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Ki-67和Surviv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陈中建

关键词:Ki-67, survivin, 胰腺癌
摘要:目的 观察Ki-67和Survivin在胰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胰腺癌患者78例,取胰腺组织做免疫组化,观察分析阳性细胞比例.结果 Ki-67在胰岛细胞瘤中几乎不表达,在胰岛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也较低(约5.3%),其在胰腺导管细胞癌中的表达率高(约93.7%),显著高于在胰腺细胞癌中的表达(P<0.01);Survivin在胰岛导管细胞癌中的表达率为88.2%,显著高于其在胰岛细胞瘤(6.3%)以及胰岛细胞癌(11.9%)中的表达(P <0.01);Ki-67、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癌组织的部位无关(P>0.05).并且胰腺癌分化程度越高,Ki67在胰腺癌中的表达越低(P<0.05).结论 Ki-67和Surviv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均增高,并且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相关,Survivin可以作为提示胰腺癌预后的指标.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将病例分为PSD组(83例)及脑卒中组(96例),选健康志愿者(53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采用基因测序法测定ApoE基因第四外显子112位(rs429358)和158位(rs7412)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结果 PSD组血清TC高于脑卒中组和对照组(F=3.314,P=0.038).PSD组ε3/ε4基因型频数(24例)高于对照组(7例),ε4/4基因频数(8例)高于脑卒中组(2例)(P <0.05);ε4等位基因频率(24.7%)高于对照组(9.4%)和脑卒中组(16.1%)(P<0.05).PSD组携带ε4等位基因的HAMD-24评分、TC水平高于非携带ε4等位基因组(P<0.05).结论 PSD患者存在血清TC代谢紊乱,ε4等位基因可能与PSD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具有相关性.

    作者:韩永凯;李静;张朝辉;宋景贵;张萍;李文强;王旭生;杜爱玲;张帆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复方斑蝥胶囊对老年晚期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近年来胃远端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下降,而食管胃交界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尤以西方发达国家为著[1,2],亚洲亦有明显上升,日本Kusano等[3]报道1962 ~1965年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发病率为2.3%,2001~2005年上升到10.0%,我国的发病率也有上升倾向[4].由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局部活检取材困难,早期检出率很低,影响了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的可能性和治疗效果.复方斑蝥胶囊由斑蝥、人参、黄芪、半支莲、刺五加、三棱等11味中药组成[5],具有破血消肖淤、攻毒蚀疮之功效,临床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良好.本文对老年晚期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采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王丽华;孙艳;曲荣锋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联合6-羟多巴胺及囊泡单胺类转运功能抑制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6-羟多巴胺(6-OHDA)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Ca2离子的改变.方法 阴性对照、6-OHDA(25、50、100、200 μmol/L)、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100、400、1 600 nmol/L)-6-OHDA(100 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前两大组于小同时間点(0、12、24、36、48 h),后一大组于0、24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JC-1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通过荧光探针强度检测PC12细胞内Ca2+离子浓度.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凋亡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上升,具有时間依赖性(P <0.001)PC12细胞△ψm降低比例随6-OHDA浓度增加而增加,并随作用时間的延长增加更加明显(P<0.001);细胞内Ca2+离子浓度随6-OHDA浓度增加而升高,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升高更加明显.加入利血平后,相应的细胞凋亡增多,细胞内△Ψm降低比例明显增加,Ca2+离子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6-OHDA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诱导PC12细胞内△ψm的降低及钙离子超载,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VMAT功能抑制进一步加重了6-OHDA的内源性毒性,引起△ψm的降低及钙离子超载加重,进一步加再细胞凋亡.

    作者:邢红霞;刘胜;袁燕;周慧聪;田小军;苏洲;张博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非器质性病变致绝经后出血的病因及与年龄分布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非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女性绝经期后出血(PMB)的原因,并探寻年龄分布的规律.方法 选取近3年在该院确诊为非器质性病变导致的患者110例,对其致病原因及年龄分布做出统计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属增生期占60%,腺囊型18.2%,萎缩型13.6%,腺瘤型4.6%,分泌期3.6%;患者的子宫大小与非器质性病变分型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增生期患者的年龄约为(59.92±6.34)岁,腺囊型(67.52±8.11)岁,萎缩型(59.23±6.83)岁,腺瘤型(56.93±5.42)岁,分泌期(52.24±2.61)岁.分泌期患者在绝经年限、FSH、LH、E2、P水平方面与其他各型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萎缩型在E2水平方面与其他各型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非器质性病变导致的PMB原因复杂,且有癌变的可能,年龄分布集中于55 ~65岁,故该年龄阶段的患者应当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作者:周永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唐山市老人院老年人便秘与抑郁患病及相关性

    便秘是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长期便秘可诱发多种疾病,严重者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管以外、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2].便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为了解老人院的老年人的便秘及抑郁患病现状及相关性分析,对唐山市的八所老人院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为进一步预防和治疗老年性便秘提供依据.

