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正华;朱慕云;桑慧颖;吕元文;丁平;卞京文
目的 评估利福平注射液与口服利福平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10例.分为治疗组(Ⅰ)(INH、舒兰新、PZA、EMB),对照组(Ⅱ)(INH,RFP,PZA,EMB口服),分别观察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痰菌好转(或阴转)率、X线好转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第一个月末Ⅰ、Ⅱ组的痰菌好转(或阴转)率分别为81.7%、20%(P<0.05),X线好转率分别为68.3%、20%(P<0.05);第二个月痰菌好转(或阴转)率分别为91.7%、88%(P>0.05),X线好转率分别为76.7%、64%(P>0.05);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为15%、14%(P>0.05),不良反应与利福平口服剂型相同.
作者:张宜文;李东方;韩君;孙红;李晔;吉隆;姜维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近十几年来,随着各种侵入性操作、呼吸机使用的增多,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和其他介入性治疗的普遍开展,以及艾滋病患者的不断增加,由真菌引起的条件致病菌感染日趋严重,是医院感染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1].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作者:苏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左氧氟沙星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结核药物,2004年2月至2006年11月本人对72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方案的复治肺结核病例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
作者:钱起龙;徐冬梅;李金娟;袁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7(IL-17)、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30例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2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查血常规、测定肺功能,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17、sICAM-1浓度.结果 同一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血浆IL-17浓度、sICAM-1浓度均明显高于稳定期(P<0.01,P<0.01);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血浆IL-17浓度、sICAM-1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1),患者COPD稳定期血浆IL-17浓度、sICAM-1浓度明娃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1)且在急性加重期IL-17、sICAM-1与Neu/Leu%呈正相关(r=0.824,P<0.01;r=0.827,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IL-17、sICAM-1水平显著升高,提示IL-17、sICAM-1参与了 COPD的发病,可能是引起肺内炎症细胞浸润及肺实质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CHEN Yi-hui;陈艺慧;关键;许西琳;王晓园;于颍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胸膜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 将3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置引流管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50毫升.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胸穿抽液处理.结果 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明显缩短,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胸腔内置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加快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疗效显著,且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节省费用,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庄志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童康片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疗效.方法 将RRI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咀嚼中成药童康片同时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疗程2个月.对照组50例单纯肌注卡介荫多糖核酸注射液,疗程2个月.结果 两组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童康片和卡介菌多糖联合治疗儿童RRI疗效佳,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张凤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大鼠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模型,观察大鼠VTE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方法 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DVT(18只)、DVT-PTE(54只)、正常对照(6只)组.DVT组依据血栓形成时间不同(1,4,7 d)分为D1、D4、D7三个哑组;DVT-PTE组依据DVT和PTE时间不同(1,4,7 d)分为D1P1、D1P4、D1P7、D4P1、D4P4、D4P7、D7P1、D7P4、D7P7九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显微血管夹阻滞一侧股静脉血流,制备DVT模型;DVT后不同时间分离有血栓的股静脉,摘取血栓,从另一侧股静脉注入栓子,制备DVT-PTE模型.行肺组织VEGF和bFGF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测定血浆VEGF和bFGF浓度.结果 1、VEGF抗原:对照组主要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胞浆表达,DVT-PTE组第1天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可见表达,第4天肺动脉内皮细胞胞浆可见表达,第4和7天机化栓子中成纤维细胞胞浆有表达.bFGF抗原:对照组主要由支气管平滑肌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表达,DVT-PTE组第1天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胞浆表达增强,第4和7天肺动脉周围基质和机化栓子内成纤维细胞胞浆可见表达.2、血清bFGF浓度在D1亚组升高,而在D7、D7P4和D7P7亚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VEGF和bFGF参与VTE血栓机化和血管内膜修复.
作者:冯敏;季颖群;高鹤立;张中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对122例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作住院治疗,采取早期、联合抗痨,胸腔穿刺抽掖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方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满疗程119例,治愈98例,占83.2%,基本治愈30例.疗效满意,随访2~5年,无1例复发.结论 早期联合抗痨、胸穿及激素的正确使用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关键.
