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表达及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

戴荣峰;何军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空腹血糖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TIMP)-1的表达及与空腹血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1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体检正常者21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测定血浆TIMP-1水平,AU640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病例组总TIMP-1表达为(4.125±1.21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214±0.125)ng/ml (P<0.05),并且病例组病程5~10年、10~15年、15~20年 TIMP-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中24 h尿蛋白正常排泄组的总TIMP-1表达为(3.544±1.225)ng/ml,低于异常排泄组的(5.128±1.326)ng/ml(P<0.05);病例组中TIMP-1的表达随着病程逐渐升高(F=9.987,P=0.000);病例组空腹血糖平均值为(8.125±2.458)mmol/L,与血浆 TIMP-1之间散点图呈负相关趋势,pearson 相关性分析呈现明显的负相关(r=-0.876,P=0.000)。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IMP-1的表达水平比正常者高,并且随着病程逐渐增高。与空腹血糖之间呈现明显负相关关系。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入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双侧组(58例)患者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单侧组(54例)患者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大小与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在两组美国特种处科医院膝关节评价( HSS)评分比较中,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与单膝关节置换病人相比,前者效果相对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在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观察指标对比方面,3 d 内体温变化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比总引流量、血红蛋白变化值(ΔHb)、红细胞压积变化值(ΔHct),双侧组指标均高于单侧组(P<0.05)。经手术治疗后,两组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出现切口愈合状况不佳,1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切口出现脂肪液化,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优于单膝置换术,HSS评分好,并发症发病率相对较低,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飞;吕永明;宋莺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704 C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T704C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AGT基因T704C基因型检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携带野生TT基因型的ACI患病率为7.92%,突变纯合子CC基因型的ACI患病率为32.95%,其患病风险增加了5.15倍(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患病率不同(P<0.0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按性别分层后,男性人群中,与携带野生TT基因型的人群相比,携带突变CC基因型的ACI患病风险增高了3.46倍;而女性人群中,患病风险增高了15.94倍;按年龄分层后,在<65岁的人群中,与携带野生 TT基因型的人群相比,携带突变 CC基因型人群 ACI患病风险增高了3.34倍;而在≥65岁人群中其风险增加6.49倍。结论 AGT基因T704C多态性可能与ACI的发病风险有关,AGT基因多态性对ACI发病的影响随年龄、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作者:李宏芬;沈志霞;王颖杰;顔秉政;刘子洪;安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脂肪酸合成酶在胰岛素抵抗与肿瘤关系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DM)引起肿瘤发生风险增加,并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1〕。1910年梅纳德提出DM 与肿瘤相关的概念脂肪酸合成酶(FASN)在胰岛素抵抗(IR)相关疾病DM 和恶性肿瘤之间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其研究的目前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贺晓磊;高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清脂联素与老年抑郁症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情绪指标及认知水平的关系。方法抑郁症组47例,对照组51例,采用 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严重程度,剑桥认知检查(CAMCOG)、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其认知情况。结果抑郁症组脂联素(55364.16±5385.24)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64260.97±4326.67)pg/ml(P<0.001);抑郁症组脂联素水平与HAMD评分(r=-0.59,P<0.001)及体重指数(BMI,r=-0.42,P<0.001)显著负相关,与 CAMCOG(r=0.34,P<0.01)、MMSE(r=0.20,P<0.05)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脂联素可能是反映抑郁症严重程度的新的生物标志,可能与抑郁症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毛宁;徐聪;崔明湖;姜兴岳;刘新疆;狄宁宁;房俊芳;王滨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 p及NSE水平变化

    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CD62p)是活化血小板特异性标志,具有启动、放大血栓形成的重要作用,并且在炎症和栓塞中起着中心环节作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是一种细胞内蛋白质,特异性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当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时,NSE便从细胞内释放出来。本文拟探讨CD62p及NSE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曦;李丹;王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病区220株白色念珠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白色念珠菌大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调时,如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及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过程中易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且病死率较高〔1〕。老年患者的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且多伴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造成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机会增多。同时,随着临床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和长期应用,白色念珠菌耐药现象也愈来愈严重〔2〕。本研究分析近期临床所分离的220株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

