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没食子酸对人胰腺癌NIA PaCa-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没食子酸对MIA PaCa-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细胞色素C,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没食子酸抑制M1APaCa-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没食子酸可下调BclO蛋白和上调Bax蛋白,降低MIA PaCa-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促进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释放入胞质,触发MIA PaCa-2细胞凋亡.结论 没食子酸可能通过线粒体信号传导途径诱导MIA PaCa-2细胞凋亡.
作者:王莹;赵洪昌;王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酸枣提取物对紫外损伤后果蝇的寿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佳的紫外线照射剂量,给果蝇饲喂不同剂量(o、1、5、10 mg/ml)的酸枣提取物,统计果蝇的寿命,计算平均寿命、高寿命及半数死亡时问,并测定其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饲喂酸枣提取物后,各剂量组果蝇的平均寿命,高寿命,半数死亡时间均高于模型组,体内CAT活性、SOD活性均高于模型组,且随着酸枣提取物浓度的增大,酶活性增强;果蝇体内MDA含量较模型组减少,且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酸枣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作用,可以作为相关保健食品的原料.
作者:张泽生;邵婵;胡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运动训练对大鼠肝脏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对其进行游泳训练.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即未运动的对照组,适当运动组(运动1h)和力竭运动组(运动6h).采用三磷酸腺苷(ATP)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肝脏线粒体产生ATP的水平,采用戊巴比妥方法检测各组肝脏线粒体中过氧化脂质的浓度,采用活性氧自由基(ROS)检测各组肝脏线粒体的ROS水平.结果 力竭运动组大鼠肝脏线粒体的ATP水平高于对照组,但低于适当运动组(均P<0.05).力竭运动组大鼠肝脏线粒体过氧化脂质的浓度和ROS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均P<0.01).结论 适当运动有利于大鼠肝脏线粒体产生ATP,而力竭运动使大鼠肝脏线粒体产生ATP的功能受抑制,大鼠体内产生的过多的ROS可能是通过氧化线粒体膜的脂质成分从而影响线粒体合成ATP.
作者:张本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涉方法抑制胃癌细胞(AGS) Bmi-1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AGS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涉方法抑制人胃癌细胞AGS中Bmi-1基因的表达,利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利用侵袭试验检测AGS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涉方法抑制Bmi-1表达后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细胞侵袭性减弱.结论siRNA介导的Bmi-1基因的表达沉默,使胃癌细胞AGS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减弱,Bmi-1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李岩;李薇;宋伟;孟莹;崔久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钙离子对肝脏和脾脏铁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注射等渗的NaCl溶液、MgCl2溶液和CaCl2溶液1w及FeCl3溶液1d,小鼠处死后收集肝脏和脾脏,使用比色法测定肝脏和脾脏铁,使用半定量RT-PCR检测肝脏和脾脏膜铁转运蛋白和二价金属转运蛋白mRNA含量;使用Western印迹测定肝脏和脾脏铁代谢相关蛋白含量.结果 与注射NaCl比较,注射CaCl2可显著减少肝脏铁和脾脏铁含量(P<0.05),上调肝脏和脾脏铁输出蛋白mRNA的表达(P<0.05),此外还影响肝脏和脾脏多种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结论 钙离子在调节组织铁含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郭晓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株SO-RB50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SO-RB50细胞株,分别加入6.25、12.5、25、50、100 μmol/LRes,对照组加等量0.5%二甲亚砜(DMSO),孵育24、48 h后,MTT方法观察Res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RT-PCR、Western印迹分别测定50 μmol/L Res处理48 h后VEGFA、bFGF和Ang-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Res可显著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生长,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Res作用后VEGFA、bFGF和Ang-2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es具有抗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A、bFGF和Ang-2表达有关.
作者:崔平;南娜;康洁;李军会;申景然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与幽门螺杆菌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用乙酸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然后分为4组,在模型复制后的第12~19天,每天进行2次灌胃:Ⅰ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Ⅱ组(幽门螺杆菌、生理盐水)、Ⅲ组(阿司匹林、生理盐水)、Ⅳ组(幽门螺杆菌、阿司匹林).在模型复制后的第20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转化生长因子因子-α(TGF-α)的表达,pH计检测胃液pH.结果 4组之间胃黏膜PCNA、TGF-α的积分光密度和胃液pH都有统计学差异(P<0 01).结论幽门螺杆菌和阿司匹林通过抑制PC-NA和TGF-α表达以及促进胃酸分泌抑制溃疡愈合.
作者:刘韩;王国忠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运动联合骨疏灵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6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造模组(Model组)、运动组(EX组),骨疏灵组(GSL组)和运动+骨疏灵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附近一团脂肪,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按不同要求灌胃给药和运动,干预12 w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BGP)、碱性磷酸酶(ALP)和(TRACP)的变化,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 与Model组比较,各干预组BGP、ALP均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TRACP值EX组和GSL组数值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EX+ GSL组呈显著性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各干预组BGP、ALP值显著降低(P<0.05)、TRACP数值升高,但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结论 切除卵巢可致大鼠BGP 、ALP活性降低,TRACP活性升高,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运动及中药骨疏灵治疗均可有效促进骨形成增加,部分抑制骨吸收,两者联合应用表现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表明运动联合中药骨疏灵可减缓骨量的降低速度,防治骨质疏松.
作者:刘建宇;余根秀;魏星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α-硫辛酸(α-LA)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8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非干预组(DM组)、糖尿病α-硫辛酸治疗组(LA组),每组10只.DM组和LA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确定造模成功后,LA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12 w.12 w后心脏采血检测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脂,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离大鼠视网膜,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p-P38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LA组大鼠BG、HbA1c明显升高(P<0.05);与NC组相比,DM组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与DM组比较,LA组MDA水平下降(P<0.05),SOD水平升高(P<0.05).与NC组相比,DM组和LA组p-P38蛋白表达和Caspase-3 mRNA表达增多;与DM组相比,LA组大鼠视网膜中p-P38蛋白表达和Caspase-3 mRNA表达减少.结论 α-LA可逆转高糖引起的氧化/抗氧化水平失衡,从而发挥对DR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P38蛋白和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周瑾;应长江;李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中药生地-山茱萸对db/db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先天自发肥胖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适应性喂养1w以后,将实验小鼠按照血糖值分组并给药.分为生地组、山茱萸组、生地-山茱萸高、低剂量)组,空白组(db/m),模型组(db/db).模型组与空白组给予相应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2 w.末次给药后禁食12h,内眦采血,同时宰杀小鼠取肾脏,测定指标.结果 各组实验小鼠体重、血糖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生地-山茱萸各组小鼠血糖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其中生地-山茱萸高剂量组更加显著降低;各组实验小鼠尿微量白蛋白与空白组比较均有增加,生地组及生地-山茱萸高剂量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较模型组降低,其余各给药组有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各给药组小鼠尿素氮水平较模型组降低,其中生地组、生地-山茱萸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肾脏病理结果:模型组主要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区增宽,基质增多,HE染色呈深伊红染;药物应用后肾小球毛细血管数目增多,系膜基质减少.结论 生地-山茱萸对db/db小鼠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吕高虹;许惠琴;秦佩佩;刘斌;吕兴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肝癌模型大鼠肝硬化期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和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只.实验组按0.2 ml/kg体重静脉注射400 ml/L CCl4橄榄油,2次/w,注射12 w;对照组静脉注射同等量的橄榄油.然后在第4、6、8、10、12周检测两组外周血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 第4、6、8周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周实验组血清IL-1β高于对照组(P<0.05),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实验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肝硬化期血清IL-1β、IL-6、TNF-α的变化较为明显,可有效反映疾病的发展转归.
