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李亚洁;徐慧颖
目的 评价丹蒌片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缓解的疗效.方法 连续选择201 1年2月至2012年10月该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常规西药+丹蒌片组,n=31)和B组(常规西药组,n=29).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有效率、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导联数及T波低平(或倒置)导联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A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导联数及T波低平(或倒置)导联数、hs-CRP均比B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丹蒌片可以改善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支架植入术后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的心绞痛缓解率,在临床中可以推广.
作者:袁峰;管春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糖尿病(DM)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导致各种感染发生,特别是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弓形虫是常见的病原体之一[1,2],本研究旨在了解DM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按WH0 2006年DM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浆血糖(FPG)≥7.0 mmol/L和(或)服糖后2h血糖(2 h PG)≥11.1 mmol/L”.选2012年3~12月在三甲或二甲级医院住院的DM患者800例,同时期健康人群200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经济收入、教育程度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苑文英;李英豪;常文露;葛鹏飞;王新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利用二氮嗪(DZ)预处理骨骼肌成肌细胞,探讨DZ预处理对H202损伤L6骨骼肌成肌细胞的作用.方法 培养L6骨骼肌成肌细胞株(L6SkM),分成正常对照组、H2O2损伤组和DZ预处理组,用HE染色、MTT、LDH检测、免疫组化、流式等方法检测DZ预处理对氧化应激损伤L6骨骼肌成肌细胞的作用.结果 DZ预处理能改善氧化应激损伤L6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减少细胞凋亡,明显提高细胞的生存率.结论 DZ预处理对氧化应激损伤L6骨骼肌成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红霞;薛国钰;刘丽霞;龚淼;张亚楠;邵素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以及随时间进展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趋势.方法 选取122例不同部位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其发病急性期及随访2年时间,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价其认知功能.结果 脑干和小脑组的综合得分别为27.0l ±1.77、26.98±1.80,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丘脑组、内囊基底节区、大脑皮层等区域综合得分分别为24.35±2.33、23.91 ±2.24、22.01±1.09,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随访2年,脑干梗死组、小脑梗死组发病后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出现,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而丘脑区、内囊基底节区在3个月、6个月时较之发病时变化不明显,12个月时则呈现恶化趋势,与发病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脑皮质腔隙性脑梗死组则在6个月时有较为明显的恢复(P<0.05),12个月、24个月时则变化不明显.结论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与梗死的部位相关,并且随着梗死后时间的推移,呈现缓慢恶化的趋势.
作者:高路燕;王洪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文献报道尸检病例中脾脓肿的发生率在0.2%~0.7%[1].我院1995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3例老年脾脓肿患者,分别采用脾切除术、超声引导下脾脓腔置管引流术等治疗措施,均痊愈出院.1 临床资料病例1:女,69岁,因“左上腹痛伴低热、肖瘦1个月”入院.
作者:孙旭日;李新丰;刘玉琪;陈志量;何鲤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及时治疗加以控制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值[1].所以既有降糖效果,又有降压效果的特性药物具有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2].本研究对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40 ~ 65岁,平均(52.8±3.5)岁;糖尿病病程3~15年,平均(7.1±1.8)年;高血压病程1~8年,平均(4.8±2.2)年.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38 ~ 67岁,平均(55.9±4.1)岁;糖尿病病程2~ 14年,平均(5.3±1.8)年;高血压病程1.5~10年,平均(5.1±1.8)年.
作者:何菲;邹凡文;苏立;殷跃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肺部异常炎症[1],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发生的综合征,被称为重叠综合征[2] (OS),合并发生率为30% ~ 40%[3],而该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肺、心疾病以及呼吸衰竭症状,具有较高死亡率[4].近年来,随着多导睡眠图(PSG)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法(BIPAP)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5].本文对我科收治的OS患者,分组进行BIPAP与CPAP通气治疗.
