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丁兆日;张江;吕明良;孟凡龙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体积,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摘要: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1]可使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增加4倍以上并为其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2].近有关学者发现急性脑梗死的梗死灶周围可见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上调[3,4].本文通过对PIS患者血清中HGF水平及有关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PIS发病中的作用,为今后进展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病例均为发病3d内入院患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5],并通过颅脑CT或MRI证实;且体重指数(BMI)≤28 kg/m2.但须排除以下几种情况:①近2 w有感染性疾病;②伴发恶性肿瘤;③伴发免疫性疾病;④伴发血液系统疾病;⑤伴发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及糖尿病;⑥发病前1个月服用影响免疫功能药物.PIS型根据NIHSS评分[1]分为三组:其中0~ 15分为轻型组13例,15~30分为中度卒中组20例,>30分为重度卒中组9例;根据患者发病后3~7d之间的头部CT,并利用公式[6]计算出梗死体积大小后分为3组:< 25 cm3为小梗死灶12例,25 ~50 cm3为中梗死灶19例,>50 cm3为大梗死灶11例.同时选取门诊体检的健康者32人作为对照组.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较好均衡性和可比性.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藜芦醇干预对已退变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SIRT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的白藜芦醇干预对退变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的影响.方法 老年患者的终板软骨细胞培养、传代,P2代细胞随机分组,分别用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白藜芦醇干预,终止培养后检测SIRT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DMSO组SIRT1蛋白及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白藜芦醇干预的浓度在12.5 μmol/L、作用24 h,以及浓度在50 μmol/L、作用12h以上时能够显著促进已退变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表达SIRT1蛋白及mRNA(P <0.05).结论 白藜芦醇干预可促进退变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表达SIRT1蛋白及mRNA,且该作用呈现浓度、时间依赖关系;0.1% DMSO对细胞表达SIRT1蛋白无抑制作用.

    作者:钟小明;胡侦明;沈皆亮;甘强;郝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白枯矾乌贼骨粉治疗Ⅲ度压力性溃疡的疗效

    压力性溃疡(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一般表现为局部症状,但严重感染的压疮可出现全身症状.目前公认引起压疮主要有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国外护理的观点认为压疮在部分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有些病人禁止翻身,否则有生命危险[2].本文就白枯矾乌贼骨粉治疗Ⅲ度压疮进行疗效观察.

    作者:刘柳芳;韦燕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的影响

    相关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生发展同免疫水平的调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缺血性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过度表达及内皮细胞上细胞黏附分子相互黏附是关键环节[1].本研究旨在分析电针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于A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ACI患者125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ACI诊断标准.年龄53~69岁,发病时间不超过3d,均属初次发病,经过脑CT或MRI证实,发病部位分别为脑基底节、卵圆孔区、丘脑、脑干、脑叶、小脑.随机分为一般康复组和电针结合康复(综合康复组)组、其中一般康复组60例,综合康复组65例.排除神志不清、认知功能障碍、急性心肌梗死、血液病、严重感染、肿瘤、肺结核、肝肾功能损害、上消化道大出血、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其中综合康复组中男35例,女30例,平均(63.5±4.9)岁;一般康复组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64.5±2.4)岁;健康人群3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56 ~75[平均(69.9 ±7.4)]岁.各组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甘伟;王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心血管安全性

    环氧合酶(COX)有两种同功异构体,COX-1和COX-2.COX-1出现在胃肠壁、肾脏和血小板,对维持机体内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保持该组织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如维持胃血流量及胃黏膜正常分泌,保护胃黏膜不受损害等作用.保持肾血流量,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血管的稳定性等.由COX-1催化而产生的血栓素A2(TXA2)能使血小板聚集,在出血时可促进血液凝集,有利于止血.COX-2是引起炎症反应的关键酶之一.非类固醇类抗炎药(NSAID)作为常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合前列腺素合成所需的COX来发挥疗效.NSAID共同的不良反应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尤其是比较严重的反应,如消化性溃疡.一种较理想的NSAID应选择性抑制COX-2,而对COX-1的抑制作用极弱[1].