作者:肖天津;古中东;赖景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弥散功能的比较,探讨其在临床的鉴别和诊断作用.方法 测定6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30例正常人一秒时间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FVC)、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和弥散功能(DLco)(实测值/预计值).测定结果在两组患者之间和与正常人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阻素性肺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一秒时间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明显低于正常人组,与正常人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明显高于正常人组,与正常人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慢性阻寨性肺病患者的弥散功能(DLco)值明显下降,与正常人和支气管哮喘患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测定肺弥散功能有助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气管哮喘的鉴别和诊断.
作者:龙文;李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咯出.24小时内咯血量小于100毫升称为小量咯血,100~500毫升为中量咯血,大于500毫升或一次咯血量大于100毫升称为大咯血.
作者:吴颖;崔朝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每天佳通气时间.方法 将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60例患者随机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动脉血气的变化、平均住院日、气管插管率及面罩副反应.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逐渐减慢,血气分析指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比较,在心率、呼吸频率、气管插管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组间的平均住院日、面罩副反应及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在24小时、尤其是72小时的改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IPPV治疗AECOPD并发呼吸衰竭,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持续NPPV治疗能够较快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持续通气会增加患者出现面罩副反应的几率,两种治疗方法在气管插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施炜;吕志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3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表现和镜下特点.结果 镜下粘膜肥厚狭窄13例(43.3%)、充血水肿7例(23.3%)、糜烂溃疡5例(16.7%)、疤痕狭窄5例(16.7%).活检阳性率23.3%,刷检阳性率60.O%,(刷检+活检)阳性率为70.0%.结论 支气管镜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江雪红;蒋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本文通过测定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肺功能,探讨无支气管哮喘症状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变化及临床治疗的意义,为哮喘的早期预防和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变应性鼻炎患者47例,并设30例同龄健康患者作对照组.全部患者同时做常规用力通气肺功能检查: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吸量(FEF1),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气中流量25%、50%、75%(FEF25,FEF50,FEF75).肺功能正常时加做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功能异常时加做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26例(55%)变应性鼻炎肺功能检测结果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21例(45%),异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差异,表现FEF 25,FEF 50,FEF 75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肺功能异常发生率61%,同时存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阳性,提示变应性鼻炎患儿存在着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危险.
作者:黄秀香;杨敬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精尿病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8例外科手术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案.结果 38例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理想,平稳渡过手术期,均痊愈出院.结论 虽然两病并存,影响外科手术治疗,但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方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谢春梨;梁桂月;廖维芬;曾小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纤支镜检查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网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1658例纤支镜检查并发症的发牛情况.结果 1658例接受纤支镜检查患者中,鼻出血占首位,喉、支气管痉挛居第二位,其他并发症有咯血、心血管并发症等.结论 良好的麻醉是纤支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操作者技术熟练,动作轻柔,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掌握适应症,才能减少并发症.
作者:秦军;高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沙丁胺醇、酮替芬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应用沙丁胺醇和酮替芬联合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结果 经沙丁胺醇和酮替芬联合治疗有效率达到93.9%.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酮替芬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
作者:靳开宇;韦仁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PT、APTT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肺癌组中除PT值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指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关系.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2,P<0.01).结论 肺癌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抗凝治疗对改善肺癌的预后可能有益.
作者:姜正华;朱慕云;桑慧颖;吕元文;丁平;卞京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作者收集了1998年10月至2008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HIV/AIDS病例243例,其中伴有肺胸病变116例,占47.7%.本文就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周俊;杨磊;姚正林;忽立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并发症比较.方法 三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粗硅胶管组、双腔带气囊导尿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各20例,在基本临床资料、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的肺复张天数、治愈率和转外科手术例数经X2检验,P>0.05,说明三组疗效无显著差异,平均肺复张天数为8天,总有效率达85~90%,转外科手术者约占14%.而术后并发症如皮下气肿、堵管、脱管、胸痛,双腔带气囊导尿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和粗硅胶管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明显优越性和舒适度.结论 三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各有优缺点,治疗效果基本一致,但后两者对操作人员和器械无特殊要求,操作简单,病人舒适度好,更乐于接受,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闫长青;颜新艳;张文清;王素英;韩亚静;韩彦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病程较长,咯血是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2007年1~6月住我院的患者196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38例,年龄在16~78岁,住院时间长6个月,短14天.经住院期间的观察,此类患者大多心态异常,临床表现为焦虑、恐惧、情绪低落等.现就结核病患者的沟通总结如下:
作者:宋爱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