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旋覆花素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海马组织Bax,Bcl-2表达的影响

王英杰;柴锡庆;黄冬霞;李文胜;安小蕾;王书秀;王文胜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Bax, Bcl-2, 旋覆花素, 凋亡
摘要:目的 观察旋覆花素对Aβ25 ~35海马内注射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旋覆花素给药组,Aβ25 ~35海马内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给药组给予旋覆花素26mg·kg-1 ·d-1、模型组给予等量溶剂,分两次灌胃,共21 d.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测定大鼠海马Bax,Bcl-2表达.结果 模型组海马Bax表达升高,给药组Bax表达下降(P<0.05).对照组大鼠脑海马组织Bc1-2表达量与模型组及旋覆花素给药组大鼠脑海马组织表达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旋覆花素主要通过抑制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从而抑制Aβ诱导的AD模型大鼠脑海马的神经细胞凋亡,而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影响不大.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CD40L、IL-6、hs-CRP水平和意义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将136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84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52例),另选取在我院体检健康的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CD40L、IL-6、hs-CRP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中sCD40L、IL-6和hs-CRP水平分别为(980.50±142.45) ng/L、(213.27±34.58) ng/L和(8.82±0.76) mg/L,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分别为(643.58±106.72) ng/L、(160.25 ±32.80) ng/L和(6.51±0.95) mg/L,对照组分别为(163.45±24.65)ng/L、(103.65±12.26) ng/L和(3.50±0.84) mg/L,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CD40L、IL-6和hs-CRP与脑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监测血清中sCD40L、IL-6和hs-CRP水平变化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军艳;谭军;栗延伟;朱红灿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TfR、sTfR表达与2型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大鼠伴大血管病变时转铁蛋白受体(TfR)、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表达,探讨TfR、sTfR表达与T2DM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2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各10只.3个月后生化检测血糖(BS)、血脂各项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ELISA法检测血清sTfR水平;RT-PCR法检测平滑肌细胞TfR mRNA表达;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①模型组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SI、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模型组sTfR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TfR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③sTfR水平与BS、HbA1c、INS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④模型组模型组可见主动脉壁平滑肌细胞成退行性改变,核内电子密度升高,异染色质增多,胞质内大量线粒体出现明显的嵴断裂、空泡样变、髓鞘样变,高尔基复合体内出现大空泡.结论 TfR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江月;张代娟;刘同美;郭军堂;李香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手术联合电子线治疗中老年瘢痕疙瘩30例

    瘢痕疙瘩(KD)是一种继发于皮肤损伤后的病理性瘢痕,以创伤愈合后仍发生持续真皮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Ⅰ型前胶原等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1]为特征,具备侵袭性生长及单纯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的特点.该病多继发于皮肤炎症和创伤,不仅常见于青年人,也可发生于中老年.本文观察手术联合电子线治疗中老年KD的疗效.

    作者:丁丽;李劲然;周明伟;贺亮;姜日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不同地域食管癌发生相关性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不同地域食管癌(EC)发生的病因学关系.方法 在中国知网,检索有关EC发生与HPV感染相关的研究文献,研究纳入标准是:以原位杂交或聚合酶链反应为检测方法检测高危型HPV DNA,并且研究文献所选用病例既有EC组织又有正常对照组织.结果 人选17篇文献中:EC组织标本HPV检出率为44.0%,正常对照组织中HPV阳性率为16.7%,EC组织中HPV感染率与正常对照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分布在香港、上海、福建、广东、河南、四川、河北和新疆8个区域的被检标本中HPV感染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P<0.05).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在不同地域普遍存在,可能是EC发生的重要病原因子.

    作者:邰智慧;张科;李淑英;李劲涛;杜海军;周玲;杜君;朱丽华;刘爱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希望理论在姑息照护中的研究进展

    1975年,加拿大医生Balfour首次提出了姑息照护.姑息照护作为一种支持性照护途径,主要通过早期的鉴定、准确无误的评估、控制疼痛和缓解其他症状的治疗,包括身体、精神、社会等方面,以预防和减轻痛苦.从而提高经受着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1].在姑息照护中增强患者及其家人的希望水平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和精神支持措施,希望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乐观期盼与愿望,作为有价值且独特的内在资源[2],在护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外在护理领域中对希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重症病人、姑息照护、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等诸方面.本文就国外的希望理论在姑息照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辛小林;张雷;田建丽;何彩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子宫颈鳞癌中PINCH和环氧化酶-2表达及关系

