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莉;吕英;陈伟
目的 使用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对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针对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方法 将患者自身电磁波及过敏原检测结果输入仪器,经设备分析后将病理波形镜象回输,对2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脱敏配合药物治疗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组26例对照.结果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脱敏配合治疗哮喘控制率65.38%,对照组控制率34.62%,优于对照组.结论 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配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佳,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郭燕蓉;茆建国;赵小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又具有中心静脉置管优点的短期静脉营养方法.方法 将120例需要静脉营养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留置针颈外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留置针四肢静脉穿刺.比较两组病例留管时间,渗漏、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留管时间≥4天的病例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营养液渗漏,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留管时间≤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具有保留时间长,渗漏、静脉炎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短期静脉营养方法.
作者:文秀芳;张骅;徐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预防人工气道阻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本科建立人工气道病人38例,设为对照组,该组病人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 随机选择2006 年1月~2008年2月在本科建立人工气道病人38例,根据循证资料进行护理,设为实验组.结果 对照组患者人工气道阻塞发生率与循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应用于预防人工气道阻塞患者的护理,可提高患者主动配合能力,增加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人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贤凤;梁月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当患者痰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AFB),又具有临床相关症状及影像学改变时,常被诊断为涂阳肺结核而开始抗结核治疗.但有一些患者疗效欠佳,除考虑有原发耐药性的可能以及治疗方案不合理和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等因素外,还需考虑有无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可能,这是结核科、呼吸科医生值得重视的问题.
作者:马玙;王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糖尿病合并结核的临床治愈率.方法 对糖尿病合并结核进行全程管理.结果 提高病人对全程规律治疗的依从性.结论 提高糖尿病合并结核的临床治愈率,减少耐药的发生.
作者:张汉君;李彩红;陈新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着现代技术条件的改进,婴幼儿肺部手术愈来愈多,成功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2008~2009年8例3岁以下患儿肺部手术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患儿8例,男8例,年龄9个月~3岁,体重9~13 kg,ASAⅠ~Ⅱ级,病种包括右肺上叶结核,左肺下叶囊肿,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并脓胸,右总支气管异物.手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4例,合并呼吸道感染2例.
作者:哈斯艳;魏锦莉;李春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与传统胸穿抽液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积液引流术,对照组20例,常规用胸腔穿刺抽液2~3次/周,两组均正规抗痨治疗.观察临床症状,胸水吸收时间及综合疗效.结果 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时间缩短.胸水吸收时间,综合疗效比较,两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能减轻症状,缩短胸水吸收时间疗效确切.
作者:华文山;刘冬梅;徐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COPD伴SAHS稳定期患者在夜间睡眠状态时吸氧前后的动态血氧饱和度变化规律,并根据此规律给予相适应的氧疗方式,为临床氧疗提供依据,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改善认知.方法 对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重叠综合症的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研究吸氧前后的夜间睡眠动态血氧饱和度变化规律,并根据此规律给予相对应的氧疗方式.结果 重叠综合症患者夜间吸氧与未吸氧有显著差异.结论 纠正重叠综合征患者的夜间缺氧能明显地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徐锡凤;孙维敏;陈志萍;支秀琴;周敏;崔小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及纤维支气管镜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纤支镜检查后确诊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66例的临床、X线和纤支镜下表现.结果 主要症状为干咳,少数伴咳痰、咯血、发热、气急,体征有局限性干啰音,呼吸音减弱,少数呈广泛哮鸣音.X线表现为肺不张,肺内块状阴影,16例(24%)患者胸片无异常发现.纤支镜下所见分为浸润型,溃疡型,肉芽增殖型,疤痕型.钳检病理学阳性率62.7%,刷检物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74.6%.结论 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症状与X线表现无特征性,纤支镜检查中联合活检组织病理及刷检物涂片抗酸杆菌检测是有效的诊断手段.
作者:刘祥怀;潘小进;余燕;杨增华;陈大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先后报告发生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或聚集性病例,为此,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我市结防所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于2001年9月开始,连续8年对市区学校的初一、高一、中专新生,大专院校的大一新生进行了结核菌素(PPD)试验94914例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延河;尚军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环磷酰胺(CTX)、依地酸钙钠(EDTA)、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系统性硬化症(SSc)的疗效.方法 对16例SSc患者予CTX、EDTA、小剂量强的松联合治疗,一年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后记录皮肤硬紧度,四肢关节、指端溃疡个数,定期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ESR、C3、C4、CRP胸部CT、心脏彩超.结果 临床症状改善,皮肤软化明显,四肢关节、指端溃疡发生率显著下降,C3、C4升高,ESR、CRP下降.结论 CTX、EDTA、小剂量强的松治疗SSc效果良好.
