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

雷飞飞;李冬梅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心功能分级, 红细胞分布宽度, 氮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摘要: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随机尿液中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水平的比较,探讨UACR与CHF的关系.方法 选择心血管内科患者517例,按糖尿病(DM)有无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检测氮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确定心衰患者178例,并按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49例,Ⅲ级组71例,Ⅳ级组58例.分别检测心衰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肌酐(C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分析不同分组之间UACR的差异.结果 CHF患者尿液UACR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论DM有无,UACR均与心衰正相关(P<0.01).按心功能分级分组后组间差异显著(P<0.01).UACR与RDW、NT-proBNP对心衰诊断呈正相关(R=0.314;R =0.357,P<0.01).结论 尿液UACR在CHF患者中明显升高,与是否有DM无关,且升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性相一致,联合检测UACR与RDW、NT-proBNP 对CHF诊断有重要意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肝硬化患者白细胞介素-6、-8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老年肝硬化患者(老年组)、40例中青年肝硬化患者(中青年组)及健康体检老年人群(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组12例伴腹腔积液,28例不伴腹腔积液;中青年组10例伴腹腔积液,30例不伴腹腔积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6、IL-8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清TNF水平,比较组间IL-6、IL-8及TNF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无论有无腹腔积液IL-6、IL-8及TNF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老年组虽高于中青年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患者血清IL-6与TNF呈正相关(r=0.45,P<0.05),IL-8与TNF呈正相关(r=0.51,P<0.05).结论 IL-6、IL-8与TNF水平反映肝脏炎症及肝损伤程度,可通过检测老年肝硬化患者IL-6、IL-8与TNF水平,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观察预后.

    作者:李云华;杨鲁华;刘同刚;张蕾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栓标志物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在晚期时由于大量癌细胞的增殖,或体内血压、血糖、血脂的含量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1].研究表明,血栓又将加剧病情的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2].作为治疗乳腺癌重要方法之一的化学疗法,其严重的副作用就是促进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旨在探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增加低分子肝素的使用是否会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血栓标志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产生影响.

    作者:王启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IgG4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血清中IgG4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疾病(CAD)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286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年龄>65岁)患者体内血清IgG4和sIL-2R的水平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CAD病例血清IgG4(39.3 mg/dl)和sIL-2R(388 U/ml)水平显著高于无CAD患者(27.0 mg/dl,312 U/ml).sIL-2R和IgG4曲线下方的区域CAD的发生率分别为0.634和0.632.在对年龄和性别进行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L-2R (≥509 U/ml)和IgG4(≥57.7 mg/dl)浓度的第四个四分位数与CAD相关,与第1个四分位数相比,比值比分别为2.82和4.08.结论 血管造影确诊的老年CAD患者血清IgG4和sIL-2R水平提高.提示IgG4相关免疫——炎症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周忠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瑜伽锻炼对老年人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学基金会在200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有45.5%的人存在睡眠问题,而老年人是这类人群的主体,大概占比为56.7%[1].老年人睡眠障碍可能会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传统的药物治疗手段时间久了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因此,应该找到一条非药物的方法来解决老年人的睡眠问题.健身瑜伽通过体位法、呼吸训练及意识冥想的引导进行身体运动和心理练习,有利于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补气益血,并对练习者身体形态、机能和心境有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作用.本文拟探索瑜伽运动对改善老年入睡眠质量和情绪状况的作用.

    作者:孟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40例

    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病人的21% ~48%,存活者中超过30%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其中≥60岁老年人脑出血占所有脑出血的40%左右[2],是脑出血发病的主体.对于Ⅱ~Ⅳ级高血压脑出血[3]的患者,手术治疗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意识和神经功能状态[4].本研究回顾分析采用小骨瓣开颅及传统额颞开颅血肿清除老年患者的手术疗效.

    作者:魏胜程;王志刚;曲春城;滕良珠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57例

    随着CTA、MRA、DSA检查的普及率升高,检查中偶然发现未破裂动脉瘤的概率增高.据统计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为1%~5%[1,2].本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共诊断57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72个未破裂动脉瘤),其中包括20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检查中偶然发现伴随的非责任动脉瘤患者.这些未破裂动脉瘤均经头部CTA或DSA确诊.

