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动态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夏纪田;刘燕清;朱宁

关键词:高血压, 糖尿病, 血压, 动态变化, 靶器官损害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血压动态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为单纯高血压组,单纯T2DM患者90例为单纯糖尿病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90例为合并症组,另选取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以及靶器官损害率。结果合并症组患者TC、LDL以及IMT水平均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组和单纯糖尿病组TC、LDL以及IMT水平均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 及 nDBP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合并症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及nDBP 变异系数较大,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组靶器官损害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39,94%CI:1.087~1.202,P<0.05)是靶器官损害危险因素,血压变异系数(OR=1.297,95%CI:1.069~1.379,P<0.05)也是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 DM会显著增加血压的变异性,增加其昼夜节律异常和靶器官的损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免疫衰老与老年变应性鼻炎、哮喘相关性研究进展

    “免疫衰老”一词已被用来反映老龄相关的免疫系统改变,其重点强调多种类型的免疫细胞在数量和功能上的改变,包括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等。有文献证明老年人免疫系统无论在先天性或适应性功能方面均有下降,使老年人更容易频繁地感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1~3〕。这些免疫系统的改变对老年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有潜在的影响。一方面,特应性或变应原敏感性检测〔包括皮肤点刺实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 或总IgE〕随年龄增加是降低的,但另一方面,老年人变应性疾病发病率仍然很高〔4~6〕。老年人由于机体对外来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变应性疾病症状不明显,因此诊断鉴别老年变应性疾病以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变得很关键。本研究首先阐述了老年人免疫系统的变化,强调老年人变应性致敏发病率和临床意义,后讨论了特应性对老年人变应性鼻炎及哮喘的影响。

    作者:孙称心;杜秋爽;段乃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老年女性从事太极柔力球的运动强度与能量消耗

    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使颈、肩、腰、腿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圆形动作的变化比较复杂,随机多样,对训练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发展多向思维都具有良好的作用。研究显示,太极柔力球可以有效改善中老年人的运动、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等系统功能,预防慢性病并延缓衰老〔1〕。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老年女性从事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强度与能量消耗的关系。

    作者:杨木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与七氟烷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在老年患者骨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与七氟烷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在老年患者骨关节置换术中效果。方法择期行骨关节置换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Ⅲ级的老年患者(65~85岁)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组(A组)与七氟烷芬太尼静吸复合组(B组),A组应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持续泵注来进行麻醉维持,B组应用七氟烷吸入加芬太尼静脉注射来实现麻醉维持,两组均同时应用Narcotrend 监测仪监测麻醉深度。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 A组收缩压( SBP)、心率( HR)变化均大于B组(P<0.05)。 A组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出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均比 B组延长(P<0.05)。结论七氟烷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组麻醉维持更平稳,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更少,术后患者苏醒更迅速,该全麻方式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行骨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作者:吕晓红;段宗生;张剑;台永祥;王虎山;麻海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肺鳞癌术后组织中B7-H4、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和p53的表达及关系

    目的:检测肺鳞癌术后组织中B7-H4、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10和p53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117例肺鳞癌术后组织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46例支气管黏膜鳞化的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B7-H4、USP10和 p53的表达。结果观察组 B7-H4和 p53高表达,而USP10低表达,观察组B7-H4、USP10和p53表达与肿瘤大径、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和是否伴有坏死密切相关。观察组 B7-H4和 p53的表达正相关、USP10和p53的表达负相关。结论肺鳞癌术后组织中 B7-H4、USP10和p53均异常表达,三者对肿瘤进展有明显促进作用,USP10和p53对肿瘤进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B7-H4、USP10均可能通过对p53的调节发挥作用。