    作者:厉荣玉;欧成举;陈裕秀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CT及MRI征象对老年前列腺癌的敏感性

    前列腺癌在老年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约30%〔1〕。临床上,对前列腺癌早期筛查主要依赖于直肠指诊( DRE)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测定,终确诊主要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CT和磁共振成像( MRI)在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确定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方面至关重要〔2,3〕。本文旨在发现在两种影像图像中,对前列腺癌征象的相对敏感度,进而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江晓勇;王德顺;林建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糖化血红蛋白季节性变异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的季节性变异。方法收集济南市中心医院2008~2011年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血清HbA1c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HbA1c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异(P<0.01),冬季(12、1、2月)高,夏季(6、7、8月)低;2008年,12、2月高,8月低,2009、2010年,1、2月高,8、9月低,2011年,2、1月高,8月低。除了老年人,中青年人 HbA1c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在老年人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各年龄段HbA1c白进行比较,老年人明显低于中青年人(P<0.05);青年与中年人之间HbA1c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HbA1c与季节、年龄、性别均有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50,-0.068,-0.040;P均为0.000)。结论 HbA1c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异,在寒冷的季节高,温暖的季节低。季节、年龄、性别成为影响HbA1 c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梅;逄曙光;曲志萍;段光兰;孙咏梅;马静静;李友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该院住院的300例诊断明确、年龄>60岁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即进行 TCD 动态监测,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组,阿托伐他汀组,常规治疗组各100例。各组患者入院后均按常规方法给予对症治疗,醒脑静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阿托伐他汀组加服阿托伐他汀片。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醒脑静注射液2个疗程治疗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较其他组优出(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34±1.32,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NIHSS评分疗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后基本痊愈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当,但在治疗结束后其疗效维持更优。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MCA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改善,对老年脑梗死治疗作用明显。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豫北太行山区老年人群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查特点

    目的:探讨豫北太行山区老年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和分布情况。方法全部体检者均由专业的超声医师进行彩超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甲状腺内部回声、边界等,发现结节时,同时记录结节周边及内部血流等情况。结果25668例体检者中共检出甲状腺结节12494例,检出率为48.68%。男性患病率39.20%,女性患病率56.79%。全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教师患病率高(55.93%),其次为工人及职员52.86%,政府工作人员48.35%,私营业主41.20%,自由职业及其他36.51%。结论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定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与职业可能有相关性。

    作者:李玲玲;杨建锋;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小剂量环孢素治疗难治/复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主要以外周血小板单系减少伴或不伴有出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糖皮质激素等一线治疗对多数患者可产生较好的疗效,但仍约有20%~40%的患者表现为对各种治疗无反应,因此难治/复发性ITP 是目前临床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孢素A(CsA)是近年来应用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小剂量CsA 治疗难治/复发性ITP 具有一定的疗效〔2〕。本文分析小剂量CsA 治疗难治/复发性ITP 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石雨薇;陈瑢;丁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动态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血压动态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为单纯高血压组,单纯T2DM患者90例为单纯糖尿病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90例为合并症组,另选取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以及靶器官损害率。结果合并症组患者TC、LDL以及IMT水平均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组和单纯糖尿病组TC、LDL以及IMT水平均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 及 nDBP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合并症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及nDBP 变异系数较大,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组靶器官损害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39,94%CI:1.087~1.202,P<0.05)是靶器官损害危险因素,血压变异系数(OR=1.297,95%CI:1.069~1.379,P<0.05)也是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 DM会显著增加血压的变异性,增加其昼夜节律异常和靶器官的损害。

    作者:夏纪田;刘燕清;朱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及丝胶的干预效果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变化及丝胶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 n=12)。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丝胶治疗组大鼠按照2.4 g· kg-1· d-1的剂量灌胃给予丝胶、阳性对照组大鼠按照55.33 mg· kg-1· d-1的剂量灌胃给予二甲双胍。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Western 印迹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CT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丝胶治疗组较模型组,血清纤维连接蛋白的含量、肾脏CT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丝胶可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 CTGF的表达,恢复肾脏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平衡,从而发挥对糖尿病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振军;刘东慧;宋成军;陈志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介入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

