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王兵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乌司他丁, 生长抑素
摘要:近年来有报道乌司他丁及生长抑素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AP)能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治疗疗效[1~5].本文旨在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在老年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以期为老年AP的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鼻联合密闭式吸痰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越来越受到关注.据报道,VAP是医院内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为9% ~ 70%,病死率为50%~69%[1,2].因此,降低VAP发病率、病死率,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探讨人工鼻及密闭式吸痰管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作者:迟红丽;林淑梅;翟旭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综合心理干预显著改善围术期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情绪和免疫功能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围术期老年乳腺癌患者按照对等匹配原则分成干预组和控制组,每组30例.干预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接受为期4 w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动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和控制组的焦虑抑郁状况均有所改善,但是干预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显著(均P<0.01);干预组CD3+、CD4+、NK细胞数值升高,CD4+/CD8+比值提高,CD8+数值有所下降,控制组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两组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均<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改善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杨秀木;马语莲;陈永侠;马小芹;韩布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对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照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雷米普利5 mg/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口服,用药时间4 w,在此期间不使用其他任何降压药进行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BP)、空腹血糖(FBG) 、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压及血糖指标、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4 h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4 h白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能降压疗效确切,有助于保护患者肾功能.

    作者:明少菊;侯超;周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α-SMA及AFP动态变化

    目的 研究大鼠肝癌进展过程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方法 选取大鼠65只,对照组21只饮用灭菌食用水,实验组35只,饮用灭菌食用水配置的二乙基亚硝胺建立肝癌模型,同时另9只作为实验备用组处理同实验组.在第6、8、10、12、14、16、18周取肝组织,称取肝重并染色观察大鼠肝癌模型的进展,同时测定肝癌组织中α-SMA的量及血清中AFP的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鼠肝癌模型,实验中出现实验大鼠死亡2例,死亡率5.71%,死亡大鼠用实验备用组大鼠补充继续试验.对照组大鼠肝脏重量少量增加,实验组大鼠肝重量明显增加,从第10周开始明显比对照组重(P<0.05).免疫组化显示随着实验时间的增加,大鼠肝癌模型逐渐进展到肝癌晚期,大鼠肝脏组织中α-SM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血清中AFP的含量也逐渐增加.结论 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大鼠肝癌组织中α-SMA及血清AFP含量逐渐增加,因此α-SMA及AFP可作为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指标.

    作者:杨智;符碧薇;江朝娜;蓝永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爱维治保留灌肠在盆腔精确放射治疗中对直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爱维治保留灌肠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IMRT)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中保护直肠放射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62名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给予爱维治保留灌肠,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估两组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时间和程度.同时对各组内治疗方式不同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及总结.结果 两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实验组较对照组出现急性损伤的时间要晚(P =0.0001),而且1级及以下的损伤和2级及以上的损伤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组不同放疗技术分析中,在接受IMRT较CRT直肠保护作用更佳(P<0.05).结论 爱维治保留灌肠可以防止或减轻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同时也延缓损伤的发生.

    作者:姜新;辛颖;刘野;曲超;罗景华;常鹏宇;曲雅勤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龄化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与SD大鼠升主动脉蠕变特性

    目的 研究4月龄SD大鼠和老龄(12月龄)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SHR)升主动脉的蠕变特性.方法 对两组大鼠升主动脉进行蠕变实验,在(36.5±1)℃下以0.01 mPa/s的应变增加速度对试样施加应力,设定时间为7200 s,采集100个数据,以归一化分析的方法计算两组试样的归一化蠕变函数方程.结果 两组试样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青年组试样7200 s应变上升量大于老龄组(P<0.05).结论 青年SD大鼠和老龄SHR升主动脉具有不同的蠕变特性,老龄SHR升主动脉蠕变特性发生改变.

    作者:李亚军;王亚芬;罗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157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周围血管性疾病[1~3].DVT并发肺栓塞严重时可导致猝死,其后遗症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也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本文回顾性分析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性下肢DVT患者157例的诊治特点.

    作者:张春璐;侯旭晖;张静菊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针刺、穴注对偏头痛大鼠血浆ET、6-K-PGF1α、TXB2和脑组织NO含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针刺+穴位注射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ET)、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血栓素B2(TXB2)和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以皮下注射硝酸甘油的方法复制的偏头痛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刺、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前后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大鼠血浆ET、6-K-PGF1α和TXB2及脑组织NO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ET、TXB2含量明显降低,6-K-PGF1α、NO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浆ET、TXB2水平明显升高(P<0.05),6-K-PGF1α、NO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针刺、穴注能明显改善偏头痛大鼠的行为学特征,缓解偏头痛发作,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ET、6-K-PGF1α、TXB2和NO的释放,有效改善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从而使偏头痛得以缓解;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提示临床应用时联合应用效果可能更佳.

    作者:赵志恩;徐瑶;胡科;李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配偶对老年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由于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较大提高[1].治疗后生存是首要的,但无质量的生存是可怕的[2].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严重的医疗及社会问题之一.本研究对老年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有无配偶对其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罗晓华;陈晓霞;龚淑梅;李秀敏;许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右美托咪定预防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疗效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常出现苏醒期躁动,影响其术后恢复,易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给医患均带来极大不便.如何预防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已引起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观察右美托咪定预防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2013年、行口腔颌面部手术老年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均>60岁,排除术前合并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男14例,女11例)和生理盐水组(男14例,女11例).

