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蕾;马壮
自发性气胸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内层胸膜破裂,气体由破口进入胸膜腔所致.目前临床处理气胸的方法颇不一致.我院自2009年6月以来,在国内率先采用猪尾巴引流导管组治疗自发性气胸,与传统胸腔引流术比较取得较好疗效[1].现将我院19例采用猪尾巴引流导管组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夏广惠;祁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毁损肺行单侧全肺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术后生命体征监测、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呼吸道管理、输液管理等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除1例患者术后突发肺栓塞死亡,其余均顺利出院.
作者:黄文娟;陆秀娟;沈咏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手段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86例患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根据诊断结果 按病情轻重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机械通气、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三种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40例中轻度组患儿中,采用CPAP+PS治疗的11例患儿治愈10例,占90.91%,好转1例,占9.0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46例重度组患儿,从治疗效果显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采用CPAP+PS治疗的患儿并发症明显高于采用CPAP治疗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对不同程度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中轻度肺透明膜病患儿可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而重度肺透明膜病患儿应选择CPAP+PS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田淑娟;刘呈祥;武振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结核菌素试验局部强反应与全身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驻地4所中学2006及2007年7299名新入学的初、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观察试验局部强反应、全身反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结果 7299名学生中发生局部强反应141名,占1.9%,全身反应13名,占0.18%,处理及时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 经过病因分析和及时护理的干预,可使结核菌素试验局部强反应和全身反应者的症状得以及时缓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永香;杨英姿;王星;靳慧;郭旭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在中度海拔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中血清IL-6及IL-8水平检测比较.结果 ① AECOPD组患者血清IL-6及IL-8水平高于稳定期组及对照组(P<0.01);②稳定期组及对照组IL-6及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及IL-8参与中度海拔地区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并且与该地区COPD的高发病率有关.
作者:曹雯雯;顾玉海;杨阳;解友邦;翟梅;石雪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序贯化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84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序贯治疗组(A)41例及单纯化疗组(B)43例,A组先采用GP方案化疗,先化疗2周期后行放疗,放疗结束后再行2周期化疗;B组采用GP方案化疗.结果 序贯治疗组治疗有效率(CR+PR)68.29%;化疗组治疗有效率(CR+PR)34.8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年生存率A组53.66%,B组25.58%,差异有显著性(P<0.05);2年生存率A组19.51%,B组11.63%,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人均能耐受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论 三维适形序贯化放疗可提高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杨勇;王莉;孙文兵;黄俊平;蒋珍新;唐志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手术是非小细胞性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传统开胸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微创手术在达到传统开胸手术同样治疗效果的同时,具有创伤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胸腔镜为微创手术在心胸外科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路径,胸腔镜在周围型、中央型肺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中均能有效去除病灶,减少并发症发生,是目前临床上极具前景的一门新技术.
作者:覃海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的假丝酵母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各种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分离纯化,法国梅里埃生物进行真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3年共分离出假丝酵母菌537株,占前三位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菌(69.1%)、热带假丝酵母(14.1%)、光滑假丝酵母(7.3%);在临床标本中,痰液分布率高,占78.8%;感染分布以呼吸内科为主,占31.1%;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敏感率较高,而对唑类(氟康唑、益曲康唑)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5种抗真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罗祥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三种机械通气模式对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在创伤初期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析22例应用Vela16531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症胸部损伤合并ARDS患者,其中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8例,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支持(PSV)7例,压力控制通气(PCV)7例.结果 本组22例患者,治愈2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三种通气模式均能明显改善患者低氧血症,CPAP+PSV模式在降低呼吸频率、降低吸气末峰压方面优于其它两种模式(P<0.01),而PCV模式在连枷胸呼吸机内固定治疗使胸廓稳定性及ARDS肺复张方面更优于其他两种模式.结论 三种不同通气模式均能改善低氧血症,CPAP+PSV模式在降低呼吸频率、降低吸气末峰压方面稍有优势,PSV模式更适合连枷胸呼吸机内固定的治疗.
作者:郑斯静;唐元海;石桂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清IL-10和TNF-α水平与哮喘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小儿哮喘60例采用哮喘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血清IL-10和TNF-α水平检测.结果 经过治疗后,所有小儿都痊愈出院,同时TNF-α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而IL-10明显升高(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L-10与TNF-α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对有哮喘发病高危因素的患儿应该接受IL-10与TNF-α的联合检测,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改善患儿的预后.
