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吗啡皮下泵注治疗老年中重度癌痛42例临床分析

潘士勇;李宝石;朱小蔚

关键词:癌性疼痛, 药物治疗, 吗啡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吗啡皮下泵注治疗老年癌性疼痛(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共收治42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吗啡的初始剂量为30~60 mg/d,予以微量控制泵24 h持续皮下泵注,观察1~2 d疼痛无缓解即进行个体剂量调整,按30%~50%剂量逐渐递增,直到疼痛缓解.结果 42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显效35例(83.3%),有效6例(14.3%),无效1例(2.4%),总有效率97.6%.药物小剂量为40 mg/d,大剂量为120 mg/d,不良反应只须对症处理,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未见有药物依赖性出现.结论 吗啡皮下泵注治疗癌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较轻,适合于口服吗啡效果不佳的中重度癌痛患者.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2006年体检时发现右侧胸腔积液,即住院治疗.查:血沉38 mm/h,右侧胸腔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1 000 ml,胸水常规:雷氏反应(+),白细胞2.4×109/L,胸水病理阴性.

    作者:李文富;曹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阿尔茨海默病2例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常见的病因.我们于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发现起病方式和临床表现均有所差异的阿尔茨海默病2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茂胜;邓玉成;乔振河;谢黎薇;王晓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年原发性肝癌1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总结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人肝癌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 168例老年肝癌患者,分为外科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分别为57例、85例及26例.结果 在所有确诊肝癌患者中,83.9%有乙肝病毒(HBV)感染史,77.4%表现为HBsAg阳性,64.9%有慢性肝炎病史,59.5%合并肝硬化或肝纤维化.外科治疗组1、2、5年生存率为84.2%、66.7%及28.1%;介入治疗组为72.9%、58.8%及10.6%;保守治疗组7.7%、3.8%、0.0%.结论 HBV感染是导致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并呈现为无症状携带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不同演变过程.外科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介入治疗同样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董为民;吴本俨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北京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疾病构成及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60岁以上军队老年人主要疾病构成并探讨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从2007年10月1日~2008年3月30日对北京地区8所干休所军队离退休干部人群的患病情况及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横断面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该人群中患病构成排在前三位的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其患病率分别为65.6%、64.9%和36.5%;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高血压病家族史与高血压病相关,OR值(95%CI)分别为1.090(1.019~1.165),0.353(0.174~0.720)和2.197(1.287~3.750).结论 该人群应重点控制高血压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同时应注意保持适宜的体重水平.

    作者:李靖;赛晓勇;何耀;秦银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医疗队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军队干部健康档案管理的问题探讨

    健康档案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完整而连续的健康档案对于一个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人群密度高、担任急难险要任务重等特点,部队官兵的健康与部队建设和稳定息息相关.我们通过对将近20家军队门诊部、干休所及师旅医院的保健科室进行电话询问、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发现在军队干部的健康档案管理上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在此提出和大家共同商榷.

    作者:杨蕊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截肢创伤对大鼠心肌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体系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创伤后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血液浓度及心肌胱硫醚-γ-裂解酶(CSE)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创伤致心血管系统损伤的机理.方法 采用手术的方法建立大鼠左后肢断肢创伤模型,雄性Wistar大鼠63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截肢后1 h.2 h、4 h、6 h、12 h、24 h、48 h、72h组,每组7只.各组分别干相应的时间点处死,测定血液H2S浓度及心肌CSE的活性.并观察光镜下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肢体创伤后血浆H2S浓度逐渐下降,至创伤后6 h达低值(40.714±7.135μmol/L),与对照组(55.654±6.332μmol/L)比较P<0.05,而后逐渐恢复;心肌CSE活性创伤后初期变化不明显,而后逐渐下降,至创伤后12 h达低值(14.211±1.311 pmol·min-1·mg-1),与对照组(16.242±1.220 pmol·min-1·mg-1)比较P<0.05,而后逐渐恢复.结论 肢体创伤可以导致心肌H2S/CSE体系下调,提示新型气体信号分子H2S可能参与了创伤导致的心肌损伤.

