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STM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肝脏耐降压药损害的相关性

陈秀红;苏娅;吴恳;吴超英;羊江鸿

关键词:高血压, 肝损伤, GSTM1多态性, rs412502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谷胱甘肽转移酶GSTM1基因多态性与对降压药所致肝损害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服药超过5年的41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进行体检的老年健康人群4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并检测两组患者的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清ALT、AST、AKP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s412502多态位点可检测出CC、CT、TT三种基因型,实验组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5.18%、59.23%、15.59%,发生肝损害的频率为18.7%、34.53%、6.47%,未发生肝损害的比率为6.47%、24.7%、9.11%.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CC和TT基因型的发生率在肝损害组和未损害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服用硝苯地平和依那普利降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肝脏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而GSTM1基因rs412502多态性与肝脏的耐损伤程度有密切关联,TT可能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对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照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雷米普利5 mg/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口服,用药时间4 w,在此期间不使用其他任何降压药进行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BP)、空腹血糖(FBG) 、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胰岛素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压及血糖指标、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4 h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4 h白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T2DM能降压疗效确切,有助于保护患者肾功能.

    作者:明少菊;侯超;周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青年与老年人脊柱黄韧带的力学特性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人脊柱黄韧带的一维拉伸力学性质及黄韧带退变的力学机制.方法 20例老年腰椎退变病人黄韧带标本为老年退变组,20例青年腰椎外伤病人黄韧带为青年组,黄韧带标本均取自L4~L5间黄韧带,取青年和老年组各20个黄韧带,分别将每个试样装夹于电子万能试验机软组织夹具内,对标本预调处理后以5 mm/min的实验速度对试样施加拉应力,直到试样断裂,得到出应力-应变曲线和拉伸大载荷、大位移、大应变,大应力等数据.结果 青年组与老年组拉伸力学性质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青年和老年退变黄韧带具有不同的拉伸力学性质,老年组黄韧带由于退变,拉伸力学性质发生改变.

    作者:彭传刚;杨琦;李鹏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CD40L、IL-6、hs-CRP水平和意义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将136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84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52例),另选取在我院体检健康的老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CD40L、IL-6、hs-CRP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中sCD40L、IL-6和hs-CRP水平分别为(980.50±142.45) ng/L、(213.27±34.58) ng/L和(8.82±0.76) mg/L,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分别为(643.58±106.72) ng/L、(160.25 ±32.80) ng/L和(6.51±0.95) mg/L,对照组分别为(163.45±24.65)ng/L、(103.65±12.26) ng/L和(3.50±0.84) mg/L,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sCD40L、IL-6和hs-CRP与脑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监测血清中sCD40L、IL-6和hs-CRP水平变化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军艳;谭军;栗延伟;朱红灿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膦甲酸钠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60例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好发人群为中老年患者[1],是病毒感染,病原体多为带状疱疹病毒[2],因此临床上治疗多采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3].膦甲酸钠是新型的用于治疗疱疹病毒的药物[4].本次研究拟探究膦甲酸钠在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治疗中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皮肤科诊断为带状疱疹的中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1 ~77岁,平均(56.4±7.2)岁;病程3~ 25年,平均(13.5±4.1)年.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0 ~79岁,平均(57.7±8.3)岁;病程4~26年,平均病程(14.3±5.6)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马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生长抑素联合血必净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介质的影响

    临床上可将急性胰腺炎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及轻症急性胰腺炎(MAP),SAP患者病情紧急、发病迅速、临床表现复杂,易出现多脏器衰竭[1].血必净注射液由于吸收直接、方便,能在短时间内缓解SAP多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全身炎症反应,因此被广泛应用于SAP治疗中[2].本研究通过比较SAP患者经生长抑素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和单纯使用生长抑素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IL)-1、6、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旨在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血必净对SAP患者炎性介质的影响及其疗效.

    作者:何周桃;韩向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针刺、穴注对偏头痛大鼠血浆ET、6-K-PGF1α、TXB2和脑组织NO含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针刺、针刺+穴位注射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ET)、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1α)、血栓素B2(TXB2)和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以皮下注射硝酸甘油的方法复制的偏头痛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刺、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前后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大鼠血浆ET、6-K-PGF1α和TXB2及脑组织NO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ET、TXB2含量明显降低,6-K-PGF1α、NO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浆ET、TXB2水平明显升高(P<0.05),6-K-PGF1α、NO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针刺、穴注能明显改善偏头痛大鼠的行为学特征,缓解偏头痛发作,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ET、6-K-PGF1α、TXB2和NO的释放,有效改善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从而使偏头痛得以缓解;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提示临床应用时联合应用效果可能更佳.

