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相关炎症标记物研究进展

王海峰;李建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症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其炎症反应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在气道炎症反应及全身炎症反应两个方面,近年来围绕着AECOPD的炎症生物标记开展了大量研究并有关在探讨病因、辅助诊断、病情程度评估等方面的意义进行了探讨,本文就其进行综述.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灸量隔姜灸对高脂血症大鼠施灸局部Cx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隔姜灸不同灸量(艾炷大,小7 ×9 mm,重50 mg,以3壮、6壮、9壮施灸于“神阙”穴,连续治疗3日)对局部效应与整体效应影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急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隔姜灸3壮、6壮、9壮3种灸量刺激对大鼠施灸局部神阙穴皮肤间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及与施灸温度、局部蛋白变性、血脂调节的相关性.结果 隔姜灸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施灸局部Cx4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隔姜灸各治疗组对神阙穴局部Cx43表达的影响存在隔姜灸9壮>6壮>3壮的趋势.结论 不同灸量隔姜灸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与血脂调节、穴位局部温度变化、穴位局部蛋白质变性具有较为一致的相关性.

    作者:王建珠;王耀帅;王玲玲;徐斌;顾一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年龄组结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随访及分析

    目的 探讨中青年组和老年组直肠癌患者结肠造口术后1年内生存质量变化.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011年4 ~10月在湘雅医院、湘雅三医院普外科行结肠造口的患者72例,根据年龄分组标准将两组患者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使用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的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 V3.0)和直肠癌专用问卷(QLQ-CR38)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术前1 w、术后1、3、6、9、12个月6个时间点的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63例患者完成了1年的随访调查,两组患者术前1 w至术后1个月总体生存质量得分均较低,术后1~6个月逐渐好转,6个月左右以后趋于稳定;在术后3、6个月时间点,老年组肠造口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得分低于中青年组患者;在术后1年时间点,老年患者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低于中青年患者;而身体意象、对未来的看法得分高于中青年组患者;老年患者的排尿问题、化疗副作用较中青年患者严重;而中青年患者的性问题、造口问题较老年患者严重.结论 不同年龄组、不同时间点结肠造口病人的生存质量是不同的的,应根据变化规律给予相应措施以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六一;王建才;张静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综合干预对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指由于慢性气道阻塞引起通气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是老年常见疾病,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1].本研究对127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的分组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作者:张素文;马露娜;黄静;孙博华;董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创伤后急性肾衰竭62例临床多因素分析

    急性肾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它可以使体内产生代谢产物积聚及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突出的表现为尿量减少,然而尿量并不是判断有无急性肾衰竭的唯一指标,尤其在创伤后患者常常出现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为了更好地诊断、治疗创伤后的肾衰竭,本文总结分析住院治疗创伤患者临床特征.

    作者:白彝华;杨敏;蒋红樱;廖云娟;曾怡;何振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uPA和uPAR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治疗前后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及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包括M1 4例,M2 15例,M3 13例,M4 15例,M5 13例)uPAR(CD87)及uPA表达情况,将治疗前患者定义为治疗前组,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患者定义为治疗后组,并分析两组表达的差异.结果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浆中uPA水平和骨髓单个核细胞uPAR水平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uPA表达水平及uPAR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治疗前r1=0.874,治疗后r2=0.943;P <0.05).结论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前uPAR(CD87)及uPA表达高于治疗后,并且二者具有协同表达关系,联合检测对于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情监控有指导意义.

    作者:柳嘉;赵松颖;郭慧梅;薛华;化罗明;郭明;庞艳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强麻醉性镇痛药物,是阿片受体激动剂,由于起效快、镇痛作用强,常作为麻醉诱导、麻醉镇痛及麻醉维持、手术镇痛的药物使用[1,2].腹腔镜手术为微创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小的特点,在近年来在妇科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3].靶控输注(TCI)技术是将药物按一定浓度进行输注,使血流动力学维持在稳定水平,因此也常作为临床麻醉用药方式使用[4].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给予TCI舒芬太尼,观察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晓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Urantide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Urantide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VD3损伤动脉内膜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氟伐他汀组、Urantide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壁内IL-6的表达水平,以Introduction to Image-Proplus 6.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尾加压素Ⅱ组、氟伐他汀组、Urantide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IL-6的浓度.结果 在胸主动脉内膜及中膜斑块内,模型组IL-6阳性颗粒较对照组微量表达,Urantide各实验组及氟伐他汀均可增加IL-6的表达;Urantide各浓度组对VSMC培养上清中IL-6的表达均有下调趋势.结论 IL-6在体内和体外的实验结果并不相一致,体内实验表现为抗炎症性,Urantide对其表达无下调作用;而体外实验其表现为致炎性,Urantide对IL-6表达有下调作用.

