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双柱;周国胜;周文科;张新中;王仲伟;金保哲;惠磊;赵新利;黄立勇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理想术式,具有微创,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后凸畸形及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1].本文回顾分析PKP治疗高龄(> 80岁)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我科收治的高龄OVCF患者57例,其中男13例,女44例;年龄80 ~92[平均(83.7±3.5)]岁;骨折疼痛时间1~15 w,平均8 w;单椎体38例,两椎体14例,三椎体5例.分布位置:T5、T6、L5各1个,T7、T8、L3、L4各3个,T9、L2各5个,T107个,T1115个,L116个,T1218个.1.2 临床症状与体征 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症状,45例伴有相应棘突的压、叩痛阳性,以患椎疼痛明显.21例重度压缩骨折者伴有脊柱后凸、胸廓畸形和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情况,7例胸椎骨折患者胸腹部伴有束带感.
作者:柴仪;刘法敬;申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复杂,预后差.近年来NSCLC的病因和发展机制在肿瘤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尤其在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机制途径上已取得重大进展,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1,2].DJ-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癌基因,其在肿瘤形成、演变过程中的机制探讨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3].本研究旨在探讨DJ-1对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秦龙飞;李延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随机尿液中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水平的比较,探讨UACR与CHF的关系.方法 选择心血管内科患者517例,按糖尿病(DM)有无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检测氮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确定心衰患者178例,并按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49例,Ⅲ级组71例,Ⅳ级组58例.分别检测心衰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肌酐(C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分析不同分组之间UACR的差异.结果 CHF患者尿液UACR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论DM有无,UACR均与心衰正相关(P<0.01).按心功能分级分组后组间差异显著(P<0.01).UACR与RDW、NT-proBNP对心衰诊断呈正相关(R=0.314;R =0.357,P<0.01).结论 尿液UACR在CHF患者中明显升高,与是否有DM无关,且升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性相一致,联合检测UACR与RDW、NT-proBNP 对CHF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飞飞;李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临床常通过血清学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肿瘤相关标志物的检测以早期发现肿瘤,但由于其特异性差,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并不理想.研究显示前列腺癌发生中血管生成相对于正常组织来说明显增多[1].临床上观察血流简便而无创的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分级.神经纤毛蛋白(NRP)1和NRP2是内皮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其对肿瘤的进展和血管形成均有促进作用[2,3].在超声检测中的血流分级提示器官内的血液流量,由于超声检测的无创性,早期通过超声将血流分级与肿瘤组织中的NRP1和NRP2联系起来,可能对早期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意义.本文关注血流分级与术后组织中NRP1和NRP2的关联性.
作者:林诗彬;吴晶晶;郑恩海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米力农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该院心内科2008年4月至2011年5月的172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米力农治疗(米力农组)的效果,治疗前后的左室超声心动图(舒张末期内径EDD、收缩末期内径ESD、射血分数EF和心指数CI)、血清生化(脑钠肽BNP、肌钙蛋白cTnI和去甲肾上腺素NE)和常规指标(心率HR、NYHA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选取同期123例采用美托洛尔治疗的作对比(美托洛尔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米力农疗效的因素.结果 米力农组和美托洛尔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68.60% vs.65.85%,P>0.05);两组治疗1 w后的左室超声心动图、血清生化和常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除EDD、ESD、CI(P<0.05),其余均为P<0.01;美托洛尔组治疗1w后的MPAP水平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影响抗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因素有年龄、NYHA分级、冠心病、LVEF、肺部啰音、下肢水肿、心律失常、BNP、肺动脉高压和脑钠肽治疗.结论 在给予抗心衰治疗的同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订治疗方案,对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下肢水肿、肺动脉高压及心功能较低者不建议使用米力农.
作者:朱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带状疱疹是特征为疼痛和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绝大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症状,有的甚至痛如针刺刀割,频繁发作,影响饮食和睡眠.本研究采用刺络放血拔罐配合夹脊穴、阿是穴围刺加电针协同药物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组对比.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我院皮肤科及针灸科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药物组.
