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椎椎弓根应用解剖对椎弓根钉置入方法的影响

王璐;赵琳;刘伯锋;王航辉;阮彩莲

关键词:胸椎椎弓根, 椎弓根螺钉, 椎弓根宽度, 椎弓根间距, 椎弓根矢状面夹角
摘要:目的 通过对标本不同节段胸椎椎弓根形态测量及观察资料进行统计,旨在为胸椎推弓根螺钉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参考.方法 成人干燥脊柱尸体骨34具,标本生前无脊柱相关疾病记录,无脊柱外伤历史.脊柱大体形态及X片检查无明显病变及畸形,无严重骨质疏松,无明显骨质缺损.用游标卡尺及角度测量仪对椎弓根形态测量如下指标: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高度(PH)、椎弓根后缘皮质到椎体前缘皮质距离、椎弓根间距、椎弓根矢状面夹角、椎弓根-椎板夹角、椎弓根内、外、上、下缘皮质厚度(MCT、LCT、SCT、ICT)、椎弓根内部松质骨高度及宽度(SBW、SBH),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W从T1至T5逐渐减小,之后逐渐增大;椎弓根矢状径自T1至T3逐渐增大,从T4至T6逐渐减小,自T7开始又逐渐增大;椎弓根后缘皮质到椎体前缘皮质距离从T1至T9逐渐增加,T9至T12变化不大,大距离为T9;椎弓根间距自T1至T6逐渐减小,之后逐渐增加;椎弓根矢状面夹角从T1至T8逐渐减小,T10以下为负角.椎弓根-椎板夹角从T1至T10椎弓根轴线基本与椎板垂直,T11、T12分别与椎板接近垂直.椎弓根拟进钉点T1与T12位于横突中点,T2及T11位于横突根部中上1/3点,余节段位于横突根部上缘,及横突上缘与椎板交界处.椎弓根SCT> ICT、SBW与SBH分别与PW及PH变化趋势一致,SBH> SBW,MCT> SCT.椎弓根轴线与冠、矢状面夹角决定着椎弓根螺钉的进钉方向.结论 上胸椎可将进钉点稍内移,减小矢状面夹角.在下胸椎,进钉点时可适当向外,同时增大进钉时的矢状面夹角.螺钉与冠状面之间夹角可选择椎板来确定螺钉与冠状面之间夹角,还应注意同一节段两侧进钉点间距.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爱维治保留灌肠在盆腔精确放射治疗中对直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爱维治保留灌肠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IMRT)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中保护直肠放射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62名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给予爱维治保留灌肠,根据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估两组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的时间和程度.同时对各组内治疗方式不同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及总结.结果 两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实验组较对照组出现急性损伤的时间要晚(P =0.0001),而且1级及以下的损伤和2级及以上的损伤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组不同放疗技术分析中,在接受IMRT较CRT直肠保护作用更佳(P<0.05).结论 爱维治保留灌肠可以防止或减轻急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同时也延缓损伤的发生.

    作者:姜新;辛颖;刘野;曲超;罗景华;常鹏宇;曲雅勤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子宫颈鳞癌中PINCH和环氧化酶-2表达及关系

    子宫颈鳞癌临床的发病年龄常表现为双峰特征,年轻患者常表现为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密切相关,而老年人发生时与机体基因和蛋白异常表达相关,与HPV相关性不明显.因此老年人鳞癌发展时基因和蛋白表达异常对病变进展的意义大.PINCH蛋白是信号传导整合蛋白,其由两个双锌离子结构域使整合素和生长因子的信号连接起来[1,2].环氧化酶(COX)-2是一种诱导型酶,可在多种细胞因子或基因的刺激下产生,并与多种肿瘤的细胞增殖、转移密切相关[3].本实验探讨老年人子宫颈鳞癌组织中PINCH和COX-2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

    作者:褚静;张永爱;李静;王立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及IL-6水平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高、起病急、多复发、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对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和沉重的打击[1].血栓调节蛋白(TM)在内皮细胞发生损伤时被释放,是内皮损伤时的一种保护因子.白细胞介素(IL-6)主要由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两者在血清中的水平可以随脑梗死的发生产生相应的变化.本研究探讨TM、IL-6在急性脑梗死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发满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PCI术特点及近期预后的性别对比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特指冠心病中急性发病的临床类型,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范围宽广的临床情况[1].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ACS临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特点及近期预后情况.

