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晶;赵苏
目的 研究厄洛替尼对单核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核转录因子(NF) κB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单核细胞系的培养液中加入EGF、厄洛替尼、EGF+厄洛替尼处理,Western印迹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学检测单核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厄洛替尼对人单核细胞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各组单核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可以显著地抑制单核细胞分泌NF-κB.结论 厄洛替尼可以有效抑制单核细胞凋亡和迁移,进而调控单核细胞的分化.
作者:孙晓东;王原;代素梅;张绍华;王海波;杨照环;刘华群;侯秀珍;于翠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结核杆菌DNA PCR检查在肾结核诊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结核患者肾脏活检组织,进行结核杆菌DNA实时定量PCR检测,观察该法诊断肾结核的敏感度;对肾结核患者进行正规治疗后观察其尿液结核杆菌DNA含量;对门诊疑似肾结核患者行尿液结核杆菌DNA实时定量PCR检测并随访,观察患者终诊断肾结核等临床转归情况.结果 (1)与结核杆菌尿培养结果对比,实时定量PCR检测敏感度显著增高(P<0.05);(2)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肾结核患者尿液TB DNA含量显著降低(P<0.05);(3)随访调查发现,检验半年后,与随访对照组相比,随访组经实时定量PCR检验后,患者确诊率显著增高(P<0.05);接受手术治疗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肾脏结核杆菌DNA实时定量PCR对于诊断肾结核具有较高敏感性,尿液结核杆菌DNA实时定量PCR有助于早期发现肾结核.
作者:潘春勤;刘杰;周学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近3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脏瓣膜手术的状况,为提高医院管理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住院病案管理系统的疾病分类报表,对手术人群、手术类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瓣膜病所占比例逐年增加,2011年各种手术类型中瓣膜置换+迷宫手术数量明显上升.住院时间近3年比较无差异(P>0.05),但2011年瓣膜置换加迷宫手术及瓣膜成形术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1).手术费用方面2009年与2010年比较无差异(P>0.05),但2011年手术费用除国产瓣膜置换外均高于前两年(P<0.01).结论 医院管理者既要提高医疗技术,给病人带来更大的获益,又要尽量降低患者费用,才能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王嬿;胡大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及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白藜芦醇预处理组(Res组)、白藜芦醇预处理+渥曼青霉素组(Res+Wom组)、缺血再灌注+渥曼青霉素组(I/R +Wom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模型;监测血流动力学,记录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变化速率大值(±dp/dtmax)在缺血前、缺血30 min、再灌注60、90、120 min等几个时间点的变化情况,并同步监测肢体Ⅱ导联心电图;测定再灌注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用TUNEL方法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测定心肌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利用Western印迹测定蛋白激酶B(又称PKB)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含量.结果 与I/R组及Res+ Wom组比较,Res组NOS及NO表达增加,显著减轻心肌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ax/Bcl-2降低,Res组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白藜芦醇对缺血而再灌注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抑制再灌注所引起的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 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作者:何东伟;刘新伟;庞勇;刘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单核苷酸多态(SNP) G34A和C421A在华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同时比较不同地区人群间BCRP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华南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群BCRP基因G34A和C421A多态性,结合文献比较不同人群间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华南地区人群BCRP基因G34A基因型分布频率为:GG基因型267例(39.03%)、GA基因型328例(47.95%)、AA基因型89例(13.02%).C421A基因型分布频率为:CC基因型288例(45.79%),CA基因型277例(44.04%),AA基因型64例(10.17%).其基因型频率在东亚、高加索以及非洲人群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BCRP基因在华南汉族人群中存在G34A和C421A多态性,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胡丽莉;王丁丁;苏升志;林尉璇;张建权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ICa)对老年大鼠痛觉调节的影响.方法 采用浓度为3×10-6g/ml和6×10-6g/ml ICa灌胃,利用热板与压板测痛仪记录大鼠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HWL),观察ICa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痛觉调节的影响.结果 与灌生理盐水的正常大鼠(对照组)比较,3×10-6g/ml的ICa热板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3×10-6g/ml的ICa压板、6×10-6g/ml的ICa热板及压板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P <0.01或P<0.001),表明ICa对大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 ICa对大鼠的痛觉具有调节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作者:付立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乳化异氟醚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POCD)的影响.方法 36只24月龄雄性SD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训练7d,使其形成对隐蔽于水下平台定位的空间参考记忆,后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组,n=6)、30%脂肪乳组(E组,n=6)和8%乳化异氟醚组(EI组,n=24).各组分别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30%脂肪乳、8%乳化异氟醚(1.5 ml/kg)静脉注射.C、E组于给药后6h时进行水迷宫实验,EI组分别于麻醉苏醒后6h、24h、72 h、7d时取6只大鼠,进行水迷宫实验,记录逃避潜伏期和平台象限停留时间.腹腔麻醉处死取脑,取海马区新鲜组织行Western印迹检测,检测脑环腺苷酸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p-CREB)及突触素P38的表达情况.结果 E组与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EI组麻醉苏醒后6 h、24 h时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CREB(p-CREB)及突触素P38表达下调(P<0.05);72h、7d时各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h时比较,72 h、7d时逃避潜伏期缩短及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组织CREB(p-CREB)及突触素P38含量增高(P<0.05).结论 乳化异氟醚可导致老年大鼠一过性POCD,72 h后认知功能基本恢复,其机制与影响海马CREB(p-CREB)及突触素P38表达有关.
