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皮生长因子对U251胶质瘤细胞系生物学行为

李宏宇;沈维高

关键词:胶质瘤, 表皮生长因子, IL-6, 侵袭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GF)对U251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影响以阐述胶质瘤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观察EGF对U251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Transwell方法检测EGF对U251侵袭能力作用,实时RT-PCR检测替莫唑胺作用后U251细胞中IL-6 mRNA表达.结果 0.1和1.0 ng/ml浓度EGF可以显著刺激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P<0.05),同时可以促进IL-6的表达.结论 0.1,1.0 ng/ml浓度EGF下,可以促进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同时这一过程可能与IL-6的高表达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心理健康程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子女社会属性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心理健康程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子女社会属性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3~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20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影响老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对该因素进行干预,对比研究干预前后子女社会属性的改变情况.结果 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婚姻状况、对子女满意程度、现居住情况、家庭和睦情况两组间人数比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现居住情况、家庭和睦情况是老年心理健康主要影响因素.对以上主要影响因素干预一年后子女的相关社会属性中除经济收入之外均有明显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尽可能避免老年人群中空巢家庭的产生,重视家庭成员间的和睦情况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老年人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可有效促进子女社会属性.

    作者:周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低频脉冲磁场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频磁场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增殖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不同照射强度为照射组,不加磁场干预为对照组.照射条件:磁场频率为15 Hz,强度分别为0.8 mT、1.4 mT、1.8 mT,照射时间为4 h/d,连续照射4d.应用MTT法检测CMECs增殖,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Cx43蛋白表达.结果 细胞生长结果显示,磁场能够促进CMECs增殖.1.4 mT组照射第2天后CMECs生长速度加快,在第3天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在第4天生长为旺盛,之后进入生长平台期,第2~7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细胞生长峰期曲线明显前移并且峰值增高.1.4 mT组、1.8 mT组CMECs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t=14.771、16.247,P <0.05).CMECs增殖在1.4 mT组和1.8m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2,P>0.05).0.8 mT组CMECs增殖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t=1.771、P>0.05).磁场照射后Cx43表达明显下调,0.8mT、1.4mT、1.8mT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4、5.780、6.165,P<0.05),而1.4mT组和1.8mT组Cx43蛋白的表达下调更为明显,与0.8 mT组差异显著(t=3.768、4.195,P<0.05).而Cx43蛋白的表达在1.4 mT组和1.8 m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2,P >0.05).结论 低频脉冲磁场能促进CMECs增殖和增强细胞活力,下调Cx43表达,其在分子水平上的可能作用机制表现为对Cx43的有效调控.

    作者:罗海燕;郑昭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老年宫颈癌与中青年宫颈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对比

    目的 探析老年及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确诊的200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宫颈活检病理学特点.结果 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的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患者(13%vs 4%,x2=0.023,P <0.05),细胞分化低者(Ⅱ~Ⅲ级)显著高于老年患者(77%vs 38%,x2 =29.639,P<0.001),首诊时远处脏器转移率显著高于老年患者(15%vs.5%,x2 =5.556,P<0.05),局部淋巴转移率也显著高于老年患者(52% vs 18%x2=25.407,P<0.05).结论 与老年宫颈癌患者相比,中青年患者腺癌发生率较高,细胞分化低者居多,淋巴和远处脏器转移较早.

    作者:宋云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IL-5、Cys-LTs水平

    目前认为气道炎症是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和本质[1].本研究选取白介素-5 (IL-5)、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作为炎症反应标记物,探讨其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水平的表达.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8月就诊于我院呼吸内科的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18例为哮喘组,其诊断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推荐的标准[2],住院后给予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氧疗、解痉平喘等)达缓解期.选取同年8月来自我院的职工体检志愿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其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Pred均在80%~ 120%范围,无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体检指标正常.

    作者:牛小群;李永霞;董昭兴;陈敏;曹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老年人EB病毒感染致多脏器衰竭6例

    EB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儿童时期,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多种相关疾病是儿童常见的疾病[1,2].成人感染率95%,保持长期潜伏状态,一般无症状.但是,临床工作中发现,成人尤其是老年人EB病毒感染与儿童EB病毒感染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在临床上可因病情复杂而误诊误治以致延误病情.本文就我院近年收治的6例老年人EB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王莉华;庞晓璐;高志英;高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白藜芦醇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株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A、bFGF和Ang-2表达的机制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株SO-RB50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SO-RB50细胞株,分别加入6.25、12.5、25、50、100 μmol/LRes,对照组加等量0.5%二甲亚砜(DMSO),孵育24、48 h后,MTT方法观察Res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RT-PCR、Western印迹分别测定50 μmol/L Res处理48 h后VEGFA、bFGF和An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Res可显著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生长,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Res作用后VEGFA、bFGF和Ang-2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es具有抗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A、bFGF和Ang-2表达有关.

