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比较

张艳华;赵施竹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治疗
摘要: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和脑卒中(NINDS)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脑卒中研究表明,静脉rt-PA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尤其是在发病后早期应用[1].主要神经功能恢复是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计分明显改善[2].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障碍及相关因素Logistic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及自制量表对32例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SDS和SAS标准分为41.58±12.78;44.39±10.67,显著高于一般老年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睡眠差、疼痛感、疲乏感、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对治疗的悲观态度、严重的治疗副作用、经历手术和放化疗是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具有更多的情绪障碍,应给予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作者:魏柏;陈景三;张书勤;鲁向明;马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愤怒情志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愤怒情志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学关系,为愤怒长期积累可加速脑老化的论断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选取AD患者作为病例,以医院或社区无痴呆病、抑郁症等神经或精神疾病史者为对照,按同性别、同年龄段(±3岁)、同文化程度进行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方式为面对面访谈.结果 AD患者特质怒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特质怒个体AD发病风险明显高于低特质怒个体(P<0.01),OR值(95% CI)为51.857( 14.009,191.954);AD患者怒的表达(AX-O、AX-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O1),而怒的控制( AC-O、AC-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D患者怒表达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愤怒情志与AD发病相关,高特质怒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与正常人群相比,AD患者具有容易发怒或郁怒的倾向或特质,怒的表达程度高而控制力较弱.

    作者:闫国立;詹向红;李伟;杨丽萍;侯俊林;王淑玲;王有杰;刘胜利;刘高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综合干预老年脉压和脉压指数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老年患者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影响及其与老年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2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73例患者予综合干预,干预方案为:改变生活方式+氢氯噻嗪+替米沙坦+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对照组154例患者未予综合干预.随访观察3年,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脉压和平均脉压指数及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平均脉压为(51.36±6.22) mmHg、平均脉压指数为(0.39±0.02),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干预组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28例(16.18%),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3例(4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人的脉压和脉压指数采取适当运动、改变生活方式及氢氯噻嗪、替米沙坦、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减少老年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邓景元;刘亚民;吕雅丽;杨林;张敏;冯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重庆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眼病调查

    目的 了解重庆市5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低视力和盲的患病率及致盲原因.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随机整群抽样5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2 600名进行眼病筛查及视力检查.结果 2 600例中,眼部严重损伤784例(30.2%).盲眼134例,其中双眼盲29例(1.12%),男女比较差异显著(P<0.01);56 ~65岁、66 ~75岁及76~85岁3个年龄组间矫正视力不同区间差异显著(P<0.O1);导致中老年人盲的前3位疾病是黄斑变性、白内障、视网膜静脉阻塞,分别占22.4%、18.7%、15.7%,造成低视力的前3位疾病是白内障、屈光不正、黄斑变性,分别占43.8%、26.9%、14.2%.结论 老年人群患眼病比例较其他人群明显增高,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眼病;对眼底病相关因素、分类、病因等的了解可为防盲工作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

    作者:唐丽君;邓仁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克银Ⅰ号方对银屑病患者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克银Ⅰ号方对银屑病患者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克银Ⅰ号方组)和对照组(阿维A胶囊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处蜡块包埋表皮中促凋亡基因Fas、bax的表达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促凋亡相关基因Fas、bax的转阴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克银Ⅰ号方对银屑病治疗有效;可影响银屑病患者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bax的表达.

    作者:马学伟;孙国强;陈虎;张培红;云雅卿;王家颖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45例临床特点

    类风湿关节炎(RA)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初发症状发生在≥60岁的RA称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ORA)[1].本文对EORA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与<60岁初次发病的非EORA(NEORA)患者进行比较[2,3].

    作者:张芳;宋冬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

    目的 观察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比较内皮祖细胞两种不同移植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治疗30例患者的34条缺血的下肢,选择两种移植方法,16例18条患肢采用小腿肌肉局部注射,16例17条患肢采用下肢动脉腔内注射.结果 二组患者总的疼痛缓解改善率分别为83.3%(15/18)和93.8%(15/16).对缓解或改善患者的冷、凉感觉,二组患者总的有效率均为100% (16/16,14/14).二组患者总的保肢率分别为88.9%(16/18)和93.75%(15/16).术后两种移植方法的踝肱比值(ABI)增加的例数分别为38.8.4% (8/18)和37.5.2% (6/16).有15例患者16条患肢接受了下肢动脉造影,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枝血管形成.结论 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两种移植方法疗效没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闫醒军;边忠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龄老年心力衰竭136例临床特点分析

    老年人常并存多种疾病,机体内环境稳定性随增龄发生改变,抗病能力和器官的储备功能均显著下降,易患心力衰竭,且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组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对比分析,观察老年心力衰竭的特点,以期为其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张鹏宇;李芳;郜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红素氧合酶-1对老龄脓毒症大鼠微循环及肝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合酶-1( HO-1)对老龄脓毒症大鼠微循环及肝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老龄脓毒症大鼠模型,72只老龄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氯化血红素组(CLP+ hemin组)及锌卟啉原组(CLP+ znpp组),分时相检测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ELISA法检测血浆活化蛋白C(APC)、蛋白C(PC)、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应用MSB(Martius-Scarlet-Blue)染色对比各组肝脏组织血栓形成情况;应用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各组大鼠肝脏PC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肝脏组织HO-1、PC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LP组大鼠血浆APC、PC水平下降(P<0.05),TNF-α水平上升(P<0.05),PT、APTT缩短(P<0.05),肝脏微血栓形成增加(P<0.05),ALT、AST升高(P<0.05),肝脏PC表达下降(P<0.05),此变化在CLP+ znpp组中更为明显;而与CLP组相比,CLP+ hemin组大鼠血浆APC.PC水平上升(P<0.01),TNF-α水平下降(P<0.05),PT、APTT延长(P<0.05),肝脏微血栓明显减少(P<0.05),ALT、AST下降(P<0.01),肝脏PC表达上调(P<0.O1).结论 HO-1可以上调老龄脓毒症大鼠肝脏中PC表达,提高血浆中PC、APC水平,通过PC途径抑制老龄脓毒症大鼠肝脏微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障碍,保护肝脏功能.