    作者:何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年龄大鼠空间学习能力的差异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大鼠空间学习能力的差异,了解小同发育阶段影响记忆能力的基因的转录水平.方法 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SD雄性2月龄和6月龄大鼠进行行为训练,记录大鼠在半台所在象限停留的时间,每天4次,共3d统计并分析平台象限停留时间,评估大鼠记忆形成能力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Arc蛋白的表达量,判断Arc与不同年龄大鼠学习能力的关系.结果 随着入水次数的增加,2月龄和6月龄大鼠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逐渐缩短(P<0.05或P<0.01),2月龄大鼠每天每次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比6月龄大鼠长;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2月龄大鼠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或P<0.001),6月龄大鼠停留时间也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至第2天、第3天6月龄大鼠停留时间已趋于稳定.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训练大鼠海马的Arc表达量高于未接受行为训练的对照组大鼠,且接受行为训练的6月龄大鼠Arc表达量高于2月龄大鼠.结论 6月龄大鼠形成记忆能力较强,较快形成长期记忆.不同月龄大鼠Arc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大鼠的学习、记忆形成能力.

    作者:叶保国;李新白;张文文;朱庆三;宋雪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发情绪障碍103例

    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焦虑和抑郁流行情况.情绪障碍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流行病学调查国外有所报道[1],但国人研究没有很多有效的数据.本研究特对此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探讨情绪障碍与CHF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可能机制.

    作者:王一波;曾军;秦晓云;刘悦;孙立民;金美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布鲁生诱导人胶质瘤SHG-44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布鲁生诱导人胶质瘤SHG-44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培养18h,按布鲁生作用的不同浓度分组.0.125、0.25、0.5、1.0、1.5 mmol/L,作用的不同时间分组:12、24、48 h,采用四甲基耦氮唑蓝(MTT)计算细胞抑制率;吖啶橙(A0)/溴乙啶(EB)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使用Westem印迹观察细胞BCL-2、BAX和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利用MTT比色分析法,发现SHG-44细胞分别用含不同浓度布鲁生溶液培养12、24、48 h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且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2)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布鲁生主要使SHG-44细胞集中在晚期凋亡;(3)Western印迹凝胶电泳显示,0.25、0.5、l mmol/L浓度处理组作用24 h后,剂量性地降低SHG44细胞中COX-2、BCL-2蛋白的表达,而升高BAX蛋白的表达.结论 布鲁生能明显抑制人胶质瘤SHG-4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了COX-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王光明;吴雪梅;王睿君;杨福伟;赵洪卫;付双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联合检测尿微量蛋白在诊断老年糖尿病肾病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五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患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8例均出现不同程度蛋白尿的老年DN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其尿液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DN患者各项指标均与健康体检人群存在明显差异(P<0.01).DN患者尿MALB与TRF及α1 MG与β2MG的检测分别有明显相关性(r=0.562,0.678,P<0.01),α1MG、β2MG分别与URBP做相关性分析(r=0.064,0.06,P>0.05),没有明显相关性.尿β2MG、α1MG、URBP检测的阳性率呈现递增趋势,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到96.7%.结论 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有利于老年DN患者的早期诊断,联合检测可将辅助诊断的敏感性明显提高.

    作者:郭楠;陈鹏;徐俊;李慧萍;杨曦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理疗法对老年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妇科肿瘤中发病率较高,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10万[1,2].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手段,而术后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3,4].本实验旨在研究心理疗法促进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机制,为心理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奠定基础.

    作者:胡淑贤;李冬梅;石搏;黄可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SH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中老年患者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宫颈癌患者癌组织SH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分型的关系.方法 纳入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在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20例宫颈鳞癌患者、80例宫颈上皮内肿瘤患者及30例宫颈正常患者,取宫颈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宫颈组织中SH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实时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宫颈组织SH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H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主要表达在胞浆,且其表达均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高,其次是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在正常宫颈仅有少量表达.实时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宫颈鳞癌组织SH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P<0.05);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宫颈上皮内肿瘤组织SH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SH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共同参与宫颈癌的形成,并与宫颈癌的分型有关.

