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吸入一氧化氮对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家兔血浆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的影响

张泽明;王彦存;赵学琴;阎琦;杨卫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 吸入一氧化氮, TXA2, PGI2
摘要:目的 研究家兔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模型的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血栓素(TXA2)和前列环素(PGI2)的改变及一氧化氮(NO)吸入对其影响,探讨NO吸入对家兔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模型受损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日本大白兔30只,分为模型组10只,对家兔只进行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模型;对照组10只:本组动物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不注射血栓栓子;吸入NO组10只: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成功后吸入NO24 h,吸人NO浓度为20×10-6 g/L.模型组、对照组、吸入NO组于模型组模型制备成功后每2h抽血一次,共2次,然后每4小时抽血一次,抽血共7次.结果 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动物模型血浆cTnI浓度于4h后明显增高,16h达到高峰(0.46±0.10),与对照组比较4、8、12、16、20、24 h各试验点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吸入NO组比较,4、8、12、直到16 h达到高浓度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持续到20 h;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家兔栓塞后血浆TXB2于12h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4、8、12、16 h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吸入NO组比较,于4、8h和12h高浓度均有明显下降,且持续到16 h仍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家兔栓塞后PGI2于16h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8、12、16、20、24 h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吸入NO组比较,于8h和12、16 h高浓度均有明显下降,且持续到24 h仍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血浆cTnI与血浆TXB2、血浆6-K-PGF高峰值相关性分析:血浆cTnI与血浆TXB2呈明显正相关性(r=0.99,P<0.05),血浆cTnI与PGI2呈明显正相关性(r=0.99,P<0.05).结论 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家兔血浆TXA2浓度增高是造成心肌受损的主要体液因子,吸入NO降低其浓度是保护心肌受损的主要机制.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切除治疗老年胸腺瘤的近远期疗效

    胸腺瘤中恶性肿瘤约占30%,组织学类型多变且形态复杂,具有潜质的恶性肿瘤特征,因此需安全有效地手术切除[1,2].传统手术一般采用胸正中、前外侧、后外侧标准切口或者腋下切口进行剖胸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慢[3],而老年胸腺瘤患者对手术耐受较差,故应选择损伤较小的术式.随着显微外科理念的发展,电视胸腔镜手术已应用于胸外科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4].但目前未有对老年胸腺瘤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切除与传统开胸手术切除的近远期疗效比较的研究.故本研究比较两种术式治疗老年胸腺瘤的近远期疗效,为老年胸腺瘤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作者:瞿中成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PCI术特点及近期预后的性别对比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特指冠心病中急性发病的临床类型,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范围宽广的临床情况[1].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ACS临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特点及近期预后情况.

    作者:周全;许春平;潘少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TfR、sTfR表达与2型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大鼠伴大血管病变时转铁蛋白受体(TfR)、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表达,探讨TfR、sTfR表达与T2DM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2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各10只.3个月后生化检测血糖(BS)、血脂各项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ELISA法检测血清sTfR水平;RT-PCR法检测平滑肌细胞TfR mRNA表达;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①模型组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SI、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模型组sTfR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TfR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③sTfR水平与BS、HbA1c、INS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④模型组模型组可见主动脉壁平滑肌细胞成退行性改变,核内电子密度升高,异染色质增多,胞质内大量线粒体出现明显的嵴断裂、空泡样变、髓鞘样变,高尔基复合体内出现大空泡.结论 TfR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江月;张代娟;刘同美;郭军堂;李香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肝硬化患者预后较差,且病情多严重且不可逆,是老年人临床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根治方法[1,2].老年肝硬化患者因其机体功能衰退,代谢差,并发症多而且严重(如腹水、严重的黄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以上均导致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差,死亡率增高[3].本研究调查了老年肝硬化患者QOL的现况,并分析影响QOL的相关因素.

