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茹;李立群;刘飒;陈桂芝;喻昌利;王红阳
胸膜腔受化脓性病原体感染,产生脓性渗出液积聚,称为脓胸.引起脓胸的病原体以化脓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为常见,其次为厌氧菌、结核杆菌及革兰阴性杆菌等,真菌感染较少见.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剂、侵袭性操作、重症及免疫损害病人的增加,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9].曲霉菌引起的脓胸是临床比较少见的深部真菌感染,目前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一例经胸腔镜确诊的曲霉菌性脓胸.
作者:夏春伟;陈文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研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占肺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的比例,来引起临床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重视.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4~10月期间,门诊和住院确诊为肺结核病人中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共4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5例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中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共28例占62%,再次培养仍为肺结核的共17例占38%.结论 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中有很大部分是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由于两者在临床症状、X线影像、痰涂片、PPD试验、病理学检查都疑似,很容易误诊误治.
作者:吴志伟;王永珍;杨英姿;高永香;GAO Yong-xiang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和胸腔积液降钙素原(PCT)、CA125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20例肺炎旁积液、30例恶性胸腔积液,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和胸腔积液中的PCT水平,快速发光免疫分析测定CA125的水平.结果 结核组、肺炎组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和肺炎组胸腔积液中PCT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核组和恶性组血清及胸腔积液中CA125水平较肺炎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及胸腔积液中PCT与CA125水平可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邱跃灵;麦转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acute eosinophilic pneumonia,AEP)是嗜酸粒细胞性肺疾病的一种类型,是与肺嗜酸粒细胞浸润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自1989年Allen 和Badesch报道以来,欧美和日本相续有报道,目前国内有个别病案的报道,主要为儿童病例的报道[1].2010年我科收治了1例成年AEP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良好,在此将病例报告并复习文献,希望能对本病的诊治有所启示.
作者:黄华萍;李羲;韩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全麻下双肺同期手术病人自然苏醒和拮抗药催醒状况.方法 选取我院全麻双侧肺同期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两组,A组为自然苏醒组,B组为拮抗药催醒组,观察停用全麻药和拔管时两组病人的MAP、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A组病人停全麻药后和B组病人给拮抗药后2、4、6、8、10 min各时点患者的CSI值;记录病人苏醒期能按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回麻醉恢复室监测时间;记录病人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病例数.结果 B组注药后CSI在各时点的值与A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按指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监测时间均短于A组(P<0.05);B组苏醒期躁动和苏醒延迟发生例数明显少于A组.结论 全麻下双侧肺同期手术病人恢复期拮抗药催醒可减少病人苏醒延迟和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全麻恢复时间.
作者:马宏伟;高景;杨永斌;丁丽景;马辉;李凤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我院3年住院死亡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中所有死亡患者208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6.2%,收入ICU患者占61.5%,平均住ICU为17.3天(1~153 d),无创97人,有创85人,其中先无创,后有创62人.单纯无创35人,单纯有创23人.死亡患者以男性为多.死亡患者年龄平均71岁(21~94岁),60岁以上占81.2%.死亡患者有10种以上疾病者占49%,4种疾病以下者仅占7.7%.患者死亡原因前3位为肺炎、肿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占总人数的55.8%.其中呼吸道疾病占58.7%,非感染性疾病占55.3%.结论 呼吸科住院死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入ICU救治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高,高龄、有多种疾病并存是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
作者:谢华;张绍敏;郑岩;李阳生;史亮;林育红;马壮;陈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床边纤支镜对大咯血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纤支镜对26例大咯血患者进行床边纤支镜检查及治疗.抽吸血液,观察出血部位、血块阻塞情况,向出血部位注入肾上腺素冰生理盐水溶液和凝血酶交替使用,并观察止血效果.结果 22例明确出血部位,18例经局部止血后出血停止,4例经二次纤支镜止血停止,3例转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3例经纤支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肺癌,其中1例肺癌患者死亡,19例有不同程度的血块阻塞各级支气管,血气分析提示,22例患者纤支镜治疗后血气有改善.止血有效率为84.61%.结论 纤支镜在临床大咯血患者的救治上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周发琼;向家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病历摘要男,70岁.此次因咳嗽、咯痰1月余入院.患者2011年3月底无诱因出现咳嗽、咯痰,痰为白粘痰,偶有痰中带血丝.伴胸闷及胸痛,无发热,盗汗.近1年来体重减轻15 kg.就诊外院查胸片发现左肺团块影,转我院门诊,收入院.查体:T 36.2℃,P 84次/min,R 20次/min,BP 130/80 mmHg,双肺呼吸音低,左侧为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腹查体均未见异常.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术前四项、电解质均未见异常.血沉50 mm/h.胸部CT示:左肺门处见肿块样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左下肺另见分叶状结节及肿块,左上肺支气管近端闭塞,考虑为左肺多发占位,左上肺原发并肺内转移可能,左上肺阻塞性肺不张,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左侧胸腔积液.腹部B超示:肝、胆、胰、脾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李月越;吴继华;王瑞娟;许杨;霍秀青;胡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龄对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Ⅲ期NSCLC患者根据年龄分为≥70岁组(高龄组)和<70岁组(低龄组),分别给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D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及化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低龄组疾病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80.0%和94.3%,高龄组疾病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1.4%和91.4%,两组间有效率和控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血红蛋白下降、胃肠道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的Ⅲ~Ⅳ级和Ⅰ~Ⅳ级发生率高于低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和低龄组患者化疗前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高龄组患者化疗后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和附加关注评分高于低龄组,社会/家庭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显著低于低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对D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NSCLC的疗效无明显影响,可取得与青壮年患者相近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崔龙;龚志敏;魏微;陈辉;刘玉桥;赵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血清IL-5、IL-12相关Th1/Th2失衡在不同海拔地区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COPD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各32例作为中度海拔组,玉树州人民医院COPD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各32例作为高海拔组,所有患者均依据2007年GOLD标准诊断,分别在急性期和缓解期空腹采静脉血标本3 ml,用ELISA测定IL-5、、IL-12水平.