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髋关节置换与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

于承海

关键词: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 手术内固定比较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与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骨外科自201 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5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183例,在遵从患者自愿前提下参与实验,其中有93例患者选择手术内固定组,90例患者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负重行走情况等,并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与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关节功能恢复更好(P<0.05),并发症也较少(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较手术内固定可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选择何种术式则应综合考量手术难易程度、手术费用以及患者预期寿命等因素后决定.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保元清血颗粒中不同含量桂皮醛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保元清血颗粒中不同含量桂皮醛在老年冠心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保元清血颗粒,确定三种不同桂皮醛含量剂型,将这三种剂型的保元清血颗粒用于临床资料一致的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对其临床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保元清血颗粒中桂皮醛含量峰分离效果稳定,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临床上高剂量组治疗效果较好,但与其他两组低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保元清血颗粒桂皮醛含量效果稳定,可用于临床药物成分含量的检测;保元清血颗粒中桂皮醛含量在临床治疗上应保持12.5 ~ 50 μg/ml较为适宜.

    作者:孙聪;韩业超;吴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和控制性减压术防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疗效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和控制性减压术防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老年重型颅脑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和控制性减压术;分析两组的一般手术效果(ICP、清醒、迟发出血及颅内感染例数),脑水肿例数及程度,脑梗死例数及体积,术后48 h后的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及术后6个月的GO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及认知功能情况(NCSE).结果 观察组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和清醒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脑水肿(16.13% vs 35.48%,P<0.05)及脑梗死(6.45% vs 22.58%,P<0.05)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优于对照组(除Vmax无统计学差异外);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植物生存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GOS评分、Barthel指数及NC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控制性减压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较好,对防治脑梗死有较好效果.

    作者:孙文栋;刘振杰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22例

    老年股骨颈骨折由于破坏了股骨头、颈的血供,任何保留股骨头的治疗方法均可能引起股骨头坏死,影响术后行动能力,且长期卧床引起老年患者内科并发症.传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因切口长,局部肌肉软组织创伤大,影响了老年患者术后康复及患肢功能恢复过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优势在于早期下床活动,可降低术后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1,2].本文观察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安全性及效果.

    作者:吴小军;陈秋生;谭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河北省51239体检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采集2010年河北省体检中心51 239人查体资料,分析高血压流行病学情况,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河北省体检中心查体人群,进行身体一般情况、既往史和血压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不同年龄性别高血压发病率分析:高血压总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高血压发病率男性和女性均随着年龄增加快速上升,女性上升幅度明显高于男性;中青年男性的高血压发病率不仅高于总体发病率,而且显著大于女性,老年人则呈相反态势.②老年人性别与高血压分期的关系:老年女性高血压Ⅰ期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老年男性高血压前期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年轻老年女性高血压Ⅱ期和Ⅰ期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男性高血压前期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③中青年性别与高血压分期的关系:中青年男性高血压Ⅱ期和Ⅰ期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高血压前期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④高血压分期与年龄的关系:高血压Ⅱ期和Ⅰ期发病率男性和女性均是老年人高,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均明显上升,其中女性各年龄段增加显著;高血压前期比例则以青年人高,中老年人男女性别间差异不大.结论 高血压总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高血压发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快速上升,女性上升幅度明显高于男性;老年女性高血压Ⅱ期和Ⅰ期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中青年男性高血压Ⅱ期和Ⅰ期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各年龄段高血压前期男性明显大于女性.

    作者:赵晓云;路永刚;赵海利;王俊明;宋光耀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老年腰椎松质骨对应力松弛特性的影响

    脊柱椎体松质骨的黏弹性特性研究是脊柱矫形、脊柱骨折、脱位等损伤修复、功能重建、再生机制的重要基础之一.骨力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骨组织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和骨受力后的生物效应,是对骨质进行平定的一种可靠方法,骨重建、骨再造、矫形外科开展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等都需要了解松质骨的力学特性[1~3].本文对国人老年和青年新鲜尸体L2、L3腰椎松质骨进行应力松弛实验,观察青年和老年尸体腰椎松质骨应力松弛力学特性的区别.

    作者:李亚军;李新颖;罗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格尔德霉素对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格尔德霉素(GDM)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的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细胞培养胶质瘤细胞株U251-MG和U87-MG,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与正常对照(NC)组相比,HGF显著提高了两种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P <0.05);GDM 作用48 h后,U87及U251细胞穿膜细胞数显著低于NC组及HGF组(P <0.05);GDM与HGF共同作用48 h,两种胶质瘤细胞穿膜细胞数量明显低于NC组及HGF组(P<0.05),接近于单纯GDM组.结论 GDM能够抑制HGF诱导的促进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

    作者:王春辉;刘松岩;韩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老年烧伤后康复期患者抑郁与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皮质醇表达的关系

    目的 观察烧伤后康复期老年患者抑郁情况,关注抑郁评分与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皮质醇(Cor)的关系.方法 选取102例烧伤后康复期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体检证实为健康的老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程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HSA)检测观察组血清中BDNF、MIF和Cor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同烧伤面积患者抑郁评分、BDNF、MIF和Cor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同抑郁程度患者血清中BDNF、MIF和Cor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抑郁评分与BDNF、MIF和Cor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烧伤后康复期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情绪,血清中BDNF、MIF和Cor的异常表达对促进患者抑郁的进展可能有一定价值.