    作者:方小满;陈长香;杨卫;韩文婷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Brunstrom分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Brunstrom分期的影响.方法 按要求选择11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病程在1个月内的62例,病程>6个月的56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入院24 h内初评,评测次日介入康复,试验组运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运用常规的神经康复治疗技术;于8 w、16 w时分别作一次中评和末评,比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下肢Brunstrom分期在中评和末评时均有所改善.试验组中,病程1个月内的31例患者在中评时下肢功能达到BrunstromV~Ⅵ期的有16人,占51.61%.6个月以上的28例患者达到BrunstromV~Ⅵ期的也有12人,占42.86%.末评时分别达到了87.10%和67.86%;对照组中,中评时对应指标为22.58%和17.86%,末评时达到80.65%和28.57%.组间比较,中评时,试验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评时,病程1个月内的卒中患者在试验组中改善例数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脑卒中患者,试验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短期内更能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提高,优于神经康复治疗技术.能促进病程长久的脑卒中患者更快的恢复,而对病程短的脑卒中患者,在长期疗效中体现出的效果优势不明显.

    作者:龚泽辉;王义亮;袁柯;杜富勤;武龙华;李淑勇;郭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帕金森(PD)的有效性.方法 9例PD患者均接受UC-MSCs治疗.4次(蛛网膜下腔注射干细胞),注射干细胞数量为(2~5)×107/次个.治疗前、治疗后28 d、治疗后6个月按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对3次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后第28天患者的UPDRS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UPDRS积分与治疗后28 d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仅1例出现低热症状,后自行好转,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UC-MSCs治疗PD病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但尚不能逆转疾病的进展.

    作者:卢爱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噻托溴铵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变化

    研究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高表达,同时证实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患者病变进展中的促进作用[1,2].噻托溴铵是一种新型长效M-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本实验观察噻托溴铵对老年COPD患者血清中NO、NOS和GM-CSF的调节作用.

    作者:张培莉;杨发满;刘冀;杨青岩;汪元浚;李蓉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腹泻患者粪便来源的气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2010年夏季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来源的气单胞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收集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分离鉴定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开展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收集1 678份粪便标本,分离到气单胞菌99株,,其中维氏气单胞菌40株、豚鼠气单胞菌37株、嗜水气单胞菌22株.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及头孢西丁的敏感率分别为82.8%、67.7%、47.5%、41.4%和27.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此外,五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不同气单胞菌种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杭州地区夏季成人腹泻患者气单胞菌的分离率较高,较多菌株对治疗腹泻的常用药物耐药,应该进行持续监测.

    作者:葛樯樯;白永凤;陈晓;余斐;郑书发;陈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射治疗法和局部化疗法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选择佳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来该院治疗的8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射治疗法和局部化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体有效率为100% (43/43),高于对照组的69.8%(30/43),差异显著(x2=15.32,P<0.01).两组不良反应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通过手术治疗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胡银徐;曹颖;张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poB100与SREBP-1c的影响

    目的 研究姜黄素干预小鼠载脂蛋白B100(ApoB100)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 EBP-1 c)在肝脏表达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探讨姜黄素治疗NAFLD的机制,为姜黄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实时PCR方法对比正常组、NAFLD模型组、姜黄素预防组、姜黄素治疗组中肝脏ApoB100和SREBP-1c的m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ApoB100 mRNA在模型组表达增高,而在预防组和治疗组表达均降低(P <0.05);SREBP-1c mRNA在模型组表达增高,而在预防组和治疗组与正常组相比表达均增高(P<0.05).结论 应用姜黄素对于NAFLD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能不是通过凋节SREBP-1c mRNA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梁衍锋;张东东;孙俐俐;倪蕾;王淑秋;马小茹;刘蕾;刘君星;王芳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分期治疗肩-手综合征的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分期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Ⅰ期SH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针刺结合康复组(针康组)10例和康复组10例针刺组10例;30例Ⅱ期的患者同上处理.结果 针康组对于Ⅰ期SHS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针康组对于Ⅱ期SHS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能力的改善优于康复组(P<0.05);针康组和针刺组对于Ⅱ期SHS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能力的改善优于Ⅰ期患者(P<0.05);而康复对于Ⅰ期SHS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能力的改善优于Ⅱ期患者(P<0.05).结论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SHS比单纯康复和针刺治疗有一定优势,而且康复训练应该早期介入.