    作者:赵娟;谢利德;王红伟;于全鑫;苗光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作为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但预后相对较差,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1].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科基础性疾病,给手术治疗带来不小的难度[2].本研究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老年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老年胆源性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延期手术)和观察组(早期手术)各30例.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61.0~81.5岁,其中胆囊结石17例、胆总管结石4例以及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9例;观察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61.5~82.0岁,其中胆囊结石15例、胆总管结石5例以及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10例.两组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余硕;张阳德;张伦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大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的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预处理“失效”的关系

    目的 通过观察成年和老年大鼠内源性及心肌缺血预处理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差异,在与寿命相关的SIRT1蛋白水平揭示缺血预处理在老年大鼠中效果较成年大鼠差的可能原因.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成年和老年各30只,其中成年大鼠200~ 250 g,老年大鼠450~ 600 g(18月龄).两个年龄组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通过结扎及松开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在体大鼠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120 min监测血流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SIRT1活性;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IRT1蛋白mRNA;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SIRT1蛋白含量.结果 老年大鼠SIRT1蛋白基础水平较成年大鼠降低,SIRT1基础活性亦较成年大鼠下降(P<0.05).缺血预处理时老年大鼠SIRT1含量较成年大鼠显著降低,SIRT1活性显著降低(P<0.05).老年大鼠缺血预处理与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相比,SIRT1含量与活性均无显著改变(P<0.05).成年大鼠缺血预处理与成年大鼠缺血再灌注相比,SIRT1含量与活性均显著升高.结论 SIRT1含量及活性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是缺血预处理在老年大鼠中丧失保护作用的原因.

    作者:俞莹;刘新伟;王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海洋胶原肽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结构和心脏功能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海洋胶原肽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结构和心脏功能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和适量运动指导以及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食海洋胶原肽或安慰剂(玉米淀粉)作为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5、3个月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总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情况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以及主动脉(A0)内径、左心房(LA)收缩期内径、室间隔厚度(IVST)等心脏结构指标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的比值(E/A)、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等指标.结果 总体水平比较,除了干预组的心脏收缩功能指标中干预后1.5、3个月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与干预前比较测值增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干预后3个月EF、FS分别与干预后1.5个月比较测值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外,其他各组各时相干预前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心脏结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海洋胶原肽短期内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结构无明显改善作用,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脏收缩功能.

    作者:朱翠凤;张帆;周见昕;陈芸;刘俐;孙艳荣;袁金群;李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发现,引起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Hp)和一种危险的心律失常-心室纤维颤动(室颤)有关,而90%以上的室颤患者也存在如胃食管反流等消化系统的疾病.在各项检查中发现,Hp阳性的患者发生室颤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0倍.所以,Hp可能是诱发室颤的重要因素,根除Hp可以治疗室颤,至少可以让这种心律不齐得到控制.为了进一步证实Hp感染与老年人心脑疾病的相关性,本组比较分析脑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抗Hp抗体阳性率.

    作者:樊丽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补肾清肝方不同剂型对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干预效应

    目的 研究补肾清肝方不同剂型对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干预效应.方法 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纳入阴虚阳亢证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39例,脱落2例,随机分为补肾清肝方颗粒剂组、补肾清肝方煎剂组和对照组.在西药氨氯地平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颗粒剂组加服补肾清肝方颗粒剂,煎剂组加服补肾清肝方煎剂,对照组加服中药安慰剂,共于预2个月.观察以上三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平均值及AngⅡ水平的变化,比较补肾清肝方不同剂型的干预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三组血压平均值比较,煎剂组日间平均收缩压较安慰剂组明显降低(P<0.05),而24 h、夜间平均收缩压及24 h、日间、夜间平均舒张压三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中药安慰剂相比,颗粒剂组和煎剂组患者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补肾清肝方两种剂型均可明显抑制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血浆AngⅡ水平,但对改善其血压平均值疗效并不显著.

    作者:邬春晓;张京春;刘玥;陈静;陈懿宇;赵莹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SIRT1通过AKT通路和ERK1/2通路共同调节退变髓核细胞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目的 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sirtuin 1)对已退变的人椎间盘髓核细胞(DNPCs)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 对人DNPCs进行分离、培养及其细胞鉴定,第一部分取P2代细胞用白藜芦醇(RES,SIRT1激动剂)、二甲双胍(MET,SIRT1激动剂)、尼克酰胺(NAM,S1RT1抑制剂)、SIRT1-siRNA进行相应处理,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Ⅱ型胶原(COLLA2α1)、聚蛋白多糖(Aggrecan)及其p-AKT、t-AKT、p-ERK1/2、t-EKR1/2.第二部分先RES与P2代细胞共培养后分别加入PI3K与ERK的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PD98059,观察COLLA2α1、Aggrecan的表达情况.结果 用SIRT1激动剂刺激以后COLLA2α1、Aggrecan的表达显著提高,AKT及其ERK1/2的磷酸化水平也相应提高,用NAM及其SIRT1-siRNA处理后COLLA2α1、Aggrecan的表达显著降低,AKT及其ERK1/2的磷酸化水平也显著降低.用LY294002和PD98059分别处理后观察到COLLA2α1、Aggrecan的表达亦显著降低.结论 SIRT1可通过AKT及其ERK1/2两条通路上调人DNPCs细胞外基质的表达,抑制椎间盘的变性,为进一步研究椎间盘退变的机制、组织工程学、基因治疗等奠定了基础.