    作者:王再红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疗程及时间窗的高压氧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及时间窗的高压氧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 AC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老年ACI患者154例。随机分成7组,分别为Ⅰ组~Ⅶ组,每组22例。Ⅰ组 t<12 h,疗程20 d;Ⅱ组 t<12 h,疗程40 d;Ⅲ组12 h≤t<7 d,疗程20 d;Ⅳ组12 h≤t<7 d,疗程40 d;Ⅴ组t≥7 d,疗程20 d;Ⅵ组t≥7 d,疗程40 d;Ⅶ组设为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的常用药物加以治疗,其余各组根据分组条件予以高压氧治疗。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及脑电图评定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Ⅰ组~Ⅵ组患者ADL、NIHSS评分及脑电图评定程度均好于Ⅶ组;疗程同为20 d时,Ⅰ组患者的ADL、NIHSS评分及脑电图评定程度好于Ⅲ组和Ⅴ组,而Ⅲ组亦好于Ⅴ组;疗程同为40 d时,Ⅱ组患者的ADL、NIHSS评分及脑电图评定程度好于Ⅳ组和Ⅵ组,而Ⅳ组亦好于Ⅵ组;相同时间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组别中,Ⅱ组的ADL、NIHSS评分及脑电图评定程度好于Ⅰ组,Ⅳ组好于Ⅲ组,Ⅵ组好于Ⅴ组(均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各组患者并未产生中耳、鼻旁窦部及肺等气压伤和减压病,以及氧中毒等有关不良反应。结论老年 ACI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时应及早进行,并适当延长疗程,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许国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指导,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术后活动状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主观感受、心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不会对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脏功能的恢复造成影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梁欣;杨蓉;何翠竹;苏斐;王艳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中正五聚蛋白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及其与气道炎性细胞和气道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 A组),45例COPD稳定期患者( B组),45例健康体检者( C组),采用酶连免疫吸附分析( ELISA)法检测诱导痰中PTX3水平,并计算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和百分比,测定三组人群的肺功能。结果诱导痰中PTX3水平(A组>B组>C组)(P<0.05);A组诱导痰中PTX3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67,P<0.05),与肺功能(FEV1%pre)呈负相关(r=-0.78,P<0.05);B组诱导痰中PTX3水平与肺功能(FEV1%pre)呈负相关(r=-0.57,P<0.05)。结论 PTX3作为固有免疫反应的体液因子参与 COPD 气道炎性过程,其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气道炎性标记物。

    作者:刘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InterTan和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比较

    近年来,手术治疗已成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第4代股骨近端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 InterTan系统),由于其较动力髋螺钉( DHS)系统及其他髓内钉( IMN)系统有更强的旋转稳定性及防止负重产生的“z-效应”〔1〕,从而有效提高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愈率。近年来,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问题逐渐受到临床关注〔2〕,由于贫血状态能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存活率〔3〕,本次研究拟通过对Inter-Tan和DHS两种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对老年转子间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的重视。

    作者:周修五;李雪飞;王铁军;孙大辉;秦大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FujiⅨ型玻璃离子修复老年人楔状缺损的临床评价

    由于口腔卫生保健常识的匮乏,老年人楔状缺损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1〕;且由于楔状缺损部位及结构的复杂性,使缺损处的充填材料极易脱落。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加之治疗时出现的焦惧、紧张,极易诱发老年人身体发生意外,因此,在无痛无损伤条件下探寻适宜老年人临床应用的充填材料十分必要。

    作者:刘玉艳;张艳;王家凤;姜玲玲;高尚;张志民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因素

    研究显示教育程度低、女性、吸烟、重度饮酒、基底节梗死、肥胖、载脂蛋白( ApoE )ε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 )缺失型( DD)等位基因等因素可导致脑梗死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1,2〕。本研究探讨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尤其是疾病因素(颈动脉狭窄与否、血流速度减慢与否、病灶部位等)。

    作者:李丹;邢琰;陈长香;郝习君;王静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胸腺肽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50例

    抗幽门螺旋杆菌( Hp )感染治疗主要有三联及四联疗法。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Hp对抗生素的原发和继发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除Hp的药物不断升级,根除的难度越来越大。单一药物根除Hp效果差,阿莫西林的清除率只有20%。克拉霉素是已知抗生素中对Hp作用强的药物之一,其单一疗法及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Hp根除率分别为42%~54%和50%~79%〔1〕。国内外指南以前推荐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方案为一线方案〔2〕。国外有报道Hp明显地抑制胃黏膜局部正常的免疫功能,同时诱导炎症反应,造成局部细胞组织慢性损伤〔3〕。本文旨在观察调节免疫药物胸腺肽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的疗效。

    作者:项荣;张建安;白骕;施京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随年龄变化的成人颈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的超声特征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成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解剖结构特征。方法对867例20~99岁基本健康成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血管内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动脉硬化斑块,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596,右侧0.588,为中度相关。颈总动脉内径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290,右侧0.297。颈内动脉内径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218,右侧0.267。椎动脉与年龄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135,右侧0.176。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血压病史的相关系数左侧为0.331,右侧0.323,为低度相关。随着年龄增长,两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的内径,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同时,颈总动脉内中膜逐渐由光滑变得不光滑,并可能出现斑块;而年龄越大,颈部动脉出现斑块的比例就越高。结论走向衰老的年龄增长,逐渐造成颈部动脉血管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管壁弹性减弱和内径增大,提示了颈部动脉逐渐硬化的特征,可以认为这些变化是衰老在机体内在的结果和表现。经过颈部动脉硬化超声检测进行衰老评估,可能是人体衰老的一个新的评估认识手段。