作者:杨建生;潘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膜转移癌腹腔灌注后微波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免疫学改变机制.方法 选择吉林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既往经过手术及放化疗的胃癌、胰头癌、卵巢癌、大肠癌等晚期腹腔恶性肿瘤恶性腹水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腹腔灌注化疗组(单纯组)和腹腔灌注后微波治疗组(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的近期总有效率(65.02%)明显优于对照组(40.03%) (P <0.005).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73.08±4.58)与单纯组(69.16±2.14)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轻微,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给予对症处理后完全消失,无相关死亡,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热灌注化疗后外周血CD3+ CD4+、CD3+ CD56+、CD3-CD56+细胞数目较化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 CD8+在热灌注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CD3+ CD4+/CD3+ CD8+(免疫状态)明显改善.结论 顺铂腹腔灌注化疗后微波治疗具有独特的抗肿瘤优势,适应、可操作性良好,不良反应小,骨髓抑制轻,患者基本耐受.腹腔灌注化疗后微波治疗可以使恶性腹盆腔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解除,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加强.
作者:王成;张彩霞;李小平;丁海霞;韩雨;秦少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人口老龄化使高龄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逐渐增多,而由于高龄患者机体器官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减退,术后应激反应增强,往往导致术后机体恢复较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延长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范桂红;张丽艳;王桂梅;方淑彩;关淑芬;邢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该文对辽宁省锦州市老年居民进行了健康知识及相关行为的调查分析,为当地政府健康教育政策和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主要对辽宁省锦州市各地区老年居民健康意识近况进行调查分析.本次共调查51 ~81岁城市老年居民225人,其中男96人(42.67%),女129人(57.33%).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1.2 方法 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老年居民中进行问卷调查.
作者:戚春玲;郝桂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多重癌(MPMT)在临床上容易与转移瘤及癌复发相混淆,它们的治疗原则及预后有明显区别.所以,加强对MPMT的认识,有利于提高MPMT患者的生存期[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8例MPMT患者的特点,初步总结MPMT的发病规律和治疗原则,旨在提高MPMT患者的预后.1 临床资料通过我院病案管理科计算机系统检索,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共收治MPMT患者28例,所有病例符合Warren提出的MPMT的诊断标准[2],即:①每一种肿瘤须经组织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肿瘤;②必须排除互为转移的可能性;③肿瘤发生在不同部位,两者不相互连续.二次癌距首发癌大于6个月称为异时多重癌,小于6个月为同时多重癌.
作者:殷茜;胡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老年胃癌(GC)患者凝血功能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GC患者62例(胃癌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GC组与对照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GC组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及淋巴结转移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GC组不同肿瘤分化等级与凝血功能水平及肿瘤分化等级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GC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蛋白C活性(PC:A)值显著降低,而血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D聚体(D-D)、狼疮样抗凝物质(LA)比值、血栓烷(TX) B2均值均显著升高(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TT、血浆蛋白C活性(PC:A)、6酮前列腺素(6-k-PGF1α)值均显著小于未转移组患者,而血FIB、PLT、D-D、LA比值、TXB2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FIB、PLT、D-D、LA比值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C:A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低分化组LA比值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LA比值与肿瘤低分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 GC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可以一定程度反映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作者:张嘉刚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神经外科患者常常由于开颅手术、外引流术、颅脑损伤、脑脊液耳鼻漏等多种因素而引起不同程度的颅内感染[1].老年患者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感染原因的归纳与分析对临床上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2].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2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老年开颅手术患者86例,将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28例作为观察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60 ~ 79(平均71.2)岁;未发生颅内感染的58例作为对照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62~ 81(平均73.4)岁.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两组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均衡可比.