    作者:崔平;南娜;康洁;李军会;申景然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老年压力性溃疡18例

    慢性难愈创面常见于长期卧床或由创伤因素所致,其治疗原则主要为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恰当引流、控制感染、改善血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组织形成、合适的组织移植覆盖等.创面的处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难愈创面多经长期规范换药治疗不愈合,且因患者全身状况差或局部创面窦道形成等情况造成一期难以愈合[1],压力性溃疡作为老年患者常见的慢性难愈创面,成为慢性难愈创面治疗的代表.近些年随着负压引流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宋斌;刘进辉;李明华;刘冬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α-硫辛酸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α-硫辛酸(α-LA)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8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非干预组(DM组)、糖尿病α-硫辛酸治疗组(LA组),每组10只.DM组和LA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确定造模成功后,LA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12 w.12 w后心脏采血检测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脂,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离大鼠视网膜,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p-P38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LA组大鼠BG、HbA1c明显升高(P<0.05);与NC组相比,DM组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与DM组比较,LA组MDA水平下降(P<0.05),SOD水平升高(P<0.05).与NC组相比,DM组和LA组p-P38蛋白表达和Caspase-3 mRNA表达增多;与DM组相比,LA组大鼠视网膜中p-P38蛋白表达和Caspase-3 mRNA表达减少.结论 α-LA可逆转高糖引起的氧化/抗氧化水平失衡,从而发挥对DR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P38蛋白和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周瑾;应长江;李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MIPPO技术在骨质疏松性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骨质疏松性胫骨远端骨折临床常见,因其常伴有软组织的损伤和肿胀,加之髓内固定系统应用的限制,钢板固定成为目前的金标准.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了保证骨折绝对稳定而必须广泛剥离骨膜常造成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对老年人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此类特殊人群及特殊部位骨折的治疗,通过间接复位技术,尽量减少对骨折部位血供及骨本身的影响,以期达到生物学固定已成为共识.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1] (MIPPO)就是代表之一,已有文献报道[2],MIPPO可以减少骨膜损伤,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我院近年应用此技术治疗老年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志勇;孙晓威;解光越;侯晓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老年双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不同手术方式及疗效

    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是常见的一种颅脑损伤,其中双额颞部颅脑损伤的受伤范围波及较广,出血水肿严重,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损伤类型[1,2].重型颅脑损伤多在早期并发脑疝,这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致死率可高达40%左右.因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在于快速有效地降低颅内高压,这就决定了开颅术式选择的重要性[3].本文对比冠状切口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及常规双侧皮骨瓣同时开颅术治疗老年双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

    作者:周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老年女性骨质疏松(OP)性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住院的60岁及以上OP性骨折252例老年女性患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年龄、体质指数、父母亲髋部骨折史、当前吸烟、每日饮酒大于3个单位、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高血压史、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史是影响本地区老年女性OP性骨折的主要因素.结论 影响本地区老年女性OP性骨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影响因素可为干预本地区未骨折的社区老年女性高危人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作者:何斌;王玉环;陆宁;张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丹蒌片治疗高龄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治疗后心绞痛的疗效

    目的 评价丹蒌片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缓解的疗效.方法 连续选择201 1年2月至2012年10月该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西药+丹蒌片组,n=31)和B组(常规西药组,n=29).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有效率、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导联数及T波低平(或倒置)导联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导联数及T波低平(或倒置)导联数、hs-CRP均比B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丹蒌片可以改善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支架植入术后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的心绞痛缓解率,在临床中可以推广.