    作者:宋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

    1865年Trousseau首次报道胃癌患者易形成静脉血栓,揭示了恶性肿瘤和血栓之间的关系,之后人们将癌症患者并发游走性静脉炎称为Trousseau综合征.Trousseau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除游走性静脉炎外还包括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周围动脉闭塞等,其中以静脉血栓形成(VTE)常见,目前已成为仅次于恶性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恶性肿瘤发生VTE的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及血液淤滞有关.虽然恶性肿瘤患者VTE发生率明显升高,但不同肿瘤患者之间却有显著差别,即便是同一患者在恶性肿瘤进程的不同阶段也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就已知的肿瘤患者并发VTE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标记作以综述,旨在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VTE,从而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作者:曹洪明;王旭;王策;李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5a受体拮抗剂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抑制C5a受体活性,进而观察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C5a受体拮抗剂及制造梗死模型对小鼠大脑中动脉进行临时闭塞.24 h后评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结果,进行神经学损伤评分和测算脑梗死体积.结果 使用C5a受体拮抗剂治疗的小鼠神经功能有所改善、梗死体积显著减少.结论 C5a受体拮抗剂显著改变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作者:郑力通;马铭泽;晏沐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脾脏肿大伴血细胞过多消耗,引起患者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1].因此,脾功能亢进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脾脏增大、门静脉出现高压、血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引起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尤其是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积极进行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尽管对原发疾病进行有效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是对于增大的脾脏并不具有多大的意义.脾动脉栓塞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手段,其可以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进而增加肝动脉的血液供应,减少由于脾亢引起的血液有效成分的减少[3,4].本研究旨在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利;李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老年社区牙周指数评分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社区牙周指数(CPI)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牙齿健康状况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235例研究对象进行基本资料调查,并由专科医生进行CPI评估.结果 男性的平均年龄和CPI平均分明显高于女性(P<0.05);吸烟者平均年龄和CPI平均分明显高于不吸烟者(P<0.05);有糖尿病史患者平均年龄和CPI平均分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史者(P<0.05).性别,吸烟和糖尿病3个因素与CPI构成比明显不同(P<0.05).多因素Ordinal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男性、吸烟、有糖尿病史的人群CPI评分越高.结论 CPI与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史因素均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改善人群牙齿健康状况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作者:翁巧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放射性心肌纤维化及其发生机制

    放射治疗是通过电离辐射对被照射肿瘤组织产生的一系列生物效应来达到治疗目的,是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然而,放射线治疗肿瘤的同时,对人体的组织和器官也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1].在进行胸腹部肿瘤如: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纵隔淋巴瘤、胸腺瘤等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时,位于纵隔的心脏不可避免受到照射,而引起心包疾患、心肌纤维化、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脏传导系统损伤等,统称为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2].到90年代,当放射治疗一些早期疾病引起的心脏毒副作用甚至超过其带来的益处时,RIHD才得到了足够的重视,然而,目前尚缺乏对RIHD的有效治疗,其根本原因在于对RIHD的原因和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RIHD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自由基炎性损伤,放射可以造成自由基的爆发,当这些自由基不能被及时清除时,就会造成DNA损伤,蛋白质、脂类、糖类以及复杂分子的改变,多次照射产生的自由基导致了炎症细胞和组织损伤的积累;另一方面,放射损伤具有迟发效应,因为持久的功能障碍或支持间质的改变,被放射组织的愈合能力会相对减弱,与此相呼应,进一步的实质性细胞衰竭,并伴随替代性纤维变性[3],终形成心肌纤维化改变.本文将对放射性心肌纤维化及其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顾静;李海龙;刘凯;金戈;李应东;彭晓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叶酸和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叶酸和维生素(Vit) 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大鼠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P(S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hcy模型组、叶酸+VitB12干预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12w后,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sICAM-1、SP-选择素水平,应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 Hhcy模型组Hcy、sICAM-1、SP-选择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叶酸+VitB12干预组(P<0.01),叶酸+VitB12干预组上述指标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Hhcy促进sICAM-1、SP-选择素的表达,叶酸和Vit B12能够显著降低Hcy,进而干预sICAM-1和SP-选择素水平,保护心肌.