    作者:王子薇;时美娟;李彤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切除治疗老年胸腺瘤的近远期疗效

    胸腺瘤中恶性肿瘤约占30%,组织学类型多变且形态复杂,具有潜质的恶性肿瘤特征,因此需安全有效地手术切除[1,2].传统手术一般采用胸正中、前外侧、后外侧标准切口或者腋下切口进行剖胸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慢[3],而老年胸腺瘤患者对手术耐受较差,故应选择损伤较小的术式.随着显微外科理念的发展,电视胸腔镜手术已应用于胸外科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4].但目前未有对老年胸腺瘤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切除与传统开胸手术切除的近远期疗效比较的研究.故本研究比较两种术式治疗老年胸腺瘤的近远期疗效,为老年胸腺瘤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作者:瞿中成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人身体形态与功能性体适能健康状况

    目的 分析南京城区老年人身体形态与功能性体适能健康状况.方法 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测试功能性体适能.结果 在男性60 ~69岁和70~79岁组间身高、体重、臀围差异显著;女性在这两个年龄组间除BMI和WHR外,其他身体形态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60岁以上组的功能性体适能均显著高于70岁以上组;在有无运动习惯组别间,功能性体适能差异显著、除身高和WHR外身体形态指标差异显著.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功能性体适能健康水平下降,部分身体形态指标下降;运动带来功能性体适能的提高和部分身体形态指标的改善.

    作者:李裕全;程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DJ-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复杂,预后差.近年来NSCLC的病因和发展机制在肿瘤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尤其在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机制途径上已取得重大进展,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1,2].DJ-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癌基因,其在肿瘤形成、演变过程中的机制探讨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3].本研究旨在探讨DJ-1对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秦龙飞;李延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多累及大动脉和中动脉血管壁;血管内皮损伤和脂质沉积是其主要病理改变.血压升高时湍流和剪切应力增高,易导致动脉内膜损伤,从而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动脉血管壁的沉积和氧化.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高龄、吸烟、肥胖、高血糖、心血管病早发家族史等其他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加剧AS的发生、发展.ASCOT-LLA研究[1]证实,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对血脂不高[当时认为不需要治疗的水平,LDL胆固醇(LDL-C)< 135 mg/dl]但合并多项危险因素的高血压人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10%的基础上,使致死性冠心病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再降低36%.为高血压患者应当实施降压联合抗AS治疗的新策略提供了依据,而他汀是抗AS的基石.

    作者:陈慧慧;赵勇;李丛;王建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临床血脂检验的常用指标,正常值为男性1.16~1.42 mmol/L;女性1.29~1.55 mmol/L,是冠心病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大量研究提示其升高能防治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HDL-C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忠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病症,患者骨质情况较差,保守治疗很难取得有效成绩,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在临床可能也存在一定的效果差异[1].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整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92例,女88例,年龄59 ~ 84[平均(73.2±10.1)]岁;均为骨质疏松情况,按照临床Evans分型,Ⅰ型28例,Ⅱ型46例,Ⅲ型68例,Ⅳ型26例,V型12例.研究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抗螺旋螺钉(PFNA)组,每组90例;DHS组中男46例,女44例,中位年龄73.2岁,Ⅰ型14例,Ⅱ型23例,Ⅲ型34例,Ⅳ型18例,V型6例;PFNA组中男46例,女44例,中位年龄73.2岁,Ⅰ型14例,Ⅱ型23例,Ⅲ型34例,Ⅳ型18例,V型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王晓冬;高文山;王建忠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所致运动功能损伤的价值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所致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3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头部MR平扫、DWI、DTI扫描,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及方向编码彩色图(DEC).对比测量梗死侧与健侧相对应部位脑白质的各向FA值,对皮质脊髓束(CST)进行弥散张量纤维束重建(DTr)并分级.结果 梗死灶FA值较对侧相应部位明显减低.CST穿过病灶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较差,CST未穿过梗死灶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结论 CST损伤程度与运动功能的恢复相关,DTI、DTF技术能够无创显示CST与缺血性脑梗死灶的空间关系,帮助判断运动功能受损情况及预测预后.

    作者:宋扬;金银华;徐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低分子肝素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血清CRP、IL-6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中对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31只兔易损斑块模型组随机分为易损斑块模型对照组(n=7)、低分子肝素治疗组(n=16)、辛伐他汀治疗组(n=8),治疗干预1 w后,采用ELISA法观察各组血清CRP、IL-6治疗前后浓度变化.结果 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辛伐他汀治疗易损斑块模型组CRP、IL-6的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可明显降低兔易损斑块模型组血清CRP、IL-6浓度.

    作者:胡大军;刘剑萍;廖昆;贺立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开腹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老年胆囊疾病疗效对比

    老年患者体质差,同时生理功能及解剖学结构发生改变,如胆囊壁内的收缩素含量降低、胆碱能受体水平下调、胆管弹性降低、Oddi括约肌松弛,故同时伴有胆汁瘀滞等,为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应及时治疗胆囊疾病[1,2].外科手术切除胆囊是根治胆囊疾病的首选方法,同时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腹腔镜辅助胆囊切除已广泛开展[3].本研究旨在对比开腹和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的疗效.

    作者:姜宇朋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

    脑卒中包含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病死、残疾率很高.由于近年神经外科诊疗技术的提高,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残疾率却日趋升高,其中肢体偏瘫为常见,发生率高达75%[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探讨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

    作者:马国良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