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

杜永明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2型糖尿病(T2DM)以中老年患者居多,而心血管病变是该病重要的并发症.如何有效减少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一直是DM治疗中一大热点.本文拟探讨引起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生长抑素联合血必净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介质的影响

    临床上可将急性胰腺炎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及轻症急性胰腺炎(MAP),SAP患者病情紧急、发病迅速、临床表现复杂,易出现多脏器衰竭[1].血必净注射液由于吸收直接、方便,能在短时间内缓解SAP多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全身炎症反应,因此被广泛应用于SAP治疗中[2].本研究通过比较SAP患者经生长抑素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和单纯使用生长抑素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IL)-1、6、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旨在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血必净对SAP患者炎性介质的影响及其疗效.

    作者:何周桃;韩向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能否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方法 入选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24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目标为收缩压< 140/90 mmHg,LDL-C<2.6 mmol/L;强化治疗目标血压<120/80 mmHg,LDL-C<2.1 mmol/L.比较主要终点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血运重建和次要终点事件:再次心源性入院、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左心衰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组间差异.结果 终12个月共随访成功224例,常规治疗组114例,强化治疗组110例.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组患者随访6、12个月的收缩压和随访12个月的舒张压均明显更低[(121.2±13.8)vs(125.1±14.1) mmHg,P =0.026;(118.9±13.2) vs(124.8±13.1) mmHg,P=0.008];且强化治疗组患者随访6、12个月的LDL-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16±0.18)vs(2.40±0.16)mmol/L,P =0.002;(2.32±0.09) vs(1.96±0.11) mmol/L,P=0.000].但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脂药物治疗在1年的观察期内未能给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作者:珠勒皮亚·司马义;陈玉岚;布海力且木·买买提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57例

    随着CTA、MRA、DSA检查的普及率升高,检查中偶然发现未破裂动脉瘤的概率增高.据统计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为1%~5%[1,2].本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共诊断57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72个未破裂动脉瘤),其中包括20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检查中偶然发现伴随的非责任动脉瘤患者.这些未破裂动脉瘤均经头部CTA或DSA确诊.

    作者:朴健民;邬巍;徐宁;罗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槐果碱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槐果碱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胺碘酮组及不同剂量槐果碱组,连续灌胃7d,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术诱发SD大鼠致心律失常.分别连续观察造模前、造模后即刻及造模后24hⅡ导联心电图30 min,记录室性异搏数、室速时程、室颤出现率、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然后股动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DH、CK-MB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胺碘酮组、槐果碱中剂量组、槐果碱大剂量组LDH明显降低,CK-MB也明显降低(P<0.05,P<0.01);②模型组大鼠室速和室颤程度比假手术组明显加重(P<0.05),槐果碱大剂量和中剂量组心律失常程度较模型组显著减轻(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槐果碱小剂量组心律失常评分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槐果碱可以通过降低心肌缺血大鼠LDH、CK-MB含量,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狄灵;李睿萍;杨成志;刘素蓉;杨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康脑液对脑缺血大鼠Fas、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Fas、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康脑液高、中、低剂量组,于缺血后2h再灌注6、12、24、48 h后处死,免疫组化法观察Fas、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康脑液高、中、低剂量组能下调各时间点损伤侧Fas、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 康脑液下调Fas、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区神经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马倩;耿倩;薛茜;邹玉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有报道乌司他丁及生长抑素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AP)能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治疗疗效[1~5].本文旨在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在老年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以期为老年AP的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王兵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脑内炎性细胞因子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CNS)内有许多细胞因子,这些因子之间相互协调,参与调节中枢的多种功能.目前发现的细胞因子有30多种,包括白细胞介素类(IL-1 ~ IL-24)、肿瘤坏死因子类(TNF)以及转化生长因子类(TGFβ1~3).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多种细胞因子如经典的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及TNF-α等可影响一些精神神经疾病如脑创伤、脑缺血、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生理过程.近来大量研究提示其可影响认知功能,在学习、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研究较多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细胞因子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景光婵;张孟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因为呼吸系统的局部防御功能减弱,老年患者肺功能储备减低,从而引发呼吸衰竭,预后极差[1].无创机械通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本文拟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COPD急性发作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患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61 ~76岁,平均66岁.

