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晓群;宋亚彬;李松涛;杨宏
目的 了解甘肃老年人群主要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状况,确定老年恶性肿瘤的防治和研究重点.方法 以WHO公布的新疾病负担数据及甘肃省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为基础,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测算各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结果 甘肃老年人群疾病负担较重的前四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胃癌、肝癌、食管癌、肺癌;老年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甘肃老年人群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高于全球和中国区水平,应加强其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尤其是胃癌.
作者:毛宝宏;白亚娜;刘玉琴;陈学忠;刘元强;胡晓斌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等效小剂量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在单独静脉推注或者联合丙泊酚静脉靶控时对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八组,每组10例:对照组(C组),盐水+丙泊酚组(C+P组),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丙泊酚组(F+P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P组),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组(S+P组).所有患者首先丙泊酚按阶梯式靶控输注,待患者BIS≤65时停药,当BIS恢复到80开始第二次给药,C组、F组、R组、S组分别以2ml、2.4、2、0.2μg/kg的剂量静脉注射,或者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3 μg/ml).分别记录麻醉前(T0)、BIS≤65(T1)、BIS≥80(T2)、第二次给药后1 min(T3)、2 min(T4)、3 min (T5)、5 min(T6)、10 min(T7)、15 min(T8)、20 min(T9)时患者的BIS,并记录诱导期间所有的不良反应.结果 R组在T4、T5时间点,BIS值降低,与T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P组、R+P组、S+P组在T9时间点,BIS值高于C+P组(P<0.05).R+P组在T8时间点,BIS值高于C+P组(P<0.05).结论 以血浆浓度为3μg/ml输注丙泊酚时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芬太尼2.4μg/kg或舒芬太尼0.2μg/kg并不使BIS的抑制加深,反而在注药后第20分钟容易出现BIS值回升;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或舒芬太尼未见对BIS值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但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后出现短暂BIS值下降.
作者:潘飞鹏;龚虹;朱倩玲;黄笑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硫代硫酸钠对尿毒症老年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 用2%腺嘌呤每日250~ 300 mg/kg灌胃4 w制备尿毒症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尿毒症大鼠组、硫代硫酸钠(STS)组,每组各12只大鼠.腺嘌呤灌胃4 w后给予大鼠STS每次0.4 g,/kg腹腔注射,每周3次,持续6 w,于第10周处死动物,取血测定生化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MGP、Fetuin-A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尿毒症大鼠血浆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P <0.05);STS组大鼠血浆SOD活性降低和MDA水平升高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P<0.05).尿毒症大鼠血浆MGP、Fetuin-A水平显著降低,STS组大鼠MGP、Fetuin-A水平升高(P<0.05).结论 STS能够减轻尿毒症老年大鼠血管钙化的发生,STS通过其抗氧化特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其预防钙化的机制之一,同时,STS可以提高尿毒症大鼠血浆MGP、Fetuin-A水平,抑制血管钙化的发生.
作者:魏勇;崔美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患者的发病-首次医疗接触(FMC)、百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和入门-球囊扩张(D2B)的观察以及不同来院方式对救治时间的影响,探讨胸痛中心运作对STEMI患者急诊PCI的影响.方法 选择435例STEMI急诊PCI患者,通过胸痛中心运作和流程的改进,观察胸痛中心运作对缩短发病-FMC、FMC2B和D2B时间作用.结果 STEMI患者发病-FMC 2010、2011和2012年组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2、62、78 min,各年组间无差异(P=0.368).2010、2011和2012年FMC2B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87.0、313.5、421.8 min,组间无显著差异(P=0.135).D2B中位时间分别为107、78、59 min,各年组间D2B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0),通过各种途径转运来院的患者D2B均有明显的改善(P=0.008),但自行来院患者的D2B各年组未见改善(P =0.846).结论 胸痛中心模式不仅仅局限在医院还必须扩大到整区域,缩短发病到再灌注时间必须依靠患者、家庭、社区和完整的医疗保健体系、胸痛救治网络的建设、EMS系统建设和与医院的无缝衔接、规范化胸痛救治流程推广和持续改进以及反复高质量的全员培训.
作者:秦伟毅;钱洪津;周伟梁;卢勇;曾凡杰;彭雄;段天兵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补体与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 选老年高脂血症患者257例,正常对照组60例,测定补体C3、C4、备解素(Pf)水平及ABI,分析其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C3 、C4 、Pf明显升高[(1.46 ±0.40)g/L vs (1.21 ±0.26) g/L,(0.37±0.14) g/L vs (0.29 ±0.09)g/L,(0.39±0.11)g/L vs (0.35±0.06)g/L,P=0.000,0.000,0.007];ABI降低[(1.12±0.15) vs(1.21±0.11),P=0.037],ABI与年龄(r=-0.243,P <0.05)、hsCRP(r=-0.330,P<0.01)、性别(r=-0.284,P<0.05)、TC(r=-0.276,P<0.01)、收缩压(r=-0.228,P<0.05)负相关,ABI与BMI正相关(r=0.257,P<0.05),ABI与血清补体C3、C4、Pf不相关.结论 老年高脂血症患者ABI减低,ABI减低与补体C3、C4、Pf无直接关系.