结果 中海拔COPD患者血清IL-5水平:急性期组、缓解期组及健康组两两比较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IL-12水平: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缓解期组和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中、高海拔COPD患者缓解期血清IL-5水平:中海拔缓解期组和健康组,中、高海拔缓解期组、中、高海拔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IL-12水平:中海拔缓解期组和健康组,中、高海拔缓解期组、高海拔缓解期组和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IL-5、IL-12相关Th1/Th2失衡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并与海拔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解友邦;顾玉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在ICU中的救治策略.方法 分析2002年8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综合ICU收治的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19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在严重多发伤治疗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的问题以及相关分析.结果 在本组救治的198例患者,深静脉置管175例次,行紧急床边气管插管83例次,机械通气142例次,肺部感染、肺不张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6例,应激性溃疡1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47例;15例腹腔脏器损伤因延迟诊断,于受伤24~132 h后手术;对33例伴有严重腹部损伤,ISS评分≥30分的多发伤患者实施了分阶段的创伤控制外科技术.抢救成功174例,死亡24例(12.1%),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为原发性损伤过重直接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后期主要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措施,应采取先救命后诊治,多专业协同救治的方法,在解决严重多发伤的外科情况同时,及时地处理患者在ICU治疗中的问题,积极保护脏器的功能,尽可能减少严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刘其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L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与利福平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对76株复制肺结核患者L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同时采用PCR和PCR-DS技术对L型结核菌株进行rpoB基因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 药敏结果 提示28株L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其中20株(71.4%)L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发生突变.结论 L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是造成结核分枝杆菌形成利福平耐药性的主要机制.
作者:陈俊林;顾德林;戴建忠;施军卫;陈晓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分析病毒唑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咽结膜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咽结膜热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将3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组显效率分别为36.7%、41.4%和50.0%(P<0.05),治疗组(病毒唑联合更昔洛韦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72.4%和90.0%(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病毒唑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咽结膜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庆;胡还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热的原因.方法 对2009年8月至2011年10月100例住院结核病患者发热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的发热原因按照所占比例依次为:非结核性感染、结核性发热、药物反应、胸膜中毒症、合并症.结论 抗炎、抗结核是治疗发热的基础,同时要警惕药物热和合并症.
作者:赵艳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病例报告例1 患者老年男性,76岁,本次入院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息10年,再发伴发热2天入院.有肾功能不全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入院查血常规:WBC 16.2×109/L,G 89%.肾功:尿素10.5 mmoll,肌酐145 umol/l.胸部CT提示:慢支并双下肺感染.给予生理盐水20 ml+头孢吡肟2 g,静推,2/日.3日后患者体温正常,改为生理盐水20 ml+头孢吡肟1 g,静推,2/日,患者出现言语含糊、词不达意,重复做同一件事情,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查头颅CT提示:双侧基底节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复查肾功:尿素10.2 mmoll,肌酐132 umol/l.给以扩管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停用头孢吡肟,给予速尿注射液静推,患者恢复正常,言语清晰,对答切题.
作者:尚辉辉;徐荔;王会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本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措施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重症患儿均合并有脑炎,少部分患儿有呼吸系统和(或)循环系统等并发症,经积极抢救,无1例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及死亡(无1例上呼吸机),1例自主出院.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多为婴幼儿,以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为特点;强调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激素冲击治疗、积极进行降颅压、限液等抢救措施能有效阻止病情进一部加重.
作者:李文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OPD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50例COPD急性期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稳定期患者40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与PCT水平.结果 急性期COPD患者治疗前hs-CRP及PCT血清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COPD患者;急性期患者治疗后hs-CRP及PCT血清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但与稳定期COPD患者相比无差异;hs-CRP及PCT血清水平下降与治疗后患者病情的好转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2、0.90.结论 血清hs-CRP及PCT水平参与了急性期COPD的发病过程.
作者:宋毅;李婵;徐莉琼;王敏;曾凡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分析68例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和60例非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长期住院、全身应用激素、侵入性医疗操作、糖尿病、低体重、恶性肿瘤等是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院内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降低感染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ADA(腺苷脱氨酶)、IFN-γ(γ-干扰素)在鉴别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结核组),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肿瘤组),分别在治疗前抽取适量胸腔积液,进行ADA活性、IFN-γ浓度测定.结果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ADA活性、IFN-γ浓度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根据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ADA、INF-γ在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ADA、IFN-γ临界值分别为29.85U/L,151.77ng/L,其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分别为82.5%,92.5%,特异性为92.5%,95%,准确性为93.7%,98.5%.结论 ADA、IFN-γ可作为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可靠指标,且IFN-γ具有更高的诊断能效.
作者:曹月琴;朱明林;苏百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儿童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综合分析68例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资料,总结儿童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患儿家属对结核病的认知力有限不能及时就诊,而基层医师对儿童结核起病特点不了解易漏诊、误诊.结论 儿童结核病的防治不仅要加大各地区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山区结核病常识的宣教,各基层医院的内科医师也应加强对结核病的学习,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阮树松;熊敏;申沪;段永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