作者:侍阳;宋庆伟;于生才;邹海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改造核心蛋白多糖基因(DCN)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探讨DCN蛋白的肿瘤抑制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以含有重组DCN的质粒pBlueseript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及PCR产物经EcoRⅠ及XhoⅠ双酶切后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中,获得重组载体pcDNA3.1-DCN/His(M-DCN),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 PCR获得目的片段(1 119 bp),重组载体pcDNA3.1-DCN/His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DCN的cDNA片段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中.结论 成功构建含有M-DC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韩旭;王玲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NF-κB对ox-LDL诱导的培养的单核巨噬系细胞株U937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NF-κB的测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ox-LDL诱导的单核巨噬系细胞株U937细胞凋亡有NF-κB的表达,加入NF-κB的阻断剂PDTC后细胞凋亡率降低.结论 NF-κB对ox-LDL诱导的培养的单核巨噬系细胞株U937细胞凋亡起促进作用.
作者:王凌云;张尉华;王宇飞;郑杨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利用二氮嗪(DZ)预处理骨骼肌成肌细胞,探讨DZ预处理对H202损伤L6骨骼肌成肌细胞的作用.方法 培养L6骨骼肌成肌细胞株(L6SkM),分成正常对照组、H2O2损伤组和DZ预处理组,用HE染色、MTT、LDH检测、免疫组化、流式等方法检测DZ预处理对氧化应激损伤L6骨骼肌成肌细胞的作用.结果 DZ预处理能改善氧化应激损伤L6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减少细胞凋亡,明显提高细胞的生存率.结论 DZ预处理对氧化应激损伤L6骨骼肌成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红霞;薛国钰;刘丽霞;龚淼;张亚楠;邵素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丹参多酚酸盐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组(预处理组)、丹参多酚酸盐后处理组(后处理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三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左右颈总动脉40 min,再灌注100 min.预处理组建模前1h给予丹参多酚酸盐30 mg/kg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30 mg/kg;后处理组在建模后给予丹参多酚酸盐30 mg/kg.观察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应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大鼠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①假手术组心肌无梗死现象,预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后处理组(P<0.05).模型组LDH活性明显升高(P<0.01),预处理组LDH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后处理组(P<0.01).②模型组MDA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SOD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预处理组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后处理组,但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0.01);SOD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后处理组,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张亚杰;王旭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恩施硒茶硒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大鼠后,行恩施硒茶硒多糖灌胃4w,观察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BG)值、胰岛素(INS)值、肝葡萄糖激酶(GK)的活性、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脾脏、胸腺系数的变化.结果 恩施硒茶硒多糖能明显使糖尿病大鼠的FBG降低,MDA的含量减少,脾脏、胸腺系数升高,GK、SOD和GSH-Px的活性增强.结论 恩施硒茶硒多糖具有降低FBG,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的作用.
作者:王振富;钟灵;李玉山;肖本见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芪黄明目胶囊对2型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芪黄明目高、中、低剂量组,另设C57BL/6小鼠对照组.灌胃给药3个月,取小鼠视网膜,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Real Time 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视网膜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相关抗原2 (Bcl-2)、白血病/淋巴瘤相关抗原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凋亡相关因子(Fas)、Fas受体(FasL)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芪黄明目能不同程度的降低视网膜细胞凋亡率;降低视网膜Bax和Caspase-3的表达,升高Bcl-2表达水平及Bcl-2/Bax比值,但对Fas和FasL表达无影响.结论 芪黄明目可通过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Caspase-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率而发挥糖尿病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会欣;王宏涛;崔庆飞;朱慧明;魏刚;齐晓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IL-1β或IL-6对人单核细胞细胞株U937 CD68 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人IL-1β或IL-6分别与U937细胞共培养6、12和24 h.应用RT-PCR分别检测各实验组清道夫受体CD68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IL-6干预组中,不同浓度水平的IL-6刺激下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且随IL-6浓度的增加逐级递增;在IL-1β干预组中,不同浓度水平的IL-1β刺激下的表达亦均较对照组增加,但未呈现浓度依从性,高浓度组U937细胞清道夫受体CD68的表达有所下降.结论 IL-1β或IL-6可以诱导U937细胞中CD68的表达,IL-1β或IL-6水平升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张丽;王秀艳;张鹏霞;高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状态诱导成骨细胞系MC3T3-E1凋亡中线粒体途径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过氧化氢处理后MC3T3-E1的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JC-1流式细胞学检测线粒体膜电位;DCFH-DA流式检测活性氧簇(ROS)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线粒体Bax表达水平.结果 MC3T3-E1过氧化氢处理后,细胞增殖明显抑制呈剂量效应关系,ROS活性和凋亡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 过氧化氢可以增加细胞内ROS水平,通过激活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郭宝磊;杨茂伟;梁单;曹军军;杨蕾;郭晓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低频磁场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增殖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不同照射强度为照射组,不加磁场干预为对照组.照射条件:磁场频率为15 Hz,强度分别为0.8 mT、1.4 mT、1.8 mT,照射时间为4 h/d,连续照射4d.应用MTT法检测CMECs增殖,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Cx43蛋白表达.结果 细胞生长结果显示,磁场能够促进CMECs增殖.1.4 mT组照射第2天后CMECs生长速度加快,在第3天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在第4天生长为旺盛,之后进入生长平台期,第2~7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细胞生长峰期曲线明显前移并且峰值增高.1.4 mT组、1.8 mT组CMECs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t=14.771、16.247,P <0.05).CMECs增殖在1.4 mT组和1.8m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2,P>0.05).0.8 mT组CMECs增殖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t=1.771、P>0.05).磁场照射后Cx43表达明显下调,0.8mT、1.4mT、1.8mT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4、5.780、6.165,P<0.05),而1.4mT组和1.8mT组Cx43蛋白的表达下调更为明显,与0.8 mT组差异显著(t=3.768、4.195,P<0.05).而Cx43蛋白的表达在1.4 mT组和1.8 m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2,P >0.05).结论 低频脉冲磁场能促进CMECs增殖和增强细胞活力,下调Cx43表达,其在分子水平上的可能作用机制表现为对Cx43的有效调控.