    作者:南川川;孟祥林;费东升;康凯;杨松林;潘尚哈;赵鸣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的效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患者骨折的比例也明显上升,针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也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1,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临床麻醉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作者:李圣君;李九会;陈宗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创伤重度程度评分法在老年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

    老年人易发生创伤意外,应用创伤评分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进行初期评分,然后进行相应的急诊急救处理,能够使老年创伤患者的预后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创伤重度程度评分(TRISS)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老年创伤患者的损伤程度,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优于以前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和创伤记分(TS).本文探讨TRISS在老年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林翔;魏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中药芒硝液灌肠治疗脑中风后便秘的疗效

    脑中风患者老年人居多,活动少,饮食少,胃肠蠕动差,特别是卧床患者更易致便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可因用力排便而诱发各种严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而危及生命.芒硝为中医常用的泻下通便药,临床上常采用大黄芒硝液口服通便[1].笔者于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单味芒硝液灌肠为脑中风便秘患者通便,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作者:王利群;关青;王利民;高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三维适形放疗前新辅助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较高,发现时多为晚期,以鳞癌为主[1].对于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近期研究提示,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而提高生存率,但毒副反应亦明显增加[2];局部晚期食管癌多见于老年人,但老年人耐受力较差,可能因治疗相关毒性高而导致疗程中断[3].

    作者:张克斌;刘海;杜杰;李昌梅;赵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AMPK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在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类型,约占50%.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约有5%患有AD.并且随着增龄,患病率增加.

    作者:李尚霖;周新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治疗老年性上睑下垂33例

    老年性上睑下垂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因上睑严重松垂遮盖视野,不但影响外观,还影响视力,造成生活和社交活动的不便,严重者导致抑郁、自卑心理[1].老年性上睑下垂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治疗方法有单纯皮肤缩短术[2]、腱膜修补术、腱膜折叠术或缩短术、Muller肌缩短术等.本文采用一套适用于老年人的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治疗该病,观察其临床疗效.

    作者:欧杨雪;彭维海;张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糖皮质激素对股骨头坏死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性般骨头坏死( SANFH)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方法 采用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激素模型组及藻酸双酯钠药物干预组.将各组动物饲养6 w,采用心脏穿刺方法取血4ml检测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处死大鼠后取股骨头和肝脏分别做光镜标本,观察股骨头及肝脏形态学改变.结果 激素模型组比正常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P<0.05),CRP水平升高(P<0.05).用药后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但各组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腊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光镜下肝脏形态学显示激素模型组大鼠肝脏存在脂肪变性及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而股骨头形态学显示骨小梁变细、稀疏,结构不十分清晰,排列欠规则,空骨陷窝率增多.藻酸双酯钠药物干预组上述改变略减轻.结论 糖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大鼠血脂、CRP水平明显变化,并伴有肝脏及股骨头病理改变,藻酸双酯钠通过降脂、抗凝作用改善股骨头坏死.

    作者:李桂波;杜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降压降脂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降压降脂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人选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16例,给予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25 mg/d)作为基础治疗,2 w后随机分为联合组、降压组及降脂组,每组72例.分别给予坎地沙坦(8 mg/d)和(或)瑞舒伐他汀(10 mg/d)降压、降脂治疗12个月.测量血压、血生化、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三组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下降幅度较降压组、降脂组显著(P<0.05).结论 降压联合降脂治疗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改善动脉弹性,强于单一的降压或降脂治疗.

    作者:胡小亮;路方红;刘振东;赵颖馨;孙尚文;王舒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替米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

    有效控制血压能降低其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并发症,对改善高血压患者身体状态和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1].有资料显示,超过7.13%的老年人患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正确合理地选择降压药物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由于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因此,应用较少种类、较小剂量的降压药物获得理想治疗效果,高血压治疗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建坡;许钧平;李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老年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62例

    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占大肠癌急性肠梗阻的60%左右,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明显增多,目前大约10%~30%的结肠癌患者合并肠梗阻,而当梗阻症状出现时已属癌症晚期,手术切除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主要手段.由于人们对疾病的治疗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切除癌肿,又要能够保留肛门排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术期的处理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本文分析老年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行Ⅰ期切除吻合的疗效.

    作者:李天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

    化疗是晚期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重点在于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氟尿嘧啶(5-FU)一直是晚期大肠癌化疗的核心药物,但由于其半衰期短,需持续泵点,毒副作用严重,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被迫中断化疗[1].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应用伊立替康联合5-FU、亚叶酸钙(LV)治疗晚期大肠癌,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庞洪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