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2011年心脏瓣膜手术分析

王嬿;胡大清

关键词:心脏瓣膜手术, 住院时间, 手术费用
摘要:目的 分析近3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脏瓣膜手术的状况,为提高医院管理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住院病案管理系统的疾病分类报表,对手术人群、手术类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老年人瓣膜病所占比例逐年增加,2011年各种手术类型中瓣膜置换+迷宫手术数量明显上升.住院时间近3年比较无差异(P>0.05),但2011年瓣膜置换加迷宫手术及瓣膜成形术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1).手术费用方面2009年与2010年比较无差异(P>0.05),但2011年手术费用除国产瓣膜置换外均高于前两年(P<0.01).结论 医院管理者既要提高医疗技术,给病人带来更大的获益,又要尽量降低患者费用,才能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曲美他嗪对老年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重构的影响

    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是糖尿病(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DM致心衰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在DC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心肌细胞代谢障碍、心肌细胞离子转运障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作用及炎症作用等.本文探讨曲美他嗪对DCM心脏结构重构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潍坊地区三级医院心内科或内分泌科住院的DCM患者112例,男68例、女44例,平均年龄(56.4±11.8)岁,DM病程5~ 23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

    作者:魏艳霓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开颅手术后神经系统感染的原因

    神经外科患者常常由于开颅手术、外引流术、颅脑损伤、脑脊液耳鼻漏等多种因素而引起不同程度的颅内感染[1].老年患者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感染原因的归纳与分析对临床上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预后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2].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原因.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2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老年开颅手术患者86例,将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28例作为观察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60 ~ 79(平均71.2)岁;未发生颅内感染的58例作为对照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62~ 81(平均73.4)岁.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两组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均衡可比.

    作者:姚凯华;孙辉;孙永;朱峰;祁海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硫代硫酸钠对尿毒症老年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硫代硫酸钠对尿毒症老年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 用2%腺嘌呤每日250~ 300 mg/kg灌胃4 w制备尿毒症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尿毒症大鼠组、硫代硫酸钠(STS)组,每组各12只大鼠.腺嘌呤灌胃4 w后给予大鼠STS每次0.4 g,/kg腹腔注射,每周3次,持续6 w,于第10周处死动物,取血测定生化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MGP、Fetuin-A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大鼠血浆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P <0.05);STS组大鼠血浆SOD活性降低和MDA水平升高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P<0.05).尿毒症大鼠血浆MGP、Fetuin-A水平显著降低,STS组大鼠MGP、Fetuin-A水平升高(P<0.05).结论 STS能够减轻尿毒症老年大鼠血管钙化的发生,STS通过其抗氧化特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其预防钙化的机制之一,同时,STS可以提高尿毒症大鼠血浆MGP、Fetuin-A水平,抑制血管钙化的发生.

    作者:魏勇;崔美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芪苈强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NT-proBNP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已成为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近几年来心衰(HF)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物学治疗模式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的联合应用及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等措施使其死亡率明显降低[1],但仍存在HF反复加重及长期治疗的问题.本文针对老年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观察其临床疗效及NT-proBNP、心功能等改善情况.

    作者:郑立文;刘晨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用药的合适时间、剂量、预后.方法 实验组、对照组各11例患者行鞘内注射神经干细胞,在治疗前1d、治疗后1h、治疗后第3、7、30、60天采用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进行评分.结果 在治疗后1h,两组疗效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3、7、30、60天,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以静止性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

    作者:包晓群;宋亚彬;李松涛;杨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城乡高龄健康老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

    目的 评估城市和农村的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异.方法 在北京市随机抽取城市和农村的高龄(80岁以上)老年人607人(包括农村组234人、城市组373人),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测评,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农村老年人,在使用公共车辆、做饭、洗澡、打电话、独自在家和总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和城市老年人有明显的差距.(2)居住在农村的男性在打电话方面能力较城市组减弱;居住在农村的女性在自己搭公共汽车、做家务、洗澡、打电话方面能力较城市组减弱.结论农村的高龄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日常生活能力的减退较为突出.

    作者:韩学青;冯锋;陈建;尚兰;李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北京某三甲医院40岁以上医务人员饮食运动情况调查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医务人员高脂血症、超重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北京某三甲医院2010年健康体检发现其高脂血症患病率53.1%,超重肥胖率50.1%,高血压患病率31.2%[1];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中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超重率22.8%,高血压患病率18.8%[2],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与普通人群相比更差.为进一步了解医务人员的饮食和运动情况,并研究相应对策,改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本文就北京某三甲医院40岁以上医务人员进行饮食和运动情况的问卷调查,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干预对策.