作者:周斌;姚配勇;刘需祥;李慎荣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尽管手术切除和肝移植已经显著改善小肝癌及无转移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节亚基1(CKS1)是高度保守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SUC1/CKS蛋白家族成员之一[2],在胃癌、乳腺癌和肝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3,4].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乳腺癌、结肠癌和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其表达失调会导致细胞周期异常从而促进肿瘤发生[5].本研究分析CKS1和Cyclin D1蛋白在HCC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陈绍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前,胆道梗阻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超声因其简便、快捷,主要用于疾病的筛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因有创、操作复杂、成功率低,难以广泛开展;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及多期动态增强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很好地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已广泛应用于胆道梗阻的诊断.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是一种全新的观察胰胆管系统解剖和病理形态的技术,展示胰胆管形态和组织结构为自然状态的表现,无造影剂压力的影响,图像质量更真实优良,可用于恶性肿瘤、结石、胆管先天性病变,狭窄和急慢性胰腺炎等的诊断.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胆道梗阻病例MSCT与MRCP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革;郑维民;申国强;孙戈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发生率很低,仅占颅内动脉瘤发生率的1%~5%;因周围毗邻颅神经、穿通动脉、脑干等重要组织结构[1,2],操作空间小,手术显露及手术夹闭的技术难度大.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我院收治并实施显微手术的17例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人选患者为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间,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收住我科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13例,意识障碍5例,脑膜刺激征13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视野缺损2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基底动脉分叉动脉瘤,其中瘤顶指前4例,指上10例,指后及后下3例;患者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55.5±6.1)岁;按Hess-hunt分级:Ⅰ级3例,Ⅱ级8例,Ⅲ5级例,Ⅳ级1例;瘤体直径<10 mm9例,10 ~ 15 mm 6例,>15 mm2例;基底动脉分叉低于后床突3例,同时伴发前循环动脉瘤3例;CT扫描显示环池积血3例,鞍上池等处积血10例,积血进入脑室4例(并发脑积水1例).
作者:岳双柱;周国胜;周文科;张新中;王仲伟;金保哲;惠磊;赵新利;黄立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多累及大动脉和中动脉血管壁;血管内皮损伤和脂质沉积是其主要病理改变.血压升高时湍流和剪切应力增高,易导致动脉内膜损伤,从而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动脉血管壁的沉积和氧化.高血压患者常合并血脂异常、高龄、吸烟、肥胖、高血糖、心血管病早发家族史等其他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协同作用加剧AS的发生、发展.ASCOT-LLA研究[1]证实,在降压治疗基础上,对血脂不高[当时认为不需要治疗的水平,LDL胆固醇(LDL-C)< 135 mg/dl]但合并多项危险因素的高血压人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10%的基础上,使致死性冠心病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再降低36%.为高血压患者应当实施降压联合抗AS治疗的新策略提供了依据,而他汀是抗AS的基石.
作者:陈慧慧;赵勇;李丛;王建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常出现苏醒期躁动,影响其术后恢复,易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给医患均带来极大不便.如何预防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躁动、已引起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观察右美托咪定预防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2013年、行口腔颌面部手术老年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均>60岁,排除术前合并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男14例,女11例)和生理盐水组(男14例,女11例).
作者:王子薇;时美娟;李彤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肺腺癌进展到晚期时,肿瘤细胞产生大量肿瘤相关蛋白,且在血清中表达增高,加速病变的进展,此机制可能与肿瘤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和蛋白进入血清有关[1].吉非替尼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肺腺癌治疗的靶向药物,是选择性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对癌细胞增殖和分化有明显抑制[2].本研究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观察其疗效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作用.
作者:张晓丽;张爱军;孙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老年肝硬化患者(老年组)、40例中青年肝硬化患者(中青年组)及健康体检老年人群(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组12例伴腹腔积液,28例不伴腹腔积液;中青年组10例伴腹腔积液,30例不伴腹腔积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6、IL-8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清TNF水平,比较组间IL-6、IL-8及TNF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结果 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无论有无腹腔积液IL-6、IL-8及TNF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老年组虽高于中青年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患者血清IL-6与TNF呈正相关(r=0.45,P<0.05),IL-8与TNF呈正相关(r=0.51,P<0.05).结论 IL-6、IL-8与TNF水平反映肝脏炎症及肝损伤程度,可通过检测老年肝硬化患者IL-6、IL-8与TNF水平,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观察预后.
