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王莉;孙文兵;黄俊平;蒋珍新;唐志君
目的 分析某医院收治新发初治肺结核的涂阳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某医院2011年收治新发初治的肺结核患者液基夹层集菌法痰涂片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1年共收治新发初治肺结核患者1111例,其中男性728例,涂阳率41.1%;女性383例,涂阳率21.9%.左肺结核217例,涂阳率19.4%;右肺结核339例,涂阳率26.5%;双肺结核555例,涂阳率29.5%.上肺结核240例,涂阳率16.7;中肺结核178例,涂阳率21,3%;下肺结核65例,涂阳率30.8%;上中下肺结核628例,涂阳率31.5%.结论 年龄、职业、发病季节与涂阳率无关;性别、病灶部位与涂阳率有关,其中男性涂阳率大于女性;双肺涂阳率高,右肺大于左肺;下肺及上中下肺涂阳率大于上、中肺.
作者:孙艳;黄征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救治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分析43例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体征.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正压通气救治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能减少气管插管,在抢救治疗中疗效肯定.
作者:屈东明;粱宪梅;周斌;莫凤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耐多药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耐药状况,并探索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 分析6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耐药情况及治疗等.结果 患者年龄19~72岁,男54例、女12例,均为浸润型肺结核;病程3个月至31年,平均10.2年;就诊时63例为复治、3例为初治;症状反复、迁延不愈是其大临床特征.青壮年为主,病变广泛,多伴有空洞,病情重,药敏显示一线抗痨药耐药率高,二线药物中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应用二线抗痨药物副反应较多.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以复治病例为主,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应强化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DOTS)方案,以防止耐多药结核的产生.耐多药结核病可疑者及早行耐药筛查,选用合理二线方案,并需注意药物的副反应.
作者:刘剑锋;叶志忠;姚向阳;简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生理性海水鼻腔清洗辅助治疗儿童哮喘伴鼻炎的疗效.方法 将96例哮喘伴鼻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规范使用哮喘吸入药物治疗及鼻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治疗组(48例):喷鼻用激素前用生理性海水清洗鼻腔;对照组(48例):未用生理性海水清洗鼻腔,疗程共8周,观察两组鼻炎症状改善及哮喘临床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的主要症状、体征及疗效观察比较,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鼻炎症状改善及哮喘临床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理性海水清洗鼻腔可有效改善哮喘伴有鼻炎患儿的鼻部症状,减少鼻腔的局部用药,有利于哮喘的综合治疗,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倩;潘家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研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占肺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的比例,来引起临床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重视.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4~10月期间,门诊和住院确诊为肺结核病人中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共4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5例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中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共28例占62%,再次培养仍为肺结核的共17例占38%.结论 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中有很大部分是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由于两者在临床症状、X线影像、痰涂片、PPD试验、病理学检查都疑似,很容易误诊误治.
作者:吴志伟;王永珍;杨英姿;高永香;GAO Yong-xiang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我院3年住院死亡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中所有死亡患者208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6.2%,收入ICU患者占61.5%,平均住ICU为17.3天(1~153 d),无创97人,有创85人,其中先无创,后有创62人.单纯无创35人,单纯有创23人.死亡患者以男性为多.死亡患者年龄平均71岁(21~94岁),60岁以上占81.2%.死亡患者有10种以上疾病者占49%,4种疾病以下者仅占7.7%.患者死亡原因前3位为肺炎、肿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占总人数的55.8%.其中呼吸道疾病占58.7%,非感染性疾病占55.3%.结论 呼吸科住院死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入ICU救治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高,高龄、有多种疾病并存是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
作者:谢华;张绍敏;郑岩;李阳生;史亮;林育红;马壮;陈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有明确肺癌家族史(FHLC)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NSCLC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在428例NSCLC患者中,51例有FHLC.手术患者中早期肺癌的比例在FHLC和非FHLC患者中均较高.FHLC组的肺癌更多的为早期肺癌(P=0.037),且病理类型多为腺癌(P=0.018).FHLC患者的死亡危险比为0.775(95% CI:0.534-1.275,P=0.327).结论 有FHLC的NSCLC患者具有病理早期和腺癌为主的特点,但其死亡危险比并未减少.
