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姚配勇;刘需祥;李慎荣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特指冠心病中急性发病的临床类型,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范围宽广的临床情况[1].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ACS临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特点及近期预后情况.
作者:周全;许春平;潘少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病症,患者骨质情况较差,保守治疗很难取得有效成绩,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在临床可能也存在一定的效果差异[1].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整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92例,女88例,年龄59 ~ 84[平均(73.2±10.1)]岁;均为骨质疏松情况,按照临床Evans分型,Ⅰ型28例,Ⅱ型46例,Ⅲ型68例,Ⅳ型26例,V型12例.研究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抗螺旋螺钉(PFNA)组,每组90例;DHS组中男46例,女44例,中位年龄73.2岁,Ⅰ型14例,Ⅱ型23例,Ⅲ型34例,Ⅳ型18例,V型6例;PFNA组中男46例,女44例,中位年龄73.2岁,Ⅰ型14例,Ⅱ型23例,Ⅲ型34例,Ⅳ型18例,V型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王晓冬;高文山;王建忠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漯河市养老院老年人群痴呆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调查,以漯河市养老院316名60岁以上人群为调查对象,以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危险因素问卷进行测量和判别.结果 316名老人,诊断为老年痴呆患者为88例,患病率为27.8%,其中重型占63.6%,中型28.4%,轻型7.9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听力、牙齿、功能状况、保健习惯、婚姻、社会支持水平、经济状况与老年痴呆发生有关(P<0.05).结论 老年痴呆在漯河市养老院的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危险因素复杂.
作者:刘春杰;董立珉;崔明辰;康红钰;孙静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白细胞介素(IL)-1α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不仅参与炎症反应,而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体外实验显示,IL-1α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明显高表达,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并且与结直肠癌细胞肝转移有关[1].临床实验显示,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IL-1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2].迄今为止,尚未见结直肠癌中IL-1αmRNA的表达变化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αmRNA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田维军;张鑫;赵金伟;侯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跟骨折,占所有跗骨骨折的60%[1],大多数是关节内骨折.跟骨骨折多数是由于从高处坠落,足跟着地而遭受瞬间强大的高能量所致.该骨折损伤程度较高,矫正复位难度系数大.如果固定不好会导致足弓底平、跟骨体变宽、行走时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近年来,随着内固定的技术的成熟,跟骨骨折的AO新型跟骨钢板内固定术和开放复位法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本文拟探讨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东山;罗逸林 刊期: 2013年第18期
eFlow成像技术是在ALOKA基础上开发的复合阵列探头,加上新一代的复合脉冲上成像技术,能够完全滤除噪音干扰,改善血流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真实地反映微细血液循环的灌注情况,提供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彩色血流图像,从而更细微地显示末梢血流的动态情况[1].本文拟评价eFlow成像技术对老年肝癌患者病灶内血流和血管形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伟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大鼠股骨颈骨折术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血清Aβ1 ~40及海马内抗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表达的变化.方法 SD老年大鼠35只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K组,n=7)、对照组(D组,n=14)、手术组(S组,n=14).D、S组根据处理时间不同各分2个亚组,D1、D3、S1、S3组(每组7只).Mom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血清Aβ1 ~40浓度,RT-PCR检测海马内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 学习记忆能力测试表明:S组逃逸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穿过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S组血清Aβ1~40浓度明显升高,与K组、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Bax mRNA的表达比K组和D组都显著升高(P<0.01),Bcl-2 mRNA的表达比K组显著降低(P<0.01,P<0.05),Bcl-2/Bax值比K组和D组都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 老年大鼠股骨颈骨折术后可暂时影响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血清Aβ1 ~40浓度升高以及海马内Bcl-2/Bax比例降低有关.
作者:凌云志;禹莉;梁启胜;李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越来越受到关注.据报道,VAP是医院内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为9% ~ 70%,病死率为50%~69%[1,2].因此,降低VAP发病率、病死率,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探讨人工鼻及密闭式吸痰管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作者:迟红丽;林淑梅;翟旭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随机尿液中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水平的比较,探讨UACR与CHF的关系.方法 选择心血管内科患者517例,按糖尿病(DM)有无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检测氮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确定心衰患者178例,并按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49例,Ⅲ级组71例,Ⅳ级组58例.分别检测心衰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肌酐(C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分析不同分组之间UACR的差异.结果 CHF患者尿液UACR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论DM有无,UACR均与心衰正相关(P<0.01).按心功能分级分组后组间差异显著(P<0.01).UACR与RDW、NT-proBNP对心衰诊断呈正相关(R=0.314;R =0.357,P<0.01).结论 尿液UACR在CHF患者中明显升高,与是否有DM无关,且升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性相一致,联合检测UACR与RDW、NT-proBNP 对CHF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飞飞;李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周围血管性疾病[1~3].DVT并发肺栓塞严重时可导致猝死,其后遗症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也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本文回顾性分析在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性下肢DVT患者157例的诊治特点.
作者:张春璐;侯旭晖;张静菊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常出现苏醒期躁动,影响其术后恢复,易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给医患均带来极大不便.如何预防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已引起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观察右美托咪定预防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2013年、行口腔颌面部手术老年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均>60岁,排除术前合并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男14例,女11例)和生理盐水组(男14例,女11例).