    目的:探讨实施介入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相关预防措施。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实施介入治疗后发生医院内感染的10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为5.6%,其中56例上呼吸道感染,24例下呼吸道感染,10例泌尿道感染,6例胃肠道感染,4例皮肤软组织感染。经细菌培养后,68株(68.0%)革兰阴性杆菌,26株(26.0%)革兰阳性球菌,6株(6.0%)真菌。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病程、住院时间、低蛋白血症、血肌酐水平上升、年龄较大、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含量升高、心功能等级≥Ⅲ级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40.0%等。结论影响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相关预防保护措施,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

    作者:刘曼丽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外路显微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约0畅3%)为老年人高发眼病,临床致盲性较高,预后较差〔1〕。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以封闭裂孔、恢复脱离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接触和黏合程度为治疗原则。网脱外路显微手术逐渐被眼科医师接受和认同,并得以继承和发展〔2〕。它是在显微镜下完成全部巩膜外冷凝加压手术步骤的技术,为网脱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和突破点。我院自2006年开始应用该项术式,积累了大量的术前检查、手术设计和手术操作等方面经验。本文与常规间接镜下外路手术进行对比,对外路显微手术经验进行分析。

    作者:熊杰;张自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18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左心室肥厚( LVH)与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和控制欠佳相关。另外,神经内分泌激素同样明显影响LVH的发生、发展〔1〕。脂联素( APN)是一种具有类似胶原结构的糖蛋白,在高血压、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水平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 IL)-18作为一种多效能促炎症因子,能诱导干扰素( IFN )-γ的合成与释放,导致炎症反应性疾病的发生等。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患者APN、IL-18水平的检测,旨在探讨APN、IL-18与LVH的相关性。

    作者:李建民;殷屹岗;王叶宝;王立春;朱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嗅觉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Ansari等〔1〕研究证明嗅觉障碍与一系列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其中包括自发性帕金森病( PD)、阿尔茨海默病( AD)、Down综合征(DS)、多发性硬化症(MS)、亨廷顿病(HD)、关岛震颤麻痹痴呆综合征( PDC)。本文对嗅觉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霍丽涛;吴庆文;黄星会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肺鳞癌术后组织中B7-H4、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和p53的表达及关系

    目的:检测肺鳞癌术后组织中B7-H4、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10和p53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117例肺鳞癌术后组织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46例支气管黏膜鳞化的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7-H4、USP10和 p53的表达。结果观察组 B7-H4和 p53高表达,而USP10低表达,观察组B7-H4、USP10和p53表达与肿瘤大径、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和是否伴有坏死密切相关。观察组 B7-H4和 p53的表达正相关、USP10和p53的表达负相关。结论肺鳞癌术后组织中 B7-H4、USP10和p53均异常表达,三者对肿瘤进展有明显促进作用,USP10和p53对肿瘤进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B7-H4、USP10均可能通过对p53的调节发挥作用。

    作者:王再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五味子多糖对脑胶质瘤SHG-44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作用脑胶质瘤 SHG-44细胞后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培养脑胶质瘤SHG-44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五味子多糖1.25、2.5、5 mmol/L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观察五味子多糖作用后SHG-44细胞分泌 VEGF蛋白情况。结果五味子多糖1.25和2.5 mmol/L浓度组SHG-44细胞分泌VEGF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而5 mmol/L浓度组SHG-44细胞分泌 VEGF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子多糖能明显抑制SHG-44细胞分泌VEGF蛋白,提示其可能通过抑制脑胶质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温娜;唐泽波;金宏;张宇;刘兴吉;齐玲;于洪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疲劳状态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长期疲劳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连续治疗的193例AMI患者,记录一般资料,均追踪随访1年以评价疲劳水平和焦虑、抑郁水平。结果119例(61.7%)有不同程度的疲劳,其中70例(36.3%)为轻度疲劳,35例(18.1%)中度,14例(7.3%)重度。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Killip分级和抑郁是影响 AMI患者疲劳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 AMI幸存者长期存在疲劳现象,女性患者、Killip分级较高的患者和抑郁水平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中重度疲劳,这有助于识别中重度疲劳的高危人群和制定疲劳的干预策略。

    作者:金枝;滕智敏;豆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