    作者:沈皆亮;胡侦明;钟小明;张晓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

    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脑动脉狭窄的重要病理基础.所以,本文拟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存在脑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

    作者:金亭延;李佳;张平;王守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姬松茸配伍1,6-二磷酸果糖抗疲劳研究

    目的 研究姬松茸配伍1,6-二磷酸果糖(FDP)抗疲劳作用及机制,寻找佳配伍剂量,为研发姬松茸配伍FDP抗疲劳口服制剂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 试验采用不同剂量姬松茸和FDP及其配伍剂量灌胃小鼠,通过对力竭游泳时间、血乳酸含量、肝糖原含量、SOD活力、乳酸脱氢酶活力的测定,观察姬松茸及其配伍FDP抗疲劳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抗疲劳机制.结果 姬松茸10 g/kg、FDP 200 mg/kg剂量组效果显著.析因分析得出在配伍剂量下姬松茸与FDP存在交互关系,配伍剂量组强于单剂量组,更强于对照组.结论 姬松茸与FDP配伍可显著增强乳酸脱氢酶活力,减少无氧运动后乳酸的堆积,提高机体对抗疲劳的能力;显著提高运动后小鼠肝糖原水平,增加有氧运动糖分供给;配伍还能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加快清除自由基,增强保护组织细胞生物膜作用,延缓疲劳发生.姬松茸与FDP配伍抗疲劳作用显著.

    作者:邹晓丽;李在军;李天贺;刘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清TNF-α和IL-6水平对评估恶性肿瘤预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收集其术前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6水平,随访3年以上,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未复发组与术后复发组,以5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同种恶性肿瘤患者中未复发组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术后复发组.结论 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可能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有关.血清TNF-α和IL-6水平测定可作为辅助临床观察和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俊杰;宋维舒;王顺官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现况

    新疆乌鲁木齐市(乌市)近3年老年人增加了7.51万人,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的一倍.目前65岁以上老人达16.4万人,其中空巢老人占31.52%,预计到2015年,乌鲁木齐市老年人口将超过40万人[1].因此乌市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作者:王彦茹;代亚丽;江月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电针对侧脑室注射L-AAA致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侧脑室注射L-α-aminoadipic acid(L-AAA)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变及电针的治疗效应.方法 将4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侧注NS组)、侧脑室注射L-AAA组(侧注LAAA组)、针刺组、利鲁唑灌胃组(药物组),每组9只;观察侧脑室注射L-AAA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及电针、药物对侧脑室注射L-AAA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结果 侧脑室注射L-AAA后大鼠出现体重下降、新环境抑制饮食时间延长、糖水消耗率下降和运动量减少等类抑郁症状,与空白组及侧注NS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电针、药物治疗后大鼠的类抑郁症状明显减轻,与侧注射LAAA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空白组、侧注NS组).结论 侧脑室注射LAAA后可以诱发大鼠的类抑郁症状,而电针可以明显改善此类症状,且疗效与利鲁唑相似.据此推测电针抗抑郁的机制可能与促进星形胶质细胞修复有关.

    作者:孙健;姜硕;刘健华;符文彬;蒋丽;黄彬;肖遥;李富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后出现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于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对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对于其中发生围术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接受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的LEASO患者112例,其中男76例,女36例;年龄58 ~78[平均(65.98±8.67)]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3.49±2.45)年;其中单侧病变96例,双侧病变16例.所有患者均有一侧或双侧下肢发冷,麻木;其中合并冠心病58例,糖尿病38例,同时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36例.临床表现按Fontaine分级:Ⅱ级28例,Ⅲ级20例,Ⅳ级64例.

    作者:孟晓明;汪建中;贾宝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乙醛脱氢酶2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乙醛脱氢酶2(ALDH2)是线粒体内一种重要的蛋白酶,ALDH2是乙醇代谢的关键酶,可以代谢4一羟基壬烯醛,具有抗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催化硝酸甘油产生外源性一氧化氮(N0)的作用,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作者:潘强强;高琴;王洪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