作者:王子薇;时美娟;李彤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老年患者体质差,同时生理功能及解剖学结构发生改变,如胆囊壁内的收缩素含量降低、胆碱能受体水平下调、胆管弹性降低、Oddi括约肌松弛,故同时伴有胆汁瘀滞等,为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应及时治疗胆囊疾病[1,2].外科手术切除胆囊是根治胆囊疾病的首选方法,同时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腹腔镜辅助胆囊切除已广泛开展[3].本研究旨在对比开腹和腹腔镜辅助下胆囊切除的疗效.
作者:姜宇朋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临床疗效与鼻窦炎临床分型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60例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及对照组,内镜组80例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区别,并分析内镜组中不同临床分型、分期患者治愈率的区别.结果 内镜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6.3% (P<0.05).内镜组中,Ⅰ型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Ⅱ型患者,Ⅱ型患者治愈明显高于Ⅲ型患者.趋势分析显示,治愈率随临床分型呈递减趋势(P<0.01).结论 鼻内镜手术较传统根治术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其临床疗效受临床分型、分期影响,应在疾病早期选择鼻内镜手术治疗.
作者:朱磊;马政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随着CTA、MRA、DSA检查的普及率升高,检查中偶然发现未破裂动脉瘤的概率增高.据统计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为1%~5%[1,2].本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共诊断57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72个未破裂动脉瘤),其中包括20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检查中偶然发现伴随的非责任动脉瘤患者.这些未破裂动脉瘤均经头部CTA或DSA确诊.
作者:朴健民;邬巍;徐宁;罗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实质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从细小支气管的破坏和扩张蔓延至整个肺部病变,本研究比较不同高分辨CT表型患者负情绪变化及生活能力.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住院治疗或门诊检查老年患者50例,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1].年龄61~82[平均(78.5±9.6)]岁,病程3~21[平均(14.6±2.5)]年;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根据HRCT表型分为A型18例(男10/女8),E型19例(男9/女10),M型13例(男4/女9),排除病理、病因特异性患者,合并其他原因肺病,包含肺结核、肺部恶性肿瘤、胸廓畸形、支气管扩张症、左心功能不全和严重心脑血管病疾病患者.
作者:杨勋;赵苏;陈贝贝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将136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84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52例),另选取在我院体检健康的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CD40L、IL-6、hs-CRP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中sCD40L、IL-6和hs-CRP水平分别为(980.50±142.45) ng/L、(213.27±34.58) ng/L和(8.82±0.76) mg/L,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分别为(643.58±106.72) ng/L、(160.25 ±32.80) ng/L和(6.51±0.95) mg/L,对照组分别为(163.45±24.65)ng/L、(103.65±12.26) ng/L和(3.50±0.84) mg/L,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CD40L、IL-6和hs-CRP与脑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监测血清中sCD40L、IL-6和hs-CRP水平变化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军艳;谭军;栗延伟;朱红灿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针刺+穴位注射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ET)、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血栓素B2(TXB2)和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以皮下注射硝酸甘油的方法复制的偏头痛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刺、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前后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大鼠血浆ET、6-K-PGF1α和TXB2及脑组织NO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ET、TXB2含量明显降低,6-K-PGF1α、NO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浆ET、TXB2水平明显升高(P<0.05),6-K-PGF1α、NO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针刺、穴注能明显改善偏头痛大鼠的行为学特征,缓解偏头痛发作,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ET、6-K-PGF1α、TXB2和NO的释放,有效改善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从而使偏头痛得以缓解;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提示临床应用时联合应用效果可能更佳.
作者:赵志恩;徐瑶;胡科;李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照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雷米普利5 mg/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口服,用药时间4 w,在此期间不使用其他任何降压药进行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BP)、空腹血糖(FBG) 、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压及血糖指标、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4 h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4 h白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能降压疗效确切,有助于保护患者肾功能.
作者:明少菊;侯超;周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大鼠肝癌进展过程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方法 选取大鼠65只,对照组21只饮用灭菌食用水,实验组35只,饮用灭菌食用水配置的二乙基亚硝胺建立肝癌模型,同时另9只作为实验备用组处理同实验组.在第6、8、10、12、14、16、18周取肝组织,称取肝重并染色观察大鼠肝癌模型的进展,同时测定肝癌组织中α-SMA的量及血清中AFP的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鼠肝癌模型,实验中出现实验大鼠死亡2例,死亡率5.71%,死亡大鼠用实验备用组大鼠补充继续试验.对照组大鼠肝脏重量少量增加,实验组大鼠肝重量明显增加,从第10周开始明显比对照组重(P<0.05).免疫组化显示随着实验时间的增加,大鼠肝癌模型逐渐进展到肝癌晚期,大鼠肝脏组织中α-SM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血清中AFP的含量也逐渐增加.结论 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大鼠肝癌组织中α-SMA及血清AFP含量逐渐增加,因此α-SMA及AFP可作为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指标.
作者:杨智;符碧薇;江朝娜;蓝永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大鼠伴大血管病变时转铁蛋白受体(TfR)、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表达,探讨TfR、sTfR表达与T2DM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2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各10只.3个月后生化检测血糖(BS)、血脂各项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ELISA法检测血清sTfR水平;RT-PCR法检测平滑肌细胞TfR mRNA表达;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①模型组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SI、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模型组sTfR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TfR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③sTfR水平与BS、HbA1c、INS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④模型组模型组可见主动脉壁平滑肌细胞成退行性改变,核内电子密度升高,异染色质增多,胞质内大量线粒体出现明显的嵴断裂、空泡样变、髓鞘样变,高尔基复合体内出现大空泡.结论 TfR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江月;张代娟;刘同美;郭军堂;李香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