作者:姚凯华;孙辉;孙永;朱峰;祁海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水平是心血管疾病及中风的风险因素[1].从生物学角度分析,Hcy对构成结缔组织的蛋白质长远而潜在的影响很难观察,Hcy影响半胱氨酸及赖氨酸的功能及结构,会使动脉的三个主要结构蛋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及多糖蛋白)衰退及影响其生长[2].一般认为正常空腹血清Hcy浓度在3 ~ 15 μmol/L,高于15μmol/L定义为高Hcy血症.本文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Hcy水平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林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脱氧核苷酸钠短期大剂量干预大鼠消化性溃疡模型及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面愈合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12只)、脱氧核苷酸组(12只),替普瑞酮对照组(12只),均行腹部手术取胃,除假手术组外均采用冰乙酸处理,建立后,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于7d、30 d后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研究溃疡面愈合情况.结果 脱氧核苷酸组大鼠溃疡指数、溃疡个数、溃疡总面积均小于模型组,黏膜蛋白、氨基己糖、磷脂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HE染色显示脱氧核苷酸促进肉芽生长、黏膜成熟及成纤维细胞增殖.结论 脱氧核苷酸可以减少患者72 h再出血率,促进溃疡黏膜愈合,增加HP清除率,其机制主要与促进黏膜蛋白、氨基己糖、磷脂合成及增强局部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范虹;万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颈动脉狭窄是临床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研究认为导致颈动脉狭窄的病因较多,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夹层以及动脉炎等血管病变多见[1].有文献报道[2],药物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不佳,2年的复发率高达26%.当前,手术治疗被认为是临床根治本病的唯一手段[3].本研究就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本病中的应用及疗效进行了比较,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改善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神经功能恢复等情况中的作用.
作者:成晓江;买买提力·艾沙;周庆九;卡合尔曼·卡德尔;柳琛;栾新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一直以内科治疗为主,治疗方法包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等.Pories等[1]在实施胃转流手术(gastric bypass,GBP)治疗肥胖症时,发现合并T2DM的患者术后体重明显下降,同时血糖也恢复了正常,某些患者甚至不再需要使用降血糖药物治疗.随后,Ferchak等[2]经对照研究后发现,肥胖症合并T2DM患者在接受GBP治疗肥胖症后,不需要药物控制血糖且血糖水平长期保持正常的例数远多于非手术组.基于以上事实及研究,外科手术治疗T2DM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接受.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表正式声明,承认以GBP为代表的代谢手术可作为治疗T2DM的方法[3].
作者:董鹏;满珂;刘斌;万广稳;徐广甍;乔士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大肠癌(CR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检测120例CRC患者和202例正常对照的MTHFR C677T的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RC组677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OR:0.57,95% CI:0.40 ~0.81,P=0.002).与CC纯合子相比,TT纯合子的CRC风险显著降低至0.28倍(95% CI:0.12~0.63,P=0.002) CT杂合子的CRC风险虽降低至0.64倍(95% CI:0.37~ 1.08,P=0.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RC人群中,MTHFR C677T与肿瘤大小、位置、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THFR 677TT基因型可降低CRC风险;MTHFR C677T基因型与CRC肿瘤特征无相关性.
作者:孙全昌;徐树雷;孔易;郑纪宁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评估城市和农村的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异.方法 在北京市随机抽取城市和农村的高龄(80岁以上)老年人607人(包括农村组234人、城市组373人),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测评,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农村老年人,在使用公共车辆、做饭、洗澡、打电话、独自在家和总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和城市老年人有明显的差距.(2)居住在农村的男性在打电话方面能力较城市组减弱;居住在农村的女性在自己搭公共汽车、做家务、洗澡、打电话方面能力较城市组减弱.结论农村的高龄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日常生活能力的减退较为突出.
作者:韩学青;冯锋;陈建;尚兰;李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硫代硫酸钠对尿毒症老年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 用2%腺嘌呤每日250~ 300 mg/kg灌胃4 w制备尿毒症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尿毒症大鼠组、硫代硫酸钠(STS)组,每组各12只大鼠.腺嘌呤灌胃4 w后给予大鼠STS每次0.4 g,/kg腹腔注射,每周3次,持续6 w,于第10周处死动物,取血测定生化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MGP、Fetuin-A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大鼠血浆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P <0.05);STS组大鼠血浆SOD活性降低和MDA水平升高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P<0.05).尿毒症大鼠血浆MGP、Fetuin-A水平显著降低,STS组大鼠MGP、Fetuin-A水平升高(P<0.05).结论 STS能够减轻尿毒症老年大鼠血管钙化的发生,STS通过其抗氧化特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其预防钙化的机制之一,同时,STS可以提高尿毒症大鼠血浆MGP、Fetuin-A水平,抑制血管钙化的发生.
作者:魏勇;崔美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