作者:郭玉曼;迟俊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下调GRP78的表达后是否增强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方法 通过蛋白印记的方法 检测内质网应激后GRP78的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用siRNAGRP 78抑制GRP 78的表达上调后凋亡细胞的数目;用A549肿瘤细胞对裸鼠进行了皮下荷瘤,在体内检验GRP78的表达水平对顺铂耐药的影响;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检测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GRP78的表达水平.结果 内质网应激能上调GRP78的表达;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GRP78的表达上调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将GRP78基因表达干扰后,荷瘤组织的生长明显受到顺铂的抑制;20例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存在GRP78的高表达.结论 GRP78的表达水平上调降低非小细胞性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具体的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需要进一步的机制研究.
作者:郭亮;钟竑;梅举;丁芳宝;肖海波;胡丰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我院3年住院死亡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中所有死亡患者208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6.2%,收入ICU患者占61.5%,平均住ICU为17.3天(1~153 d),无创97人,有创85人,其中先无创,后有创62人.单纯无创35人,单纯有创23人.死亡患者以男性为多.死亡患者年龄平均71岁(21~94岁),60岁以上占81.2%.死亡患者有10种以上疾病者占49%,4种疾病以下者仅占7.7%.患者死亡原因前3位为肺炎、肿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占总人数的55.8%.其中呼吸道疾病占58.7%,非感染性疾病占55.3%.结论 呼吸科住院死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入ICU救治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高,高龄、有多种疾病并存是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
作者:谢华;张绍敏;郑岩;李阳生;史亮;林育红;马壮;陈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提高对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 分析2006~2012年我院以肺部感染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病例.结果 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消瘦、乏力等,并发肺结核3例(33.3%),细菌性肺炎2例( 22.2%),真菌性肺炎2例( 22.2%),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例(22.2 %).结论 肺部感染是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机会性感染,病原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细菌、真菌等,对一般治疗效果差的中青年患者,特别是有外出打工史或冶游史,需提高警惕.
作者:黄爱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心包内置管引流合并全身化疗治疗肺癌伴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16例肺癌合并心包积液患者,均行心包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并根据细胞学或病理学类型行全身化疗.结果 16例中15例完全缓解,有效率93.1%.结论 微管引流合并全身化疗治疗肺癌伴心包积液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李俊鹏;冯彩婷;张素玲;熊云田;张东辉;任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以大叶性肺炎为主要X线表现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67例以大叶性肺炎为主要X线表现的小儿MPP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主要临床表现是高热、咳嗽,肺部X线,中期表现为与肺叶轮廓一致的均匀密度影.结论 以大叶性肺炎为主要X线表现的小儿MPP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
作者:陈昌盛;王伯源;白德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联合血必净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 2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血必净组、UTI组及联合治疗组,脉搏指示心输出量连续监测(PiCCO)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 )、血管阻力(SVR)等,测定血浆脑型利钠肽(BNP)、降钙素原(PCT)及IL-6浓度,评估心肺功能.结果 四组患者BNP、CO、CI下降,SVR回升(P<0.05),PCT、IL-6( P<0.05),明显下降,心肺功能好转,联合治疗效果好.结论 联合治疗有效治疗感染性休克,与强效抗感染、改善心肺功能有关.
作者:周昌娥;张莹;石珊珊;杨红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救治过程中出现中间综合征(IMS)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2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中36例出现中间综合征后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36例中间综合征(IMS)患者均采用有创机械通气,30例存活,6例死亡,死亡率16.7%.结论 对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早期识别中间综合征(IMS),早期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作者:廖文华;赵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检测本地区分枝杆菌感染菌株类型以及耐药性,制订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两种试剂鉴定菌株,绝对浓度法检测药敏耐药性.结果 80株分枝杆菌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58例,占72.5%;牛型结核分枝杆菌15例,占18.8%;非结核分枝杆菌7例,占8.7%.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耐多药率9.6%.非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率85.7%.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对药物敏感性大于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对药物敏感性大于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以耐R、H、TH1321、Rtf、PAS多见.结论 本地区肺部感染分枝杆菌菌株以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为主,耐多药率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略高于全国水平.
作者:刘三宝;林志新;李春红;朱友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在AECOPD诊疗中临床意义.方法 对比分析87例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总数、血沉、体温,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C-反应蛋白在患者入院时的阳性率为93.10%,明显高于其他常规临床指标.治疗后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反应蛋白是反映细茵性感染的敏感指标,对指导AECOPD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文曲;佟玉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救治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分析43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体征.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正压通气救治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能减少气管插管,在抢救治疗中疗效肯定.
作者:屈东明;粱宪梅;周斌;莫凤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