    作者:高汇波;代振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胸椎椎弓根应用解剖对椎弓根钉置入方法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标本不同节段胸椎椎弓根形态测量及观察资料进行统计,旨在为胸椎推弓根螺钉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参考.方法 成人干燥脊柱尸体骨34具,标本生前无脊柱相关疾病记录,无脊柱外伤历史.脊柱大体形态及X片检查无明显病变及畸形,无严重骨质疏松,无明显骨质缺损.用游标卡尺及角度测量仪对椎弓根形态测量如下指标: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高度(PH)、椎弓根后缘皮质到椎体前缘皮质距离、椎弓根间距、椎弓根矢状面夹角、椎弓根-椎板夹角、椎弓根内、外、上、下缘皮质厚度(MCT、LCT、SCT、ICT)、椎弓根内部松质骨高度及宽度(SBW、SBH),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W从T1至T5逐渐减小,之后逐渐增大;椎弓根矢状径自T1至T3逐渐增大,从T4至T6逐渐减小,自T7开始又逐渐增大;椎弓根后缘皮质到椎体前缘皮质距离从T1至T9逐渐增加,T9至T12变化不大,大距离为T9;椎弓根间距自T1至T6逐渐减小,之后逐渐增加;椎弓根矢状面夹角从T1至T8逐渐减小,T10以下为负角.椎弓根-椎板夹角从T1至T10椎弓根轴线基本与椎板垂直,T11、T12分别与椎板接近垂直.椎弓根拟进钉点T1与T12位于横突中点,T2及T11位于横突根部中上1/3点,余节段位于横突根部上缘,及横突上缘与椎板交界处.椎弓根SCT> ICT、SBW与SBH分别与PW及PH变化趋势一致,SBH> SBW,MCT> SCT.椎弓根轴线与冠、矢状面夹角决定着椎弓根螺钉的进钉方向.结论 上胸椎可将进钉点稍内移,减小矢状面夹角.在下胸椎,进钉点时可适当向外,同时增大进钉时的矢状面夹角.螺钉与冠状面之间夹角可选择椎板来确定螺钉与冠状面之间夹角,还应注意同一节段两侧进钉点间距.

    作者:王璐;赵琳;刘伯锋;王航辉;阮彩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缺血后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另一种保护策略

    缺血后处理是指在长时间缺血后,缓慢地再灌注开始时,通过反复短暂间断的缺血/再灌注而诱导的心肌保护现象.这种干预在缺血后实施,与缺血预处理相比易于实施,其心肌再灌注损伤保护效果可与缺血预处理相媲美[1].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冠状动脉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冠状动脉旁路术的广泛应用,心肌再灌注损伤越来越受到心血管病医生的重视.心肌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后的心肌得到再灌注后给心肌带来血液营养的同时,也会加重心肌的损伤,甚至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坏死.Zhao等[2]在对犬的缺血再灌注研究中发现,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文重点就近年来缺血后处理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作者:丁福祥;阿佳宜;刘同库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在知情同意且自愿的前提下将以上患者随机均分为阿立哌唑组(n =35例)和氟哌啶醇组(n=35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氟哌啶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的动态变化、治疗8 w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而组间PAN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8 w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例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阿立哌唑组显著少于氟哌啶醇组.结论 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相似,但前者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后者,更适于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作者:陈雄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经动脉介入局部化疗对肝转移的预防作用

    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早期直肠癌有效的方法,但是约30%的患者术后会出现远处转移[1].因为直肠的血液供应特点,其静脉回流经肠系膜下静脉至门静脉而直接进入肝脏,所以肝脏是直肠癌术后常见的血液途径转移性靶器官.以往直肠癌术后常规使用全身静脉化疗,但是毒副作用多且明显,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提高,所以本研究主要探讨导管介入动脉给药局部化疗预防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效果.

    作者:韩保卫;李朝辉;韩鸿彬;董帅军;刘帅锋;许震;刘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大鼠股骨颈骨折术后认知功能及Aβ1~40、Bax、Bcl-2的改变

    目的 探讨老年大鼠股骨颈骨折术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血清Aβ1 ~40及海马内抗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表达的变化.方法 SD老年大鼠35只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K组,n=7)、对照组(D组,n=14)、手术组(S组,n=14).D、S组根据处理时间不同各分2个亚组,D1、D3、S1、S3组(每组7只).Mom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血清Aβ1 ~40浓度,RT-PCR检测海马内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 学习记忆能力测试表明:S组逃逸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穿过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S组血清Aβ1~40浓度明显升高,与K组、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Bax mRNA的表达比K组和D组都显著升高(P<0.01),Bcl-2 mRNA的表达比K组显著降低(P<0.01,P<0.05),Bcl-2/Bax值比K组和D组都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 老年大鼠股骨颈骨折术后可暂时影响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血清Aβ1 ~40浓度升高以及海马内Bcl-2/Bax比例降低有关.