    作者:朴健民;邬巍;徐宁;罗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及综合干预

    在临床工作经常发现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效果不明显,随着病程的延长,情绪也逐渐变得抑郁寡欢、消沉低落,有时甚至不遵医嘱、拒绝治疗.本文对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伴焦虑或抑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桂贤;王琳;王淑杰;孙惠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DJ-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复杂,预后差.近年来NSCLC的病因和发展机制在肿瘤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尤其在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机制途径上已取得重大进展,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1,2].DJ-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癌基因,其在肿瘤形成、演变过程中的机制探讨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3].本研究旨在探讨DJ-1对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秦龙飞;李延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老年人过度服药导致尿蛋白过高22例

    中老年人的身体较虚弱,很多人必须通过服用药物才能够保持生命的延续,因此,常会出现过度服用药物[1].本文拟寻找中老年人过度药物导致尿蛋白过高的原因,分析其产生的危害,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施碧云;周全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α-SMA及AFP动态变化

    目的 研究大鼠肝癌进展过程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方法 选取大鼠65只,对照组21只饮用灭菌食用水,实验组35只,饮用灭菌食用水配置的二乙基亚硝胺建立肝癌模型,同时另9只作为实验备用组处理同实验组.在第6、8、10、12、14、16、18周取肝组织,称取肝重并染色观察大鼠肝癌模型的进展,同时测定肝癌组织中α-SMA的量及血清中AFP的含量.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鼠肝癌模型,实验中出现实验大鼠死亡2例,死亡率5.71%,死亡大鼠用实验备用组大鼠补充继续试验.对照组大鼠肝脏重量少量增加,实验组大鼠肝重量明显增加,从第10周开始明显比对照组重(P<0.05).免疫组化显示随着实验时间的增加,大鼠肝癌模型逐渐进展到肝癌晚期,大鼠肝脏组织中α-SM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血清中AFP的含量也逐渐增加.结论 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大鼠肝癌组织中α-SMA及血清AFP含量逐渐增加,因此α-SMA及AFP可作为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指标.

    作者:杨智;符碧薇;江朝娜;蓝永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显微手术治疗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17例

    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发生率很低,仅占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1%~5%;因周围毗邻颅神经、穿通动脉、脑干等重要组织结构[1,2],操作空间小,手术显露及手术夹闭的技术难度大.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我院收治并实施显微手术的17例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人选患者为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间,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收住我科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13例,意识障碍5例,脑膜刺激征13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视野缺损2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其中瘤顶指前4例,指上10例,指后及后下3例;患者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55.5±6.1)岁;按Hess-hunt分级:Ⅰ级3例,Ⅱ级8例,Ⅲ5级例,Ⅳ级1例;瘤体直径<10 mm9例,10 ~ 15 mm 6例,>15 mm2例;基底动脉分叉低于后床突3例,同时伴发前循环动脉瘤3例;CT扫描显示环池积血3例,鞍上池等处积血10例,积血进入脑室4例(并发脑积水1例).

    作者:岳双柱;周国胜;周文科;张新中;王仲伟;金保哲;惠磊;赵新利;黄立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漯河市养老院老年人老年痴呆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目的 了解漯河市养老院老年人群痴呆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调查,以漯河市养老院316名60岁以上人群为调查对象,以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危险因素问卷进行测量和判别.结果 316名老人,诊断为老年痴呆患者为88例,患病率为27.8%,其中重型占63.6%,中型28.4%,轻型7.9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听力、牙齿、功能状况、保健习惯、婚姻、社会支持水平、经济状况与老年痴呆发生有关(P<0.05).结论 老年痴呆在漯河市养老院的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危险因素复杂.

    作者:刘春杰;董立珉;崔明辰;康红钰;孙静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和房颤传统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

    目的 分析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和房颤传统危险因素的联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50例房颤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的M235T多态性;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叉生分析表法研究AGT基因M235T多态性与房颤传统风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GT基因M235T多态性TT基因型携带者增加了患房颤的危险(OR=2.02,95% CI=1.14 ~2.56).叉生分析表结果显示M235T多态性TT型携带者与患脑梗死或高血压存在正交互作用.结论 针对中国汉族人群,M235T多态性和房颤传统危险因素(脑梗死、高血压)能协同增加房颤的风险.

