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合性气胸用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与胸穿抽气的疗效比较

谈杰;李朝娟;顾峰;肖庆龄;朱佳

关键词:闭合性气胸, 静脉留置针, 胸腔闭式引流, 胸穿抽气, 治愈率, 深静脉, 统计学意义, 留置针引流, 治疗, 引流不畅, 胸腔穿刺, 胸膜反应, 管腔阻塞, 方法, 穿刺引流, 差异, 病人, 自发性, 并发症, 体征
摘要:目的 观察两种方法治疗闭合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一组用深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共38例,另一组用常规胸穿抽气治疗,据胸片及体征情况每1~2天抽气一次,共40例.观察两组经治疗7天内的治愈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用深静脉留置针引流组引流7天内治愈35例,治愈比35/38,且治愈的35例病人均是引流5天内(含5天)治愈.常规胸穿抽气组7天内治愈36例,治愈比36/40,其中5天内(含5天)治愈23例(23/40),两组病例7天总治愈率对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5天治愈率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留置针引流组发生11例共15次管腔阻塞和引流不畅,胸穿抽气组出现胸膜反应1例.结论 深静脉留置针代行胸腔闭式引流以及常规胸腔穿刺,均可以治愈大多数自发性闭合性气胸病人.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异丙托溴铵对COPD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异丙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态肺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 2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和异丙托溴铵后,进行静态肺功能测定.结果 14例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值(FEV1/FVC)无明显的改变;深吸气量(IC)增加;12例吸入异丙托溴铵的患者,FEV1,FVC,FEV1/FVC无显著改变,呼气流速指标亦无显著改变但IC增加.结论 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

    作者:吴浩;张海霞;颛孙永勋;李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例多脏器结核病例的临床与实验室检验分析

    近年来,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结核病又呈现复燃的趋势.同时累及多脏器(多浆膜腔积液、脾脏、卵巢、子宫内膜)的病例非常少见,临床诊断困难.本文报道的是1例非常罕见的肺外结核,并不合并肺部病灶.一、资料与方法患者,女,48岁,从事勤杂工作.2011年06月02日因为消瘦,两月下降15公斤,轻度咳嗽伴活动后气喘就诊,门诊胸片提示:双侧大量胸腔积液.住院后,发现患者有午后低热,体温38.5℃,纳差.

    作者:陈丽;王新梅;陈卫花;张衍民;杜永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或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中度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250),250 μg/次,2次/d,另一组吸入福莫特罗/布地奈德,(4.5/160),160 μg/次,2次/d.评价3个月、6个月内的急性发作次数、夜间发作次数、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和哮喘控制调查表评分.结果 治疗3月的沙美特罗组急性发作次数、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和哮喘控制调查表评分多于布地奈德组,夜间发作次数少于布地奈德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月时沙美特罗组急性发作次数、夜间发作次数、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和哮喘控制调查表评分均少于布地奈德组,但差异仍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度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患者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或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干粉剂均能取得同样的哮喘控制.

    作者:杨阳;邹俊;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痰涂片阴性活动性肺结核支气管镜灌洗液结核菌培养结果分析

    为了提高涂阴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将本院自2010年6月~2011年4月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55例涂阴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镜灌洗液及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男,40人,年龄16~82岁,中位数54岁;女15人,年龄23~79岁,中位数49岁;男女比例3.79:1.

    作者:温建水;张卫东;穆丽萍;徐洪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S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细胞块对周围型肺部占位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S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细胞块检查对周围型肺部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SCT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应用细胞块制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2例未与胸壁粘连周围型肺部占位进行诊断.结果 明确病理诊断39例,其中肺癌34例,良性占位5例.结论 SCT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块切片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细胞排列和组织结构,并且可多张切片做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可组织定位和分型诊断;对周围型肺部占位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殷建团;邱跃灵;潘玉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佛山市流动人口肺结核病医务人员与家庭成员联合督导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 评估医务人员和家庭成员联合督导管理模式对流动人口进行DOTS的执行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9年6月登记的40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成医护人员与家庭督导管理联合组、家庭成员督导组进行短程化疗效果观察.结果 联合组完成治疗200例,家庭组完成治疗193例,联合组完成治疗率(100%)高于家庭组(96.5%)(χ2=5.23,P=0.022).联合组间断用药比例(13.0%)低于家庭组(29.0%)(χ2=15.27,P<0.001).治疗转归中,联合组的成功治疗率,高于家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督导模式在病人管理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较家庭成员督导模式的效果显著.

    作者:周杰;袁磊凌;钟倩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肺结核并糖尿病49例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121例无糖尿病老年肺结核组中,随机抽样抽取52例作为对照组,与49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疗效比较.结果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中、下叶病灶,干酪渗出性病灶要多于单纯肺结核组,增殖为主病灶少于单纯肺结核.血糖控制良好的病情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黎志良;张卫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及血清中IL-8和IL-10的比较

    目的 观察AECOPD患者诱导痰和血液中IL-8、IL-10的变化.方法 同步收集13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诱导痰和静脉血,检测IL-8、IL-10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观察各组缓解天数,比较不同治疗组IL-8 、IL-10变化水平.结果 AECOPD患者诱导痰上清液IL-8、IL-10浓度显著高于血清(P<0.001),治疗后组间诱导痰上清液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激素治疗的两组诱导痰IL-10浓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与血清的IL-10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好转组与非好转组治疗前血清IL-8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ECOPD患者气道局部炎症较全身炎症显著,血清IL-8有助于预后的评估.吸入激素可以有效提高气道局部IL-10水平,降低IL-8水平.

