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全;程艳
目的 分析针灸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文献,总结其经、穴、法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1992年1月至2012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针灸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结果 共纳入文献95篇,所选经脉涉及十四经脉,阳经经脉占69.69%,阴经经脉占30.31%,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使用频率高,占16.59%;在腧穴统计中,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是合谷、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肩髃;治疗方法以毫针刺法为主,占74.74%,单纯使用泻法为多,多种针灸疗法综合应用.结论 针灸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应重用阳经,兼顾阴经,阴阳同调;针对病位重用头针,兼顾症状局部取穴;针灸方法以毫针为主,泻法为多,多种疗法综合运用.
作者:舒兆瑞;张莹;沈梅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和房颤传统危险因素的联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50例房颤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的M235T多态性;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叉生分析表法研究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房颤传统风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GT基因M235T多态性TT基因型携带者增加了患房颤的危险(OR=2.02,95% CI=1.14 ~2.56).叉生分析表结果显示M235T多态性TT型携带者与患脑梗死或高血压存在正交互作用.结论 针对中国汉族人群,M235T多态性和房颤传统危险因素(脑梗死、高血压)能协同增加房颤的风险.
作者:王成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照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雷米普利5 mg/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口服,用药时间4 w,在此期间不使用其他任何降压药进行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BP)、空腹血糖(FBG) 、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压及血糖指标、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4 h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4 h白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能降压疗效确切,有助于保护患者肾功能.
作者:明少菊;侯超;周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跟骨折,占所有跗骨骨折的60%[1],大多数是关节内骨折.跟骨骨折多数是由于从高处坠落,足跟着地而遭受瞬间强大的高能量所致.该骨折损伤程度较高,矫正复位难度系数大.如果固定不好会导致足弓底平、跟骨体变宽、行走时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近年来,随着内固定的技术的成熟,跟骨骨折的AO新型跟骨钢板内固定术和开放复位法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本文拟探讨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东山;罗逸林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病人的21% ~48%,存活者中超过30%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其中≥60岁老年人脑出血占所有脑出血的40%左右[2],是脑出血发病的主体.对于Ⅱ~Ⅳ级高血压脑出血[3]的患者,手术治疗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意识和神经功能状态[4].本研究回顾分析采用小骨瓣开颅及传统额颞开颅血肿清除老年患者的手术疗效.
作者:魏胜程;王志刚;曲春城;滕良珠 刊期: 2013年第18期
2型糖尿病(T2DM)以中老年患者居多,而心血管病变是该病重要的并发症.如何有效减少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一直是DM治疗中一大热点.本文拟探讨引起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杜永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实质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从细小支气管的破坏和扩张蔓延至整个肺部病变,本研究比较不同高分辨CT表型患者负情绪变化及生活能力.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住院治疗或门诊检查老年患者50例,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1].年龄61~82[平均(78.5±9.6)]岁,病程3~21[平均(14.6±2.5)]年;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根据HRCT表型分为A型18例(男10/女8),E型19例(男9/女10),M型13例(男4/女9),排除病理、病因特异性患者,合并其他原因肺病,包含肺结核、肺部恶性肿瘤、胸廓畸形、支气管扩张症、左心功能不全和严重心脑血管病疾病患者.
作者:杨勋;赵苏;陈贝贝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头颅CT复查结果将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出血转化(HT)组和非出血转化(non-HT)组,分析两组患侧CTP的主要参数(表面通透性PS、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计算与健侧对称部位的比值得出相对参数值(rPS、rCBF、rCBV和rMTT)及rPS不同水平的其余CTP参数情况,采用ROC曲线确定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HT的rPS值,并随访HT组rPS不同水平的预后情况(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结果 HT组的PS和rPS均高于non-HT组(P<0.05),CBF、rCBF、CBV和rCBV均低于non-HT组,除rCBF(P< 0.05),其余均为P<0.01,但两组的MTT和rMTT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HT组“rPS≥1.72”亚组的CBF、rCBF、CBV及rCBV水平均低于“<1.72”亚组(P<0.05),但两水平的MTT和rMTT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提示rPS值取2.25作为截断点对于出血性转化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1%和84.3%,曲线下面积是0.849(95% CI=0.738~0.951);HT组“rPS <1.72”亚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1.72”亚组,且变化值大于“≥1.72”亚组,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rPS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治疗效果有关,提示可用于预后预测.