    作者:陈云辉;郑利先;罗巍;曾博文;陈自瑜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及IL-6水平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高、起病急、多复发、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对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和沉重的打击[1].血栓调节蛋白(TM)在内皮细胞发生损伤时被释放,是内皮损伤时的一种保护因子.白细胞介素(IL-6)主要由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两者在血清中的水平可以随脑梗死的发生产生相应的变化.本研究探讨TM、IL-6在急性脑梗死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发满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瑜伽锻炼对老年人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学基金会在200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有45.5%的人存在睡眠问题,而老年人是这类人群的主体,大概占比为56.7%[1].老年人睡眠障碍可能会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传统的药物治疗手段时间久了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因此,应该找到一条非药物的方法来解决老年人的睡眠问题.健身瑜伽通过体位法、呼吸训练及意识冥想的引导进行身体运动和心理练习,有利于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补气益血,并对练习者身体形态、机能和心境有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作用.本文拟探索瑜伽运动对改善老年入睡眠质量和情绪状况的作用.

    作者:孟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国不同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对比及影响因素

    目的 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QOL)的高低,为养老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3568名60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 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54.82±8.639),自评分为(80.32±11.225),自评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601);东、中、西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依次为:56.84±9.202,54.23±8.515,53.38±7.766;自评分依次为:83.51±9.764,79.97±10.444,77.50±12.459,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差异(P<0.05),主观幸福感有差异(P<0.05).结论 西部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主观幸福感弱,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高.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的养老工作,同时根据不同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特征,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提高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忆雄;桂莹;邹焰;冉文亮;马佳;李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多累及大动脉和中动脉血管壁;血管内皮损伤和脂质沉积是其主要病理改变.血压升高时湍流和剪切应力增高,易导致动脉内膜损伤,从而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动脉血管壁的沉积和氧化.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高龄、吸烟、肥胖、高血糖、心血管病早发家族史等其他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加剧AS的发生、发展.ASCOT-LLA研究[1]证实,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对血脂不高[当时认为不需要治疗的水平,LDL胆固醇(LDL-C)< 135 mg/dl]但合并多项危险因素的高血压人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10%的基础上,使致死性冠心病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再降低36%.为高血压患者应当实施降压联合抗AS治疗的新策略提供了依据,而他汀是抗AS的基石.

    作者:陈慧慧;赵勇;李丛;王建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低分子肝素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血清CRP、IL-6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中对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31只兔易损斑块模型组随机分为易损斑块模型对照组(n=7)、低分子肝素治疗组(n=16)、辛伐他汀治疗组(n=8),治疗干预1 w后,采用ELISA法观察各组血清CRP、IL-6治疗前后浓度变化.结果 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辛伐他汀治疗易损斑块模型组CRP、IL-6的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可明显降低兔易损斑块模型组血清CRP、IL-6浓度.

    作者:胡大军;刘剑萍;廖昆;贺立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子宫颈鳞癌患者癌组织中整合素连接激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颈鳞癌浸润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过程涉及多种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异常.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新发现的基因和相关蛋白产物,参与了生物体内多种信号传导通路[1].ILK对调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有重要作用[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作为细胞外基质的强效降解剂,可以溶解基底膜,为肿瘤细胞离开原发灶形成转移提供了重要前提[3].本实验关注老年子宫颈鳞癌术后组织ILK和MMP-1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周晓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Ghrelin在杏仁中央核内对大鼠摄食的调节

