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邹秀兰
目的:了解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及其下肢平衡能力。方法随机调查石家庄市60~90岁1667例老年人过去一年中跌倒情况;并对82例老年女性和80例青年女性进行了闭眼单脚站立、身体活动幅度、足底压力测试。结果老年跌倒发生率为27.11%(452例);老年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身体活动幅度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左足除第1跖骨外的其他9个区域峰值压力均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右足除第2~5趾骨、第1跖骨外的其他8个区域峰值压力均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因年龄的增加身体各器官、各系统功能逐步老化,肌肉力量也随之下降,下肢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迅速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作者:李长虹;李立;李壮志;陈玉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加味参芪汤对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并发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接诊的115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TP(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服用加味参芪汤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2、IL-4、IL-10、T 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 NK)细胞水平的变化,并进行肿瘤患者体力状况( KPS评分)、体重变化和毒副反应评估。结果4个化疗周期后对照组患者的TNF-α、IL-2、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IL-4和IL-10水平则显著上升;治疗组TNF-α、IL-2、IL-10、CD3+、CD4+、CD4+/CD8+和 NK 细胞水平与治疗前并无明显差异,而 IL-4水平明显降低(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KPS评分、体重变化和毒副反应评估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芪汤对老年肺癌化疗患者的并发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孙守坤;郭环宇;丛立新;孙靖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是常见的症状,发生率约为60%~80%。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按照诊疗规范,需使用短效吗啡进行滴定,过程复杂繁琐,滴定过程疼痛缓解效果不确定。本文观察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对非阿片耐药的癌痛患者进行剂量滴定的效果。
作者:易基群;王秀文;梁继珍;潘兆军;王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2014年第34卷23期6586页《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筛查成年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线索》一文摘要的结论中“依据IAA测定可对LADA进行确诊”以及“1.3诊断标准??IAA阳性”中的IAA应为胰岛自身抗体。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癌基因AKT2、磷酸酶基因( 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以及萎缩性胃炎组织中AKT2和PTEN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与萎缩性胃炎组织中AKT-2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P<0.01);胃癌组织中AKT-2阳性率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织(P<0.05)。胃癌组织与萎缩性胃炎组织中PTEN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胃癌组织中PTEN阳性率亦低于萎缩性胃炎组织(P<0.01)。 AKT2、PTEN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PTEN和AKT2蛋白表达强度呈明显负相关(r=-0.349,P<0.05)。结论联合检测AKT2和PTEN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辅助指标。
作者:谭莉莉;魏亚飞;张烨;魏亚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关注子宫内膜癌术后组织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EIF)3 h、Kruppel样因子( KLF)-6和 C-myc蛋白( C-myc)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5例子宫内膜癌术后组织作为观察组,60例复杂性增生的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6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EIF3h、KLF-6和C-myc的表达。结果3组EIF3h、KLF-6和C-myc表达阳性率差别显著。观察组 EIF3h、KLF-6和 C-myc表达阳性率均与肿瘤大径、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密切相关。观察组EIF3h和C-myc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EIF3h和C-myc高表达、KLF-6低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EIF3h与C-myc可能具有协同负向作用。
作者:秦风雪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内皮素( ET)-1基因rs5370位点多态性与海南汉族老年脑梗死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海南省老年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健康对照156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利用snapshot方法测定rs5370基因多态性。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两组均可检测出三种基因型GG、GT、TT,三种基因型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为79例(52.7%)、54例(36%)、17例(11.3%),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121例(68%)、47例(26.4%)、10例(5.6%),组间基因型分布频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等位基因 G 和 T 在实验组的分布频率为212例(70.7%)、88例(29.3%),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289例(81.2%)、67例(18.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rs5370位点多态性与海南汉族脑梗死存在显著关联性,基因型GG可能是脑梗死保护因素,而等位基因T可能是海南汉族脑梗死的易感基因。
作者:黄达;黄志萍;冯清春;胡少敏;曹桂芬;王兴文;吴碧莹;吴恳;苏春妮;孙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主要以外周血小板单系减少伴或不伴有出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糖皮质激素等一线治疗对多数患者可产生较好的疗效,但仍约有20%~40%的患者表现为对各种治疗无反应,因此难治/复发性ITP 是目前临床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孢素A(CsA)是近年来应用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小剂量CsA 治疗难治/复发性ITP 具有一定的疗效〔2〕。本文分析小剂量CsA 治疗难治/复发性ITP 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石雨薇;陈瑢;丁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抗幽门螺旋杆菌( Hp )感染治疗主要有三联及四联疗法。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Hp对抗生素的原发和继发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除Hp的药物不断升级,根除的难度越来越大。单一药物根除Hp效果差,阿莫西林的清除率只有20%。克拉霉素是已知抗生素中对Hp作用强的药物之一,其单一疗法及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Hp根除率分别为42%~54%和50%~79%〔1〕。国内外指南以前推荐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方案为一线方案〔2〕。国外有报道Hp明显地抑制胃黏膜局部正常的免疫功能,同时诱导炎症反应,造成局部细胞组织慢性损伤〔3〕。本文旨在观察调节免疫药物胸腺肽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的疗效。
作者:项荣;张建安;白骕;施京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白色念珠菌大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调时,如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及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过程中易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且病死率较高〔1〕。老年患者的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且多伴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造成院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机会增多。同时,随着临床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和长期应用,白色念珠菌耐药现象也愈来愈严重〔2〕。本研究分析近期临床所分离的220株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
