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创伤后疼痛的疗效

王三忠;施晓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骨创伤, 疼痛
摘要:老年患者常见的骨创伤部位有股骨、尺桡骨、盆骨、肋骨等[1].疼痛是老年骨创伤患者的基本症状之一,传统的西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缓解老年患者的疼痛.而传统的中药对疼痛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并且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方法均对疼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2].本文拟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创伤患者疼痛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创伤患者172例,年龄50~ 82岁,平均(61.5±12.2)岁,其中男111例,女61例.在所有患者中,股骨骨折31例,肋骨骨折27例,尺桡骨骨折31例,骨盆骨折33例,椎体骨折5例,髌骨骨折25例、其他20例.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33例,初中79例,高中51例,本科9例.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知晓癌症病情对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知晓癌症病情对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7~2010年在该院住院的200例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DS抑郁调查表、SAS焦虑调查表和QLQ-C30生活质量量表,分析知晓病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知情组SDS得分39.2±8.6,SAS得分38.8±8.2;非知情组SDS得分36.6±7.7,SAS得分31.4±7.5;两组SDS得分和SAS得分无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抑郁、焦虑程度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知情组整体QL得分59.6±11.4,非知情组得分59.8±12.7,均属于较差范畴,两组整体生活质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知情组经济影响得分52.8±18.6,非知情组得分12.7±18.4,两组经济影响相比差异显著(P<0.05).抑郁(β=-1.96,OR =0.14)和焦虑(β=-1.53,OR=0.22)对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知情(β=0.35,OR=1.42)与生活质量无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 肺癌术后患者是否知晓病情对其生活质量影响不显著.

    作者:付立萍;张玉芬;张荣泽;李瑞星;陈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莪术油组、他莫昔芬组和康莱特注射液组.以二甲基苯葸(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造模10w后干预治疗4 w.实验结束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学及抑癌基因P53,原癌基因Ki-67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莪术油、康莱特及他莫昔芬治疗后乳腺癌癌前病变及浸润癌出现率均较疾病模型组低(P<0.05).其中,莪术油组乳腺癌癌前病变及浸润癌显著低于他莫昔芬组及康莱特组;(2)空白对照组大鼠乳腺组织中均未见P53、Ki-67蛋白表达.模型组P53、Ki-67蛋白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莪术油、康莱特及他莫昔芬组P53、Ki-67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莪术油可以有效抑制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3及原癌基因Ki-67有关.

    作者:梁莉萍;贾存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认知、社会及行为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

    目的 了解认知、社会及行为等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院前延迟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于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连续对217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起病情况、发病后的反应及就诊过程等.主要对认知、社会及行为等因素对院前延迟(>4.5 h)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217例患者平均年龄(67.1±11.8)岁,从症状发生至寻求医学帮助的中位数时间为10(3~30.5)h,从症状发生至到达医院的中位数时间为12(3.5 ~48)h.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后患者即刻反应为寻求医学帮助,首诊医生为120急救医生,他人意识到发生中风以及他人建议求医与院前延迟缩短有关.结论 认知、社会及行为等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有关.

    作者:王妮;杨娟;曹莹莹;王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乳腺癌术后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76例

    乳腺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妇女因癌症死亡的第一位病因[1].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妇女身患此病,其中50万因此死亡.手术切除癌变组织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但由于乳腺手术的特殊性,常会出现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术后创面的恢复,加大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负担[2].本文对比采用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治疗乳腺癌与采用单管引流加局部加压包扎的疗效,为临床选择优的创面处理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侯雷;邢会军;刘志满;张学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广场健身舞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广场健身舞集音乐、舞蹈、健身、娱乐于一体,经济、安全、简便易行、易普及、场地器材限制小,深受广大中老年群体的青睐.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广场健身舞具有降血压、舒筋活血、调节体重、增强肺活量、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缓解精神压力等作用.本研究拟进一步验证广场健身舞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6~9月,在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体育广场选取坚持广场健身舞锻炼2年以上、6~7次/w,60~90 min/次的老年人30名作为锻炼组,同时选择不参与或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且身体健康的老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5±5)岁.纳入标准:年龄≥60岁;精神状况良好;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视听能力和理解能力.所有参与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作者:裴晶晶;李学恒;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血管抑素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和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尾静脉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血管抑素(rAAV-AS),研究rAAV-AS在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中表达以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n=1 0),其余大鼠使用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分为糖尿病组(DM组,n=10),重组腺相关病毒空载体组(rAAV-0组,n=10),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血管抑素组(AS组,n=10,2×1012 VG/kg);尾静脉注射给药,8 w末,检测各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AS的表达以及TGF-β1和VEGF的表达.结果 DN组基本不表达AS,给予rAAV-AS治疗后,大鼠肾组织中AS表达明显增多(P<0.05);DN组的MAU、Glu、HbA1c明显增高,给予rAAV-AS治疗后,MAU明显降低(P<0.05);光镜:与NC组大鼠相比,DN组病变较明显:肾小球细胞数显著增多,毛细血管袢塌陷,管腔闭塞,肾小球明显体积增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肾小管肿胀、变性、空泡形成,肾间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rAAV-0组较DN组未见改善,AS组上述病变较DN组有改善,可见肾小球细胞数教多,毛细血管腔轻度狭窄,肾小管-间质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DN组的TGF-β1和VEGF表达明显增多,rAAV-AS治疗后,TGF-β1和VEGF表达减少(P<0.05).结论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血管抑素能在一定时间内在肾组织中表达;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人血管抑素对大鼠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通过降低TGF-β1和VEGF的表达.