    目的 观察Ghrelin在杏仁中央核(CeA)内对摄食的调节方式,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48只,行CeA内套管植入术.术后16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向CeA内注射Ghrelin或生理盐水,检测大鼠l、2、4h内摄食量;另16只术后大鼠随机分为2组,CeA内分别注射Ghrelin或生理盐水,2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弓状核内c-Fos表达的变化;其余16只术后大鼠随机分为2组,隔夜禁食后,CeA内分别注射Ghrelin的受体(GHS-R)阻断剂D-Lys3-GHRP-6或生理盐水,检测大鼠l、2、4h内的摄食量.结果 大鼠CeA内注射Ghrelin后l、2、4h内的摄食量明显增加(P<0.05),并使弓状核内c-Fos表达明显增多(P<0.05);隔夜禁食大鼠CeA内注射GHS-R阻断剂D-Lys3-GHRP-6后1、2、4h内摄食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Ghrelin通过其受体GHS-R在CeA内参与了摄食的调节,其机制可能与弓状核的神经元激活有关.

    作者:朱永香;王倩;王爽;于玮;南瑛;曹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爱维治保留灌肠在盆腔精确放射治疗中对直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爱维治保留灌肠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IMRT)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中保护直肠放射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62名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给予爱维治保留灌肠,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估两组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时间和程度.同时对各组内治疗方式不同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及总结.结果 两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实验组较对照组出现急性损伤的时间要晚(P =0.0001),而且1级及以下的损伤和2级及以上的损伤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组不同放疗技术分析中,在接受IMRT较CRT直肠保护作用更佳(P<0.05).结论 爱维治保留灌肠可以防止或减轻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同时也延缓损伤的发生.

    作者:姜新;辛颖;刘野;曲超;罗景华;常鹏宇;曲雅勤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经动脉介入局部化疗对肝转移的预防作用

    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早期直肠癌有效的方法,但是约30%的患者术后会出现远处转移[1].因为直肠的血液供应特点,其静脉回流经肠系膜下静脉至门静脉而直接进入肝脏,所以肝脏是直肠癌术后常见的血液途径转移性靶器官.以往直肠癌术后常规使用全身静脉化疗,但是毒副作用多且明显,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提高,所以本研究主要探讨导管介入动脉给药局部化疗预防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效果.

    作者:韩保卫;李朝辉;韩鸿彬;董帅军;刘帅锋;许震;刘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旋覆花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海马组织Bax,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旋覆花素对Aβ25 ~35海马内注射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旋覆花素给药组,Aβ25 ~35海马内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给药组给予旋覆花素26mg·kg-1 ·d-1、模型组给予等量溶剂,分两次灌胃,共21 d.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测定大鼠海马Bax,Bcl-2表达.结果 模型组海马Bax表达升高,给药组Bax表达下降(P<0.05).对照组大鼠脑海马组织Bc1-2表达量与模型组及旋覆花素给药组大鼠脑海马组织表达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旋覆花素主要通过抑制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从而抑制Aβ诱导的AD模型大鼠脑海马的神经细胞凋亡,而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影响不大.

    作者:王英杰;柴锡庆;黄冬霞;李文胜;安小蕾;王书秀;王文胜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手术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是神经外科较为严重的急性创伤之一,患者多病情复杂且发展迅速,临床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预后[1,2].老年患者因各项脏器功能不断减退,导致患者死亡率较高,其主要致死或致残原因为颅脑损伤后形成血肿、脑水肿及脑肿胀,致使患者颅内压升高[3].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及时有效地诊断患者伤情是临床手术治疗的关键[4].

    作者:黄鑫;马治国;孙永东;任永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TfR、sTfR表达与2型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大鼠伴大血管病变时转铁蛋白受体(TfR)、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表达,探讨TfR、sTfR表达与T2DM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2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各10只.3个月后生化检测血糖(BS)、血脂各项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ELISA法检测血清sTfR水平;RT-PCR法检测平滑肌细胞TfR mRNA表达;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①模型组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SI、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模型组sTfR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TfR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③sTfR水平与BS、HbA1c、INS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④模型组模型组可见主动脉壁平滑肌细胞成退行性改变,核内电子密度升高,异染色质增多,胞质内大量线粒体出现明显的嵴断裂、空泡样变、髓鞘样变,高尔基复合体内出现大空泡.结论 TfR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江月;张代娟;刘同美;郭军堂;李香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