作者:尚东亚;赵绍华;刘永铭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SLIPA喉罩在全麻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择择期全麻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ASAⅡ~Ⅲ级,年龄65 ~ 89岁,随机分为SLIPA喉罩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E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时(T2)、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前(T3)和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术中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气道峰压(Ppeak);观察术中误吸、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躁动、呛咳和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后喉痉挛、咽喉疼痛情况.结果 与E组比较,S组在T2 、T4时SBP、DBP、HR波动不明显(P<0.05);拔除喉罩时躁动、呛咳的发生率及拔除喉罩后咽喉疼痛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中SpO2、PETCO2和Peak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无误吸发生.结论 SLIPA喉罩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手术中,插入/拔除时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术后不良反应少,优点明显大于气管插管,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
作者:赵昕;徐凯智;许艳荣;张咏晖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丹皮酚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增殖的影响及其抑制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观察丹皮酚对MDA-MB-43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丹皮酚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丹皮酚处理MDA-MB-435细胞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丹皮酚作用于MDA-MB-435细胞的IC50为60 mg/L;60 mg/L的丹皮酚作用于MDA-MB-435细胞24、48 h后,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出现细胞变圆,体积缩小,胞浆起泡,部分细胞浮起,胞膜皱缩,核深染等形态学改变.肿瘤细胞周期在G0/G1期百分数增加,S期和G2/M期百分数减少,出现Sub-G1期凋亡峰,百分率分别为12.4%和23.7%.结论 丹皮酚通过影响MDA-MB-435细胞周期和诱导凋亡而抑制MDA-MB-435增殖.
作者:王建杰;罗文哲;苗智;闫冬梅;王茉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原发性呼吸衰竭是因呼吸功能急性或慢性不全导致的低氧血症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综合征[1,2].病情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救治不当可引起生命危险.常用的抢救药物为茶碱,虽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但是效果仍不理想.本研究在基础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氨茶碱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2008年4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确诊为原发性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原发急性呼吸衰竭;②属于Ⅱ型呼吸衰竭;③18 ~ 65岁.
作者:常振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可降低其死亡率,提高远期生存率[1].但因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其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并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使用仍有争议.比索洛尔为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可特异性地作用于β1受体,本文就比索洛尔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并心肌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探讨.
作者:曾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纯钛支架义齿与钴铬合金支架义齿的咀嚼效率,评估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口腔科收治入院的Kennedy I类牙列缺损患者200例临床资料,观察两种材料支架义齿试戴时就位是否顺利以及初戴2 w内调改情况,两种材料修复3个月、3个月~3年义齿性口炎发生情况;并对义齿的美观度、语音功能、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舒适度临床效果进行评估.采用光密度法分别于纯钛支架义齿和钴铬合金支架义齿修复后3个月、3个月~3年时测试其咀嚼效率.结果 纯钛支架义齿修复3个月、3个月~3年就位、初戴2 w调改均优于钴铬合金支架义齿修复(P<0.05);纯钛支架义齿修复3个月、3个月~3年义齿性口炎发生明显少于钴铬合金支架义齿修复(P<0.05);纯钛支架义齿修复3个月、3个月~3年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舒适度等满意度均优于钴铬合金支架义齿修复(P<0.05);纯钛支架义齿的咀嚼效率在修复后3年时较钴铬合金支架义齿为高(P<0.05).结论 纯钛支架义齿咀嚼效率的恢复优于钴铬合金支架义齿,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重恒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及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白藜芦醇预处理组(Res组)、白藜芦醇预处理+渥曼青霉素组(Res+Wom组)、缺血再灌注+渥曼青霉素组(I/R +Wom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模型;监测血流动力学,记录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变化速率大值(±dp/dtmax)在缺血前、缺血30 min、再灌注60、90、120 min等几个时间点的变化情况,并同步监测肢体Ⅱ导联心电图;测定再灌注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用TUNEL方法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测定心肌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利用Western印迹测定蛋白激酶B(又称PKB)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含量.结果 与I/R组及Res+ Wom组比较,Res组NOS及NO表达增加,显著减轻心肌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ax/Bcl-2降低,Res组P-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白藜芦醇对缺血而再灌注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抑制再灌注所引起的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 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作者:何东伟;刘新伟;庞勇;刘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水平是心血管疾病及中风的风险因素[1].从生物学角度分析,Hcy对构成结缔组织的蛋白质长远而潜在的影响很难观察,Hcy影响半胱氨酸及赖氨酸的功能及结构,会使动脉的三个主要结构蛋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及多糖蛋白)衰退及影响其生长[2].一般认为正常空腹血清Hcy浓度在3 ~ 15 μmol/L,高于15μmol/L定义为高Hcy血症.