作者:朱福绥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病变的危险因素,并研究病变部位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老年患者165例,按狭窄发生部位分为三组,颅内狭窄组80例,颅外狭窄组47例,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38例,记录三组一般资料、基础病、行为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 三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DM)、高血压、吸烟和酗酒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浓度颅内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颅内狭窄组和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颅内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颅外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血糖(GLU)、甘油三酯(TC)、低密度蛋白胆固醇酯(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HDL-C)、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主要发生在颅内,发生部位可能和TC、hs-CRP水平相关.
作者:桂树华;王挺刚;殷晓菁;孔亮;胡玲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接受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00例发生夜间低血糖的T2DM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未发生的T2DM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糖尿病患者的常规饮食和运动指导,并接受胰岛素泵治疗.收集性别、年龄、病程、腰围、体重指数(BMI)、糖尿病并发症等基本信息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睡前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 BMI、腰围、Ccr、HbA1c和睡前血糖与T2DM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发生夜间低血糖差异显著(P<0.05).腰围越小、睡前血糖较低是T2DM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0.05).BMI高是T2DM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发生夜间低血糖的保护因素.结论 夜间低血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减少危险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防治夜间低血糖的关键.
作者:李俊琦;蔡寒青;高丽华;刘特;刘煜;叶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症状困扰状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对广州市3所血液透析中心103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各症状发生率为16.5%~100%.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症状有无得分(F=3.209,P =0.045)、症状困扰程度得分(F =5.849,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平均月收入患者症状有无得分(F=45.170,P=0.000)、症状困扰程度得分(F =90.139,P =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作状况(F =4.640,P =0.012)、不同婚姻状况患者(F=5.373,P=0.006)症状困扰程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发生率高,给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困扰;年龄、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家庭平均月收人可能影响患者症状及困扰程度.
作者:高云;李亚洁;徐慧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慢性乙型肝炎因病毒持续复制,炎症反复活动使肝组织持续受损,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往往影响糖的正常代谢[1].据报道[2],50% ~ 80%的肝硬化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其中20% ~30%可终发展为糖尿病(DM).由于DM药物对肝脏的副作用,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后大大增加了肝硬化治疗的复杂性,影响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我院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中药方剂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糖代谢异常的效果.
作者:张连涛;梁贤栋;任志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检测中国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中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PrPN22)基因1123G>C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SNaPshot技术分析了青海藏族人群中87例散发RA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PTPN22 1123位点基因型.结果在中国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中PTPN22 1123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GG、GC及CC,RA组:GG 7(8.0%) GC 34(39.1%) CC 46(52.9%);健康组:GG 4(4.4%) GC44(48.9%) CC 42(46.7%).3种基因型在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x2 =2.232,P=0.328).青海藏族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分布与日本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显著(x2 =37.288,P=0.000),与中国上海地区汉族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显著(x2 =48.234,P=0.000),与中国河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显著(x2=67.181,P=0.000),RA组中各基因型与抗CCP抗体无显著性差异(x2=0.801,P=0.723).结论 青海地区藏族人群中PTPN22 1123G >C基因多态性与RA发病可能无相关性.青海地区藏族健康人群基因频率分布与日本、中国上海汉族及中国河北汉族健康人群比较,PTPN22 1123基因频率分布可能存在差异.青海地区藏族RA组中PTPN22 1123基因型与抗CCP抗体可能无相关性.
作者:张培莉;杨发满;刘冀;石荣;卓么才旦;马川;杨青岩;汪元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康复锻炼方法对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9~ 2011年在该院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66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有氧健身操组和太极拳组各33例.两组均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进行有氧健身操及太极拳训练.分别采用FACT-B量表和Neer评分方法评价术后15 d、3、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上肢功能.结果 随访6个月后有氧健身操组(83.3±5.9)分,低于太极拳组(92.8±8.1)分(P<0.05);术后6个月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在家庭/社会、情感、功能状况及附加关注方面太极拳组均高于有氧健身操组(P<0.05).结论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太极拳训练,有助于其术后生活质量及上肢功能得到更好地改善,可作为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有效方式之一.
