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6例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及分析

林庆育;林群英;陈挺剑;林素琴;张爱芳

关键词:肺炎, 老年人, 食欲不振, 营养不良
摘要:老年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性肺炎为常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年轻人.目前人类寿命显著延长,由于老年人免疫系统及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肺炎的发生率逐年增多;因起病隐匿,呼吸系统症状不典型,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严重后果.为提高诊治水平,现对我院近3年收住的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分析如下.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两套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及吉西他滨(GEM)联合DDP两方案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9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成两组,长春瑞滨(NP)组54例,吉西他滨(GP)组44例,比较两方案疗效.结果 NP组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0例,有效率40.7%.GP组CR 2例,PR 16例,有效率40.9%.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位生存期(MST):NP组为8.8个月,GP组为9个月,疾病缓解时间(DRT)分别为3.4个月及3.6个月.毒性反应:GP组WBC下降36例,占67%,其中Ⅲ/IV度白细胞下降10例,占22%.明显高于NP组,(P<0.05);NP组发牛静脉炎12例,占22%明显高于GP组,(P<0.05).结论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临床床疗效、中位生存期及疾病缓解时间相似,毒性反应较轻.因此,两种方案均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张武;孙洪雨;郑维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重症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胸外伤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328例胸外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ARDS患者进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推测可能发生ARDS的高危因素.结果 本组ARDS发生率为14.3%,单因素分析影响胸外伤并发ARDS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血压、肺部并存病、ISS值、呼吸频率、肺挫伤、连枷胸、血气胸、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0.01),膈疝、腹腔脏器伤(P<0.05).多因素分析影响胸外伤并发ARDS的独立高危因素为:高龄、肺部并存病、休克、ISS值、呼吸困难、肺挫伤、连枷胸、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论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严密监测血压、血气、呼吸.适时应用机械通气,降低ARDS死亡率.

    作者:徐卫华;钱永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白介素-2辅助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白介素-2辅助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7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病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白介索-2联用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嚦酰胺(3HRS(E)Z/6HRZ)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3HRS(E)Z/6HRZ方案常规治疗.观察痰菌阴转率和空洞病灶愈合的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空洞病灶各有不同程度的愈合,痰找抗酸杆菌呈阴性;而对照组空洞病灶改变不明显,痰菌阴转率较低.结论 白介素-2有较好辅助治疗肺结核作用.

    作者:陈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COPD气管切开患者的拔管时机研究

    目的 研究COPD气管切开患者的拔管时机.方法 13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例,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大于24 h拔管,对照组7例,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大于2 h拔管,比较拔管后48 h内的再插管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再插管率分别为16.7%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杨阳;邹俊;张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心静脉导管用作胸腔引流的护理

    我科2007~2008年收治呼吸衰竭、ARDS、COPD等患者98例,其中16例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长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导致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引起不同程度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心力衰竭.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为患者做胸腔积液引流,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朱翠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心肺联合移植监护病房组建及术后护理

    心肺联合移值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商有效治疗方法,但由于其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围手术期处理难度大,其近期和远期疗效并不满意.

    作者:沈丹荣;宋笑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全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全肺切除手术是中央型肺癌、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等疾病的外科佳、可行的治疗手段,因为手术比较大,切除人体器官范围大,所以,病人围手术期的密切病情观察和完善优质的护理,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我院心胸外科2000年至2007年全肺切除术18例,就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癌病人疼痛控制的护理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重度持续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可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我科2006年收住晚期肺癌病人21例,在控制疼痛的方面,治疗护理体会如下.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大82岁,小24岁,平均57.5岁.汉族11例,维吾尔族4例,哈萨克族2例,回族5例.

    作者:刘燕萍;蔡玉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空洞型肺隐球菌病1例

    患者男性,39岁,体检发现肺部占位2+周于2008年6月27日入院.患者2008年6月10日体检查胸片发现多发占位,胸部CT示右肺多发斑片影(图1),予抗感染治疗(左氧氟沙星0.5 g 1/d)14天,2008年6月23日复杏胸部CT(图2)病灶同前无明显吸收,但右肺病灶似渐出现小空洞影.

    作者:李泽钊;朱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单肺通气方式对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OLV)方式对忠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影响.方法 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长时间组(I组)和间断的舣肺通气组(Ⅱ组),每组18例.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OLV 45 min(T2)、90 min (T3)及术后2 h(T4)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浓度.结果 两组TNF-α、IL-6、IL-8和IL-10于T2时明显上升(JP<0.05),11组L3、T4时TNF-α、IL-6和IL-8均明显低于I组(P<0.05),而IL-10高于I 组(P<0.05).结论 单肺通气期间间断舣肺通气可减轻炎性反应.