作者:罗海燕;郑昭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GF)对U251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影响以阐述胶质瘤发生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观察EGF对U251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Transwell方法检测EGF对U251侵袭能力作用,实时RT-PCR检测替莫唑胺作用后U251细胞中IL-6 mRNA表达.结果 0.1和1.0 ng/ml浓度EGF可以显著刺激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P<0.05),同时可以促进IL-6的表达.结论 0.1,1.0 ng/ml浓度EGF下,可以促进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同时这一过程可能与IL-6的高表达有关.
作者:李宏宇;沈维高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近20年的临床研究显示,众多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属正常范围.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将其命名为正常射血分数心衰(HFNEF)[1].HFNEF的发病率占心衰发病率的50%~55%[2],HFNEF与收缩性心力衰竭类似,预后较差.本文观察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HFNEF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尿蛋白的检测是肾脏疾病常用也是重要的检查之一,对于各种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老年人难以耐受传统的肾活检方法,尿蛋白定性或定量应用有局限性.本研究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SDS-AGE)的方法分析海南地区老年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情况.
作者:陈扬;张淑芳;冯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喉癌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呼吸道高发癌[1].近年来,由于不同致癌因素的作用以及对致癌环境暴露的增加,喉癌的发病率正在稳步上升.喉癌的治疗比较复杂,手术治疗一直是根除喉癌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手术并发症,例如喉部分切除以后拔管困难[2],系因残喉腔间隙狭窄所致[3].手术后狭窄的常见原因是术中缝合操作不当,喉腔内肉芽组织增生,晚期疤痕形成等.为了探讨喉癌术后喉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案,本组针对老年喉癌术后喉狭窄患者实施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并与传统手术治疗及激光治疗患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作者:孙树军;赵立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老年肺癌患者也有所增加[1].由于老年人本身组织器官的衰老而导致机体状况下降,再加上手术或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患者易产生负面情绪而陷入身心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2],终影响治疗甚至放弃治疗.为了减轻老年患者心理负担、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我院对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实施了系统性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徐琪;郑贸根;赵艾君;张佳琦;杨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肺部异常炎症[1],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发生的综合征,被称为重叠综合征[2] (OS),合并发生率为30% ~ 40%[3],而该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肺、心疾病以及呼吸衰竭症状,具有较高死亡率[4].近年来,随着多导睡眠图(PSG)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法(BIPAP)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5].本文对我科收治的OS患者,分组进行BIPAP与CPAP通气治疗.
作者:朱福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慢性乙型肝炎因病毒持续复制,炎症反复活动使肝组织持续受损,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往往影响糖的正常代谢[1].据报道[2],50% ~ 8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其中20% ~30%可终发展为糖尿病(DM).由于DM药物对肝脏的副作用,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后大大增加了肝硬化治疗的复杂性,影响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我院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中药方剂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糖代谢异常的效果.
作者:张连涛;梁贤栋;任志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先后发生退行性变化[1-4].老年人由于牙松动脱落、咀嚼肌功能减退等因素,不便于摄食高纤维素的食物,低纤维素饮食可使大便体积小,缺乏纤维使肠道得不到有效地刺激,肠蠕动减慢,易导致便秘,顽固性便秘日久,在肠腔内形成粪石,可引起机械性肠梗阻.老年人大多喜欢静坐,运动减少,可致胃肠动力减慢,可引起肠道疾病.基于上述原因,老年肠梗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导致急诊手术比例也随之增加[1-7].
作者:陈丹丹;王杭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骨质疏松性胫骨远端骨折临床常见,因其常伴有软组织的损伤和肿胀,加之髓内固定系统应用的限制,钢板固定成为目前的金标准.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了保证骨折绝对稳定而必须广泛剥离骨膜常造成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对老年人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此类特殊人群及特殊部位骨折的治疗,通过间接复位技术,尽量减少对骨折部位血供及骨本身的影响,以期达到生物学固定已成为共识.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1] (MIPPO)就是代表之一,已有文献报道[2],MIPPO可以减少骨膜损伤,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我院近年应用此技术治疗老年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张志勇;孙晓威;解光越;侯晓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过多蛋白质、动物脂肪摄入、生活压力大,导致结肠癌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1].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放化疗.根据不同病理、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术式,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广泛的治疗方式为Ⅰ期行切除吻合术,但是对于左半结肠癌致梗阻的术式选择,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比较Ⅰ期切除吻合术在左半结肠及右半结肠梗阻的治疗效果.
作者:葛振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糖尿病(DM)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导致各种感染发生,特别是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弓形虫是常见的病原体之一[1,2],本研究旨在了解DM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按WH0 2006年DM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浆血糖(FPG)≥7.0 mmol/L和(或)服糖后2h血糖(2 h PG)≥11.1 mmol/L”.选2012年3~12月在三甲或二甲级医院住院的DM患者800例,同时期健康人群200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经济收入、教育程度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苑文英;李英豪;常文露;葛鹏飞;王新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EB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儿童时期,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多种相关疾病是儿童常见的疾病[1,2].成人感染率95%,保持长期潜伏状态,一般无症状.但是,临床工作中发现,成人尤其是老年人EB病毒感染与儿童EB病毒感染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在临床上可因病情复杂而误诊误治以致延误病情.本文就我院近年收治的6例老年人EB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王莉华;庞晓璐;高志英;高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的病理改变持续发展,导致固缩肾或小白肾[1].由于肾实质已被破坏,原发性的病理特征已多数消失,故病理检查时已不能确定原发病的性质[2].其临床表现除有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一般症状外,还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出现肾衰竭进一步恶化乃至进入尿毒症期[3].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中毒及水、钠潴留所引起的症状,如高血压、贫血、无尿或多尿,水肿及重要脏器功能受损.
作者:汪萍;余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结肠癌是一种高发的恶性肿瘤,7%~29%的结直肠癌患者因为完全或不完全肠梗阻就诊,而结肠癌患者40%伴有肠梗阻[1].对于肠梗阻治疗好的方法就是手术切除进行根治,但是由于肿瘤转移及严重并发症等原因,使手术治疗受到了限制,尤其是老年人,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身体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或术后并发症比较多,容易导致病情恶化,因此结肠内支架术就提供了另一种治疗方式,能够缓解患者症状,并且减轻由于梗阻造成的炎症反应.
作者:胡月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是常见的一种颅脑损伤,其中双额颞部颅脑损伤的受伤范围波及较广,出血水肿严重,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损伤类型[1,2].重型颅脑损伤多在早期并发脑疝,这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致死率可高达40%左右.因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在于快速有效地降低颅内高压,这就决定了开颅术式选择的重要性[3].本文对比冠状切口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及常规双侧皮骨瓣同时开颅术治疗老年双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
作者:周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在老年性瘙痒症病程中,存在着许多介导瘙痒的化学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白三烯、乙酰胆碱、白介素-2等,在瘙痒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血浆和皮损内组胺水平的变化与机体的病理改变有显著相关性.本文旨在探讨组胺在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病程中的作用.