    作者:陈狄;李艳荣;杜晓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脑梗死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脑梗死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等显著特点,治疗不及时还会导致偏瘫、失语、精神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指患者睡眠过程中出现多次呼吸暂停的情况,其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严重的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2,3].本研究就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脑梗死合并ASA患者,观察分析危险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脑梗死合并ASA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入院的脑梗死未见ASA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

    作者:欧阳宛炯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胸痛中心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患者的发病-首次医疗接触(FMC)、百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和入门-球囊扩张(D2B)的观察以及不同来院方式对救治时间的影响,探讨胸痛中心运作对STEMI患者急诊PCI的影响.方法 选择435例STEMI急诊PCI患者,通过胸痛中心运作和流程的改进,观察胸痛中心运作对缩短发病-FMC、FMC2B和D2B时间作用.结果 STEMI患者发病-FMC 2010、2011和2012年组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2、62、78 min,各年组间无差异(P=0.368).2010、2011和2012年FMC2B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87.0、313.5、421.8 min,组间无显著差异(P=0.135).D2B中位时间分别为107、78、59 min,各年组间D2B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通过各种途径转运来院的患者D2B均有明显的改善(P=0.008),但自行来院患者的D2B各年组未见改善(P =0.846).结论 胸痛中心模式不仅仅局限在医院还必须扩大到整区域,缩短发病到再灌注时间必须依靠患者、家庭、社区和完整的医疗保健体系、胸痛救治网络的建设、EMS系统建设和与医院的无缝衔接、规范化胸痛救治流程推广和持续改进以及反复高质量的全员培训.

    作者:秦伟毅;钱洪津;周伟梁;卢勇;曾凡杰;彭雄;段天兵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九种中药多糖含药血清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芪等中药多糖干预小鼠免疫功能的部分机制.方法 常规提取黄芪、防风、当归、柴胡、枸杞、地黄、板蓝根、蒲公英、香菇等9味中药多糖组分,分别按大、中、小剂量灌胃给药,制备小鼠含药血清;选择浓度为20%的含药血清干预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φ释放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CK)的水平.结果 除柴胡多糖外,其余8种中药多糖含药血清对IL-1β、IL-6、IL-8、TNF-α中一个或多个CK水平具有明显升高或降低作用(P<0.05或P<0.01),且具有浓度差异性(P <0.05或P<0.01).结论 黄芪等8味中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可能与这些中药的多糖组分在体内干预巨噬细胞释放IL-1β、IL-6、IL-8、TNF-α等CK有关.

    作者:陈育;吴晓勇;张智伟;蔡琨;张勇民;田维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诊断绝经后出血的价值对比

    据报道,至少60%的中老年妇女曾患绝经后出血(PMB)[1].PMB首要病因为萎缩性子宫内膜,其次为激素影响、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等[2].80%的子宫内膜癌发生在绝经后妇女,通常表现为PMB,故探查PMB的出血原因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经阴道B超(TVS)、宫腔镜检查(HS)两种方法对PMB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PMB患者182例,所有患者均自然停经超过1年.年龄44~83[平均(56.8 ±4.9)]岁.绝经时间为1~35年,平均(10.6±2.4)年.经妇科检查排除外阴、阴道及宫颈病变引起的出血,未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和服用他莫芬类药物.

    作者:吕涛;刘艳丽;吕晓玉;李平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丹酚酸B对老年性痴呆模型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丹参提取物丹酚酸B(Sal B)对老年性痴呆(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东莨菪碱建立AD模型大鼠,术后给予Sal B治疗.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试剂盒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经Sal B治疗后,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P<0.01).经Sal B治疗后,AD大鼠海马组织CAT、GSH-PX活力明显提高(P<0.05).Sal B逆转AD模型大鼠凋亡相关蛋白表达(P<0.01).结论 Sal B能改善AD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自由基清除和抗凋亡有关.

    作者:程继明;周翔鱼;白向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IL-8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万珂)对多发性骨髓瘤(MM) U266细胞株IL-8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细胞株U266,分别用不同浓度(0、15、30、45、60、120 nmol/L)万珂干预U266细胞5h后收集,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U266细胞株IL-8表达量的变化,并用浓度为30 nmol/L硼替佐米作用U266细胞株不同时间(0、6、12、24、48 h),分析IL-8表达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万珂明显抑制U266细胞IL-8表达(P<0.05),在浓度0~ 30 nmol/L时成正比关系,当浓度>30 nmol/L各组差异无显著性.以30 nmol/L浓度作用U266细胞株不同时间,随作用时间的延长,IL-8的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 U266细胞株IL-8基因表达异常增高,万珂可抑制其表达量.