作者:厉荣玉;欧成举;陈裕秀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HDF)、腹膜透析(PD)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老年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HD组(33例)、联合组(33例)、PD组(34例),在初次透析前后、透析后1、2个月记录患者皮肤瘙痒评分,并检测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PTH)、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透析2个月后比较三组对皮肤瘙痒症的疗效。结果联合组和PD组透析2个月后β2-MG水平、iPTH水平、瘙痒症评分明显低于HD组(P<0.05)。 PD组透析2个月后β2-MG水平低于联合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组透析2月后iPTH水平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 PD组透析2个月后评分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 PD组、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HD组(P<0.05);PD组有效率高于联合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与腹膜透析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全段PTH、β2-MG水平,缓解患者瘙痒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燕林;安海文;刘琳娜;黄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NTX)的表达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5例骨转移乳腺癌患者,33例非骨转移晚期乳腺癌患者,30例健康人,分别应用ELISA法测定尿液中 NTX含量,骨转移患者治疗后再次收集尿液标本测定NTX含量。结果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尿NTX含量明显升高,通过有效治疗后下降治疗前尿NTX含量与骨转移负荷、疼痛程度相关,治疗有效的患者骨相关不良事件( SREs)的发生率为20.7%,而治疗无效的患者SREs的发生率高达66.7%,治疗前尿NTX高水平是骨相关不良事件及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结论采用尿NTX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疗效监测,骨相关不良事件及生存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晶;柳影;吴春娇;程颖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检测房颤( AF)大鼠心房肌KV1.5蛋白及 mRNA 的表达变化。方法 SD 大鼠25只,随机分为 AF 组15只,对照组10只。AF组于尾静脉按0.1 ml/100 g注射药物(含CaCl210 mg/ml,Ach 66μg/ml),1次/d,共1 w;对照组为生理盐水。1 w后检测大鼠KV1.5蛋白和mR-NA表达并观察心房肌形态结构。结果 AF组大鼠 KV1.5 mRNA平均含量相对比值为:0.613±0.040;对照组为:0.848±0.036,两者差异显著( t=13.777,P<0.05);AF组大鼠KV1.5免疫组化蛋白平均光密度值为:0.0905±0.0048;对照组为:0.1109±0.0033,两者差异显著( t=10.626,P<0.05);AF大鼠心房肌结构重构明显。结论 AF大鼠心房肌KV1.5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使心房肌有效不应期延长,不利于 AF 形成;AF可导致心房结构重构,利于房颤发生和维持。
作者:丁绍祥;柳茵;刘维军;李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氧化樟脑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应用硝酸酯类、奥扎格雷、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他汀类或贝特类降脂药物、营养心肌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氧化樟脑注射液8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80 ml中每日1次静脉推注(用药时间>20 min),连用14 d。两组用药前后分别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HRV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HRV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HRV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均P<0.01)。结论氧化樟脑注射液可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HRV。
作者:王彦君;王媛媛;李海东;张川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复发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类型,探讨糖尿病足感染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糖尿病足感染患者90例,其中65例复发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65例感染复发患者共培养出14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 G+)菌47.1%、革兰阴性( G-)菌39.3%,病原菌混合感染率66.7%。 G+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G-菌对帕尼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多重耐药的出现与近期应用抗生素有关,感染复发与溃疡未愈合时间超过60 d、多重耐药出现和周围血管病变有关。结论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繁多,并对常规的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的耐药率,因此要严格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出现多重耐药病原菌、溃疡未愈合超过60 d、存在有周围血管病的感染患者,要警惕感染的再次发生。
作者:付晗;张川;孙立娟;李艳华;刘殿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CD62p)是活化血小板特异性标志,具有启动、放大血栓形成的重要作用,并且在炎症和栓塞中起着中心环节作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是一种细胞内蛋白质,特异性地存在于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当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时,NSE便从细胞内释放出来。本文拟探讨CD62p及NSE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曦;李丹;王亮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C表达及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苏木素-伊红( HE)染色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相应喉癌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检出率58.33%,肿瘤出芽预测喉癌淋巴结转移灵敏度90.91%,VEGF-C在喉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68.33%,肿瘤出芽与喉鳞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瘤出芽及VEGF-C表达符合率73.33%。肿瘤出芽及 VEGF-C与喉癌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分型、有无吸烟史、肿瘤大小、性别及年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出芽及VEGF-C在喉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检测及蛋白表达量水平可作为喉癌淋巴结转移的预判指标。
作者:高立生;高珊;霍峰;宋有鑫;齐志伟;毕静;徐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术前、术后大脑中动脉流速( Vm)和搏动指数( PI)的变化。方法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在DSA术前和术后立刻进行TCD检查。在 DSA中使用非离子型水溶性碘造影剂;同时测定两侧大脑中动脉M1段的Vm和PI。结果 Vm和PI在造影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造影能够用来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血管痉挛情况,同时也能够引起血管痉挛,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造影剂对血管的影响。
作者:刘业松;王小洁;申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高,我国城乡发病率达200/10万〔1〕。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60%~80%〔2〕,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此类患者患病后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此文探讨在脑卒中发病急性期、恢复早期及恢复中期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康复疗效的影响。
作者:黄金莲;谭巧;周永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SCAP)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6例SCAP患者分为激素组46例和非激素组50例,两组均根据痰液及血液病原学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指标改善时间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抗生素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血氧分压(PaO2)升高10 mmHg时间明显低于非激素组,住院时间明显高于非激素组( P<0.05);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减轻时间、气急减轻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二重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激素组(P<0.05);两组病死率及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CAP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合功能,但不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降低病死率,且增加了患者二重感染发生率。
作者:童国强;罗于琳;王熠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