本文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Hcy水平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林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在诊断A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AD患者31例(AD组),血管性痴呆患者38例(VD组)以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患者的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浓度,并分析其诊断A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D组患者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VD组患者(P<0.05),而VD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的磷酸化tau蛋白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的分界值定为60 ng/L,其诊断AD的敏感度为83.87%,特异度为89.47%,准确性为86.96%.结论 脑脊液磷酸化tau蛋白可能成为AD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可以为AD的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冉军;崔建娇;刘强;李铁成;任兵;赵卫华;刘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对骨质疏松(OP)骨密度、腰背痛的改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老年性OP患者86例,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乐力钙内服加用芬必得止痛,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渐进性的腰背肌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分别测量骨密度、腰背痛评分,进行疗效测评.结果 实验组患者腰部疼痛明显缓解,骨量增加,骨密度改善,优良率为79%,无效率7%.对照组患者腰部疼痛缓解,骨量增加,骨密度改善,优良率55%,无效率14%.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不仅有缓解骨丢失及增加骨密度作用,还可缓解患者腰背痛症状,能有效改善OP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OP腰背疼痛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李成香;唐毓金;黄芳艳;陆敏安;周兰岛;谢克恭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丹参提取物丹酚酸B(Sal B)对老年性痴呆(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东莨菪碱建立AD模型大鼠,术后给予Sal B治疗.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试剂盒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经Sal B治疗后,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P<0.01).经Sal B治疗后,AD大鼠海马组织CAT、GSH-PX活力明显提高(P<0.05).Sal B逆转AD模型大鼠凋亡相关蛋白表达(P<0.01).结论 Sal B能改善AD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自由基清除和抗凋亡有关.
作者:程继明;周翔鱼;白向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老年肾脏病从2000年的10.8%升高至现在的13.1%,增长率快的是年龄>70岁的老年人,增幅高达10%,已经成为泌尿科主要的疾病之一[1].老年肾病由于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身体不适、水肿、贫血、血尿、高血压、尿液中出现泡沫、腹泻、极度口渴、睡眠不安或嗜睡、性欲下降等,多预示着老年肾病进入后期.而且老年肾病还具有容易反复和复发的特点,复发率高达80%,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着患者的生命[2].如何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老年肾脏病,为治疗节省时间、改善预后,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3].本研究主要探讨超声诊断在老年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存德;王世鹏;刘军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代谢综合征(MS)患者早期血管损害关键途径是促凝血状态,它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关系密切,并与冠心病危险性直接相关[1].探求MS凝血状态的启动因子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是预防MS并发心脑血管损害的关键措施,是防治MS患者并发冠心病、降低其病死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MS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变化的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4 ~ 2007年我院就诊的MS患者156例,男112例,女44例,平均(52.30±2.41)岁.
作者:王艳霞;张迎春;梁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因发热伴乏力半个月,加重5d于2010年3月18日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牙龈无增生,胸骨中下段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余无异常体征.血常规:WBC 0.8×109/L,Hb 75 g/L,RBC 2.14×1012/L,PLT 120×109/L.骨髓涂片(图1A)示增生活跃,原始单核细胞占83%.免疫分型:CD34+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0.1%,在CD45/SSC点图上设门分析,原始向髓系延伸的分布区域可见异常细胞群体,约占有核细胞的85.4%,表达HLA-DR、CD4、CD15、CD33、CD64,部分细胞表达CD16、CD38、CD56、CD117,少数细胞表达CD13、CD36;染色体核型:47XX,+9{20}.
作者:赵璟琨;沈卫章;赵岩;李小丰;王春红;王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是急症科抢救危重患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气管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大;另外,其刺激迷走神经会出现反射性心搏骤停,加重患者的病情[1].喉罩通气管(LMA)既能自主呼吸,又能实施正压通气,而且喉罩有操作简单、耗时少、初学者也很容易操作等优点,在临床麻醉及急救复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3].本研究比较气管插管与LMA建立气道在急诊科老年患者救治中的疗效.
作者:裴天容;代群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海南地区的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利用PCR-RFLP与测序检测APM-1中45T/G与276G/T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12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20例正常健康人中的分布特征.结果 SNP276位点的3种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为脑出血组是G/G为60例;G/T 41例;T/T 19例,对照组中G/G为72例;G/T为40例;T/T为8例.而等位基因的分布在脑出血组为G等位基因是161例;T等位基因为79例,对照组G等位基因为184例;T等位基因为56例.两组的基因多态性位点上的T/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T出现的频率分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NP45位点T/G基因型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PM-1基因的SNP276 G/T位点的T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T的变异可能是脑出血的易感因素.
作者:何平;丁毅鹏;陈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