    作者:凌云志;禹莉;梁启胜;李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VEGF-C,VEGF-D和VEGFR-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VEGF-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外科手术切除结直肠癌标本134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VEGF-D和VEGFR-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VEGF-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邻近上皮组织中的表达(P<0.05);VEGF-C和VEGF-D的表达与VEGFR-3的表达相关(P<0.05);VEGF-C、VEGF-D和VEGFR-3在不同性别、年龄、息肉史及肿瘤史样本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和VEGF-D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在是否有肝转移结直肠癌患者中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C、VEGF-D和VEGFR-3在是否发生淋巴转移的样本中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大小、Duke分期、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VEGF-D和VEGFR-3蛋白表达对结直肠癌的治疗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与结直肠癌的形成、侵袭和转移相关.

    作者:徐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化瘀解毒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4和IL-10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化瘀解毒中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中药组和柳氮磺吡啶组,每组10只.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中药组给予化瘀解毒中药汤剂灌胃,柳氮磺吡啶组给予柳氮磺吡啶灌胃,正常组及空白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21 d后观察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IL-4和IL-10水平.结果 化瘀解毒中药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IL-4和IL-10水平,并对损伤的大肠黏膜有明显修复作用.结论 化瘀解毒中药能够促进抗炎因子IL-4和IL-10的产生和表达,并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说明该法对血清IL-4和IL-10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作者:刘彦晶;孟福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国不同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对比及影响因素

    目的 对比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QOL)的高低,为养老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3568名60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 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54.82±8.639),自评分为(80.32±11.225),自评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601);东、中、西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依次为:56.84±9.202,54.23±8.515,53.38±7.766;自评分依次为:83.51±9.764,79.97±10.444,77.50±12.459,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差异(P<0.05),主观幸福感有差异(P<0.05).结论 西部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主观幸福感弱,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高.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进一步完善西部地区的养老工作,同时根据不同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特征,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提高不同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忆雄;桂莹;邹焰;冉文亮;马佳;李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cp与老年人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蛋白裂解酶对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1].vWF-裂解酶(cp)可以通过对vWF多聚体大小的调控来调节vWF多聚体与内皮下胶原和血小板的黏附能力,从而影响血栓的形成[2],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及其表面的血栓形成而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的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闭塞.而不稳定斑块如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可转变为稳定斑块,从而降低其危险性.因此及时准确地鉴别不稳定斑块并进行干预治疗对预防ACS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世雷;刘相飞;丁慧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CT灌注成像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的预测分析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头颅CT复查结果将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出血转化(HT)组和非出血转化(non-HT)组,分析两组患侧CTP的主要参数(表面通透性PS、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计算与健侧对称部位的比值得出相对参数值(rPS、rCBF、rCBV和rMTT)及rPS不同水平的其余CTP参数情况,采用ROC曲线确定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HT的rPS值,并随访HT组rPS不同水平的预后情况(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结果 HT组的PS和rPS均高于non-HT组(P<0.05),CBF、rCBF、CBV和rCBV均低于non-HT组,除rCBF(P< 0.05),其余均为P<0.01,但两组的MTT和rMTT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HT组“rPS≥1.72”亚组的CBF、rCBF、CBV及rCBV水平均低于“<1.72”亚组(P<0.05),但两水平的MTT和rMTT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提示rPS值取2.25作为截断点对于出血性转化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1%和84.3%,曲线下面积是0.849(95% CI=0.738~0.951);HT组“rPS <1.72”亚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1.72”亚组,且变化值大于“≥1.72”亚组,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rPS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治疗效果有关,提示可用于预后预测.