    作者:赵志恩;徐瑶;胡科;李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吸入一氧化氮对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家兔血浆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的影响

    目的 研究家兔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模型的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血栓素(TXA2)和前列环素(PGI2)的改变及一氧化氮(NO)吸入对其影响,探讨NO吸入对家兔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模型受损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日本大白兔30只,分为模型组10只,对家兔只进行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模型;对照组10只:本组动物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不注射血栓栓子;吸入NO组10只: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成功后吸入NO24 h,吸人NO浓度为20×10-6 g/L.模型组、对照组、吸入NO组于模型组模型制备成功后每2h抽血一次,共2次,然后每4小时抽血一次,抽血共7次.结果 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血浆cTnI浓度于4h后明显增高,16h达到高峰(0.46±0.10),与对照组比较4、8、12、16、20、24 h各试验点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吸入NO组比较,4、8、12、直到16 h达到高浓度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持续到20 h;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家兔栓塞后血浆TXB2于12h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4、8、12、16 h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吸入NO组比较,于4、8h和12h高浓度均有明显下降,且持续到16 h仍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家兔栓塞后PGI2于16h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8、12、16、20、24 h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吸入NO组比较,于8h和12、16 h高浓度均有明显下降,且持续到24 h仍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血浆cTnI与血浆TXB2、血浆6-K-PGF高峰值相关性分析:血浆cTnI与血浆TXB2呈明显正相关性(r=0.99,P<0.05),血浆cTnI与PGI2呈明显正相关性(r=0.99,P<0.05).结论 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家兔血浆TXA2浓度增高是造成心肌受损的主要体液因子,吸入NO降低其浓度是保护心肌受损的主要机制.

    作者:张泽明;王彦存;赵学琴;阎琦;杨卫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45例

    股骨颈骨折为老年常见、多发病,临床多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2].但是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康复时间长,老年患者耐受性较差[3].本研究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麦鸿飞;冯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栓标志物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在晚期时由于大量癌细胞的增殖,或体内血压、血糖、血脂的含量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1].研究表明,血栓又将加剧病情的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2].作为治疗乳腺癌重要方法之一的化学疗法,其严重的副作用就是促进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旨在探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增加低分子肝素的使用是否会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血栓标志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产生影响.

    作者:王启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Livin、Caspase-3在结肠腺癌及结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Livin、Caspase-3在结肠腺癌和结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89例结肠腺癌、50例结肠腺瘤和40例结肠正常黏膜组织(距癌边缘5 cm以外)进行Livin、Caspase-3检测.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方法对50例新鲜结肠腺癌、癌旁组织(距癌边缘5 cm以内)、结肠正常黏膜组织(距癌边缘5 cm以外)进行Livin、Caspase-3检测.结果 结肠腺癌组织中Livin阳性率明显高于结肠腺瘤和结肠正常黏膜组织(P<0.05);结肠腺癌组织中Caspase-3阳性率明显低于结肠腺瘤和结肠正常黏膜组织(P<0.05);结肠腺瘤和结肠正常黏膜组织Livin、Caspase-3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ivin、Caspase-3在结肠腺癌的发生及发展上起一定作用.

    作者:杨长命;刘洪玲;李文思;陈学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胸椎椎弓根应用解剖对椎弓根钉置入方法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标本不同节段胸椎椎弓根形态测量及观察资料进行统计,旨在为胸椎推弓根螺钉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参考.方法 成人干燥脊柱尸体骨34具,标本生前无脊柱相关疾病记录,无脊柱外伤历史.脊柱大体形态及X片检查无明显病变及畸形,无严重骨质疏松,无明显骨质缺损.用游标卡尺及角度测量仪对椎弓根形态测量如下指标: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高度(PH)、椎弓根后缘皮质到椎体前缘皮质距离、椎弓根间距、椎弓根矢状面夹角、椎弓根-椎板夹角、椎弓根内、外、上、下缘皮质厚度(MCT、LCT、SCT、ICT)、椎弓根内部松质骨高度及宽度(SBW、SBH),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W从T1至T5逐渐减小,之后逐渐增大;椎弓根矢状径自T1至T3逐渐增大,从T4至T6逐渐减小,自T7开始又逐渐增大;椎弓根后缘皮质到椎体前缘皮质距离从T1至T9逐渐增加,T9至T12变化不大,大距离为T9;椎弓根间距自T1至T6逐渐减小,之后逐渐增加;椎弓根矢状面夹角从T1至T8逐渐减小,T10以下为负角.椎弓根-椎板夹角从T1至T10椎弓根轴线基本与椎板垂直,T11、T12分别与椎板接近垂直.椎弓根拟进钉点T1与T12位于横突中点,T2及T11位于横突根部中上1/3点,余节段位于横突根部上缘,及横突上缘与椎板交界处.椎弓根SCT> ICT、SBW与SBH分别与PW及PH变化趋势一致,SBH> SBW,MCT> SCT.椎弓根轴线与冠、矢状面夹角决定着椎弓根螺钉的进钉方向.结论 上胸椎可将进钉点稍内移,减小矢状面夹角.在下胸椎,进钉点时可适当向外,同时增大进钉时的矢状面夹角.螺钉与冠状面之间夹角可选择椎板来确定螺钉与冠状面之间夹角,还应注意同一节段两侧进钉点间距.