    作者:任青爱;谢晓华;张颖;张海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内源性硫化氢在大鼠截肢术后肺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研究内源性血浆硫化氢(H2S)/肺胱硫醚-γ-裂解酶(CSE)体系在截肢术后肺损伤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3只,构建大鼠截肢模型,按照不同时间点随机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7只;手术后1、2、4、6、12、24、48、72h组,各7只.观察各组大鼠肺湿/干重比值(W/D)的变化及血浆H2S、肺CSE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肺湿/干重比(4.931±0.334)比较,术后4 h,肺湿/干重比值即开始明显上升,6 h到高5.934±0.457(P<0.01),后逐渐下降,48 h恢复正常5.051±0.251(P>0.05).血浆H2S水平正常值为55.654±6.334μmol/L,手术后4 h,血浆H2S水平开始明显下降,6 h到低39.286±6.525μmol/L(P<0.01),24 h恢复正常50.000±8.244 μmol/L(P>0.05).肺CSE活性正常对照组为14.006±0.720 pmol·min-1·mg-1,术后2 h明显下降,6 h达低值11.340±1.436 pmol·min-1·mg-1(P<0.01);后逐渐回升,4 h恢复正常14.031±0.804 pmol·min-1·mg-1(P>0.05).结论 截肢术后可造成肺损伤,术后6 h肺湿/干重比高.内源性血浆H5S/肺CSE体系的下调可能在创伤致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海峰;谢晓华;张颖;任青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抑郁焦虑症疗效观察

    目的 门诊观察使用文拉法辛(怡诺思)治疗老年抑郁、焦虑症的疗效.方法 38例患者应用文拉法辛,150mg/d,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分析.结果 文拉法辛对抑郁症总有效率为78.9%;焦虑症为81.6%.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文拉法辛使用安全性高,能有效治疗老年抑郁、焦虑症.

    作者:于明;袁红;于萍;齐燕;郑春秀;郑静晨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大出血致死1例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很少见,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救治难度大.现将我所1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突然出现急性左上腹部、左肩胛部剧烈疼痛10 min就诊.

    作者:杨立普;邓发林;刘慧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外阴白色病变病因及治疗

    外阴白色病变是女性外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国外统计其发病率为1/300~1/1000,占外阴疾病的50%.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病因说法不一,Kanfman[1]认为本病是由于环境、遗传、代谢因素和过敏体质所致器官或组织结构和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皮肤肥厚、增生、萎缩等变化.一般认为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在真皮层.目前国内针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各异,本文就其病因、治疗现状作一概述.

    作者:梁霄;焦鲁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干部患者入住CCU后不良心理反应分析及心理干预

    目的 分析老干部患者入住CCU后的不良心理反应,探讨心理干预对其不良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92例入住我院CCU的老干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44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2组患者均在入住时和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对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减轻老干部患者入住CCU后不良心理反应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金岚;申雪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胸膜间皮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2000年10月体检时发现左下胸腔占位病变,11月在全麻下行左下胸腔肿瘤切除术,病理提示恶性间皮瘤.术后服用中药及中成药增强机体免疫力.

    作者:徐军霞;张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持续吗啡皮下泵注治疗老年中重度癌痛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持续吗啡皮下泵注治疗老年癌性疼痛(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共收治42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吗啡的初始剂量为30~60 mg/d,予以微量控制泵24 h持续皮下泵注,观察1~2 d疼痛无缓解即进行个体剂量调整,按30%~50%剂量逐渐递增,直到疼痛缓解.结果 42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显效35例(83.3%),有效6例(14.3%),无效1例(2.4%),总有效率97.6%.药物小剂量为40 mg/d,大剂量为120 mg/d,不良反应只须对症处理,大部分患者均可耐受,未见有药物依赖性出现.结论 吗啡皮下泵注治疗癌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较轻,适合于口服吗啡效果不佳的中重度癌痛患者.