作者:吕心可;崔迎春;黄宇鹏;李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老年人由于生理病理及心脏解剖方面的特殊性,心脏起搏手术的难度及其风险增加[1].本文拟分析老年人起搏手术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内干科住院,符合2008年美国心脏协会(ACC/AHA)修订公布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和抗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治疗指南Ⅰ类和Ⅱa类标准,术前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手术同意书,接受起搏器植入术患者156例,其中男123例,女33例,年龄39~93[平均(78.6±8.6)]岁,中位年龄为80岁,> 80岁73例,初次植入者126例,更换起搏器30例(更换术均沿用原起搏导线).
作者:杨天睿;苗云波;李燕;郭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创伤性皮肤软组织损伤后极易发生感染[1].由于治疗的周期长、花费高,病人在治疗期问承受较大的疼痛和心理压力[2].临床研究表明[3],传统的治疗办法在治疗本病上尚存在一定的不足,特别是植皮成功率较低.我院使用局部岛状皮瓣修复老年患者手部软组织缺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刚;刘克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相关文献表明,国外及国内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分布约为45%及57%左右[1].早期进行功能训练是预防与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主要方法[2],近年来又出现了电生理治疗、中医疗法等新的治疗方案,且相关临床研究已证明此类方面在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确实有效[3],但还未见两方法联合应用于高年龄患者的相关研究.本文对神经肌肉电刺激法(NMES)、电针灸法及两法联合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作者:李鹰;赵良梅;陈登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慢性难愈创面常见于长期卧床或由创伤因素所致,其治疗原则主要为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恰当引流、控制感染、改善血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组织形成、合适的组织移植覆盖等.创面的处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难愈创面多经长期规范换药治疗不愈合,且因患者全身状况差或局部创面窦道形成等情况造成一期难以愈合[1],压力性溃疡作为老年患者常见的慢性难愈创面,成为慢性难愈创面治疗的代表.近些年随着负压引流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难愈合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宋斌;刘进辉;李明华;刘冬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前认为气道炎症是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和本质[1].本研究选取白介素-5 (IL-5)、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作为炎症反应标记物,探讨其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水平的表达.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8月就诊于我院呼吸内科的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18例为哮喘组,其诊断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推荐的标准[2],住院后给予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氧疗、解痉平喘等)达缓解期.选取同年8月来自我院的职工体检志愿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其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Pred均在80%~ 120%范围,无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体检指标正常.
作者:牛小群;李永霞;董昭兴;陈敏;曹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开放术式变成了低风险、微创、恢复快的钥匙孔手术,尤其是对于高龄、合并有重要脏器或血管病变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减少了手术禁忌证[1,2].随着临床医师对于内镜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手术经验的持续积累,在保留胆囊的基础上根治胆囊结石已成为许多医师所追求的目标.对老年患者而言,胆囊的缺失势必为其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3].但多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的胆囊功能是否正常,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拟探讨多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对老年患者胆囊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斌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文献报道尸检病例中脾脓肿的发生率在0.2%~0.7%[1].我院1995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3例老年脾脓肿患者,分别采用脾切除术、超声引导下脾脓腔置管引流术等治疗措施,均痊愈出院.1 临床资料病例1:女,69岁,因“左上腹痛伴低热、肖瘦1个月”入院.
作者:孙旭日;李新丰;刘玉琪;陈志量;何鲤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其主要表现是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目前我国已进入了老年社会.50岁以上的人群中50%患有骨关节病,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本文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作者:黄铁银;陈新华;李笑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及时治疗加以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值[1].所以既有降糖效果,又有降压效果的特性药物具有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2].本研究对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40 ~ 65岁,平均(52.8±3.5)岁;糖尿病病程3~15年,平均(7.1±1.8)年;高血压病程1~8年,平均(4.8±2.2)年.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38 ~ 67岁,平均(55.9±4.1)岁;糖尿病病程2~ 14年,平均(5.3±1.8)年;高血压病程1.5~10年,平均(5.1±1.8)年.
作者:何菲;邹凡文;苏立;殷跃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老年人为糖尿病(DM)患者中的特殊群体[1,2],老年人DM具有非老年人DM的许多特点,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明显衰退,往往伴随多种其他疾病,DM症状表现不明显或不典型[3],常因其他疾病掩饰造成严重后果,死亡率较高.为改善老年人DM治疗效果,我院采用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敬芳;杨梦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丹蒌片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缓解的疗效.方法 连续选择201 1年2月至2012年10月该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西药+丹蒌片组,n=31)和B组(常规西药组,n=29).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有效率、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导联数及T波低平(或倒置)导联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导联数及T波低平(或倒置)导联数、hs-CRP均比B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丹蒌片可以改善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支架植入术后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的心绞痛缓解率,在临床中可以推广.
作者:袁峰;管春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高龄冠心病(CAD)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及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来该院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CA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分为高龄组与中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PCI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 高龄组男性、吸烟及高血脂比例明显低于中年组,而高龄组的脑血管病、肺功能、肾功能、左心功能减退及陈旧心肌梗死比例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高龄组的病变血管分布情况与中年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的左主干病变、闭塞病变、复杂病变、弥漫病变>20 mm、显著钙化病变及Gensini积分比例明显高于中年组,而PCI完全血运重建率则明显低于中年组(P<0.05).高龄组的亚急性血栓、出血、死亡及脑卒中的发生情况与中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龄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则明显高于中年组(P<0.05).结论 高龄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以双支、多支为主,其左主干病变、闭塞病变、复杂病变、弥漫病变及显著钙化病变相对较多.而PCI治疗CAD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作者:李顺辉;熊强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自血疗法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IL)-4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61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自血疗法,对照组31例口服当归饮子,均治疗4w.观察两组症状、皮损疗效变化,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IFN-γ及IL-4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1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例(P<0.05);治疗组治疗后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自血疗法对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较好,可能是通过调节IFN-γ及IL-4水平,改善了免疫状态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张珊珊;杜震生;张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康复锻炼方法对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9~ 2011年在该院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有氧健身操组和太极拳组各33例.两组均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进行有氧健身操及太极拳训练.分别采用FACT-B量表和Neer评分方法评价术后15 d、3、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上肢功能.结果 随访6个月后有氧健身操组(83.3±5.9)分,低于太极拳组(92.8±8.1)分(P<0.05);术后6个月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在家庭/社会、情感、功能状况及附加关注方面太极拳组均高于有氧健身操组(P<0.05).结论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太极拳训练,有助于其术后生活质量及上肢功能得到更好地改善,可作为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有效方式之一.
