针对老年人开展个性化的慢性病预防健康教育。
作者:杨秀木;申正付;齐玉龙;金桂荣;黄清成;赵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是常见的症状,发生率约为60%~80%。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按照诊疗规范,需使用短效吗啡进行滴定,过程复杂繁琐,滴定过程疼痛缓解效果不确定。本文观察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对非阿片耐药的癌痛患者进行剂量滴定的效果。
作者:易基群;王秀文;梁继珍;潘兆军;王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成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解剖结构特征。方法对867例20~99岁基本健康成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血管内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动脉硬化斑块,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596,右侧0.588,为中度相关。颈总动脉内径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290,右侧0.297。颈内动脉内径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218,右侧0.267。椎动脉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135,右侧0.176。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血压病史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331,右侧0.323,为低度相关。随着年龄增长,两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的内径,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同时,颈总动脉内中膜逐渐由光滑变得不光滑,并可能出现斑块;而年龄越大,颈部动脉出现斑块的比例就越高。结论走向衰老的年龄增长,逐渐造成颈部动脉血管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管壁弹性减弱和内径增大,提示了颈部动脉逐渐硬化的特征,可以认为这些变化是衰老在机体内在的结果和表现。经过颈部动脉硬化超声检测进行衰老评估,可能是人体衰老的一个新的评估认识手段。
作者:丁宝维;夏玉光;唐维平;戴良;吴宣树;刘智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NTX)的表达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5例骨转移乳腺癌患者,33例非骨转移晚期乳腺癌患者,30例健康人,分别应用ELISA法测定尿液中 NTX含量,骨转移患者治疗后再次收集尿液标本测定NTX含量。结果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尿NTX含量明显升高,通过有效治疗后下降治疗前尿NTX含量与骨转移负荷、疼痛程度相关,治疗有效的患者骨相关不良事件( SREs)的发生率为20.7%,而治疗无效的患者SREs的发生率高达66.7%,治疗前尿NTX高水平是骨相关不良事件及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结论采用尿NTX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疗效监测,骨相关不良事件及生存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晶;柳影;吴春娇;程颖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长期疲劳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连续治疗的193例AMI患者,记录一般资料,均追踪随访1年以评价疲劳水平和焦虑、抑郁水平。结果119例(61.7%)有不同程度的疲劳,其中70例(36.3%)为轻度疲劳,35例(18.1%)中度,14例(7.3%)重度。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Killip分级和抑郁是影响 AMI患者疲劳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 AMI幸存者长期存在疲劳现象,女性患者、Killip分级较高的患者和抑郁水平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中重度疲劳,这有助于识别中重度疲劳的高危人群和制定疲劳的干预策略。
作者:金枝;滕智敏;豆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佳微创治疗方案。方法收集该科2013年1~12月治疗的6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 LC+LCBDE),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ERCP/ES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8.25±6.65)min、取石成功率(84.2%,32/38)、中转开腹率(15.8%,6/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2%,5/38)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0.13±7.47)min、取石成功率(80.0%,24/30)、中转开腹率(20.0%,6/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8/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7.15±1.43)d〕、住院总费用〔(16016.35±154.43)元〕均低于对照组〔(8.27±2.03)d〕、〔(17064.58±163.92)元〕(P<0.01)。结论 LC+LCBDE和LC+ERCP/EST两组联合技术均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段,LC+LCBDE更能缩短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能保护患者oddis括约肌的正常功能。
作者:黄三雄;吴育连;唐成武;王耀;张良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