作者:於元;李俊;殷健;周燕清;周艳;余荣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救治过程中出现中间综合征(IMS)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2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中36例出现中间综合征后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36例中间综合征(IMS)患者均采用有创机械通气,30例存活,6例死亡,死亡率16.7%.结论 对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早期识别中间综合征(IMS),早期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作者:廖文华;赵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三种机械通气模式对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在创伤初期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析22例应用Vela16531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症胸部损伤合并ARDS患者,其中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8例,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支持(PSV)7例,压力控制通气(PCV)7例.结果 本组22例患者,治愈2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三种通气模式均能明显改善患者低氧血症,CPAP+PSV模式在降低呼吸频率、降低吸气末峰压方面优于其它两种模式(P<0.01),而PCV模式在连枷胸呼吸机内固定治疗使胸廓稳定性及ARDS肺复张方面更优于其他两种模式.结论 三种不同通气模式均能改善低氧血症,CPAP+PSV模式在降低呼吸频率、降低吸气末峰压方面稍有优势,PSV模式更适合连枷胸呼吸机内固定的治疗.
作者:郑斯静;唐元海;石桂葆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1A2(CYP1A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 对年龄、性别、吸烟史相匹配的80例COPD患者(病例组)和74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CYP1A2 -163C>A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CYP1A2 -163C>A位点AA及A/C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90、0.253,P=0.079、0.615);CC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73,P=0.014);两组中A和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40,P=0.011).结论 CYP1A2 -163 C>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OPD遗传易感性可能有关.
作者:王利花;王文明;杨敬平;斯琴高娃;孙春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长期家庭氧疗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93例COPD合并肺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长期家庭氧疗组(LTDOT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和2年的超声心动图、周围血象变化.结果 氧疗组1年及2年后的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比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2年后红细胞计数高于治疗前(P<0.05).超声心动图示氧疗组患者1年后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治疗前下降(P<0.05),2年后亦低于1年后(P<0.05).结论 长期家庭氧疗可降低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的恶化.
作者:肖靖华;王海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病例报告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1岁,因发现颈部肿块1年半于2004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1.5年前无意中发现颈部有一肿块,当时肿块不明显,近1年来感觉肿块有所增大,且有进食不畅感,来院就诊.查体:气管居中,甲状腺下极可见一约3*3.5 cm大小肿块突出,质中,界清,随吞咽上下活动,基底固定,听诊未闻及杂音.初步诊断:甲状腺肿块.查彩超示:颈正中见44*28*39 mm低回声团块,境界欠清,后方回声无衰减,肿块与甲状腺右叶下极分界不清,CDFI示肿块内部探及丰富血流信号.超声印象:颈正中偏右实性占位,甲状腺右叶下极受侵犯.查颈胸部CT示:平扫见气管前方、双甲状腺下方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边缘光整,与周围血管境界清楚,CT诊断:前上纵隔占位;甲状腺病变待排.在颈丛麻醉下行颈前下部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与气管前左右广泛粘连侵犯,并与周围肌肉侵犯融合,与右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粘连,肿块大小约5 cm,质地偏硬,与气管粘连紧密无法分离.行姑息性切除肿块大部,标本送病理检查.
作者:高福平;魏谨;吴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肺炎临床特征.方法 老年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80例同期中青年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合并症、临床表现、起病情况、病变部位、白细胞异常、胸部X-线检查、住院时间、死亡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老年组存在合并症76.25%、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43.75%、神志改变15.00%、隐袭起病36.25%、双肺病变35.00%、胸腔积夜16.25%、住院时间(18.67±5.78)d、死亡10.00%高于中青年组的25.00%、15.00%、3.75%、6.25%、11.25%、5.00%、(12.13±5.43)d、1.25%;咳嗽发热56.25%、白细胞异常55.55%,低于中青年组的80.00%、87.50% (P<0.05).结论 老年肺炎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预后较差,掌握老年肺炎的特点,尽早确诊;合理应用抗生素并重视全身综合治疗.