作者:肖红;冯涛;段永亮;潘金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透析中肠内营养对老年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探讨合理可行的营养不良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病情稳定透析的老年患者24例,每次透析中经口给予含高热量、高蛋白的营养液250 ml作为营养干预,观察2个月,进行相关指标测量.选取同期常规透析、年龄性别及营养状况等相匹配的老年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结果 研究组在2个月后握力由(25.2±2.8)kg增加至(26.8 ±2.5)kg(P<0.05);与对照组(24.6±2.8)kg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在2个月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显著增加,分别由(35.0±2.2)g/L增加到(36.5±1.3)g/L(P<0.01)、由(269.1 ±32.1)g/L增加到(295.8±29.7) g/L(P <0.01),且分别与对照组(35.7±1.7)g/L、(265.9 ±27.8) g,/L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日常蛋白质、热量摄入量及血钾、血磷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透析中经口补充高蛋白、高热量肠内营养液能在短期内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并增加患者握力,较好的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是一种可行性、更符合生理的、价廉的营养不良干预措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董巧荣;段书众;胡桂才;邢炜;翟秀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β-catenin和survivin在人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对β-catenin和survivin在72例大肠腺癌,30例大肠腺瘤和30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30例新鲜大肠腺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大肠腺瘤组织中survivin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在大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β3-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大肠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和β-catenin异位表达与癌的浸润深度、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surVivin表达与β-catenin异位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β-cate-nin和survivin在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协同促进作用.
作者:赵佳;陈学军;王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在老年男性的运动处方中增加力量练习能否提高运动素质.方法 征集60 ~ 69岁的健康男性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一般组和强化力量组.对照组维持原来生活方式、一般组进行有氧锻炼和力量组在一般组的基础上强化力量练习,锻炼7个月.并试验、中、后分别测量握力、背力、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和闭眼单脚站立.比较各组锻炼前后的运动素质.结果 力量组试验后在背力、握力、坐位体前屈、反应时和闭眼站立指标较一般组、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握力、背力和闭眼站立试验较实验前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 运动处方中加入力量练习对老年男性的力量素质、柔韧性、灵敏性、平衡能力等素质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作者:李志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以及随时间进展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趋势.方法 选取122例不同部位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其发病急性期及随访2年时间,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价其认知功能.结果 脑干和小脑组的综合得分别为27.0l ±1.77、26.98±1.80,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丘脑组、内囊基底节区、大脑皮层等区域综合得分分别为24.35±2.33、23.91 ±2.24、22.01±1.09,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随访2年,脑干梗死组、小脑梗死组发病后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出现,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而丘脑区、内囊基底节区在3个月、6个月时较之发病时变化不明显,12个月时则呈现恶化趋势,与发病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脑皮质腔隙性脑梗死组则在6个月时有较为明显的恢复(P<0.05),12个月、24个月时则变化不明显.结论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与梗死的部位相关,并且随着梗死后时间的推移,呈现缓慢恶化的趋势.
作者:高路燕;王洪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组织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CEACAM)5和6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11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作为观察组,以6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EACAM 5和6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中CEACAM 5和6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CEACAM 5和6表达与肿瘤细胞周围炎细胞的反应程度、是否为浸润性、肿瘤大径、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EACAM 5和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EACAM 5和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均参与肿瘤的进展,联合检测可能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宋琳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治疗措施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综合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 综合组治疗后肝功能明显好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在饮食、心理状态、自理能力、对疾病的认识及对治疗的态度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综合性治疗措施对老年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干预效果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任建军;牛剑祥;王万祥;孟兴凯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B-2及雌激素受体(ER)β亚型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c-erbB-2及ERβ表达.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中c-erbB-2蛋白为低表达(6.67%),子宫内膜癌中明显增高(75%)(P<0.05),且表达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ERβ在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率为60%,子宫内膜癌中明显降低(38.8%)(P<0.05),且表达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c-erbB-2蛋白高表达和ERβ的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上评估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作者:孙冬霞;孙峰瑞;李彩红;任鹏顺;金东岭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地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为制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了中国157个市、县、区级医院和有关单位及高等院校测定的2 135例健康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对其与地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显著性分析,并运用BP神经网络模拟其与地理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 发现中国健康正常老年女性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地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很显著,并且用BP网络得到的预测值有较高的精度,从而用克里格(Kriging)插值法精确的内插出中国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参考值的地理分布图.结论 BP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模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地理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同时也可以从地理分布图得到中国任何地方老年女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参考值,对其规律性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作者:井静;葛淼;何进伟;张亚平;向思亭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老年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处理措施.方法 把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因COPD合并肺癌需行手术治疗的47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在术前给予氧气疗法、机械通气、辅助排痰、呼吸康复训练及支气管扩张等综合治疗.对初诊及术前综合治疗后的肺功能情况与术后1、3个月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综合治疗以后与初诊时相比,每分钟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用力肺活量(FVC)均明显改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上升(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下降(P<0.05).术后1个月的MVV、FEV、FVC水平低于术前(P<0.05),PaCO2较高(P<0.05),Pa02、SpO2与术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各项指标在术后3个月时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47例手术患者,4例在手术后死亡,占8.51%;另外43例均治疗康复后出院.结论 在围术期对老年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给予针对改善肺功能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保护肺功能,使患者术后肺功能较好地恢复到术前水平.
作者:郭志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丁苯酞对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精神心理量表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丁苯酞组(40例)、尼莫地平组(40例)和吡拉西坦组(40例),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 w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检测.结果 ①丁苯酞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尼莫地平组治疗前后相比,其差异在MMSE和CDR评分较为明显(P<0.05),ADL变化不明显(P>0.05);吡拉西坦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差异均不明显(P>0.05);②三组临床疗效从高到低依次为:丁苯酞组、尼莫地平组和吡拉西坦组;③三组均有不良反应出现,丁苯酞组低(15.0%),其次是尼莫地平组(20.0%),高的为吡拉西坦组(25%),但组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 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相比其他临床常用药品更加有效.
作者:邵小鹏;桂树华;胡玲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检测中国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中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PrPN22)基因1123G>C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SNaPshot技术分析了青海藏族人群中87例散发RA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PTPN22 1123位点基因型.结果在中国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中PTPN22 1123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GG、GC及CC,RA组:GG 7(8.0%) GC 34(39.1%) CC 46(52.9%);健康组:GG 4(4.4%) GC44(48.9%) CC 42(46.7%).3种基因型在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x2 =2.232,P=0.328).青海藏族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分布与日本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显著(x2 =37.288,P=0.000),与中国上海地区汉族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显著(x2 =48.234,P=0.000),与中国河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显著(x2=67.181,P=0.000),RA组中各基因型与抗CCP抗体无显著性差异(x2=0.801,P=0.723).结论 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中PTPN22 1123G >C基因多态性与RA发病可能无相关性.青海地区藏族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分布与日本、中国上海汉族及中国河北汉族健康人群比较,PTPN22 1123基因频率分布可能存在差异.青海地区藏族RA组中PTPN22 1123基因型与抗CCP抗体可能无相关性.
作者:张培莉;杨发满;刘冀;石荣;卓么才旦;马川;杨青岩;汪元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骨赘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80例具有增生骨赘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两种治疗方案.对比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VAS显著降低.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组患者术后的VAS低于关节镜下有限清理组的患者,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骨赘清除治疗方案对于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效果更佳.