    作者:应长江;林红晓;李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1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骨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全身麻醉组(n=57)和硬膜外麻醉组(n=59),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同时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认知功能.结果 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结束12、24 h的MMSE分值分别为25.1 ±0.4和26.3±0.4,与麻醉诱导前(29.5±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结束12、24 h的MMSE分值分别为25.6±0.5和27.2 ±0.4,与麻醉诱导前(29.3±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后24 h的MMSE评分较硬膜外麻醉组下降(P<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苏醒后24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8.1%和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科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术后1d内均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且全身麻醉的影响更明显.

    作者:蔡伟华;张良清;李志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

    膝关节疼痛是骨关节炎治疗上颇为头疼的难题,保守治疗疗效往往不佳,如不进行手术,患者多患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加重症状[1,2].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以及关节镜下清理术是目前减轻骨关节炎,改善关节功能较为可靠的两个治疗办法[3],本研究拟分析老年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骨关节炎需行TKA病例211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114例,年龄55 ~ 81岁,平均年龄(71.1±7.2)岁.其中131例患者体型较为肥胖,体重在70~116 kg,患者术前的膝关节活动度数以及HSS评分分别为(68±10.3)度、(46.8±6.2)分.手术植入的假体多为施乐辉公司的旋转半月板假体,其次为林克公司产品.另外选取同时期内210例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骨关节炎的病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96例、女性114例,年龄53~ 84岁,平均年龄(71.7±7.1)岁.患者术前的膝关节活动度数以及HSS评分分别为(67±9.6)度、(47.1±7.5)分.两组年龄、性别、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数以及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新苏雅拉图;张虎雄;刘峰;杨存虎;吕福润;苏永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改良袢式胆肠内引流术治疗老年梗阻性黄疸24例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疾病症状群之一[1,2],老年人梗阻性黄疸多是肝外胆管梗阻[3],由于患者年高、体弱、多病,处理时尤其是外科手术要慎重[4,5],视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其他并存疾病的具体情况全面衡量,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以老年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改良袢式胆肠内引流术传统胆肠吻合术式的效果.

    作者:焦凯;孙继友;姜巍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宫腔镜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中的应用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子宫出血病因复杂.传统的诊断方法是诊断性刮宫及B超,B超检查仅能从影像方面判断,无组织学依据;而诊断性刮宫操作的盲目性较大,漏诊率高[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其诊断方法由传统的诊断性刮宫向宫腔镜方向发展[2],利用宫腔镜直视下观察宫腔不仅能确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且能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直视下取材或定位刮宫能显著提高宫腔内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使诊断性宫腔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成为绝经后子宫出血评价的可靠方法[3].本文旨在探讨宫腔镜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作者:黄志欣;杜敏;吴秀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逆行置管术治疗老年泪道阻塞78例

    泪道阻塞是老年患者的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以手术治疗为主,目的是重建或恢复泪液的引流通路.以往我科治疗此类患者多采用泪道激光及鼻腔泪囊吻合术,但泪道激光术后易复发,对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差;而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时间长,老年患者不容易耐受.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及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泪道逆行置管技术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拟观察类Y型泪道引流管及泪道探通导引针治疗老年泪道阻塞患者的疗效.

    作者:黄靖妍;李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综合治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属于特殊类型的肺癌,约占肺癌总发病率的5%~8%[1],临床特点和生物学行为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肺癌,组织类型特殊,肿瘤发展速度快,容易出现早期转移.目前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采用以化疗为主导的治疗方法[2].由于容易转移和复发,单一治疗效果差.本研究分析先化疗再放疗之后中药维持的综合治疗方法应用于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以及影响预后因素.