    子宫颈鳞癌临床的发病年龄常表现为双峰特征,年轻患者常表现为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密切相关,而老年人发生时与机体基因和蛋白异常表达相关,与HPV相关性不明显.因此老年人鳞癌发展时基因和蛋白表达异常对病变进展的意义大.PINCH蛋白是信号传导整合蛋白,其由两个双锌离子结构域使整合素和生长因子的信号连接起来[1,2].环氧化酶(COX)-2是一种诱导型酶,可在多种细胞因子或基因的刺激下产生,并与多种肿瘤的细胞增殖、转移密切相关[3].本实验探讨老年人子宫颈鳞癌组织中PINCH和COX-2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

    作者:褚静;张永爱;李静;王立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针刺、穴注对偏头痛大鼠血浆ET、6-K-PGF1α、TXB2和脑组织NO含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针刺+穴位注射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ET)、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血栓素B2(TXB2)和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以皮下注射硝酸甘油的方法复制的偏头痛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刺、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前后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大鼠血浆ET、6-K-PGF1α和TXB2及脑组织NO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ET、TXB2含量明显降低,6-K-PGF1α、NO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浆ET、TXB2水平明显升高(P<0.05),6-K-PGF1α、NO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针刺、穴注能明显改善偏头痛大鼠的行为学特征,缓解偏头痛发作,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ET、6-K-PGF1α、TXB2和NO的释放,有效改善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从而使偏头痛得以缓解;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提示临床应用时联合应用效果可能更佳.

    作者:赵志恩;徐瑶;胡科;李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化瘀解毒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4和IL-10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化瘀解毒中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中药组和柳氮磺吡啶组,每组10只.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中药组给予化瘀解毒中药汤剂灌胃,柳氮磺吡啶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灌胃,正常组及空白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21 d后观察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IL-4和IL-10水平.结果 化瘀解毒中药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4和IL-10水平,并对损伤的大肠黏膜有明显修复作用.结论 化瘀解毒中药能够促进抗炎因子IL-4和IL-10的产生和表达,并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说明该法对血清IL-4和IL-10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作者:刘彦晶;孟福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爱维治保留灌肠在盆腔精确放射治疗中对直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爱维治保留灌肠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IMRT)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中保护直肠放射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62名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给予爱维治保留灌肠,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估两组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时间和程度.同时对各组内治疗方式不同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及总结.结果 两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实验组较对照组出现急性损伤的时间要晚(P =0.0001),而且1级及以下的损伤和2级及以上的损伤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组不同放疗技术分析中,在接受IMRT较CRT直肠保护作用更佳(P<0.05).结论 爱维治保留灌肠可以防止或减轻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同时也延缓损伤的发生.

    作者:姜新;辛颖;刘野;曲超;罗景华;常鹏宇;曲雅勤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的临床使用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中,非选择性血栓抽吸、选择性血栓抽吸与常规PCI 3种治疗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连续入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接受直接PCI的患者共314例,分为常规PCI组、选择性血栓抽吸组、非选择性血栓抽吸组3组.比较3组治疗术中慢血流发生率、术后TIMI计帧分级(帧)、平均使用球囊数、术后1 wEF、术后3个月EF.结果 3组术中慢血流发生率分别是17.39%(8/46)vs 4.83% (9/186) vs 2.43% (2/82),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大大减少(P<0.05);TIMI计帧数(帧)明显减少[(23.52±6.15)vs(21.87±3.58)vs(20.50±3.39),P<0.001],非选择性进行血栓抽吸在预防慢血流发生方面优于选择性进行血栓抽吸和不进行血栓抽吸,选择性进行血栓抽吸又优于不进行血栓抽吸.3组第1周射血分数两两相比差异显著(P<0.05):3组3个月射血分数两两相比差异显著(P=0.001):3组使用球囊数量逐渐减少.结论 STEMI直接PCI中,非选择性血栓抽吸与选择性血栓抽吸、常规PCI相比,不仅能有效降低慢血流现象发生,增加心肌的有效灌注,而且改善患者预后,在STEMI的患者中应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作者:洪云飞;宋丽娟;陈苗;毕珍琼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所致运动功能损伤的价值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所致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3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头部MR平扫、DWI、DTI扫描,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及方向编码彩色图(DEC).对比测量梗死侧与健侧相对应部位脑白质的各向FA值,对皮质脊髓束(CST)进行弥散张量纤维束重建(DTr)并分级.结果 梗死灶FA值较对侧相应部位明显减低.CST穿过病灶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较差,CST未穿过梗死灶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结论 CST损伤程度与运动功能的恢复相关,DTI、DTF技术能够无创显示CST与缺血性脑梗死灶的空间关系,帮助判断运动功能受损情况及预测预后.

