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琼;任俊翠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病程较长,咯血是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2007年1~6月住我院的患者196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38例,年龄在16~78岁,住院时间长6个月,短14天.经住院期间的观察,此类患者大多心态异常,临床表现为焦虑、恐惧、情绪低落等.现就结核病患者的沟通总结如下:
作者:宋爱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近十几年来,随着各种侵入性操作、呼吸机使用的增多,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和其他介入性治疗的普遍开展,以及艾滋病患者的不断增加,由真菌引起的条件致病菌感染日趋严重,是医院感染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1].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作者:苏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对122例结核性胸膜炎伴胸腔积液作住院治疗,采取早期、联合抗痨,胸腔穿刺抽掖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方法,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满疗程119例,治愈98例,占83.2%,基本治愈30例.疗效满意,随访2~5年,无1例复发.结论 早期联合抗痨、胸穿及激素的正确使用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关键.
作者:肖天津;古中东;赖景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记录危重患者的24 h尿量及每小时尿量,我们常用尿壶(尿壶上标有刻度)来测量,但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如:烧伤患儿)及心脏病手术后的患儿不够准确.而尿量的精确测量对烧伤患儿及心脏病手术后患儿的病情观察非常重要.
作者:陆秀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免疫酶联斑点法(ELISPOT)和传统的结核菌素皮试(PPD皮试)对深圳市高校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现状进行筛查,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方法 采用自主研制的Elispot试剂盒(简称Elispot)和PPD皮试,对13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A高校99例志愿者中PPD皮试有49例阳性(49.5%),Elispot检测有20例阳性(20.2%);B高校34例志愿者中PPD皮试有27例阳性(79.4%),Elispot检测有2例阳性(5.9%).对两种方法进行平行比较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x2=41.31,P<0.005);在PPD(+++)组中Elispot阳性率高为28.57%;在(++)-(-)组中分别为22.2%、12.5%及12.28%.结论 结核菌特异性IFN-γElispot试剂盒在健康人群中检测阳性率比传统的PPD皮试要低,在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优于PPD皮试,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献雄;杨倩婷;徐六妹;朱秀云;廖明凤;陈心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咯血是呼吸系统常见症状之一,常见原因为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CT等影像学检查为咯血的重要检查,但常规CT平扫有时难以发现特异改变病灶并作出诊断,现就我院2002年1月~2008年8月初次咯血36例常规CT平扫未见异常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江贵源;苏玉琴;郭似惠;章笑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期的价值.方法 4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全身PET-CT显像,且于检查前一周内行胸部16层螺旋CT扫描.按照国际通用的AJ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肺癌TNM分期标准对病变分别行CT、PET-CT分期,并将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标准.结果 ①对照病理结果,PET-CT对NSCLC的T分期比CT准确性更高(P<0.05).43例肺痛T分期中,PET-CT正确分期41例,CT正确分期34例.②43例术前诊断分期的患者中,与病理符合的肺癌N分期,PET-CT 40例,CT 33例.PET-CT对肺癌的N分期与CT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CT发现了8例患者的13处转移,PET-CT发现了14例患者的32处转移,改变了6例患者治疗计划.结论 PET-CT显像用于NSCLC的分期是一可靠的非创伤性方法,对指导肺癌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健康;沈红;刘雅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FB)在小儿非青紫璎先天性心脏病(CHD)呼吸道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非青紫型CHD患儿进行FB检查,对其中6例合并肺不张患儿进行了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结果 镜下发现非青紫型CHD患儿呼吸道病变以炎症及气道阻塞性改变多见,分别占86.7%、76.7%,其中气管或支气管外压性狭窄20例,气管或支气管软化4例,喉软化3例,右侧气管源性支气管2例,气管下段先天性狭窄、左侧声带麻痹各1例.对6例肺不张患儿进行了BAL治疗,治愈3例.术中1例(36.7%)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炎症反应、气管或支气管狭窄、软化是非青紫型CHD患儿常见的气道病变,FB在小儿非青紫型CHD气道病变评估中不仅能发挥诊断作用,而且发挥治疗作用,且相对安全.