作者:王桂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在ICU中的救治策略.方法 分析2002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综合ICU收治的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19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在严重多发伤治疗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的问题以及相关分析.结果 在本组救治的198例患者,深静脉置管175例次,行紧急床边气管插管83例次,机械通气142例次,肺部感染、肺不张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6例,应激性溃疡1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47例;15例腹腔脏器损伤因延迟诊断,于受伤24~132 h后手术;对33例伴有严重腹部损伤,ISS评分≥30分的多发伤患者实施了分阶段的创伤控制外科技术.抢救成功174例,死亡24例(12.1%),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为原发性损伤过重直接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后期主要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措施,应采取先救命后诊治,多专业协同救治的方法,在解决严重多发伤的外科情况同时,及时地处理患者在ICU治疗中的问题,积极保护脏器的功能,尽可能减少严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刘其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6例具有多房性、包裹性积液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痨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超声引导下胸膜腔穿刺抽液、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 经超声引导治疗后,根据疗效标准判定,有效121例,无效35例,有效率77.56%.穿刺准确率100%,治疗过程中无气胸及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抽液注药治疗多房性、包裹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熊海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在AECOPD诊疗中临床意义.方法 对比分析87例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总数、血沉、体温,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C-反应蛋白在患者入院时的阳性率为93.10%,明显高于其他常规临床指标.治疗后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反应蛋白是反映细茵性感染的敏感指标,对指导AECOPD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文曲;佟玉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引起医院感染常见的假丝酵母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各种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分离纯化,法国梅里埃生物进行真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3年共分离出假丝酵母菌537株,占前三位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菌(69.1%)、热带假丝酵母(14.1%)、光滑假丝酵母(7.3%);在临床标本中,痰液分布率高,占78.8%;感染分布以呼吸内科为主,占31.1%;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敏感率较高,而对唑类(氟康唑、益曲康唑)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5种抗真菌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罗祥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床边纤支镜对大咯血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纤支镜对26例大咯血患者进行床边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抽吸血液,观察出血部位、血块阻塞情况,向出血部位注入肾上腺素冰生理盐水溶液和凝血酶交替使用,并观察止血效果.结果 22例明确出血部位,18例经局部止血后出血停止,4例经二次纤支镜止血停止,3例转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3例经纤支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肺癌,其中1例肺癌患者死亡,19例有不同程度的血块阻塞各级支气管,血气分析提示,22例患者纤支镜治疗后血气有改善.止血有效率为84.61%.结论 纤支镜在临床大咯血患者的救治上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周发琼;向家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的实践经验.方法 选取28例肺内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操作的技术方法,关键细节、临床经验、并发症及善后处理事宜.结果 28例行CT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中穿刺准确率达到95.4%,诊断阳性率为93%.结论 熟练把握的技术细节是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取得成功,降低风险的关键.
作者:古丽巴哈尔;夏衣扎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血清IL-5、IL-12相关Th1/Th2失衡在不同海拔地区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COPD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各32例作为中度海拔组,玉树州人民医院COPD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各32例作为高海拔组,所有患者均依据2007年GOLD标准诊断,分别在急性期和缓解期空腹采静脉血标本3 ml,用ELISA测定IL-5、、IL-12水平.结果 中海拔COPD患者血清IL-5水平:急性期组、缓解期组及健康组两两比较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IL-12水平: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缓解期组和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中、高海拔COPD患者缓解期血清IL-5水平:中海拔缓解期组和健康组,中、高海拔缓解期组、中、高海拔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IL-12水平:中海拔缓解期组和健康组,中、高海拔缓解期组、高海拔缓解期组和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5、IL-12相关Th1/Th2失衡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并与海拔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解友邦;顾玉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