作者:张卫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复杂,预后差.近年来NSCLC的病因和发展机制在肿瘤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尤其在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机制途径上已取得重大进展,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1,2].DJ-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癌基因,其在肿瘤形成、演变过程中的机制探讨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3].本研究旨在探讨DJ-1对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秦龙飞;李延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sRT-3 DE)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病人左房容积的变化及其与左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30例HCM患者,其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 12例,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HNCM)18例,另选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RT-3DE技术测量左房容积参数及左房总排空分数(LAVtEF)、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VpEF)及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VaEF)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CM组左房容积参数均增高(P<0.05),而HCM组左房功能参数中LAVtEF及LAVpEF均显著降低(P<0.01),而LAVaEF显著增高(P<0.01),HOCM患者中LAVaEF与E/E’呈正相关(r=0.74,P<0.05),而HNCM患者中LAVtEF与E/E’呈负相关(r=-0.79,P<0.01).结论 HCM患者左房储器功能及管道功能减低,泵功能增强,HC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评估HCM患者左房功能及左室功能.
作者:魏伟;苗雅敬;王岳恒;王凤;杨慧英;张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子宫颈鳞癌临床的发病年龄常表现为双峰特征,年轻患者常表现为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密切相关,而老年人发生时与机体基因和蛋白异常表达相关,与HPV相关性不明显.因此老年人鳞癌发展时基因和蛋白表达异常对病变进展的意义大.PINCH蛋白是信号传导整合蛋白,其由两个双锌离子结构域使整合素和生长因子的信号连接起来[1,2].环氧化酶(COX)-2是一种诱导型酶,可在多种细胞因子或基因的刺激下产生,并与多种肿瘤的细胞增殖、转移密切相关[3].本实验探讨老年人子宫颈鳞癌组织中PINCH和COX-2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
作者:褚静;张永爱;李静;王立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用于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对无创心排血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人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各50例.Ⅰ组用依托咪酯血浆TCI,初始靶浓度设定为0.4μg/ml.Ⅱ组用丙泊酚血浆TCI,初始靶浓度设定4.0μg/ml.观察记录注药前(T0)、肠镜置入时(T1)、肠镜置入后l min(T2)、3 min (T3)和术毕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及外周阻力(SVR).结果 Ⅰ组T0、T1、T2、T3和T4各时间点的MAP、HR、CO及SVR均无显著变化(P>0.05);Ⅱ组T1的MAP、CO 、CI较T0均显著下降(P<0.05),但T2、T3和T4的MAP、CO、CI较T0无显著变化(P>0.05);Ⅱ组T1的HR较T0显著下降(P<0.05),但T2、T3和T4的HR较T0无显著变化(P>0.05);Ⅱ组T1的SVR较T0显著上升(P<0.05),但T2 、T3和T4的SVR较T0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依托咪酯TCI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受检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谢文吉;赵桀;康振明;林慧梅;谢文钦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能否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方法 入选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24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目标为收缩压< 140/90 mmHg,LDL-C<2.6 mmol/L;强化治疗目标血压<120/80 mmHg,LDL-C<2.1 mmol/L.比较主要终点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血运重建和次要终点事件:再次心源性入院、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左心衰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组间差异.结果 终12个月共随访成功224例,常规治疗组114例,强化治疗组110例.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组患者随访6、12个月的收缩压和随访12个月的舒张压均明显更低[(121.2±13.8)vs(125.1±14.1) mmHg,P =0.026;(118.9±13.2) vs(124.8±13.1) mmHg,P=0.008];且强化治疗组患者随访6、12个月的LDL-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16±0.18)vs(2.40±0.16)mmol/L,P =0.002;(2.32±0.09) vs(1.96±0.11) mmol/L,P=0.000].但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脂药物治疗在1年的观察期内未能给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作者:珠勒皮亚·司马义;陈玉岚;布海力且木·买买提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中,非选择性血栓抽吸、选择性血栓抽吸与常规PCI 3种治疗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连续入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直接PCI的患者共314例,分为常规PCI组、选择性血栓抽吸组、非选择性血栓抽吸组3组.比较3组治疗术中慢血流发生率、术后TIMI计帧分级(帧)、平均使用球囊数、术后1 wEF、术后3个月EF.