作者:杨泽玉;刘文君;魏文;梁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纤支镜检查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网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1658例纤支镜检查并发症的发牛情况.结果 1658例接受纤支镜检查患者中,鼻出血占首位,喉、支气管痉挛居第二位,其他并发症有咯血、心血管并发症等.结论 良好的麻醉是纤支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操作者技术熟练,动作轻柔,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掌握适应症,才能减少并发症.
作者:秦军;高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比较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开胸手术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80例ASA Ⅰ~Ⅱ级择期需行开胸于术的成年患者,将患者分为肺通气功能正常组(Ⅰ组)及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组(Ⅱ组),每组加例.分别于患者术后当天、术后第1、2、3天监测循环、呼吸系统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心肺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Ⅱ组发生率虽高于Ⅰ组,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开胸于术无很大影响,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代冬梅;温海明;李红新;陈树明;詹锦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以下简称信必可都保)防治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6年11月以来我院门诊诊治的103例患儿,使用信必可都保80/4.5 ug/吸或160/4.5 ug/吸,每日2次,连续应用6个月至1年,自身对照观察大呼气峰流速值(PEF),并观察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信必可都保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及发作次数,能显著提高患儿的PEF,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信必可都保具有良好的疗效,显著改善哮喘患儿的症状,改善肺功能,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作者:余必信;倪陈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深静脉穿刺技术属一种盲性操作[1],它是将一种特制的穿刺软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腔内;可广泛使用在临床危重患者抢救治疗中,同时还可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标本采集、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及血液净化治疗等,不但可提高工作效率,又提高了护理技术含量.
作者:沈咏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56例因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直接崩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患者.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55.3%,显效23.3%,有效23.3%.对照组:治愈率23.1%,显效率38.5%,有效率34.6%,无效率3.8%.结论 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是治疗静脉炎的有效方法,起效快捷,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作者:张文琼;任俊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病中严重的类型,其病情变化急骤复杂,病死率高,并发症和后遗症多,因此,严密观察和细致的护理对提高该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我科2003年11月~2008年11月共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56例,经规范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谢晓辉;谢文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腋下切口与胸腔镜手术治疗白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卫生经济学效益.方法 对接受腋下切口与胸腔镜手术的白发性气胸118例患者的手术经过、疗效等临床资料及医疗费用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接近,胸腔镜手术在术后疼痛方面较优.胸腔镜手术医疗费用明显多于腋下切口手术(20,631±752 vs 11,385±350元),其主要来源是一次性手术耗材.结论 腋下切口与胸腔镜手术治疗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接近,胸腔镜手术增加的医疗费用主要来自一次性手术耗材.
作者:张韶岩;区颂雷;胡燕生;宋飞强;李昕;马旭晨;马欣欣;梁林;李栋;郭琳;孙震;张志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护士每天需要进行大量的输液、注射等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去除无数塑料瓶口上的封口,大部分护士是利用食指的力量直接揭除,因为封口为环行,长期用手指直接拉除难免食指摩擦部位的皮肤会损伤,影响各项护理操作,并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危险.
作者:雷文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治疗组67例.对照组66例,行传统粗硅胶管闭式引流,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8.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肺复张时间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并发症.结论 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卓超洲;龚华;范春红;骆国平;张秀利;邓剑波;李芝;李晋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安庆市立医院2001~2006年确诊的13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49例、咳嗽56例、皮疹7例、腹痛8例、淋巴结增大5例、水肿4例、血尿5例、蛋白尿2例、抽搐2例..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逐年增高,表现形式多样,久治不愈的发热及咳嗽,不明原因抽搐要及时检查肺炎支原体.
作者:胡方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食管癌手术后肺部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手术效果.我科自2003年~2007年共收治512例食管癌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12例中男性361例,女性151例,年龄41~79岁,平均65岁病例均行开胸手术治疗,其中7例患者因年龄较高、术前心、肺功能不理想,手术后曾短时间应用呼吸机,均平稳过渡,1例发生术后肺栓塞死亡,其余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作者:杨国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作者收集了1998年10月至2008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HIV/AIDS病例243例,其中伴有肺胸病变116例,占47.7%.本文就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周俊;杨磊;姚正林;忽立理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