    作者:马征;刘爱东;庞久玲;刘丹;高小英;刘悦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因素及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12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采用Brunstrom运动功能评分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因素.结果 康复成功105例(83.33%),失败21例(1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嗜烟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脑力劳动、焦虑状态以及抑郁状态均是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效果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脑力劳动是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保护性因素,年龄≥60岁、焦虑状态以及抑郁状态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康复训练中,应针对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婧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老年食管癌临床分期及术后放疗靶区确定中的作用

    食管癌发展一般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等阶段[1~3].因此其病程的发展往往需要5 ~10年的时间,老年人群是食管癌的高发人群.由于病程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待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才就诊时,往往已经不处于治疗的佳时期.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手术仍然能一定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4].术后辅助以放射治疗,可以消除术中难以清扫到的残余淋巴结,这有望改善患者预后.食管位于纵隔处,此处淋巴组织较为丰富,且转移淋巴结位置常较为分散[5].

    作者:陈珊宇;林勤;李夷民;朱鹭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累及胃肠道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新型的T细胞淋巴瘤,属于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分布于淋巴结内外的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分布在胃肠道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比较少见[1,2].本文拟进一步了解累及胃肠道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特点,并有效分析其预后.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并确诊为胃肠道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老年患者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60 ~82[平均(69.5±5.3)]岁.

    作者:卢菊林;胡亚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老年人根面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根面龋是指牙周暴露部位硬度较牙冠低,抗龋能力变差,容易出现龋洞的病症.根面龋位置隐蔽,容易被忽视.本研究分析老年人发生根面龋的危险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来我院口腔科门诊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325例,平均(70.94±5.85)岁,男146例,女179例;139例根面龋病为病例组;其他186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盛继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与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与手术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骨外科自201 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5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183例,在遵从患者自愿前提下参与实验,其中有93例患者选择手术内固定组,90例患者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负重行走情况等,并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与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关节功能恢复更好(P<0.05),并发症也较少(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较手术内固定可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选择何种术式则应综合考量手术难易程度、手术费用以及患者预期寿命等因素后决定.

    作者:于承海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脑卒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1年后死亡率观察

    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不同,后者具有典型的酶学异常,而脑卒中尚缺乏特异性较高的生物化学标识物[1,2].一些检测指标包括MIHSS、梗死体积、早期神经损伤体征、生长因子等,对于脑卒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具有一定意义[2,3],但是这些指标缺乏金标准,尤其是轻症患者.炎症标识物与脑卒中体积、严重度和临床结局有关联[4,5],但是,基础神经传递途径与炎症反应和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尚无定论.炎症径路和胆碱能信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6].

    作者:陈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老年人与中青年大肠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比较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1~3].本文对老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内镜表现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从而为大肠癌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445例经大肠镜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大肠癌的患者,其中年龄≥60岁303例,平均年龄(75.5±3.8)岁,年龄<60岁142例,平均年龄(55.2±3.8)岁.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影响

    深静脉血栓栓塞(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其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由于疼痛、创伤刺激、长期卧床以及肢体自主活动减少,DVT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针对这些病人的特点,加强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本文观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髋关节手术后DVT的疗效.

    作者:廖新丽;方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血清AFU和ADA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控制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病情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济南市43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4例正常对照人员进行血清AFU和ADA测定.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低,将43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控制不良组(HbA1c>9.0%)、血糖控制一般组(7.0%≤HbA1c <9%)和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 <7.0%),比较2型糖尿病各组和正常对照组间AFU、ADA和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分析AFU、ADA与FPG和HbA1 c的相关性.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血糖控制不良组AFU和ADA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3.29±2.17)vs(15.37±1.57);(23.61±3.07)vs(14.85土3.64),P<0.05],并且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rAFU=0.348,rADA=0.385,P<0.01)和空腹血糖水平(FPG,rAFU =0.296,rADA =0.385,P<0.01)呈正相关.血糖控制一般组和良好组与正常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FU和ADA活性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AFU和ADA在血糖控制不良时明显偏高,并且分别与HbA1c和FPG明显相关,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作者:王璐璐;逄曙光;段光兰;黄仙萍;陆勇;姜强;王聪聪;李梅;李友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心衰大鼠水通道蛋白2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心衰大鼠血管加压素V2受体、水通道蛋白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Wistar大鼠,应用腹腔注射阿霉素(3 mg/kg,1次/w,连续6 w)及睡眠剥夺,造成心衰大鼠模型,然后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芪苈强心组、中药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6组,服药4w后观察6组大鼠服药后血管加压素V2受体、水通道蛋白2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可减弱肾脏组织V2受体、水通道蛋白2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优于模型组,以中、高剂量组为著.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通过下调血管加压素V2受体、水通道蛋白2 mRNA表达而改善心衰水潴留状态.

    作者:张晓华;隋殿军;刘淑荣;刘新宇;邸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80例老年AECOPD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胸腺肽.结果 治疗组显效25(62.5%),有效13(32.5%),无效2(5.0%),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10(25.0%),有效17 (42.5%),无效13(32.5%),总有效率6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中及治疗后未见过敏、皮疹、胃肠道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 胸腺肽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AECOPD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作者:乐永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健康因素对洛阳市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洛阳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取多段随机抽样方法,以自编调查问卷为工具对洛阳20个行政村620位老人进行入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洛阳农村老人的健康水平整体不高;健康状况与其生活满意度具有较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生病时能否得到及时治疗”、“能否承担日常医疗费”和“是否享有医疗保险”对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 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进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是提高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作者:卢守亭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并早期机械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半导体降温毯及肌松冬眠合剂进行降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部患者均于伤后6h内及伤后第2~6天每天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ml,检测血清CRP的含量,应用速率放射比浊法进行测定.治疗14 d后,全部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1个月后,全部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观察组人院2~6d血清CRP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GCS和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机械通气配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疗效佳,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改善预后.

    作者:马君武;俞欣;黄永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