作者:黄菁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唐山地区主要吸入性变应原.方法 选用20种变应原抗原对唐山地区160例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皮肤针刺试验.并将样本中44例4~18岁患者设为儿童组,116例19~80岁患者设为成人组.比较两组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 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率前8位的变应原分别为粉尘螨(DF)、屋尘螨(DP)、葎草、夏秋花粉Ⅰ、春季花粉Ⅰ、枝孢芽枝、多价真菌Ⅰ、春季花粉Ⅱ.儿童组中吸入变应原以单种过敏者为主,成人吸入变应原2~3种同时过敏者为多,两者之间χ2=4.04,P<0.01.结论 尘螨、葎草和夏秋花粉Ⅰ是唐山地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重要的变应原.
作者:李素娟;扈晓成;李海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是经典的炎症反应灵敏的急性时相蛋白,在炎症过程中浓度迅速增高.由于CRP反应速度快、变化幅度大,能关联疾病的活动度,而且受年龄、免疫状况、药物等的影响较小,因此可用于疾病的危险程度、病情跟踪、治疗效果的判断和预后的监测.
作者:韦仕高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栓塞剂对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咯血患者46例,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栓塞前进行造影,根据病灶是否有难以栓塞的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供血进行配对分组,分别以明胶海绵颗粒或PVA 颗粒栓塞.结果 明胶海绵栓塞组的有效率为78.3%,PVA颗粒组有效率为82.6%.两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别.所有疗效不佳的病例都发生在非支气管体循环供血动脉不能充分栓塞者.结论 充分栓塞支气管和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是介入治疗咯血成功的关键;选择何种栓塞剂对短期疗效无显著影响.
作者:谭志斌;江宏志;朱纯生;郭友;唐承富;肖亦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天,卡铂300 mg/m2,第1天;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250 mg/m2,6 h静脉持续滴注,第1、8天,卡铂同上.每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采用EORTC QLQ-C30和QLQ-LC13问卷对治疗前、后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变进行评价.结果 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期、临床缓解时间、1年生存率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质量各领域包括功能子领域及症状子领域评分治疗后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低剂量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能显著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潘辉林;黄岩;宋慧胜;冯正富;汤锐明;何耀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化疗组和44例非化疗组的肺癌中P-gp、VEGF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肺癌P-gp的阳性表达率为40.5%,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67.9%;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化疗组中P-gp、VEGF表达阳性者化疗后其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与肺癌的预后有明显的关系(P<0.05).结论 P-gp与VEGF两者联合检测对肺癌患者化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吕喜英;刘怀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20%甘露醇注射液是一种高渗性脱水剂,进入血液循环后,使血液渗透压升高,使组织中的水分进入血液,从而减轻组织的水肿.在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是临床应用中有不少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痛苦和损伤,现将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张会茹;郭秋红;张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呼吸科ICU住院的COPD患者中应用益生菌预防菌群失调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选择95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48)和对照组(n=47).两组病人均给予鼻饲能全力,根据病人耐受程度逐步提高每天供给量至其需要量,其中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用益生菌鼻饲10天.观察两组患者腹泻发生率和菌群失调情况并分类;比较观察两组患者EN达到目标供给量的时间和营养支持时间.结果 试验组病人腹泻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为40.4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粪便细菌油镜计数结果试验组菌群失调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达到目标供给量的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益生菌干预可减少COPD患者菌群失调性腹泻的发生,提高肠内营养的成功率.
作者:王传湄;徐丽丹;赖小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临床特点、外科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总结34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肺粘液表皮样癌,行肺叶切除术23例,全肺切除7例,肺楔形切除1例,纵隔镜淋巴结活检1例,转移肋骨活检1例,开胸探查1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术前确诊21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73.9%和62.5%.其中23例低度恶性肺粘液表皮样癌,1例有肺门淋巴结转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90.9%;11例呈高度恶性,淋巴结转移率63.64%,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14.3%和0.结论 原发性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以低恶性为主,低恶性粘液表皮样癌经彻底手术切除可获治愈,高恶性病人术后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预后差.
作者:于长海;尹静;刘颖;李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普鲁卡因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30例病人应用普鲁卡因120 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维持静脉滴注治疗,并根据咯血量、血压、调整滴速.对照组30例应用垂体后叶素15 u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维持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72小时,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83%;对照组显效率80%,总有效率97%.两组显效率及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普鲁卡因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但稍逊于垂体后叶素.
作者:周春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