作者:肖红;冯涛;段永亮;潘金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的病理改变持续发展,导致固缩肾或小白肾[1].由于肾实质已被破坏,原发性的病理特征已多数消失,故病理检查时已不能确定原发病的性质[2].其临床表现除有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一般症状外,还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出现肾衰竭进一步恶化乃至进入尿毒症期[3].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中毒及水、钠潴留所引起的症状,如高血压、贫血、无尿或多尿,水肿及重要脏器功能受损.
作者:汪萍;余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肝癌模型大鼠肝硬化期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和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只.实验组按0.2 ml/kg体重静脉注射400 ml/L CCl4橄榄油,2次/w,注射12 w;对照组静脉注射同等量的橄榄油.然后在第4、6、8、10、12周检测两组外周血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 第4、6、8周两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周实验组血清IL-1β高于对照组(P<0.05),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实验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肝硬化期血清IL-1β、IL-6、TNF-α的变化较为明显,可有效反映疾病的发展转归.
作者:侍阳;宋庆伟;于生才;邹海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0)治疗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7例尿路上皮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C组23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方案进行治疗,GO组24例采用GO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接受2~6个疗程化疗,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均可评价客观疗效和毒副反应.GC组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8例,进展(PD)3例,有效率56.5%,87.0%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平均无疾病进展期(9.6±3.2)个月,平均存活期(16.4±4.7)个月;GO组CR 4例,PR 10例,SD 8例,PD 2例,有效率58.3%,91.7%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平均无疾病进展期(10.2±3.5)个月,平均存活期(16.7±4.8)个月.两组在治疗有效率、临床获益率、无疾病进展期及存活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毒副反应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两组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O方案治疗尿路上皮肿瘤疗效与GC方案类似,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魏勇;张庭;李蓓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中老年高血压组129例和健康体检对照组116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压、高血压病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HDL、LDL)、尿酸(UA)、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同时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IMT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及数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IMT增厚高血压组119例(92.3%),对照组24例(20.1%);斑块形成高血压组106例(82.2%),对照组25例(21.6%);血管狭窄高血压组49例(38.0%),对照组5例(4.31%);高血压组颈总动脉血流及各项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 <0.05,P<0.01).颈动脉病变者发病率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延长而增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结论 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病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干预、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预知颈动脉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作者:肖海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α-硫辛酸(α-LA)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8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非干预组(DM组)、糖尿病α-硫辛酸治疗组(LA组),每组10只.DM组和LA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确定造模成功后,LA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12 w.12 w后心脏采血检测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脂,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离大鼠视网膜,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p-P38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LA组大鼠BG、HbA1c明显升高(P<0.05);与NC组相比,DM组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与DM组比较,LA组MDA水平下降(P<0.05),SOD水平升高(P<0.05).与NC组相比,DM组和LA组p-P38蛋白表达和Caspase-3 mRNA表达增多;与DM组相比,LA组大鼠视网膜中p-P38蛋白表达和Caspase-3 mRNA表达减少.结论 α-LA可逆转高糖引起的氧化/抗氧化水平失衡,从而发挥对DR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P38蛋白和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周瑾;应长江;李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过多蛋白质、动物脂肪摄入、生活压力大,导致结肠癌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1].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放化疗.根据不同病理、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术式,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广泛的治疗方式为Ⅰ期行切除吻合术,但是对于左半结肠癌致梗阻的术式选择,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比较Ⅰ期切除吻合术在左半结肠及右半结肠梗阻的治疗效果.
作者:葛振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187例,其中腹腔镜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01例,开腹组(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86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大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明显小于开腹手术组(均P <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清扫淋巴结的数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②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切口种植、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切口疝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老年人直肠癌安全有效,其疗效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基本相近,并具有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快、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康为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