    作者:潘士勇;李宝石;朱小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干部保健办公室管理者的管理艺术

    医院干部保健办公室作为保健基地的重要管理部门,起着沟通上下左右,连接院内院外的重要枢纽作用.其管理不仅需要领导者具备管理理论和经验,而且更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艺术.本文就干部保健办公室管理者的管理艺术与同道探讨如下.

    作者:赵冬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年腹主动脉骑跨栓塞误诊腰椎扭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既往患有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脂血症.于2004年7月18日下午打门球时突发腰腹部剧痛,双下肢麻木、厥冷、运动障碍.送急救中心医院.入院查体:T37℃,P150次/min,R20次/min,BP150/100 mmHg,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心音低钝、强弱不等,心律不齐,心率150次,min,脉搏短拙,腹稍胀,无压痛,肠鸣音正常,腰部扣痛明显.

    作者:易铁龙;李锋;黎功国;杨蓉;白云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观察应用抗结核药、中草药和微卡菌苗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43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0例,两组使用的化疗方案相同,治疗组加用中药制剂和微卡菌苗,疗程3个月.两组均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痰菌阴转率和胸片病变范围吸收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好转率、痰菌阴转率以及胸片病灶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血糖保持正常稳定基础上,抗结核药、中草药和微卡菌苗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对缓解临床症状,杀灭结核菌,促进病变吸收有良好疗效.

    作者:欧阳伟;吕荣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4715例健康体检脂肪肝检出率统计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索预防和治疗方案.方法 对本院健康体检的4 715例人员中脂肪肝患病率、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肝功能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肝的检出率为21.7%,血脂异常21.9%,体重指数偏高46.5%,高血压19.3%,谷丙转氨酶偏高8.7%,谷草转氨酶偏高6.7%,高血糖8.7%.结论 北京市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肥胖、血脂异常、商血压的高检出率与脂肪肝的高检出率密切相关.

    作者:周凤春;邓传福;张晓玲;银小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复方雪参胶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复方雪参胶囊联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治疗组口服复方雪参胶囊+非那雄胺+多沙唑嗪,对照组服用非那雄胺+多沙唑嗪,分别于治疗180d后比较两组的病情程度改善情况及IPSS评分、QOL评分、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及前列腺体积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IPSS积分下降了42.05%(P<0.01),QOL评分下降1分(P<0.05),前列腺体积减少20.0%(P<0.05),膀胱残余尿下降41.48%(P<0.01),大尿流率提高4.9ml/s(P<0.01).对照组IPSS积分下降了27.86%(P<0.01),QOL评分下降1.2分(P<0.05),前列腺体积减少19.15%(P<0.05),膀胱残余尿下降27.96%(P<0.01),大尿流率提高2.9ml/s(P<0.05).两组间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大尿流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口服复方雪参胶囊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郭刚;肖序仁;郝通利;朱捷;孙圣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截肢后大鼠血浆及肝肾组织中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含量的变化

    目的 探讨截肢后大鼠血浆及肝、肾等远隔器官组织中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的含量变化规律,以期找到硫化氢在创伤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手术制备大鼠左后肢截肢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7只);手术后1、2、4、6、12、24、48、72 h组(各7只).测定血浆中H2S含量及肝、肾组织中CSE活性,分析其随时间变化规律.光镜观察各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手术后大鼠血浆H2S含量逐渐降低,6 h达低值39.286±6.526(P<0.01),此后逐渐升高,48h后基本恢复正常.肝、肾组织CSE活性变化大体趋势与血浆相同,但下降幅度及到达低值时间不同,肝在术后12 h低为166.162±1 o.878(P<0.01),肾在术后6 h低为60.664±7.574(P<0.01).肝、肾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组织损伤.结论 H2S是一种新的内源性介质.在体内广泛存在,可能参与了组织损伤与修复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张颖;谢晓华;张海峰;任青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