作者:李云华;杨鲁华;刘同刚;张蕾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Fas、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康脑液高、中、低剂量组,于缺血后2h再灌注6、12、24、48 h后处死,免疫组化法观察Fas、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康脑液高、中、低剂量组能下调各时间点损伤侧Fas、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 康脑液下调Fas、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区神经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马倩;耿倩;薛茜;邹玉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随着CTA、MRA、DSA检查的普及率升高,检查中偶然发现未破裂动脉瘤的概率增高.据统计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为1%~5%[1,2].本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共诊断57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72个未破裂动脉瘤),其中包括20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检查中偶然发现伴随的非责任动脉瘤患者.这些未破裂动脉瘤均经头部CTA或DSA确诊.
作者:朴健民;邬巍;徐宁;罗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后肢骨骨量及脂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40只雌性3月龄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静止组、去卵巢运动组和雌激素组,每组10只.实验结束时,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游离股骨和胫骨的骨密度(BMD)和骨矿物含量(BMC),乙醇/氯仿提取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静止组大鼠股骨远端(P<0.05)及胫骨近端(P <0.01)BMD和BMC显著下降,而股骨远端Tc(P<0.05)、TG(P <0.01)和胫骨近端TG(P<0.01)显著升高;(2)与去卵巢静止组相比,去卵巢运动组和雌激素组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BMD和BMC显著升高(P<0.05),去卵巢运动组大鼠股骨远端TG(P <0.01)、雌激素组大鼠股骨远端TC(P<0.05)、TG(P<0.01)和胫骨近端TG(P<0.o1)显著降低.结论 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能显著抑制去卵巢大鼠后肢骨骨量的减少和脂质含量的增加.
作者:段玉双;卜淑敏;杨少锋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能否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方法 入选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24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常规治疗目标为收缩压< 140/90 mmHg,LDL-C<2.6 mmol/L;强化治疗目标血压<120/80 mmHg,LDL-C<2.1 mmol/L.比较主要终点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血运重建和次要终点事件:再次心源性入院、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左心衰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组间差异.结果 终12个月共随访成功224例,常规治疗组114例,强化治疗组110例.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组患者随访6、12个月的收缩压和随访12个月的舒张压均明显更低[(121.2±13.8)vs(125.1±14.1) mmHg,P =0.026;(118.9±13.2) vs(124.8±13.1) mmHg,P=0.008];且强化治疗组患者随访6、12个月的LDL-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16±0.18)vs(2.40±0.16)mmol/L,P =0.002;(2.32±0.09) vs(1.96±0.11) mmol/L,P=0.000].但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强化降压联合强化降脂药物治疗在1年的观察期内未能给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作者:珠勒皮亚·司马义;陈玉岚;布海力且木·买买提 刊期: 2013年第18期
2型糖尿病(T2DM)以中老年患者居多,而心血管病变是该病重要的并发症.如何有效减少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一直是DM治疗中一大热点.本文拟探讨引起老年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杜永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所致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3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头部MR平扫、DWI、DTI扫描,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及方向编码彩色图(DEC).对比测量梗死侧与健侧相对应部位脑白质的各向FA值,对皮质脊髓束(CST)进行弥散张量纤维束重建(DTr)并分级.结果 梗死灶FA值较对侧相应部位明显减低.CST穿过病灶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较差,CST未穿过梗死灶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结论 CST损伤程度与运动功能的恢复相关,DTI、DTF技术能够无创显示CST与缺血性脑梗死灶的空间关系,帮助判断运动功能受损情况及预测预后.
作者:宋扬;金银华;徐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乳腺癌患者在晚期时由于大量癌细胞的增殖,或体内血压、血糖、血脂的含量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1].研究表明,血栓又将加剧病情的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2].作为治疗乳腺癌重要方法之一的化学疗法,其严重的副作用就是促进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旨在探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增加低分子肝素的使用是否会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血栓标志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产生影响.
作者:王启船 刊期: 201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