作者:梁斌;聂喜增;王青月;王华军;张江礼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病变的危险因素,并研究病变部位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老年患者165例,按狭窄发生部位分为三组,颅内狭窄组80例,颅外狭窄组47例,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38例,记录三组一般资料、基础病、行为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 三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DM)、高血压、吸烟和酗酒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浓度颅内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颅内狭窄组和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颅内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颅外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血糖(GLU)、甘油三酯(TC)、低密度蛋白胆固醇酯(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HDL-C)、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主要发生在颅内,发生部位可能和TC、hs-CRP水平相关.
作者:桂树华;王挺刚;殷晓菁;孔亮;胡玲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多发伤并连枷胸患者治疗中微创外科手术(MIS)技术应用及体会.方法 该院2010年2月至2012年8收治的87例多发伤(ISS≥18)并严重胸部外伤(AIS-ISS ≥4)连枷胸患者,均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腔探查术以及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器或可吸收肋骨钉进行连枷胸选择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术.结果 治愈87例,治愈率为100.00%.平均住院时间17 d,手术时间0.5~2.0 h,平均(1.25±0.65)h.术前为6~9分,平均(7.48±1.32)分,术后(2.25±0.72)分(t=6.28,P<0.05).术后无肺不张及肺部感染发生.仅1例背部切口出现感染,通过换药治愈;随访12~15个月,术后10 ~12 w骨折临床愈合,复查X线无环抱器松动、脱落等并发症,骨折愈合良好;无1例因环抱器有排异不适需取出.结论 选择性肋骨骨折内固定及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腔探查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减少并发症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多发伤并严重胸外伤较理想的MIS技术方法.
作者:詹惟;李建波;夏强;樊汉利;潘铁成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应用眶隔脂肪重新固定修复鼻泪沟凹陷的术后疗效.方法 于眼轮匝肌下剥离,暴露眶隔脂肪.继续向下剥离,显露弓状缘后再剥离到眶下缘下方0.5 cm.适当去除眶隔脂肪后,用5-0可吸收线分别将内侧脂肪团和中间脂肪团固定到眶下缘.去除多余下睑皮肤肌肉,缝合皮肤,加压包扎.结果 58例鼻泪沟凹陷改善明显,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该方法是改善鼻泪沟凹陷的理想术式.
作者:徐洋;梁赞姜;蒋媛媛;张民福;许春鹏;高云之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ICH)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综合治疗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60例ICH患者随机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组各30例.治疗组取补阳还五汤为主加减,配合针灸,取穴肩髂、肩井、手三里、曲池、合谷、环跳、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三里配穴进行针灸治疗;药物组单纯口服银杏叶片,脑复康片,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0%,18例完全缓解,无不良反应记录;药物组总有效率达57.0%,8例完全缓解.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药物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ICH后遗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不良反应,并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小楠;王芳;杨成君;姬朝光;何璐;刘满国;耿玮峥;刘永茂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小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后的162例PAF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胺碘酮对照组,替米沙坦+胺碘酮治疗组(替米沙坦组),瑞舒伐他汀+胺碘酮治疗组(瑞舒伐他汀组)和替米沙坦、瑞舒伐他汀+胺碘酮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治疗后1、6、12个月4组左心房内径的变化,检测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评价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结果 治疗1个月4组左心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显著抑制左心房内径扩大.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与胺碘酮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治疗12个月后,替米沙坦组、瑞舒伐他汀组和联合治疗组抑制左心房内径扩大、维持窦性心律和改善血脂和CRP水平的效果显著优于胺碘酮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优.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对PAF患者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好,并且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抑制CRP水平、缩短左心房内径.
作者:杨溢;陆秀红;刘伟;杨昱;张圭;何静;胡川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膀胱部分切除术(PC)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PC后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均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GC)方案化疗加膀胱灌注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54个月,平均(26±3.4)个月,其中38例(88.4%)无复发及转移,5例(11.6%)在术后13个月内复发,复发患者2例行膀胱全切,其余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无死亡病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PC治疗老年MIBC可以达到一定的临床疗效,术后配合化疗及膀胱内灌注治疗,能有效减少膀胱肿瘤复发.
作者:华立勇;潘天力;刘大坤;胡敬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观察该院ICU收治的老年肺部真菌感染(PFI)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探讨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抢先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接收的120例老年PF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抢先治疗组(A组)与目标治疗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药敏实验结果.结果 危险因素为免疫功能低下、ICU住院时间≥14 d、侵入性操作、激素应用时间≥3 d以及应用广谱抗生素;两组在APACHEⅡ评分、MODS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病死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药敏实验主要检测出的是非白色念珠,占71.05%.结论 对老年PFI患者,及时把握与控制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正确监测患者的病原体,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抢先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与预后,有效减少住院时间,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作者:牛杏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0)治疗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7例尿路上皮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C组23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方案进行治疗,GO组24例采用GO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接受2~6个疗程化疗,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均可评价客观疗效和毒副反应.GC组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8例,进展(PD)3例,有效率56.5%,87.0%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平均无疾病进展期(9.6±3.2)个月,平均存活期(16.4±4.7)个月;GO组CR 4例,PR 10例,SD 8例,PD 2例,有效率58.3%,91.7%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平均无疾病进展期(10.2±3.5)个月,平均存活期(16.7±4.8)个月.两组在治疗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无疾病进展期及存活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毒副反应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两组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O方案治疗尿路上皮肿瘤疗效与GC方案类似,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魏勇;张庭;李蓓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00例发生夜间低血糖的T2DM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未发生的T2DM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糖尿病患者的常规饮食和运动指导,并接受胰岛素泵治疗.收集性别、年龄、病程、腰围、体重指数(BMI)、糖尿病并发症等基本信息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睡前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 BMI、腰围、Ccr、HbA1c和睡前血糖与T2DM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发生夜间低血糖差异显著(P<0.05).腰围越小、睡前血糖较低是T2DM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0.05).BMI高是T2DM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发生夜间低血糖的保护因素.结论 夜间低血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减少危险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防治夜间低血糖的关键.
作者:李俊琦;蔡寒青;高丽华;刘特;刘煜;叶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析老年及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确诊的200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宫颈活检病理学特点.结果 中青年宫颈癌患者的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患者(13%vs 4%,x2=0.023,P <0.05),细胞分化低者(Ⅱ~Ⅲ级)显著高于老年患者(77%vs 38%,x2 =29.639,P<0.001),首诊时远处脏器转移率显著高于老年患者(15%vs.5%,x2 =5.556,P<0.05),局部淋巴转移率也显著高于老年患者(52% vs 18%x2=25.407,P<0.05).结论 与老年宫颈癌患者相比,中青年患者腺癌发生率较高,细胞分化低者居多,淋巴和远处脏器转移较早.