    作者:胡泉清;孙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32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选用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选择合适口鼻面罩.设定参数S/T模式,预置呼吸频率12-16次/min,氧浓度30~35%左右,吸气压以8 cm H2O开始,逐渐增加压力至20 cm H2O,呼气压4 cm H2O,每日上机二次,每次2~3h,3~7 d为1疗程.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后2 h.24h及通气结束时作血气分析,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无创正压通气后2h、24h及治疗结束时,pH值改善(P<0.05),PaO2上升(P<0.01),PaCO2下降(P<0.01).28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病情加重,家属不同意气管插管而死亡,2例患者病情加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其中1例死亡,1例成功撤机好转出院.结论 BiPAP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避免了大部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医疗费用,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长青;韩亚静;王素英;王永红;韩彦群;蒋学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呼吸锻炼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呼吸锻炼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纳入3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8)和对照组(n=17),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每口在医牛指导下进行2次呼吸锻炼,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榆查肺功能.结果 两组病例蕈线资料可比,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肺活量(VC)平均增加525 ml(P<0.05),大通气量(MVV)平均增加5.3 L(P<0.05),第1秒用力呼气存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无差异(P>0.05),1秒率(FEVl/FVC%)下降(P

    作者:柳彦涛;侯亚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ADA、CRP和CEA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在胸腔积液中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已确诊的胸腔积液标本76例(结核住胸腔积液29例、癌性胸腔积液38例和化脓性胸腔积液9例),检测胸腔积液中ADA、CRP和CEA数值,并进行各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 ADA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及化脓性胸腔积液明显升高,在癌性胸腔积液明显偏低(P<0.01).CRP在化脓性胸腔积液升高明显,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次之,在癌性胸腔积液中值低,三者之间比较有显著芹异(P<0.01).CEA在癌性胸腔积液中均值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和化脓性胸腔积液组(P<0.01).结论 ADA、CRP和CEA联合监测对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意义.

    作者:朱丽娟;朱彩平;杨小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支气管哮喘与NO浓度的检测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症状急性发作时经口腔呼出气中NO浓度及血浆中N0的浓度,研究N0浓度与哮喘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期发作患者30例,测定在急性发作期呼出气体中N0浓度、血浆中NO浓度;经过舒利迭吸入治疗,一吸,一日两次.治疗1个月后再次分别测定NO的浓度.结果 支气管哮喘症状急性发作期组患者呼出气以及血浆中NO浓度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呼出气体中NO浓度以及血浆中NO的检测为临床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断提供参考.

    作者:郑永华;陆晶晶;张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变化及临床情况的变化.结果 48例中好转45例(93.75%),患者PaO2,S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临床情况改善.3例因病情加重改为有创通气.结论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减少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林少芳;彭睿;曹鹰;李勇萍;付东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鉴别咳嗽症状时应重视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特别是近10余年,城乡住房条件呈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迁新居、修旧宅成了社会的新亮点,与此同时往往发现长期咳嗽的病例增加了.以往,每当我们遇到类似的病例,很自然地首先要想到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常见病并按步加以排除,而如今,假如经过仔细筛诊,其结果总有一部分病人是与居住环境有关.

    作者:罗慰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TEN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PTE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IC)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中PTEN基因蛋白的表达,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PTEN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PTEN蛋白在NSCLC中的总阳性表达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表达随NSCLC临床分期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NSCLC高中分化组高于低分化组,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IC无淋巴结转移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nm 23-H1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结论 PTEN蛋白表达与NSCLC的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NSCLC中PTEN蛋白低表达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检测PTEN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NSCLC的预后.

    作者:江志坚;王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初治、复治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肺结核初治、复治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初治组和复治组各40例.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问的差异.结果 HAMD量表总分和因子分之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日夜变化、睡眠障碍、绝望感,HAMA量表总分和因子分之精神性,初治组与复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HAMD量表总分两组均达到轻度抑郁症,HAMA量表总分两组也达到焦虑障碍的程度.结论 初治、复治肺结核住院患者共患心理疾病,患有轻度抑郁症及焦虑障碍,而且初治患者比复治患者生活质量更差,宜给予护理十顶,抗抑郁、抗焦虑药治疗,改善心理状况.

    作者:谢月俏;谭燕华;许之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临床评价与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寒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的预后因素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04年10月至07年10月共304例住院COPD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缓解出院组及死亡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缓解出院272例,死亡32例.死亡组在病程,吸烟指数,体重指数,合并肺心病.及入院时血PH,PaO2,C-反应蛋白(cRP)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而在平均年龄,既往应用激素情况,Pac02等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体重指数及入院时血PH,PaO2与病死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2、-0.471、-0.467,P分别<0.05和<0.01),患者的病程,吸烟指数,血cRP,合并肺心病与病死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5、0.454、0.466、0.469,P分别<0.05和<0.01).结论 COPD患者住院后测定相关指标综合评价,及时监护及加强治疗,对判断及改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丽荣;吴坎金;王晓晟;迟玉敏;施健;邸庆国;孙宝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喘息状态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住ICU喘息状态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4年2月~2008年3月住ICU喘息状态患者45例,进行MODS诊断及APACHEⅡ评分,ALI患者行机械通气.结果 合并MODS 19例,APACHEⅡ评分平均13.2±7.9,其中APACHEⅡ评分≤10者5例无一例死亡,APACHE II评分≥25者6例均死亡.出现心衰或休克12例,肝功能衰竭13例,肾功能衰竭9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2例,消化道出血5例.2个脏器受累12例,死亡3例(25%);3个脏器受累6例,死亡5例(83%),4个脏器受累1例死亡.12例患者行机械通气,4例行无创机械通气,8例行有创机械通气,其中外设PEEP>6mmHg 5例均死亡.19例合并MODS者死亡9例,死亡率47.36%.其中肺部感染者病原学检查G-杆荫感染11例,G+菌感染3例.结论 住ICU喘息状态并MODS患者的死亡率比预计的高.预后与脏器衰竭出现数量,APACHE 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外设PEEP大小呈正相关.

    作者:李占斌;王东涛;杨敬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