结果 3组术中慢血流发生率分别是17.39%(8/46)vs 4.83% (9/186) vs 2.43% (2/82),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大大减少(P<0.05);TIMI计帧数(帧)明显减少[(23.52±6.15)vs(21.87±3.58)vs(20.50±3.39),P<0.001],非选择性进行血栓抽吸在预防慢血流发生方面优于选择性进行血栓抽吸和不进行血栓抽吸,选择性进行血栓抽吸又优于不进行血栓抽吸.3组第1周射血分数两两相比差异显著(P<0.05):3组3个月射血分数两两相比差异显著(P=0.001):3组使用球囊数量逐渐减少.结论 STEMI直接PCI中,非选择性血栓抽吸与选择性血栓抽吸、常规PCI相比,不仅能有效降低慢血流现象发生,增加心肌的有效灌注,而且改善患者预后,在STEMI的患者中应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作者:洪云飞;宋丽娟;陈苗;毕珍琼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槐果碱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胺碘酮组及不同剂量槐果碱组,连续灌胃7d,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术诱发SD大鼠致心律失常.分别连续观察造模前、造模后即刻及造模后24hⅡ导联心电图30 min,记录室性异搏数、室速时程、室颤出现率、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然后股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DH、CK-MB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胺碘酮组、槐果碱中剂量组、槐果碱大剂量组LDH明显降低,CK-MB也明显降低(P<0.05,P<0.01);②模型组大鼠室速和室颤程度比假手术组明显加重(P<0.05),槐果碱大剂量和中剂量组心律失常程度较模型组显著减轻(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槐果碱小剂量组心律失常评分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槐果碱可以通过降低心肌缺血大鼠LDH、CK-MB含量,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狄灵;李睿萍;杨成志;刘素蓉;杨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慢性咳嗽在慢性咳嗽的成因中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1].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散发,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较多.MP在非流行年间约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的10%~ 20%,流行年份则高达30%以上,约每隔3~7年发生1次地区性流行,流行特点为持续时间甚长,可达1年[2,3],临床表现为肺炎、支气管炎、气管炎、咽炎[4,5].本课题组发现莫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感染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eFlow成像技术是在ALOKA基础上开发的复合阵列探头,加上新一代的复合脉冲上成像技术,能够完全滤除噪音干扰,改善血流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真实地反映微细血液循环的灌注情况,提供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彩色血流图像,从而更细微地显示末梢血流的动态情况[1].本文拟评价eFlow成像技术对老年肝癌患者病灶内血流和血管形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伟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大鼠股骨颈骨折术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血清Aβ1 ~40及海马内抗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表达的变化.方法 SD老年大鼠35只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K组,n=7)、对照组(D组,n=14)、手术组(S组,n=14).D、S组根据处理时间不同各分2个亚组,D1、D3、S1、S3组(每组7只).Mom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血清Aβ1 ~40浓度,RT-PCR检测海马内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 学习记忆能力测试表明:S组逃逸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穿过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S组血清Aβ1~40浓度明显升高,与K组、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Bax mRNA的表达比K组和D组都显著升高(P<0.01),Bcl-2 mRNA的表达比K组显著降低(P<0.01,P<0.05),Bcl-2/Bax值比K组和D组都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 老年大鼠股骨颈骨折术后可暂时影响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血清Aβ1 ~40浓度升高以及海马内Bcl-2/Bax比例降低有关.
作者:凌云志;禹莉;梁启胜;李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周围血管性疾病[1~3].DVT并发肺栓塞严重时可导致猝死,其后遗症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也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本文回顾性分析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性下肢DVT患者157例的诊治特点.
作者:张春璐;侯旭晖;张静菊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理想术式,具有微创,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后凸畸形及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1].本文回顾分析PKP治疗高龄(> 80岁)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我科收治的高龄OVCF患者57例,其中男13例,女44例;年龄80 ~92[平均(83.7±3.5)]岁;骨折疼痛时间1~15 w,平均8 w;单椎体38例,两椎体14例,三椎体5例.分布位置:T5、T6、L5各1个,T7、T8、L3、L4各3个,T9、L2各5个,T107个,T1115个,L116个,T1218个.1.2 临床症状与体征 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症状,45例伴有相应棘突的压、叩痛阳性,以患椎疼痛明显.21例重度压缩骨折者伴有脊柱后凸、胸廓畸形和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情况,7例胸椎骨折患者胸腹部伴有束带感.
作者:柴仪;刘法敬;申勇 刊期: 201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