    作者:袁峰;管春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PTPN22-1123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青海藏族人群RA发病的相关性

    目的 检测中国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中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PrPN22)基因1123G>C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SNaPshot技术分析了青海藏族人群中87例散发RA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PTPN22 1123位点基因型.结果在中国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中PTPN22 1123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GG、GC及CC,RA组:GG 7(8.0%) GC 34(39.1%) CC 46(52.9%);健康组:GG 4(4.4%) GC44(48.9%) CC 42(46.7%).3种基因型在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x2 =2.232,P=0.328).青海藏族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分布与日本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显著(x2 =37.288,P=0.000),与中国上海地区汉族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显著(x2 =48.234,P=0.000),与中国河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显著(x2=67.181,P=0.000),RA组中各基因型与抗CCP抗体无显著性差异(x2=0.801,P=0.723).结论 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中PTPN22 1123G >C基因多态性与RA发病可能无相关性.青海地区藏族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分布与日本、中国上海汉族及中国河北汉族健康人群比较,PTPN22 1123基因频率分布可能存在差异.青海地区藏族RA组中PTPN22 1123基因型与抗CCP抗体可能无相关性.

    作者:张培莉;杨发满;刘冀;石荣;卓么才旦;马川;杨青岩;汪元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在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中的作用

    相关文献表明,国外及国内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分布约为45%及57%左右[1].早期进行功能训练是预防与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主要方法[2],近年来又出现了电生理治疗、中医疗法等新的治疗方案,且相关临床研究已证明此类方面在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确实有效[3],但还未见两方法联合应用于高年龄患者的相关研究.本文对神经肌肉电刺激法(NMES)、电针灸法及两法联合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作者:李鹰;赵良梅;陈登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的疗效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187例,其中腹腔镜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01例,开腹组(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86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大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明显小于开腹手术组(均P <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清扫淋巴结的数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②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切口种植、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切口疝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老年人直肠癌安全有效,其疗效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基本相近,并具有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快、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康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核心蛋白聚糖基因改造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改造核心蛋白多糖基因(DCN)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探讨DCN蛋白的肿瘤抑制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含有重组DCN的质粒pBlueseript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及PCR产物经EcoRⅠ及XhoⅠ双酶切后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中,获得重组载体pcDNA3.1-DCN/His(M-DCN),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 PCR获得目的片段(1 119 bp),重组载体pcDNA3.1-DCN/His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DCN的cDNA片段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中.结论 成功构建含有M-DC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韩旭;王玲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5、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组织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CEACAM)5和6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11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作为观察组,以6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EACAM 5和6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中CEACAM 5和6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CEACAM 5和6表达与肿瘤细胞周围炎细胞的反应程度、是否为浸润性、肿瘤大径、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EACAM 5和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EACAM 5和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均参与肿瘤的进展,联合检测可能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宋琳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BP神经网络相关性

    目的 探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地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为制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了中国157个市、县、区级医院和有关单位及高等院校测定的2 135例健康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对其与地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显著性分析,并运用BP神经网络模拟其与地理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 发现中国健康正常老年女性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地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很显著,并且用BP网络得到的预测值有较高的精度,从而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精确的内插出中国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的地理分布图.结论 BP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模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地理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同时也可以从地理分布图得到中国任何地方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参考值,对其规律性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作者:井静;葛淼;何进伟;张亚平;向思亭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肝癌模型大鼠肝硬化期IL-1β、IL-6、TNF-α的水平变化及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肝癌模型大鼠肝硬化期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和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只.实验组按0.2 ml/kg体重静脉注射400 ml/L CCl4橄榄油,2次/w,注射12 w;对照组静脉注射同等量的橄榄油.然后在第4、6、8、10、12周检测两组外周血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 第4、6、8周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周实验组血清IL-1β高于对照组(P<0.05),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实验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肝硬化期血清IL-1β、IL-6、TNF-α的变化较为明显,可有效反映疾病的发展转归.

    作者:侍阳;宋庆伟;于生才;邹海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以及发展的时间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以及随时间进展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趋势.方法 选取122例不同部位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其发病急性期及随访2年时间,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价其认知功能.结果 脑干和小脑组的综合得分别为27.0l ±1.77、26.98±1.80,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丘脑组、内囊基底节区、大脑皮层等区域综合得分分别为24.35±2.33、23.91 ±2.24、22.01±1.09,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随访2年,脑干梗死组、小脑梗死组发病后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出现,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而丘脑区、内囊基底节区在3个月、6个月时较之发病时变化不明显,12个月时则呈现恶化趋势,与发病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脑皮质腔隙性脑梗死组则在6个月时有较为明显的恢复(P<0.05),12个月、24个月时则变化不明显.结论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与梗死的部位相关,并且随着梗死后时间的推移,呈现缓慢恶化的趋势.

    作者:高路燕;王洪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