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岗玲;陈力舟;杨国育;魏淑芳
支气管结核,顾名思义,为发生在气管或支气管部位的结核病.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气管镜检查来确诊.从气管镜直接观察到的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受到侵犯,故一般称为支气管内膜结核.
作者:傅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ARDS的机械通气时机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46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早期组(29例)与晚期组(17例).比较两组上机血气、f、PaO2/FiO2、MODS及病死率.结果 29例早期组上机前MODS7例,上机3天低氧血症被及时纠正,死亡5例;17例晚期组上机前MODS 12例,上机3天低氧血症无明显改善,死亡11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以降低ARDS的病死率.
作者:王秀香;杨敬平;孙德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青年人涂阳肺结核的诊治和管理措施.方法 对135例青年人涂阳肺结核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人以咳嗽、胸痛、发热、纳差、消瘦、盗汗为主,病程短.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笑键,积极查痰及胸部X线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祝斌;姚玲;陶成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护理工作中防范风险能力,现对肝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作者:王春亚;黄建芳;苏建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需要进行静脉和肠内营养治疗.多数病人在插胃管时,能顺利进入胃部.而部分病人出现留置胃管失败.近期,我科应用在导丝引导下胃管置入的操作方法,为6位患者留置胃管共20人次,成功率100%.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卫中;孟桂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2001年至2005年我院收治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病人,不住院治疗33例,现将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冯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尾加压素Ⅱ(U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观察家庭氧疗对ADM、U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测定8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ADM、UⅡ、内皮素-l(ET-1)水平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并与40例当地健康人对照.出院后42例患者接受家庭氧疗(治疗组),34例未氧疗(对照组),随访6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 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ADM、UⅡ均显著高于健康正常组(P均<0.01),急性发作期均高于缓解期(P均<0.01).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浆ADM、UⅡ均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ET-1及mPAP呈显著正相关.6周后,治疗组ADM、UⅡ、mP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ADM、UⅡ可能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氧疗可能通过对ADM、ET-1、uⅡ水平起调节作用进而改善症状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晓剑;何良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化疗对恶性肿瘤的作用日见重要,但化疗副作用带来的痛苦常影响病人坚持治疗.做好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不但可保证治疗手段顺利进行,提高治疗率,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国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笑气吸入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人工流产时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笑气吸入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人工流产,并静脉注射异丙酚人工流产两组对比.观察镇痛效果,官颈软化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人流综合症,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两组宫颈软化及手术时间、呼吸抑制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笑气吸入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人工流产术安全且操作简单,镇痛效果好,宫颈软化充分,手术时间短,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
作者:梁晓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51例外科治疗的先天性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51例中41例术前有临床症状,10例为体检发现;43例术前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胸腺瘤、肺癌和纵隔肿瘤,8例术前影像学诊断支气管囊肿;术后恢复均顺利,45例术后症状消失,5例术后胸痛及咳嗽,1例术后3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治愈.余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手术完整切除可明确诊断,解除症状,防止并发症和改善预后,是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张毅;魏翔;潘铁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80例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年龄65-80岁,ASA Ⅰ~Ⅲ级,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表面麻醉组(对照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实验组),每组40例.观察记录患者术中生命体征(SBP、HR、RR、SpO2低值)的变化、不良反应(包括呛咳、呼吸抑制等)及苏醒后主观满意度.结果 与表面麻醉组比较,静脉麻醉组SBP、HR、RR、SpO2的波动值变化较小,剧烈呛咳的病例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尽管静脉麻醉组短暂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表面麻醉组(P<0.05),但由于采取而罩加压给氧等处理,患者spO2始终维持在96%以上.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安全性及舒适性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冯俊光;吴先平;唐有华;杨兆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肺结核肺切除术的手术适应症及经验.方法 2000年~2006年,252例肺结核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全肺切除术17例,复合肺叶切除术10例,肺叶切除术148例,局限性肺切除术77例;空洞性病变86例,结核球或干酪灶115例,支气管病变或肺不可逆病变32例,毁损肺19例.结果 手术死亡2例,痰荫阴转率92.9%,一次手术治愈率92.5%,复发率4.0%,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1例(4.4%),结核播散6例(2.4%).结论 肺切除术是治疗特殊类型肺结核的有效手段,但应准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把握手术时机.
作者:王传庆;王伟;金明华;黄庆;关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84例CV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为刺激性干咳者62例(73.8%).曾误诊66例,误诊率(78.6%),误诊时间2个月~2年.误诊为支气管炎48例(57.1%).按需吸入万托林气雾剂,门服顺尔宁72例(85.7%)后临床治愈.另12例(14.5%)加吸入可酮或普米克后治愈.结论 CVA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提高临床医生对CVA的认识是达到正确诊断及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平;皇甫春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结核病的诊断主要靠临床X线影像资料,通过痰涂片诊断阳性率低,结核菌培养虽能诊断结核,但培养时间长,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陈建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氟喹诺酮类药物(nuoroquinolones,FQs)是现今重要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但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细菌不断发生耐药性变异,以求适者生存[1].
作者:楼海;沙巍;肖和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初治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资料,为其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对67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用2HRZE/4HR短程化疗方案,结合口服激素及反复胸腔抽液进行治疗.结果 胸穿抽液采取常规方法 24例,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控制胸水者43例;胸腔积液59例在1月内吸收;12例出现胸膜增厚.结论 2HRPE/4HR短程化疗方案,联合口服激素及积极胸腔抽液治疗疗效较好,采用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控制胸水较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更加安全、有效和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静;韩明锋;刘海清;孙伟;刘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高龄肺癌患者外科治疗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处理的经验及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 对1999年1月~2006年6月在我科接受手术的70岁以上肺癌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接受全肺切除、肺叶切除、肺叶楔形切除等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术后早期死亡1例.5年随访率达100%,全组1年生存率为80.0%,3年生存率为38.5%,5年生存率为26.2%.结论 高龄肺癌患者常合并或并发各种疾病,手术治疗及积极预防治疗围手术期可能的并发症,是病人长期生存的关键.
作者:孙风哲;苗传玉;杨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结核球是继发型肺结核的一种类型,占各型结核病的3.7~5.6%,随着短程化疗方案的实施,尤其是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的强化治疗,对肺结核的病理类型有一定影响,导致结核球的比例上升[1].
作者:林志新;陆元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老年慢性阻寒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1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NIPPV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呼吸频率、心率、插管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24 h后血气和呼吸频率、心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改善时间在72h.治疗组捕管率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可改善老年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减少插管率和住院时间,是治疗老年AECOPD的有效手段.
作者:孙丽;苗深文;李晶晶;郭彤;李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我国现有l000万左右的儿童哮喘患者.其中5%-10%的哮喘患儿虽经规范治疗仍不能得到良好控制.这些病例被称之为难治性哮喘(以下简称DTA),是儿童死亡的常见原因.我们应用舒利迭治疗难治性哮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艺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