作者:宋云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心外膜脂肪组织对高龄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冠状动脉疾病(CAD)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50例CAD高龄患者和50例健康高龄志愿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CA)及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Gensini评分(GSS)等评价患者的LVF、EAT、腔体狭窄程度等,分析CA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患者CMR特点、心外膜脂肪组织质量与GSS评分相关性、性别和CAD等级对心外膜脂肪组织质量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GSS的范围为2~364,平均63.8±59.4;轻度CAD(GSS≤10)40例(16%),中度CAD(10< GSS≤40)72例(28.2%),重度CAD(GSS >40)138例(55.5%);CAD患者hs-CRP含量为(20.0±25.8)mg/L;其中轻微CAD患者hs-CRP含量[(10.6±15.7) mg/L]较中度[(25.0±34.4) mg/L]或严重CAD[(21.3±23.5) mg/L]的含量少(P =0.02,0.01).CAD患者中60例(24%)左心室衰竭(LVF)≥50%;190例(76%)LVF <50%;所有CAD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质量18.0~163.6 g,平均(54.9±21.4)g,CAD患者中心外膜脂肪组织质量与GSS评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177,P=0.01);重度CAD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质量较轻度(P<0.001)、中度(P<0.001)CA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患者(P<0.001)显著减少;不同性别的两种LVF分类患者的EAT程度相同,而女性CAD患者的EAT质量较男性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重度CAD患者LVF降低者EAT显著降低(P =0.001).结论 高龄患者可借助新的影像学工具监控其心外膜脂肪组织质量变化,对改善CAD高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对EAT影响CAD的机制及其诊断和预测产生积极意义.
作者:张瑾;秦翠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系统评价预防性应用亚胺培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5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胺培南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在病死率[OR =0.66,95% CI(0.28,1.55)]、手术干预次数[OR=0.78,95% CI(0.41,1.4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胰腺感染性坏死[OR =0.52,95% CI(0.27,0.97)]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使用亚胺培南可以减低SAP患者的胰腺感染性坏死的发生率,但是并不能减低该类患者的病死率和手术干预次数.
作者:绽永华;王学红;马臻琦;马雪芹;沈丽娟;王昀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腔内激光灼闭术、静脉旋切术与传统剥脱术三种方法治疗老年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随机各抽取72例老年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别编入激光组、旋切组与对照组.激光组采用腔内激光灼闭术,旋切组采用曲张静脉旋切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剥脱术.对比三组患者手术疗效、治疗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三组术后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旋切组手术时间短,其次为激光组,对照组手术时间长;激光组与旋切组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激光组及旋切组切口个数少于对照组(P<0.05);旋切组手术费用高,其次为激光组,对照组手术费用明显低于激光组及旋切组(P<0.01);旋切组皮下血肿发生率高于激光组与对照组(P<0.05);激光组皮下硬节发生率高于旋切组及对照组(P<0.05);旋切组及激光组在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激光组及旋切组(P<0.05).结论 腔内激光灼闭术与静脉旋切术均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少、恢复快的优势,但腔内激光灼闭术术后易出现皮下硬节及皮肤感染异常,静脉旋切术术后易出现皮下血肿,且手术费用较高.传统剥脱术具有手术费用低、术后并发症较少的优势,但手术时间长、切口较多,对曲张静脉属支清除不够彻底,术后复发率较高.
作者:何涛;屈碧辉;胡敏;王迪乐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HP+ HF)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 HD)对百草枯(PQ)中毒患者的血药浓度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PQ中毒患者104例,随机分为HP+HF组和HP+ HD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第一次血液净化治疗前后的PQ血药浓度和血清TNF-α、TGF-β1水平.结果 两组PQ血药浓度、血清TNF-α和TGF-β1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药浓度下降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和TGF-β1水平治疗后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HP+HF和HP+HD均能在有效清除血液中PQ的同时,有效降低血清TNF-α、TGF-β1等炎症因子水平.HP+ HF较之HP+ HD更能有效降低血清TNF-α、TGF-β1水平,二者在降低PQ中毒患者的血药浓度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东;王莉华;庞晓璐;王丽丽;高志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 选取46例住院的AECOPD(肺功能Ⅱ、Ⅲ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吸氧、抗炎、平喘、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异丙托溴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痰液中炎性介质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炎性介质(IL-17、LT-B4)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 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可以更为有效地缓解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并具有潜在的抗炎作用.
作者:董睿;张连莲;刘颖;于振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老年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体内真菌分布,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62例老年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吸烟指数、体力状况评分、是否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进行侵入性操作以及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感染白色念珠菌42例(67.7%),光滑念珠菌8例(12.9%),克柔念珠菌5例(8.1%),热带念珠菌4例(6.5%),近平滑念珠菌3例(4.8%);呼吸道感染24例(38.7%),泌尿道感染21例(33.9%),血液感染9例(14.5%),胃肠道感染8例(12.9%).年龄、住院时问、体力状况评分、使用抗生素和侵入性操作是老年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14、1,672、3.314、6.539、4.337,均P<0.05).结论 应该了解老年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体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治疗措施,避免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冯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187例,其中腹腔镜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01例,开腹组(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86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大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明显小于开腹手术组(均P <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清扫淋巴结的数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②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切口种植、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切口疝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老年人直肠癌安全有效,其疗效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基本相近,并具有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快、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康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中老年高血压组129例和健康体检对照组116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压、高血压病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HDL、LDL)、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同时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IMT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及数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IMT增厚高血压组119例(92.3%),对照组24例(20.1%);斑块形成高血压组106例(82.2%),对照组25例(21.6%);血管狭窄高血压组49例(38.0%),对照组5例(4.31%);高血压组颈总动脉血流及各项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 <0.05,P<0.01).颈动脉病变者发病率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而增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结论 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病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干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预知颈动脉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作者:肖海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与雷米普利单用或联用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DN患者229例,随机分为肝素组76例、ACEI组76例和联合组77例,肝素组予低分子肝素2 500 ~5 000 IU/d皮下注射;ACEI组予雷米普利2.5 mg口服,2次/d;联合组予低分子肝素和雷米普利联合应用,剂量同前.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24 h-MTP)、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及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三组治疗后24 h-MTP均有所下降,ACEI组较肝素组下降明显,且与ACEI组和肝素组比较,联合组下降明显(均P <0.05).三组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明显(P>0.05),且三组治疗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组和联合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IB)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较治疗前明显延长(均P<0.05),且联合组较肝素组变化明显(P <0.05);ACEI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ACEI组较肝素组下降明显(P<0.05);联合组较ACEI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与雷米普利联用疗效优于两种药物单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刘向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STEMI且直接行PCI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及加用rhBNP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PCI术前30 min左右给予rhBNP,按1.5 μg/kg负荷剂量静脉注射(>3 min),随后以0.015 μg· kg-1·min-1静脉滴注48 h.观察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肌酸磷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的峰值,术后3个月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CK和CK-MB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应用rhBNP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rhBNP能显著减轻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抑制心律失常,缩小梗死面积,有效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安佰富;张广成;张雪莲;刘和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慢性肾脏病(CKD)西方社会患病率为6.5%~10%,中国患病率约10%[1].2000年美国约有37万尿毒症病患[2].2004年国内约有CKD5期病人100万,绝大多数靠血液净化来保持生命.营养不良早在CKD3期时就出现,低蛋白饮食治疗使营养不良更常见.本文就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评价营养情况予以综述.