    作者:范云鹏;姜雅秋;张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外侧定位点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1-4].动力髋螺钉(DHS)是常用的内固定物,DHS的颈钉能否一次准确置入股骨颈的中央部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在股骨近端外侧选择正确的入钉点即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近端外侧定位点的确定又是准确置入内固定物的首要的关键步骤.以往该入钉点的确定方法缺乏个体化和精确性,在临床实际应用时指导性不强.目前在国内外文献中未见关于如何个体化准确测定该定位点的研究报告.本研究通过观测成人股骨标本近端的解剖学特征,探讨了确定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近端外侧定位点的个体化的准确的定位方法,为手术时准确置入内固定物提供参考.

    作者:闫石;刘振虹;冯振;赵景新;张振华;吴立新;李成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MMP-1及MMP-3在心肌肥厚大鼠中的表达及奥美沙坦对其影响

    目的 观察奥美沙坦对心肌肥厚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30只Wistar大鼠,分为甲组(对照组)、乙组(模型组)、丙组(干预组)各10只.分别对乙组和丙组用异丙肾上腺素按3mg·kg-1·d-1进行诱导10 d,同时丙组用奥美沙坦10 mg· kg-1 ·d-1进行灌胃处理.后通过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大鼠心脏MMP-1及MMP-3的表达.结果 乙组和丙组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均高于甲组,与心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乙组和丙组MMP-1及MMP-3的表达均高于甲组(P<0.05),而乙组MMP-1和MMP-3的表达又高于丙组.结论 MMP-1及MMP-3可能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与发展.奥美沙坦抑制心肌肥厚,可能与其调节MMP-1、MMP-3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涵;赵玉兰;张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以期为临床治疗急诊老年急性胆囊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67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患者治疗方式、手术时机、预后情况.结果 终治愈161例,死亡6例,死亡率3.59%;其中非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者30例,平均住院时间(18.42±7.30)d,死亡率11.76%;134例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平均(12.16±3.19)d,死亡率1.49%,非手术治疗患者死亡率、住院时间高于(长于)手术治疗患者(P<0.05).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死亡率2.52%,住院时间(13.12±4.26)d,非结石性胆囊炎死亡率2.08%,住院时间(12.47±3.45)d,死亡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发病至手术时间≤72 h者共105例,患者术后死亡率0.00%,切除胆囊术后病理检查主要为化脓、水肿及坏疽,住院时间平均为(10.82±2.78)d;从发病至手术时间>72 h者29例,术后2例死亡,死亡率6.90%,胆囊病理表现主要为坏疽及穿孔,住院时间(14.82±5.31)d,不同手术时机患者在死亡率、住院时间及胆囊术后病理检查分类方面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病情发展较快,应在入院后根据病情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早期及时行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庚壮;李霆;石利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对顺铂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对顺铂(DDP)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检测药物适浓度和作用时间,以及不同组肺癌A549细胞增殖率;通过MDC染色法将细胞染色检测自噬空泡的变化;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DDP作用于A549细胞后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并在细胞内可见大量自噬空泡及细胞核染色质凝聚.3-MA和DDP联合作用组细胞增殖率较单独应用DDP组明显下降,细胞自噬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 DDP能诱导肺癌A549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而抑制自噬可以促进DDP诱导的细胞凋亡.

    作者:刘飞飞;杨安帮;温丰标;刘东雷;杨洋;吴恺;赵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