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鹏飞;段东奎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8-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γ的影响.方法 将8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2例常规治疗组和43例缬沙坦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外周血中CD4+ CD28-T淋巴细胞的数量,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并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再次入院、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CD4+ CD28-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血浆中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缬沙坦治疗组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缬沙坦治疗组6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显著减少(P<0.05).结论 缬沙坦可能通过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8-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血浆中IFN-γ的水平,从而达到稳定斑块,改善预后的作用.
作者:杨斌;谭丽娟;郑春燕;苑海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喉鳞癌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NRP)1、2的表达特点,关注二者对肿瘤中CD34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收集79例喉鳞癌标本作为观察组,收集53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二组中NRP1、NRP2和CD34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结果 喉鳞癌中NRP1、NRP2表达的阳性率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NRP1、NRP2表达的阳性率和MVD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量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NRP1和MVD、NRP2和MVD具有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NRP1、NRP2和MVD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 NRP1、NRP2和MVD高表达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NRP1、NRP2具有促进CD34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联合检测NRP1、NRP2和MVD可能与喉鳞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焦胜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前清蛋白(PA)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门诊或住院患者1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组、COPD稳定期合并T2DM组、COPD急性期合并(T2DM)组,每组30人,检查肺功能、血hs-CRP、PA、HbA1c.结果 COPD急性期合并(T2DM)患者血hs-CRP较COPD稳定期合并(T2DM)明显升高,而COPD稳定期合并(T2DM)患者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血PA水平与hs-CRP变化相反.结论 CRP、PA可作为反映COPD合并(T2DM)活动情况及严重情况的指标.
作者:孔令霞;李晓辕;徐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唐山市近年来老年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现状与流行特点.方法 对2005~2011年唐山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的590例老年性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唐山市老年性病报告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590例老年性病患者中梅毒居首位(86.44%),其次是淋病(5.59%)和尖锐湿疣(4.92%).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60~69岁年龄组;离退人员发病数多,其次是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73.39%.结论 性传播疾病有老龄化增多的趋势,应加强对老年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倡安全性行为,努力控制性病在老年人中的传播和蔓延,降低老年性病的发病率.
作者:高雯;何金奎;魏学前;刘淑芬;高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患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DM发病率逐年上升,DN已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DM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1].DN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生和细胞外基质(ECM)重构,功能上主要表现为高滤过、高灌注以及肾小球滤过屏障改变,与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环境和遗传易感性等多方面因素以及由此引起的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相关.持续血糖升高是DN发生的始动因素,但高血糖导致DN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的研究提示氧化应激在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
作者:杨楠楠;刚晓坤;刘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前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约9 300万,其中增殖性DR(PDR)患者1 700万,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2 100万,威胁视力的DR患者2 800万[1].DR属于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是一种涉及多种细胞、分子的非常复杂的视网膜疾病.目前已经证实,糖尿病可以损害所有主要的视网膜细胞,如上皮细胞,Muller细胞,神经节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这一过程是由多种因子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目前其机制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探索中.进一步阐明DR的发病机制以期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眼科医生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对目前DR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祝伟;苏冠方;王晨光;刘鑫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明目疏脉片对实验性眼氧化损伤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应用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模型,以和血明目片为阳性对照药,观察明目疏脉片对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的抗氧化作用.结果 明目疏脉片按2.0、1.0、0.5 g/kg剂量灌胃给药能显著延缓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白内障的发生,药效优于对照药(和血明目片).此外,明目疏脉片能显著降低实验性氧化损伤大鼠血清和晶状体丙二醛(MDA)含量,增强血清和晶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晶状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作用明显强于对照药(和血明目片).结论 明目疏脉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很可能是其防治眼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姜春英;李亚萍;杨健;杨丽;李银花;刘早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测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血清、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及结肠组织VIP受体1(VIP-Rl)表达的变化,探讨眼针治疗D-IBS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PF级大鼠,分为对照组、IBS模型组和眼针组,采用慢性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D-IBS模型后,进行眼针治疗7d.应用ELISA方法检测VIP含量;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VIP-R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VIP-R1表达明显增高和上调(P <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含量及VIP-R1表达明显下降和下调.结论 眼针治疗D-IBS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血清、结肠组织VIP释放、下调VIP-R1表达有关.
作者:王德山;王艳杰;刘慧慧;刘旭东;柴继严;赵金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人群中约有10%一生中患过消化性溃疡[1].本文回顾老年与中青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06例均行胃镜及病理检测证实,其中老年患者104例,中青年患者102例.老年组男64例,女40例,年龄60~82岁,中位数年龄72.6岁.中青年组男60例,女42例,年龄20~59岁,中位数年龄41.8岁.
作者:付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老年乳腺癌化疗患者血清中PARP-1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两组乳腺癌患者均于化疗第1天及化疗21 d后采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PARP-1和Caspase-3蛋白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PARP-1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两组PARP-1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且Caspase-3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化疗后常规护理组PARP-1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心理护理组(P<0.05),Caspase-3蛋白含量及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心理护理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减轻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疗的负反应,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胡淑贤;李冬梅;石搏;黄可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液中加入或不加SHH信号通路特异抑制剂Cyclopamine体外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然后用四唑蓝(MTT)比色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别计算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结果MTT结果显示,Cyclopamine对血管平滑肌的抑制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yclopamine使血管平滑肌增殖指数降低,凋亡指数升高.结论 SHH信号通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爱萍;程晓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前列腺体积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老年男性受试者107例,血清学检查包括测定生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前列腺特异抗原,完成前列腺超声及动态血压监测,平均随访4年后再次复查相同检查.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结果 随访4年后,受试者平均前列腺体积为(39.7±19.1)ml,明显高于基线(32.7±15.1)ml,增加率为2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前列腺体积差为因变量,舒张压(P =0.026)、体重指数(P=0.041)与前列腺体积差独立相关.结论 在老年男性人群中,舒张压、体重指数是前列腺体积增大的危险因素.