作者:刘俊成;程骏章;胡守亮;袁凡丽;陈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政府执政理念是指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思想观念和基本原则,关系到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府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政府管理行为本质上是一定理念指导下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政府行为[1].显然,制度的设计往往会受制于人的思想观念,制度的好坏也取决于设计制度的理念正确与否、合理与否.而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的主体应该是我国政府,政府的思想观念则往往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表现出来.因此,政府执政理念必然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具体形式.
作者:郑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在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人口转变等重大社会变革的作用与影响下,中国居民家庭的内涵和外延都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以及家庭类型多样化.这些变化冲击了“养儿防老”的养老模式,弱化了原有的家庭功能,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或“独居状态”,这一群体的孤独状况日趋明显[1].老年孤独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2].研究显示仅有5%~10%的老年人“偶尔”经历孤独感,高达80%的老年人“经常性”的经历孤独感[3,4].本文拟通过文献查阅对目前影响老年人孤独感的因素进行梳理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以期为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曹梅娟;张姣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高盐饮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对盐敏感者作用尤为突出,而我国人群60%为盐敏感性且大多有高钠低钾饮食的特点,开展限钠、补钾饮食在我国是一项重要的高血压防治措施和治疗基础.现就膳食中钠钾含量对血压及靶器官的影响做一综述.1 我国居民高血压现状及膳食中钠钾比例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1],过去50年进行的四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人群抽样调查结果反映出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2],按照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量与结构,估算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但是我国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较低,而控制率仅在6%左右[3].
作者:尤洪帅;魏万林;张灵;张红叶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影响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对照顾者社会支持性服务的支付意愿的因素.方法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277名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照顾者对支持性服务支付意愿的因素有:年龄(P=0.000)、居住状况(P=0.002)、自觉身体状况(P=0.045)、自觉压力状况(P=0.032)、家族疾病史(P =0.021)、和老人的关系(P=0.010)、分担照顾责任的人数(P=0.019)、是否共同居住(P=0.036)、承担照顾责任的时间(P=0.014)、家庭人口数(P=0.006)、家庭月收入(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照顾者对支持服务的因素有:年龄、家族疾病史、分担照顾责任的人数、承担照顾责任的时间、家庭月收入.结论 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对照顾者支持性服务的支付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提示卫生服务提供者在制定支持服务价格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作者:曾莉;周兰姝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活动分析法和传统康复法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360例住院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组(A组)、FMI康复组(B组),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评估量表康复组(C组)各90例.常规康复组在入组时和30 d后应用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评估表评定患者ADL并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活动分析组应用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评估表评估和治疗患者.结果 经30 d治疗后,活动分析组A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AD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优于A组,C组优于B组.结论 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评估表较Barthel指数和FIM量表更能全面反映脑卒中病人ADL情况.
作者:崔颖;孙玉倩;卢小青;尚秀娟;李卫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心理健康程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子女社会属性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3~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20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影响老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对该因素进行干预,对比研究干预前后子女社会属性的改变情况.结果 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婚姻状况、对子女满意程度、现居住情况、家庭和睦情况两组间人数比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现居住情况、家庭和睦情况是老年心理健康主要影响因素.对以上主要影响因素干预一年后子女的相关社会属性中除经济收入之外均有明显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尽可能避免老年人群中空巢家庭的产生,重视家庭成员间的和睦情况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老年人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可有效促进子女社会属性.
作者:周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老年女性骨质疏松(OP)性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住院的60岁及以上OP性骨折252例老年女性患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年龄、体质指数、父母亲髋部骨折史、当前吸烟、每日饮酒大于3个单位、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高血压史、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史是影响本地区老年女性OP性骨折的主要因素.结论 影响本地区老年女性OP性骨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影响因素可为干预本地区未骨折的社区老年女性高危人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作者:何斌;王玉环;陆宁;张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运动锻炼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人锻炼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宝山区1 200名60~ 69岁老年人,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老年人日常体育锻炼状况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锻炼组和非锻炼组sf-36量表的8条因子和总均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周几次和每次锻炼时间两个单因素上,除BP因子外,其余各因子锻炼比非锻炼组得分高(P<0.05);在锻炼年限上,年限越长,各因子得分越高,除pf和sf因子,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规律运动方面,在各因子上,规律运动得分高,非规律运动次之,不运动得分低,经统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锻炼能增进身心健康,运动时间长短、次数、年限及方式等均影响生命质量,规律运动更能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杨来宝;蔡忠元;靳沪生;陈文曦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减少中老年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因主观危险认知不正确而引起的危险事故,促使中老年人体育锻炼更加科学、持续和健康.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国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风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结构包含风险益处、风险担忧以及应对风险的措施,其特点包含不理性、能够控制的程度以及安稳程度;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的认知程度包括不确定性、能够控制和危险性三个程度,大多数男性中老年人风险认知程度比女性深;自身行为、风险控制、自身条件、风险知识等是影响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主要因素.结论 不同性别和经验差异的中老年人在对大部分体育锻炼风险判定时不具有差异;不同年龄的中老年人在对部分体育锻炼风险判定时具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李樑;邓陈亮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SF-36健康调查表(SF-36)用于下肢慢性缺血患者生存质量(QOL)评价的可行性及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 以SF-36量表对78例下肢慢性缺血患者和58例对照者进行生存质量测评,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对可能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SF-36量表折半信度0.93,各维度及总表的Cronbach α系数均>0.7,各维度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643~0.897,存在较高的相关性(P<0.05).对SF-36量表测试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代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两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577%,各维度在两个因子间的分布与理论结构基本一致,QOL的各维度得分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病情严重程度、疼痛、皮肤溃疡、行走能力及治疗方法.结论 SF-36量表用于QOL评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慢性缺血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常人,病情严重程度、疼痛、皮肤溃疡及行走能力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恰当的治疗方式可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岳玉国;杨春梅;王莉珺;陈伟良;王素芬;赵新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症状困扰状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对广州市3所血液透析中心103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各症状发生率为16.5%~100%.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症状有无得分(F=3.209,P =0.045)、症状困扰程度得分(F =5.849,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平均月收入患者症状有无得分(F=45.170,P=0.000)、症状困扰程度得分(F =90.139,P =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作状况(F =4.640,P =0.012)、不同婚姻状况患者(F=5.373,P=0.006)症状困扰程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发生率高,给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困扰;年龄、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家庭平均月收人可能影响患者症状及困扰程度.
作者:高云;李亚洁;徐慧颖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