    作者:张卫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DM)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且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大血管病变性质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等大血管;而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特有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肾脏、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与防治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2型糖尿病(T2DM)的广泛代谢异常引起血管基底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使其降解与重构机制失常,在这些病理生理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作为血管壁的主要成分发挥重要作用.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ECM代谢中的关键酶之一,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现将MMP-2及其与糖尿病大、微血管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涂晶晶;唐灵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Ghrelin在杏仁中央核内对大鼠摄食的调节

    目的 观察Ghrelin在杏仁中央核(CeA)内对摄食的调节方式,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48只,行CeA内套管植入术.术后16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向CeA内注射Ghrelin或生理盐水,检测大鼠l、2、4h内摄食量;另16只术后大鼠随机分为2组,CeA内分别注射Ghrelin或生理盐水,2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弓状核内c-Fos表达的变化;其余16只术后大鼠随机分为2组,隔夜禁食后,CeA内分别注射Ghrelin的受体(GHS-R)阻断剂D-Lys3-GHRP-6或生理盐水,检测大鼠l、2、4h内的摄食量.结果 大鼠CeA内注射Ghrelin后l、2、4h内的摄食量明显增加(P<0.05),并使弓状核内c-Fos表达明显增多(P<0.05);隔夜禁食大鼠CeA内注射GHS-R阻断剂D-Lys3-GHRP-6后1、2、4h内摄食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Ghrelin通过其受体GHS-R在CeA内参与了摄食的调节,其机制可能与弓状核的神经元激活有关.

    作者:朱永香;王倩;王爽;于玮;南瑛;曹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37例

    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MID)是血管性痴呆常见的类型,由于反复发生脑卒中,双侧半球大脑中动脉或后动脉多个分支供血区的皮质、白质或基底核区受累,导致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1~3,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均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此疾病的预防和处理研究尚少.本研究试用纳洛酮干预治疗MID,观察疗效.

    作者:张延军;李琼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膦甲酸钠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60例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好发人群为中老年患者[1],是病毒感染,病原体多为带状疱疹病毒[2],因此临床上治疗多采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3].膦甲酸钠是新型的用于治疗疱疹病毒的药物[4].本次研究拟探究膦甲酸钠在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治疗中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皮肤科诊断为带状疱疹的中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1 ~77岁,平均(56.4±7.2)岁;病程3~ 25年,平均(13.5±4.1)年.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0 ~79岁,平均(57.7±8.3)岁;病程4~26年,平均病程(14.3±5.6)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马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多累及大动脉和中动脉血管壁;血管内皮损伤和脂质沉积是其主要病理改变.血压升高时湍流和剪切应力增高,易导致动脉内膜损伤,从而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动脉血管壁的沉积和氧化.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高龄、吸烟、肥胖、高血糖、心血管病早发家族史等其他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加剧AS的发生、发展.ASCOT-LLA研究[1]证实,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对血脂不高[当时认为不需要治疗的水平,LDL胆固醇(LDL-C)< 135 mg/dl]但合并多项危险因素的高血压人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10%的基础上,使致死性冠心病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再降低36%.为高血压患者应当实施降压联合抗AS治疗的新策略提供了依据,而他汀是抗AS的基石.

    作者:陈慧慧;赵勇;李丛;王建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不同地域食管癌发生相关性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不同地域食管癌(EC)发生的病因学关系.方法 在中国知网,检索有关EC发生与HPV感染相关的研究文献,研究纳入标准是:以原位杂交或聚合酶链反应为检测方法检测高危型HPV DNA,并且研究文献所选用病例既有EC组织又有正常对照组织.结果 人选17篇文献中:EC组织标本HPV检出率为44.0%,正常对照组织中HPV阳性率为16.7%,EC组织中HPV感染率与正常对照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分布在香港、上海、福建、广东、河南、四川、河北和新疆8个区域的被检标本中HPV感染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P<0.05).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在不同地域普遍存在,可能是EC发生的重要病原因子.

    作者:邰智慧;张科;李淑英;李劲涛;杜海军;周玲;杜君;朱丽华;刘爱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