    作者:石峰;王建军;王晓飞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老年淋巴瘤72例临床分析

    老年恶性淋巴瘤对放疗、化疗耐受性不好,远期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许多因素影响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部收治的老年淋巴瘤患者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医生治疗老年淋巴瘤提供诊断及治疗思路.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淋巴瘤患者72例,男49人,女23人,年龄65~81[平均(71.57±4.44)]岁.所有病例均有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对全部病例以电话形式进行追访,随访时间止于2013年6月.1.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

    作者:邸鑫;王颖;李小丰;李景贺;贾姣源;沈卫章;金立方;赵岩;任立参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静脉输入休克肠淋巴液对正常大鼠红细胞流变性的作用

    目的 观察静脉输入休克肠淋巴液对正常大鼠红细胞流变性的作用.方法 复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后,引流低血压1~3h的肠淋巴液.将引流的休克肠淋巴液离心去细胞后的淋浆以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经股静脉回输至正常大鼠(2 ml/kg),时间为30 min;另一组大鼠输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输液结束后2.5h,经腹主动脉取血,检测红细胞电泳能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变形性与聚集性等反映红细胞流变性的指标.结果 静脉输入休克肠淋巴液降低了正常大鼠红细胞的电泳率与迁移率,延长了红细胞电泳时间,但对红细胞变形指数与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 休克肠淋巴液是引起红细胞流变性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鲁蓓;李志鹏;张立民;司永华;张玉平;赵自刚;牛春雨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老年胃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老年胃癌(GC)患者凝血功能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GC患者62例(胃癌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GC组与对照组常规凝血功能指标,GC组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患者凝血功能水平及淋巴结转移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GC组不同肿瘤分化等级与凝血功能水平及肿瘤分化等级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GC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蛋白C活性(PC:A)值显著降低,而血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D聚体(D-D)、狼疮样抗凝物质(LA)比值、血栓烷(TX) B2均值均显著升高(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TT、血浆蛋白C活性(PC:A)、6酮前列腺素(6-k-PGF1α)值均显著小于未转移组患者,而血FIB、PLT、D-D、LA比值、TXB2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FIB、PLT、D-D、LA比值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C:A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低分化组LA比值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LA比值与肿瘤低分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 GC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可以一定程度反映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作者:张嘉刚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犬心肌缺血后脂质过氧化损伤及绞股蓝总皂甙的干预效应

    目的 观察绞股蓝总皂甙对犬冠脉结扎急性心肌缺血后脂质过氧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麻醉开胸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绞股蓝总皂甙对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游离脂肪酸(FFA)、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的影响.用JEM-1200EX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绞股蓝总皂甙降低血清CK、LDH的活性,降低血清FFA、LPO含量,提高SOD、GSH-Px活性.改善缺血心肌电镜下的细胞损伤.结论 绞股蓝总皂甙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犬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爱英;金辉;岳海波;吕若谷;王景祥;张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MRL/lpr小鼠胸腺异位基因的表达

    目的 探讨MRL/lpr狼疮小鼠胸腺多种异位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自身耐受和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尿蛋白试纸条检测小鼠尿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RT-PCR检测模型组(MRL/lpr狼疮小鼠)和对照组(BAB/C小鼠)mTECs 4种异位基因(唾液蛋白2、甲状腺球蛋白、组织蛋白酶L和C-反应蛋白)mRNA水平,病理学检测唾液腺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4种异位基因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小鼠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出现唾液腺炎的病理损害.结论 MRL/lpr狼疮小鼠异位基因表达降低导致中枢耐受异常是MRL/lpr小鼠发病的原因之一,可能与某些器官损害的发生有关.

    作者:魏旋子;刘声茂;田庚;于宏宇;卢雪红;罗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上海市居家养老老年人健康商数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健康商数现状.方法 采用健康商数问卷量表对上海市160名居家养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人健康商数得分均数为(6.55±1.11)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健康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上海市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健康商数总得分虽较为理想,但健康知识维度得分偏低,提示居家养老老年人应成为社区护理工作针对性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而健康知识普及应成为社区护士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2)年龄、文化程度是居家养老老年人健康商数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可为社区护理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周妹;周兰姝;朱大乔;朱金亚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白藜芦醇对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及对凋亡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及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白藜芦醇预处理组(Res组)、白藜芦醇预处理+渥曼青霉素组(Res+Wom组)、缺血再灌注+渥曼青霉素组(I/R +Wom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模型;监测血流动力学,记录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变化速率大值(±dp/dtmax)在缺血前、缺血30 min、再灌注60、90、120 min等几个时间点的变化情况,并同步监测肢体Ⅱ导联心电图;测定再灌注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用TUNEL方法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测定心肌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利用Western印迹测定蛋白激酶B(又称PKB)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含量.结果 与I/R组及Res+ Wom组比较,Res组NOS及NO表达增加,显著减轻心肌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ax/Bcl-2降低,Res组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白藜芦醇对缺血而再灌注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抑制再灌注所引起的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 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作者:何东伟;刘新伟;庞勇;刘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