    作者:朱峥;周奇兴;张云凤;邹盈;李敏;周春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ABLE引流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ABLE引流管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32例(治疗组),并与中心静脉导管组(对照组)在基本临床资料、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总治愈率上无统计学差别(P>0.05),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P<0.05).结论 应用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安全简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乳腺癌术后放疗致肺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的肺损伤.方法 对10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患者行分析.结果 10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22例,与年龄、肺部照射体积、照射剂量、联合化疗和肺部基础疾病有关.结论 乳腺癌术后放疗的老年患者随着照射体积和剂量增加、联合化疗和伴有肺部基础疾病会增加放射性的肺损伤.

    作者:宋永浩;夏炎春;周诚忠;夏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与单纯性肺结核疗效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6~2009年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各50例,进行分析.结果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与单纯性肺结核组病灶吸收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血糖控制不同情况的痰菌阴转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时两病互有不利影响,血糖控制的抗痨效果更好.

    作者:姜杰;朱纯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9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近10年我院收治的29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 29例病人男女比例为14:15,100%有淋巴结肿大,72.4%有发热,44.8%患者有咽痛、咳嗽等,超声发现脾肿大者占46.7%(7/15),肝功能异常者34.6%(9/26),白细胞降低者占39.3%(11/28),血沉增快者占59.1%(13/19),C反应蛋白升高者占66.7%(10/15),ANA阳性率9.1%(1/11),抗-EBV IgM阳性率3.3%(3/9),16例患者接受了皮质激素治疗,10例患者自行缓解,另有1例出院后复发而服用皮质激素、1例半年后诊断为成人斯提尔病、1例不除外合并结缔组织病.结论 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赖淋巴结活检,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部分病人可自愈.

    作者:张利群;陈杭薇;王四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建立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HRCA)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检测平台.方法 对60例肺结核病人,38例非结核对照组和20例健康人的痰标本进行检测;同时对鸟分枝杆菌等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以评价该平台的特异性.结果 HRCA对H37Rv IS6110基因的检测灵敏度达到740 aM,检测H37Rv菌悬液的灵敏度为200 cfu/ml.鸟分枝杆菌等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60例肺结核病人检测灵敏度(73.33%,44/60)与定量PCR相近(78.33%,47/60),显著高于涂片法(41.67%,2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是一种简单实用,结果可靠和具有较强临床应用前景的结核菌检测技术.

    作者:郭艳玲;刘洋;姜广路;时广利;宋长兴;傅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类赫氏反应25例分析

    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治疗期出现类赫氏反应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分析2006~2010年收治的505例肺结核病人中出现的25例类赫氏反应.结果 类赫氏反应发生率4.95%,多数为青壮年.表现为胸水、病灶暂时性恶化、淋巴结肿大及胸壁结核等,多在抗结核治疗的初1~3个月内发生.结论 类赫氏反应多发生于强化期治疗的肺结核病人,临床诊断上需综合判定,维持原治疗方案和积极对症处理,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崔国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家庭氧疗对COPD缓解期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COPD缓解期患者在家中进行氧疗对疾病缓解的作用.方法 选择缓解期COPD患者50例出院时教会他们使用氧气瓶或制氧机及氧疗方法.出院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配合氧疗呼吸操训练.结果 经一年干预50例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血气指标明显提高.结论 长期家庭氧疗每天>15 h,配合呼吸操训练可明显改变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提高心肺功能、减少住院次数.

    作者:罗卜华;金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68例原发型肺结核的CT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型肺结核的CT表现,以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68例原发型肺结核患者进行CT扫描,所有病例皆经临床诊断证实.结果 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者 11例,单纯肺门增大者2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伴肺门增大者33例,合并肺内病灶21例,表现为典型的原发综合征者11例.结论 CT明显提高了原发型肺结核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谭刚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围术期护理配合.方法 总结对37例肺泡蛋白沉积症93次全肺灌洗治疗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 术中并发低氧32例次,术毕25例次更换气管导管机械通气支持4 h~24 h,术后呼吸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围术期护理配合对治疗成败至关重要.

    作者:孙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气管镜局部灌洗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局部注药对难治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例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灌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2周后对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灌洗组痰菌培养阳性率为80.56%,致病菌清除率为75.86%,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痰菌培养阳性率为33.33%,致病菌清除率为45.45%,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吴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新疆不同民族胸壁结核126例的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经验,以及如何避免手术后复发.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2 年 1 月~ 2010 年 10 月期间手术治疗的 126 例手术治疗胸壁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 例病人术后伤口全部愈合,2 年内复发17 例,经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胸壁结核脓肿病灶的广泛彻底切除和手术前后抗结核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于善海;李德生;吴明拜;伊力亚尔·夏合丁;张力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 总结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CT表现,并对其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35例确诊EBTB的胸部CT表现.结果 EBTB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内壁不规则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受累范围较长,常与肺内结核并存.CT易误诊为支气管肺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炎等疾病.结论 EBTB的CT表现不典型,应加强临床认识、重视CT薄层扫描.

    作者:刘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