作者:魏雅楠;陈陵霞;苗懿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消瘤饮治疗胃癌术后由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该院外科及门诊确诊的胃癌术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消瘤饮加化疗组(试验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消瘤饮随证加减配合西医化疗35例,对照组为西医常规化疗35例,对比观察疗效.结果 在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数量和程度方面,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瘤饮在治疗胃癌术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保护机体的重要脏器功能及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董春旻;金吉;苑军伟;侯坤;赵宇航;董宇翔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观察曲美他嗪(TMZ)后处理与缺血后处理(IPO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TMZ组)、缺血后处理组(IPOC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记录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光镜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微观结构,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变化.结果 TMZ组、IPOC组与模型组比较:①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②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相当,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③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相当,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④心肌酶CK、LDH、AST活性较模型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TMZ后处理与IPOD对MIRI心肌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二者作用差异不明显.
作者:阮圣斐;周大亮;赵学忠;睢大员;于小风;曲绍春;江一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以富含脂肪的斑块聚积在大动脉壁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变起始于动脉内膜中层的退变,先后有脂质和复合糖类聚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沉着.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是AS的继发病变.AS可累及全身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等.AS斑块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血脂调节药物,其次还具有稳定斑块、抗炎、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普罗布考为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它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抗AS,降低胆固醇合成和促进胆固醇分解的作用.将普罗布考与他汀类药物合用于可能会比单一用药抗动脉硬化作用更明显.本文对近期国内外关于普罗布考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抗动脉硬化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朴美璇;孔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内源性硫化氢(H2S)脓毒症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7~11月住院的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病例99例.入选时测定血浆中内源性H2S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并与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APACHE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1)在SIRS患者中,脓毒症组的内源性H2S值是50.64(41.93 ~53.54) μmol/L,非感染组是56.45 (47.0l ~ 59.35) μmol/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 =3.335,P=0.001).(2)在脓毒症组中,轻度亚组H2S的值是52.43 (45.93 ~ 53.54) μmol/L,重度亚组是48.73(41.93~50.32) μmol/L,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3.330,P=0.015).(3)在脓毒症中,H2S的值在治疗前明显低于治疗后[54.45(45.32~60.60) μmol/L](Z=3.335,P=0.012 <0.05).结论 内源性H2S作为无创性检测指标,对判断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有重要意义,并可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高惠丽;张志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多的国家[1],其中2型糖尿病接近95%.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伴发病,发生率可达糖尿病患者的30% ~ 80%[2].肾脏为两者共同受累器官,尿微量蛋白是肾脏损害的早期标记物.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由蛋氨酸转化而来,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血清Hcy升高,可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增加而升高,为糖尿病肾病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3].胰激肽原酶可降解激肽原,激活纤溶酶原,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栓、调整血压等作用.本研究探讨胰激肽原酶、VB12及叶酸三药联用降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吕振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VSCOM)在围术期高龄患者心功能变化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非心脏疾病择期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40例,同步进行USCOM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比较两种监测方法的区别以及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情况.结果 USCOM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显示,咪达唑仑组患者T2、T3时间点CO、SV与T1时间点比较明显下降(P<0.05),丙泊酚组患者T2、T3时间点CO、SV与T1时间点比较明显下降,ET上升(P <0.05);USCOM监测结果也显示,丙泊酚组患者T2、T3时间点的ET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升高(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显示,丙泊酚组患者T2、T3时间点的ET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超声心输出量能够准确反映高龄患者心功能的情况,而且USCOM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的优点,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齐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式,提高此类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该院76例患有心血管疾病且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的麻醉资料,回顾麻醉方法、药物应用、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方式.结果 76例老年患者术中出现血压超过基础值25%者16例,血压偏低7例,心率减慢4例,房颤或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室性早搏3例,经积极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诱导麻醉后(T2),老年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诱导前(T1)降低(P<0.05);气腹后(T3)HR、MAP迅速升高,甚至高于诱导前(T1)(P<0.05),麻醉诱导后(T2)与气腹后(T3)血浆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持续上升,与麻醉诱导前(T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视术前手术风险评估,加强术中监测,维持术中循环系统稳定是提高老年心血管患者腹腔镜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计薇;薛莲;朱海霞;林春霞;辛丽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揭示白藜芦醇抑制脑缺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功能上调的分子机制及其与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联系.方法 建立大鼠四动脉前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缺血后再灌海马脑区MMP-9蛋白水平和NF-κB核易位的变化;给予自由基清除剂白藜芦醇或NF-κB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DTC),识别NF-κB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白藜芦醇对脑缺血MMP-9蛋白表达的调控.结果 脑缺血/再灌诱导海马脑区MMP-9蛋白水平和NF-κB核易位增加(P<0.05).PDTC能一定程度的抑制缺血后MMP-9基因表达(P<0.05).白藜芦醇能显著抑制脑缺血NF-κB核易位和MMP-9表达上调(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诱导MMP-9依赖NF-κB通路的蛋白水平增加,白藜芦醇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下调MMP-9的功能,继而阻断MMP-9激活介导的胞外基质降解及海马脑区损伤.
作者:朱佳蕾;邓夏珩;高丽;顾昊;沈伟;郭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