    作者:李西忠;刘延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辨证治疗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70 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治疗参照相关诊疗指南制定稳定期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治疗26 w,分别对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 血清CRP、IL-8 、TNF-α水平与健康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IL-8除外,P<0.01)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P<0.01);血清CD3+T水平组间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D4+T水平与健康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D8+T水平试验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血清CD4 +/CD8+水平与健康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前较低(P<0.01);试验组疗后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P<0.05).结论 COPD稳定期综合治疗方案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8、TNF-α和CRP水平,改善炎症损伤;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张海龙;曹帆;王明航;李素云;马利军;李建生;余学庆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脑梗死后氧自由基的过度表达是引起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自由基的级联反应,将引起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脑内血管内皮自爆的损伤,同时氧自由基还会使花生四烯酸(AA)等进行单向转化导致血栓素A的形成增加,引起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区血管内皮细胞对血小板的黏附作用加强,导致梗死范围的扩大[1],所以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进行的神经保护治疗能有效防止脑梗死范围的扩大,本研究主要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对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作用.

    作者:王江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舌癌中Dickkopf-1和β-catenin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研究Dickkopf-1蛋白及β-catenin蛋白在舌癌中的表达与舌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舌癌组织,30例正常舌黏膜组织中Dickkopf-1的阳性表达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分析它们与舌癌临床病理指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改变对舌癌的侵袭能力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结果 舌癌中Dickkopf-1蛋白的阳性表达低于正常舌黏膜组织(P<0.01),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高于正常舌黏膜组织(P<0.01);Dickkopf-1和β-catenin蛋白在舌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转移有关(P<0.01).舌癌中Dickkopf-1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0.529,P<0.01).结论 Dickkopf-1和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或缺失与舌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活化Wnt/β-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王鹏;苏哲君;李乐;王敬;李春辉;霍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中老年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在非小细胞肺癌行肺癌根治术病人中,术前1 w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对术后围术期及康复期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8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在术前1 w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未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在术后第3天(围术期)、术后第30天,采用QLQ-C3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和QLQ-LC13肺癌特异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在围术期,实验组在生活质量评分及肺癌特异性量表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康复期,两组在生活质量评分及肺癌特异性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术前1 w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围术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艾君;郑贸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36例结肠癌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开腹结肠癌根治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12 ~ 24个月,两组均未出现切口转移,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与开腹手术具有同样的效果,可以安全地用于结肠癌根治的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周录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丹参预防房颤致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房颤(心房纤颤)是成年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60 ~ 69岁和80 ~ 89岁人群房颤患病率分别可高达2%和9%[1].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升高,Framinghma[2]研究显示;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中,房颤组比非房颤组的脑卒中危险增加17.6倍;而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中,房颤组比非房颤组的脑卒中危险增加5.6倍.脑卒中发生率高和抗凝药物服药率低是中国房颤病人的特点之一,随着年龄增长,脑卒中与房颤的关系愈加密切,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高风险使抗栓治疗成为房颤治疗的重要部分.

    作者:于清华;尚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2003~2012年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补偿情况及其对策

    目的 通过分析2003~2012年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费用补偿情况,探讨参合农民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方法 从吉林省新农合统计信息系统中调取2003~ 2012年10年的新农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省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费用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2 198元上涨为2012年的5 408元;实际住院补偿比例和门诊补偿比例不断升高,由2003年的27.0%和15.1%上涨为52.5%和37%.2012年住院和门诊次均自费占年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5.5%和1.1%.结论 10年间,吉林省新农合的住院补偿比例逐年上升,农民的受益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住院患者次均个人自费占其年收入的比例依然较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没有真正消除.建议加强医疗费用控制,规范医疗诊断和治疗行为,扩大新农合药品目录范围,从而完善新农合的补偿制度,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

    作者:刘中正;张秀敏;王昕晔;赵璐;李晶华;沈文生;王国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老年患者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老年甲状腺结节患者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175例老年体检者进行甲状腺功能以及彩超检查,根据有无甲状腺结节分为结节组与正常组,对两组进行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甲状腺结节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上升的趋势,彩超结果发现,除结节组甲状腺前后径线较正常组增加外(P<0.01),其余参数均未见异常.两组甲状腺功能结果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年龄分组,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T3、FT3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老年人群中,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较高.早期小结节对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而TT3、FT3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作者:王征;李伟汉;张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