    作者:王成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及IL-6水平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高、起病急、多复发、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对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和沉重的打击[1].血栓调节蛋白(TM)在内皮细胞发生损伤时被释放,是内皮损伤时的一种保护因子.白细胞介素(IL-6)主要由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两者在血清中的水平可以随脑梗死的发生产生相应的变化.本研究探讨TM、IL-6在急性脑梗死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发满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爱维治保留灌肠在盆腔精确放射治疗中对直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爱维治保留灌肠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IMRT)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中保护直肠放射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62名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给予爱维治保留灌肠,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估两组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时间和程度.同时对各组内治疗方式不同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及总结.结果 两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实验组较对照组出现急性损伤的时间要晚(P =0.0001),而且1级及以下的损伤和2级及以上的损伤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组不同放疗技术分析中,在接受IMRT较CRT直肠保护作用更佳(P<0.05).结论 爱维治保留灌肠可以防止或减轻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同时也延缓损伤的发生.

    作者:姜新;辛颖;刘野;曲超;罗景华;常鹏宇;曲雅勤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人身体形态与功能性体适能健康状况

    目的 分析南京城区老年人身体形态与功能性体适能健康状况.方法 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测试功能性体适能.结果 在男性60 ~69岁和70~79岁组间身高、体重、臀围差异显著;女性在这两个年龄组间除BMI和WHR外,其他身体形态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60岁以上组的功能性体适能均显著高于70岁以上组;在有无运动习惯组别间,功能性体适能差异显著、除身高和WHR外身体形态指标差异显著.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功能性体适能健康水平下降,部分身体形态指标下降;运动带来功能性体适能的提高和部分身体形态指标的改善.

    作者:李裕全;程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GSTM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肝脏耐降压药损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谷胱甘肽转移酶GSTM1基因多态性与对降压药所致肝损害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服药超过5年的41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进行体检的老年健康人群4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并检测两组患者的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清ALT、AST、AKP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s412502多态位点可检测出CC、CT、TT三种基因型,实验组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5.18%、59.23%、15.59%,发生肝损害的频率为18.7%、34.53%、6.47%,未发生肝损害的比率为6.47%、24.7%、9.11%.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CC和TT基因型的发生率在肝损害组和未损害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服用硝苯地平和依那普利降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肝脏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而GSTM1基因rs412502多态性与肝脏的耐损伤程度有密切关联,TT可能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秀红;苏娅;吴恳;吴超英;羊江鸿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创面局部注射胰岛素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全身血糖及溃疡面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创面局部注射胰岛素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全身血糖及溃疡面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 对87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将胰岛素1/2进行溃疡面注射,1/2进行腹部皮下注射.对两组患者的溃疡肉芽组织生长情况、CD34表达以及新生微血管密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血糖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5、7、14 d,溃疡面肉芽生长率为(26.32±0.34)%、(61.21±1.43)%、(82.1±2.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43±0.89)%、(25.32±1.93)%、(41.2±3.29)%(P<0.05);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5、7、14d微血管密度分别为(9.21±0.34)、(11.39±1.12)、(14.93±1.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2±0.28)、(5.43±1.03)、(7.29±1.21) (P <0.05);实验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创面局部注射胰岛素对患者全身血糖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同时具有促进微血管生长,改善创面环境作用.

    作者:马晓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依托咪酯靶控输注用于老年人无痛结肠镜对无创心排血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用于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对无创心排血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人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各50例.Ⅰ组用依托咪酯血浆TCI,初始靶浓度设定为0.4μg/ml.Ⅱ组用丙泊酚血浆TCI,初始靶浓度设定4.0μg/ml.观察记录注药前(T0)、肠镜置入时(T1)、肠镜置入后l min(T2)、3 min (T3)和术毕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及外周阻力(SVR).结果 Ⅰ组T0、T1、T2、T3和T4各时间点的MAP、HR、CO及SVR均无显著变化(P>0.05);Ⅱ组T1的MAP、CO 、CI较T0均显著下降(P<0.05),但T2、T3和T4的MAP、CO、CI较T0无显著变化(P>0.05);Ⅱ组T1的HR较T0显著下降(P<0.05),但T2、T3和T4的HR较T0无显著变化(P>0.05);Ⅱ组T1的SVR较T0显著上升(P<0.05),但T2 、T3和T4的SVR较T0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依托咪酯TCI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受检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谢文吉;赵桀;康振明;林慧梅;谢文钦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eFlow成像技术在老年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eFlow成像技术是在ALOKA基础上开发的复合阵列探头,加上新一代的复合脉冲上成像技术,能够完全滤除噪音干扰,改善血流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真实地反映微细血液循环的灌注情况,提供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彩色血流图像,从而更细微地显示末梢血流的动态情况[1].本文拟评价eFlow成像技术对老年肝癌患者病灶内血流和血管形态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伟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