    作者:宋扬;金银华;徐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栓标志物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在晚期时由于大量癌细胞的增殖,或体内血压、血糖、血脂的含量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1].研究表明,血栓又将加剧病情的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2].作为治疗乳腺癌重要方法之一的化学疗法,其严重的副作用就是促进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旨在探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增加低分子肝素的使用是否会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血栓标志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产生影响.

    作者:王启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吉非替尼对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的调节作用

    肺腺癌进展到晚期时,肿瘤细胞产生大量肿瘤相关蛋白,且在血清中表达增高,加速病变的进展,此机制可能与肿瘤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和蛋白进入血清有关[1].吉非替尼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肺腺癌治疗的靶向药物,是选择性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对癌细胞增殖和分化有明显抑制[2].本研究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观察其疗效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作用.

    作者:张晓丽;张爱军;孙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预警因素

    认知功能障碍(CI)是世界老年人群中普遍发生的老年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1,2],其发病机制尚不明了[1~3].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经颅多普勒检查(TCD)结果以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一步揭示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及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CI的关系.

    作者:王晖;张勇;钱岚;王武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莫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100例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慢性咳嗽在慢性咳嗽的成因中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1].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散发,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较多.MP在非流行年间约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的10%~ 20%,流行年份则高达30%以上,约每隔3~7年发生1次地区性流行,流行特点为持续时间甚长,可达1年[2,3],临床表现为肺炎、支气管炎、气管炎、咽炎[4,5].本课题组发现莫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感染致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超声检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血流分级与术后组织中NRP1和NRP2的关系

    临床常通过血清学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肿瘤相关标志物的检测以早期发现肿瘤,但由于其特异性差,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并不理想.研究显示前列腺癌发生中血管生成相对于正常组织来说明显增多[1].临床上观察血流简便而无创的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分级.神经纤毛蛋白(NRP)1和NRP2是内皮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其对肿瘤的进展和血管形成均有促进作用[2,3].在超声检测中的血流分级提示器官内的血液流量,由于超声检测的无创性,早期通过超声将血流分级与肿瘤组织中的NRP1和NRP2联系起来,可能对早期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意义.本文关注血流分级与术后组织中NRP1和NRP2的关联性.

    作者:林诗彬;吴晶晶;郑恩海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与临床分型分期的关系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临床疗效与鼻窦炎临床分型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60例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及对照组,内镜组80例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区别,并分析内镜组中不同临床分型、分期患者治愈率的区别.结果 内镜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6.3% (P<0.05).内镜组中,Ⅰ型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Ⅱ型患者,Ⅱ型患者治愈明显高于Ⅲ型患者.趋势分析显示,治愈率随临床分型呈递减趋势(P<0.01).结论 鼻内镜手术较传统根治术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其临床疗效受临床分型、分期影响,应在疾病早期选择鼻内镜手术治疗.

    作者:朱磊;马政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eFlow成像技术在老年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eFlow成像技术是在ALOKA基础上开发的复合阵列探头,加上新一代的复合脉冲上成像技术,能够完全滤除噪音干扰,改善血流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真实地反映微细血液循环的灌注情况,提供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彩色血流图像,从而更细微地显示末梢血流的动态情况[1].本文拟评价eFlow成像技术对老年肝癌患者病灶内血流和血管形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伟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肝硬化患者预后较差,且病情多严重且不可逆,是老年人临床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根治方法[1,2].老年肝硬化患者因其机体功能衰退,代谢差,并发症多而且严重(如腹水、严重的黄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以上均导致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差,死亡率增高[3].本研究调查了老年肝硬化患者QOL的现况,并分析影响QOL的相关因素.

    作者:高汇波;代振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老年人过度服药导致尿蛋白过高22例

    中老年人的身体较虚弱,很多人必须通过服用药物才能够保持生命的延续,因此,常会出现过度服用药物[1].本文拟寻找中老年人过度药物导致尿蛋白过高的原因,分析其产生的危害,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施碧云;周全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