    作者:丁宝维;夏玉光;唐维平;戴良;吴宣树;刘智勇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743例某单位职工测量身高、体重,行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及腹部B超检查,进行NAFLD组和非脂肪肝组危险因素的组间比较以及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分析。结果①NAFLD组的年龄、体重指数、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腰臀比、丙氨酸转氨酶(ALT)、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明显低于非脂肪肝。②743例参加体检的职工中,检出NAFLD 221例。③NAFLD组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及代谢综合征者分别为:30.32%,34.39%,17.19%,18.55%,41.6%,非脂肪肝组分别为:14.18%,14.37%,4.59%,4.02%,9.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NAFLD与非脂肪肝组合并代谢综合征者中以高血糖为多。结论 NAFLD患病危险因素高于非脂肪肝组;NAFLD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者显著高于非脂肪肝者;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与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NAFLD合并代谢综合征中以糖代谢紊乱更明显。

    作者:李宝莉;张永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甘草苷对黄褐斑小鼠模型SOD、MDA、NO含量及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甘草苷( LQ)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的血清和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活性及一氧化氮( NO)含量及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雌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Q低剂量组(15 mg· kg-1· d-1)、LQ中剂量组(30mg· kg-1· d-1)、LQ高剂量组(60 mg· kg-1· d-1)和维生素C组。空白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肌肉注射黄体酮加紫外线照射法致黄褐斑小鼠模型。各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30 d后,检测小鼠血清和皮肤中 SOD、MDA活性和 NO含量。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 MTT)法检测浓度为0.1,1,10μmol/L LQ对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LQ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升高黄褐斑模型小鼠的血清和皮肤中SOD活性(P<0.05,P<0.01),降低MDA、NO含量(P<0.05);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LQ对黄褐斑模型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抑制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小鼠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物产生、减少黑素细胞形成有关。

    作者:应隆;徐丽歌;应倩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糖化血红蛋白季节性变异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的季节性变异。方法收集济南市中心医院2008~2011年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血清HbA1c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HbA1c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异(P<0.01),冬季(12、1、2月)高,夏季(6、7、8月)低;2008年,12、2月高,8月低,2009、2010年,1、2月高,8、9月低,2011年,2、1月高,8月低。除了老年人,中青年人 HbA1c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在老年人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各年龄段HbA1c白进行比较,老年人明显低于中青年人(P<0.05);青年与中年人之间HbA1c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HbA1c与季节、年龄、性别均有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50,-0.068,-0.040;P均为0.000)。结论 HbA1c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异,在寒冷的季节高,温暖的季节低。季节、年龄、性别成为影响HbA1 c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梅;逄曙光;曲志萍;段光兰;孙咏梅;马静静;李友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C表达及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苏木素-伊红( HE)染色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相应喉癌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检出率58.33%,肿瘤出芽预测喉癌淋巴结转移灵敏度90.91%,VEGF-C在喉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68.33%,肿瘤出芽与喉鳞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瘤出芽及VEGF-C表达符合率73.33%。肿瘤出芽及 VEGF-C与喉癌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分型、有无吸烟史、肿瘤大小、性别及年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出芽及VEGF-C在喉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检测及蛋白表达量水平可作为喉癌淋巴结转移的预判指标。

    作者:高立生;高珊;霍峰;宋有鑫;齐志伟;毕静;徐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外路显微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约0畅3%)为老年人高发眼病,临床致盲性较高,预后较差〔1〕。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以封闭裂孔、恢复脱离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接触和黏合程度为治疗原则。网脱外路显微手术逐渐被眼科医师接受和认同,并得以继承和发展〔2〕。它是在显微镜下完成全部巩膜外冷凝加压手术步骤的技术,为网脱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和突破点。我院自2006年开始应用该项术式,积累了大量的术前检查、手术设计和手术操作等方面经验。本文与常规间接镜下外路手术进行对比,对外路显微手术经验进行分析。

    作者:熊杰;张自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三伏天外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是导致老年人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1〕,不仅损害了患者身体健康,还带来了诸多精神、心理及社会领域的不利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治疗老年CVA已成为了内科临床热门话题〔2〕。本文就于三伏天外用中药穴位贴敷干预老年CVA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作者:李淑玲;杨丽华;马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离子通道阻断剂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NPPB)对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生长的影响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分析NPPB对C6细胞生长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Bax、Bcl-2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0、80、160μmol/L NPPB作用12、24 h时,能明显促进C6细胞的生长(P<0.05),但40、80、160μmol/L NPPB作用48 h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80、160μmol/L NPPB 作用后 Bax 蛋白、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80、160μmol/L NPPB作用后Bcl-2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160μmol/L NPPB作用后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NPPB可能是通过上调Bax水平,下调Bcl-2的水平,使Bax/Bcl-2比值升高后促使Caspase-3蛋白激活,进而诱导C6细胞凋亡发挥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纪朋艳;田晶;任旷;王艳春;齐玲;刘晓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左卡尼汀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55例

    左卡尼汀是心肌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组织缺血缺氧时,左卡尼汀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增加能量产生而提高组织器官的功能,提高心肌耐缺血缺氧的能力,防止心肌损伤〔1〕。本研究旨在探讨左卡尼汀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作者:马敏;汪克纯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