    作者:张木根;陈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ITPA基因变异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过程中发生贫血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C20orf194基因rs6051702位点和ITPA基因rs1127354位点与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利巴韦林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42例、健康人群203例,提取上述两组人群的基因组DNA进行两个位点的焦磷酸测序;对208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并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线、2 w、4 w、12 w对患者进行血常规、HCV RNA定量检测.用SAS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我国健康人群rs6051702及rs1127354位点的小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5.3%、15.8%,与欧洲和日本接近,但水平略低.(2)2、4、12w血红蛋白下降量与rs1127354位点的不同基因型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等位基因具有保护作用.(3)2、4、12 w血红蛋白下降量与rs6051702位点的不同基因型的关系无显著差异(均P>0.05).(4)rs1127354位点4w血红蛋白降低超过3 g/dl的CC组与AC+ AA组存在差别(P =0.001).结论 (1)rs6051702位点、rs1127354位点在慢性HCV感染者、健康人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rs6051702位点与抗HCV治疗过程中血红蛋白下降量无相关性.(3) ITPA基因rs1127354位点与抗HCV治疗过程中血红蛋白下降量呈明显相关,含A等位基因(AC和AA型)的患者贫血程度较CC型的低,提示A等位基因为保护基因,可用来预测患者抗HCV治疗过程中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并指导早期调整利巴韦林剂量.

    作者:王茉莉;潘煜;姜晶;迟秀梅;李婉玉;姜涛;张洪;牛俊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分化抑制因子1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检测分化抑制因子1(Id1)对结肠癌HT-29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结肠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HT-29转染Id1表达质粒,RT-PCR方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合成Id-1干扰序列转染HT-29细胞后,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HT-29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Id1表达质粒空白组、对照组(空载体组)、过表达组VEGF/GAPDH mRNA分别为:0.002 99±0.000 687、0.003 49±0.001 34、0.0313±0.00605(P<0.01);VEGF/GAPDH蛋白分别为:0.132±0.035 1、0.131±0.053 0、0.245 ±0.032 6(P <0.01),MTT实验显示相对对照组,过表达组增殖明显快(P<0.01).Id-1干扰空白组、对照组(空载体组)、抑表达组VEGF/GAPDH mRNA分别为:0.006 16±0.000 829、0.006 26±0.000 447、0.002 3±0.000 308(P <0.01);VEGF/GAPDH蛋白分别为:0.450 ±0.039 3、0.464±0.023 1、0.231±0.027 3(P <0.01).MTT实验显示相对对照组,抑表达组增殖明显减慢(P<0.01).Id1过表达能显著上调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提高细胞的生长,Id1抑制后能显著下调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减缓细胞的生长.结论 在结肠癌HT-29细胞中Id1为VEGF的上游基因,Id1通过Id1 ↑ →VEGF ↑途径来影响结肠癌细胞增殖,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Id1有望成为结肠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于游;张才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盐酸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用与联用治疗高血压疗效对比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产生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多通过联合使用2~3种降压药物来完成.本文进一步探讨盐酸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用与联用治疗高血压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5月31日至2011年5月30日在我院就诊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首次诊断的高血压患者,未服用药物治疗,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根据口服降压药物不同将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3~61岁、平均(51.23±6.89)岁;B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8 ~61岁、平均(45.85±6.28)岁;C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7 ~60)岁、平均(45.23±6.21)岁.3组患者一般情况、高血压程度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30例

    曲美他嗪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心绞痛较常用的药物,具有治疗心绞痛,降低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1].本院对冠心病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心绞痛前来本院就诊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随机将患者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排除血液病、肝肾疾病、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

    作者:马湖蕊;张妍;贾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

    目的 分析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Wingspan支架系统行血管成形术治疗30例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定治疗前后狭窄的部位狭窄程度改善情况,观察术后症状及并发症情况.记录随访期间的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动脉狭窄程度由(74.6±13.6)%降为(14.8±4.5)%(t=13.469,P <0.01),术后并发症比例为10%,随访期间共计出现5例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6.67%,均为无症状性再狭窄,无患者死亡.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临床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神经功能与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建峰;何伟文;伍健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前列地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醛固酮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仍不十分理想.前列地尔是一种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降低患者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心功能[1],近年来在辅助治疗心脏病等方面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拟探讨前列地尔对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属于心脏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死亡率和伤残率较高[1].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依然是治疗AMI的首选方法[2],但是考虑到单独应用PCI的风险大,本文采用PCI联合吡格列酮治疗AMI,观察其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心内科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AMI合并CS;②无严重肾病、肝病史;③无精神病、癫痫史;④患者和家属同意并积极配合治疗.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龄65~86[平均(71.7±6.5)]岁.将80例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2±5.8)岁,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5.2±7.1)岁.两组患者休克发生时间距心肌梗死发生时间均<36 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及病情程度、病史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邢红云;张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厄贝沙坦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产生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厄贝沙坦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面积(MIS)及血清心肌酶学的影响,并从自由基及体内血管活性因子等变化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厄贝沙坦可使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的MIS明显缩小,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增加,亦可使血浆血栓素A2(TXA2)水平明显下降,前列环素(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明显增高.结论 厄贝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纠正心肌缺血时PGI2/TXA2失衡等机制有关.

    作者:杨春梅;王胜文;刘兵;陈杰;赵学忠;徐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