    作者:周全;许春平;潘少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复方丹参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6例

    目前,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据我国2008年公布的全国居民死因调查报告指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致死的首要原因[1].高血压是脑出血的重要原因,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高血压伴脑小动脉瘤,血压突然升高引起动脉破裂[2],具有致残率高(75%)和致死率高(40%)的特点[3].本文拟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继勋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显微手术治疗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17例

    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发生率很低,仅占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1%~5%;因周围毗邻颅神经、穿通动脉、脑干等重要组织结构[1,2],操作空间小,手术显露及手术夹闭的技术难度大.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我院收治并实施显微手术的17例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人选患者为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间,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收住我科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13例,意识障碍5例,脑膜刺激征13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视野缺损2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其中瘤顶指前4例,指上10例,指后及后下3例;患者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55.5±6.1)岁;按Hess-hunt分级:Ⅰ级3例,Ⅱ级8例,Ⅲ5级例,Ⅳ级1例;瘤体直径<10 mm9例,10 ~ 15 mm 6例,>15 mm2例;基底动脉分叉低于后床突3例,同时伴发前循环动脉瘤3例;CT扫描显示环池积血3例,鞍上池等处积血10例,积血进入脑室4例(并发脑积水1例).

    作者:岳双柱;周国胜;周文科;张新中;王仲伟;金保哲;惠磊;赵新利;黄立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GSTM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肝脏耐降压药损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谷胱甘肽转移酶GSTM1基因多态性与对降压药所致肝损害耐受性的关系.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服药超过5年的41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进行体检的老年健康人群4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并检测两组患者的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清ALT、AST、AKP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s412502多态位点可检测出CC、CT、TT三种基因型,实验组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5.18%、59.23%、15.59%,发生肝损害的频率为18.7%、34.53%、6.47%,未发生肝损害的比率为6.47%、24.7%、9.11%.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CC和TT基因型的发生率在肝损害组和未损害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服用硝苯地平和依那普利降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肝脏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而GSTM1基因rs412502多态性与肝脏的耐损伤程度有密切关联,TT可能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秀红;苏娅;吴恳;吴超英;羊江鸿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37例

    老年多发脑梗死性痴呆(MID)是血管性痴呆常见的类型,由于反复发生脑卒中,双侧半球大脑中动脉或后动脉多个分支供血区的皮质、白质或基底核区受累,导致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1~3,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均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此疾病的预防和处理研究尚少.本研究试用纳洛酮干预治疗MID,观察疗效.

    作者:张延军;李琼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MSCT与MRCP对老年人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目前,胆道梗阻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超声因其简便、快捷,主要用于疾病的筛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因有创、操作复杂、成功率低,难以广泛开展;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多期动态增强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很好地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已广泛应用于胆道梗阻的诊断.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是一种全新的观察胰胆管系统解剖和病理形态的技术,展示胰胆管形态和组织结构为自然状态的表现,无造影剂压力的影响,图像质量更真实优良,可用于恶性肿瘤、结石、胆管先天性病变,狭窄和急慢性胰腺炎等的诊断.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胆道梗阻病例MSCT与MRCP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革;郑维民;申国强;孙戈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68例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跟骨折,占所有跗骨骨折的60%[1],大多数是关节内骨折.跟骨骨折多数是由于从高处坠落,足跟着地而遭受瞬间强大的高能量所致.该骨折损伤程度较高,矫正复位难度系数大.如果固定不好会导致足弓底平、跟骨体变宽、行走时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近年来,随着内固定的技术的成熟,跟骨骨折的AO新型跟骨钢板内固定术和开放复位法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本文拟探讨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东山;罗逸林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β-防御素的研究进展

    生物界中各物种对致病微生物的入侵均具有效的防御机制,这除了与后天产生的适应性免疫系统有关外,还与机体产生的抗微生物多肽和蛋白(APs)密切相关,APs包括防御素、过氧化物酶、溶菌酶、磷脂酶等多种不同分子量、不同组成的多肽和蛋白,是宿主先天性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1].其中防御素(defensins)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组抗微生物多肽.防御素具广谱抗微生物活性,能有效地杀灭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对肿瘤细胞也有细胞毒作用,且迄今尚未发现有致病菌株对其产生耐药性,因此人们把防御素看作是一个对付细菌耐药的突破口而对其投入了较大的关注,其中为引人注目的是β-防御素[2].