    作者:王璐;赵琳;刘伯锋;王航辉;阮彩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后肢骨骨量和脂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后肢骨骨量及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40只雌性3月龄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静止组、去卵巢运动组和雌激素组,每组10只.实验结束时,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游离股骨和胫骨的骨密度(BMD)和骨矿物含量(BMC),乙醇/氯仿提取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静止组大鼠股骨远端(P<0.05)及胫骨近端(P <0.01)BMD和BMC显著下降,而股骨远端Tc(P<0.05)、TG(P <0.01)和胫骨近端TG(P<0.01)显著升高;(2)与去卵巢静止组相比,去卵巢运动组和雌激素组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BMD和BMC显著升高(P<0.05),去卵巢运动组大鼠股骨远端TG(P <0.01)、雌激素组大鼠股骨远端TC(P<0.05)、TG(P<0.01)和胫骨近端TG(P<0.o1)显著降低.结论 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能显著抑制去卵巢大鼠后肢骨骨量的减少和脂质含量的增加.

    作者:段玉双;卜淑敏;杨少锋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国不同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对比及影响因素

    目的 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QOL)的高低,为养老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3568名60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 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54.82±8.639),自评分为(80.32±11.225),自评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601);东、中、西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依次为:56.84±9.202,54.23±8.515,53.38±7.766;自评分依次为:83.51±9.764,79.97±10.444,77.50±12.459,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差异(P<0.05),主观幸福感有差异(P<0.05).结论 西部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主观幸福感弱,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高.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的养老工作,同时根据不同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特征,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提高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忆雄;桂莹;邹焰;冉文亮;马佳;李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临床血脂检验的常用指标,正常值为男性1.16~1.42 mmol/L;女性1.29~1.55 mmol/L,是冠心病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大量研究提示其升高能防治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HDL-C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忠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GSTM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肝脏耐降压药损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谷胱甘肽转移酶GSTM1基因多态性与对降压药所致肝损害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服药超过5年的41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进行体检的老年健康人群4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并检测两组患者的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清ALT、AST、AKP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s412502多态位点可检测出CC、CT、TT三种基因型,实验组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5.18%、59.23%、15.59%,发生肝损害的频率为18.7%、34.53%、6.47%,未发生肝损害的比率为6.47%、24.7%、9.11%.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CC和TT基因型的发生率在肝损害组和未损害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服用硝苯地平和依那普利降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肝脏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而GSTM1基因rs412502多态性与肝脏的耐损伤程度有密切关联,TT可能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秀红;苏娅;吴恳;吴超英;羊江鸿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

    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梗死的主要原因.丹参多酚酸盐作为一种新药,其主要成分丹参酸镁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的作用及良好的耐受性,能够通过抗氧化、清楚自由基、调节血脂和内皮细胞功能减轻动脉炎性反应,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1,2].目前国内已经开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鲁雅琴;王颖;何忠芳;刘琦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能否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方法 入选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24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目标为收缩压< 140/90 mmHg,LDL-C<2.6 mmol/L;强化治疗目标血压<120/80 mmHg,LDL-C<2.1 mmol/L.比较主要终点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血运重建和次要终点事件:再次心源性入院、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左心衰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组间差异.结果 终12个月共随访成功224例,常规治疗组114例,强化治疗组110例.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组患者随访6、12个月的收缩压和随访12个月的舒张压均明显更低[(121.2±13.8)vs(125.1±14.1) mmHg,P =0.026;(118.9±13.2) vs(124.8±13.1) mmHg,P=0.008];且强化治疗组患者随访6、12个月的LDL-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16±0.18)vs(2.40±0.16)mmol/L,P =0.002;(2.32±0.09) vs(1.96±0.11) mmol/L,P=0.000].但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脂药物治疗在1年的观察期内未能给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作者:珠勒皮亚·司马义;陈玉岚;布海力且木·买买提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血清IgG4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血清中IgG4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疾病(CAD)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286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年龄>65岁)患者体内血清IgG4和sIL-2R的水平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CAD病例血清IgG4(39.3 mg/dl)和sIL-2R(388 U/ml)水平显著高于无CAD患者(27.0 mg/dl,312 U/ml).sIL-2R和IgG4曲线下方的区域CAD的发生率分别为0.634和0.632.在对年龄和性别进行校正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L-2R (≥509 U/ml)和IgG4(≥57.7 mg/dl)浓度的第四个四分位数与CAD相关,与第1个四分位数相比,比值比分别为2.82和4.08.结论 血管造影确诊的老年CAD患者血清IgG4和sIL-2R水平提高.提示IgG4相关免疫——炎症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周忠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不同治疗手段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对比

    目的 对比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静脉溶栓、一般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290例老年AMI患者分为急诊PCI组170例,静脉溶栓组37例,一般治疗组83例,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ACE,包括再梗死、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发生率.结果 急诊PCI升高LVEF值;明显降低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 急诊PCI老年AMI能安全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及时灌注缺血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率.

    作者:李荣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及IL-6水平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高、起病急、多复发、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对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和沉重的打击[1].血栓调节蛋白(TM)在内皮细胞发生损伤时被释放,是内皮损伤时的一种保护因子.白细胞介素(IL-6)主要由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两者在血清中的水平可以随脑梗死的发生产生相应的变化.本研究探讨TM、IL-6在急性脑梗死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发满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