    作者:魏洪涛;王国珍;李慧;李金成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及综合干预

    在临床工作经常发现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效果不明显,随着病程的延长,情绪也逐渐变得抑郁寡欢、消沉低落,有时甚至不遵医嘱、拒绝治疗.本文对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伴焦虑或抑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桂贤;王琳;王淑杰;孙惠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后肢骨骨量和脂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后肢骨骨量及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40只雌性3月龄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静止组、去卵巢运动组和雌激素组,每组10只.实验结束时,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游离股骨和胫骨的骨密度(BMD)和骨矿物含量(BMC),乙醇/氯仿提取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静止组大鼠股骨远端(P<0.05)及胫骨近端(P <0.01)BMD和BMC显著下降,而股骨远端Tc(P<0.05)、TG(P <0.01)和胫骨近端TG(P<0.01)显著升高;(2)与去卵巢静止组相比,去卵巢运动组和雌激素组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BMD和BMC显著升高(P<0.05),去卵巢运动组大鼠股骨远端TG(P <0.01)、雌激素组大鼠股骨远端TC(P<0.05)、TG(P<0.01)和胫骨近端TG(P<0.o1)显著降低.结论 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能显著抑制去卵巢大鼠后肢骨骨量的减少和脂质含量的增加.

    作者:段玉双;卜淑敏;杨少锋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人身体形态与功能性体适能健康状况

    目的 分析南京城区老年人身体形态与功能性体适能健康状况.方法 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测试功能性体适能.结果 在男性60 ~69岁和70~79岁组间身高、体重、臀围差异显著;女性在这两个年龄组间除BMI和WHR外,其他身体形态数据均存在显著差异;60岁以上组的功能性体适能均显著高于70岁以上组;在有无运动习惯组别间,功能性体适能差异显著、除身高和WHR外身体形态指标差异显著.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功能性体适能健康水平下降,部分身体形态指标下降;运动带来功能性体适能的提高和部分身体形态指标的改善.

    作者:李裕全;程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脑内炎性细胞因子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CNS)内有许多细胞因子,这些因子之间相互协调,参与调节中枢的多种功能.目前发现的细胞因子有30多种,包括白细胞介素类(IL-1 ~ IL-24)、肿瘤坏死因子类(TNF)以及转化生长因子类(TGFβ1~3).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多种细胞因子如经典的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及TNF-α等可影响一些精神神经疾病如脑创伤、脑缺血、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生理过程.近来大量研究提示其可影响认知功能,在学习、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研究较多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细胞因子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景光婵;张孟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子宫颈鳞癌患者癌组织中整合素连接激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4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颈鳞癌浸润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过程涉及多种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异常.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新发现的基因和相关蛋白产物,参与了生物体内多种信号传导通路[1].ILK对调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有重要作用[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4作为细胞外基质的强效降解剂,可以溶解基底膜,为肿瘤细胞离开原发灶形成转移提供了重要前提[3].本实验关注老年子宫颈鳞癌术后组织ILK和MMP-1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周晓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配偶对老年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由于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较大提高[1].治疗后生存是首要的,但无质量的生存是可怕的[2].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严重的医疗及社会问题之一.本研究对老年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有无配偶对其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罗晓华;陈晓霞;龚淑梅;李秀敏;许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针灸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规律

    目的 分析针灸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文献,总结其经、穴、法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1992年1月至2012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针灸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结果 共纳入文献95篇,所选经脉涉及十四经脉,阳经经脉占69.69%,阴经经脉占30.31%,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使用频率高,占16.59%;在腧穴统计中,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是合谷、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肩髃;治疗方法以毫针刺法为主,占74.74%,单纯使用泻法为多,多种针灸疗法综合应用.结论 针灸防治缺血性脑卒中应重用阳经,兼顾阴经,阴阳同调;针对病位重用头针,兼顾症状局部取穴;针灸方法以毫针为主,泻法为多,多种疗法综合运用.

    作者:舒兆瑞;张莹;沈梅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翻白草油对RSV感染宿主HeLa细胞Bcl-2蛋白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翻白草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宿主HeLa细胞Bcl-2蛋白和Bax蛋白的影响作用.方法 RSV感染宿主HeLa细胞后,选取翻白草油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Bcl-2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翻白草油(除翻白草油预处理作用方式)组与病毒组比较,宿主HeLa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翻白草油在三种作用方式下(直接灭活、病毒复制、病毒吸附阶段)抗RSV作用可能与调节Bcl-2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蕾;陈光;王跃新;王淑秋;张鹏霞;王柏欣;王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随机尿液中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水平的比较,探讨UACR与CHF的关系.方法 选择心血管内科患者517例,按糖尿病(DM)有无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检测氮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确定心衰患者178例,并按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49例,Ⅲ级组71例,Ⅳ级组58例.分别检测心衰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肌酐(C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分析不同分组之间UACR的差异.结果 CHF患者尿液UACR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论DM有无,UACR均与心衰正相关(P<0.01).按心功能分级分组后组间差异显著(P<0.01).UACR与RDW、NT-proBNP对心衰诊断呈正相关(R=0.314;R =0.357,P<0.01).结论 尿液UACR在CHF患者中明显升高,与是否有DM无关,且升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性相一致,联合检测UACR与RDW、NT-proBNP 对CHF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飞飞;李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