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
外科病人创伤性大,术后病人疼痛较为剧烈.如何安全、有效镇痛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减少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已取得较大进步.镇痛泵(PCA)技术治疗效果确切,用药合理,具有可根据个体对止痛药不同需要而投放的优点,本文总结了对术后镇痛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为临床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许妙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使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和α-糜蛋白酶辅助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我院近2年来诊治的老年性肺炎44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均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盐酸氨溴索30 mg氧驱动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 a糜蛋白酶8 mg雾化吸人,2次/d,疗程均为5~7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人氨溴索治疗老年性肺炎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开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IL-8、TNF-a、IL-10水平的影响,评价多索茶碱对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清细胞因子(IL-8、TNF-a、IL-10)、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血清IL-8、TNF-a、IL-10的表达,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索茶碱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对COPD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吴晓东;唐良法;江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或携带有病人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作者:孙良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结核专科医院发热病人的临床特点,做好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发热门诊病人384例,对其病因、流行病学史、伴随症状、血液分析、胸部X线表现及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专科发热病人临床特点为:1、患者以16~40岁青壮年为主(61.46%);热度多为38-40~C的中高度热;2、病因以原有肺结核基础病或外院疑诊肺结核的占多数(73.96%);3、多数患者伴随咳嗽等呼吸道症状;4、胸片大多显示肺部不同部位、混合性病变;5、血液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至10×109/L以上为多.结论 结核专科发热病人临床特点无特异性,发热门诊医生必须重点突出与传染性发热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黎婉媚;徐改凤;李映文;冯玉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口服氨茶碱对50岁以上不同年龄COPD缓解期患者的症状、肺功能、血CRP、电解质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40例稳定期中度COPD患者分为(50-65)岁和(66-85)岁组(A,B组),两组患者给予氨茶碱100 mg口服,3次/日共4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生活质量评分、测定肺功能和血CRP、Na+、K+的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治疗4周后B组呼吸困难评分、SGRQ症状明显改善;A组PEFR增加显著,两组FEV1%、FEV1/FVC改变不明显.两组治疗后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钠、钾水平虽轻度减低,但差异不显著.研究期间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治疗量氨茶碱口服可减轻部分COPD缓解期年长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65岁以下患者肺功能部分指标,用于50岁以上患者安全、方便.
作者:吴军;陈兴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老年慢性阻寒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1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NIPPV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呼吸频率、心率、插管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24 h后血气和呼吸频率、心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改善时间在72h.治疗组捕管率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可改善老年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减少插管率和住院时间,是治疗老年AECOPD的有效手段.
作者:孙丽;苗深文;李晶晶;郭彤;李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 对哮喘患者Th1/Th2调控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 将50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治疗组(A组)25例,采用吸人糖皮质激素加a2激动剂治疗;实验组(B组)25例,在A组治疗方法 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基泰)1.6mg皮下注射,一周2次,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晕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指标含量,并观察肺功能FEV1值及免疫球蛋白E(IgE)变化.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20例.结果 A、B两组患者肺功能FEV,值治疗后较基线值分别提高0.27L和0.33L,白天哮喘症状评分分别减少0.78和0.74分,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分别减少1.02和1.13分,沙丁胺醇使用量分别减少1.84和1.72喷/日,两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B两组治疗前IL-4、IL-13、IgE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后检测上述指标有明显下降(P<0.01),而IFN-γ、lL-12、IFN-γ/IL-4及IL-12/IL-13比值则与之相反.A、B两组之问对比,实验组治疗后IL-12水平及IL-12/IL-13比值高于基础治疗组(P均<0.05).两组的不良反应轻微,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以提高哮喘患者1L-12水平和IL-12/IL-13比值,在调节哮喘患者的Th1/Th2平衡方面有一定增强作用,在哮喘缓解期维持治疗和调节免疫上有应用价值.
作者:余世庆;黄永富;杭杲;徐孝华;陈春燕;吕学东;朱丽娟;杨小骏;张祖贻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的临床、CT特点、治疗方法 和预后.方法 结合收治的1例LI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10年国内外已发表有较完整临床资料的42名患者的临床、CT特点、治疗方法 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LIP患者以女性多见,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特发性少见;主要症状为咳嗽、活动时气短;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弥散功能障碍.肺CT表现为双肺弥漫毛玻璃样斑点影及胸膜下小结节,双下肺多发;病理特点是弥漫的多克隆的淋巴细胞浸润气道周围并扩展到肺间质.结论 LIP的临床、CT表现均有一定特点,确诊有赖于病理,激素及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可能有较好的效果.LIP患者的长期预后资料很少,已有的资料提示预后差异很大.
作者:李洪霞;俞森洋;刘长庭;孙宝君;王玉;张智健;郭爱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CT检查怀疑为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36例患者,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活检和刷检后,对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应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对所获得的标本进行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36例患者经纤支镜检查明确诊断31例,其中,组织活检、刷检和TBNA的阳性率分别是69.4%、63.9%、61.1%.常规组织活检及刷检的阳性为75.0%.结合TBNA术的阳性率增加为86.1%.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TBNA术操作方便、安全,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施斌;张新静;叶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氯氮平是一种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随着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现对我院应用氯氮平治疗导致粒细胞缺乏的2例报告.
作者:付晓;吴金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瘸病(PLAM)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PlAM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该病主要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咳嗽、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为主;常发生乳糜胸和(或)气胸;肺功能检查有弥散功能下降,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多,兼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HRCT见双肺弥漫薄壁囊状阴影为影像学特征性表现;肺组织活检是确诊的主要依据.结论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清,孕激素疗效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探讨病因及寻找有效的疗法.
作者:殷建团;张耀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胸腔置管引流并双路径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老年患者,卡氏评分>60分以上,行胸腔置管引流术后,胸腔内灌注BLM每次60mg,IL-2每次200万IU,1次/周,同步吉西他滨单药化疗(800-1000 mg/m2,ivdrip,dl,8,15,每4周重复).观察不良反应,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有效率为85.0%(34/40),CR 10例(25%),PR 24例(60%),NR 6例(15%),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主要副反应为.Ⅰ-Ⅱo血小板减少及皮疹.结论 胸腔置管引流并双路径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副反应较轻,是一种可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
作者:王仲;袁娟;唐铁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舒利迭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COPD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使用BiPAP通气,B组既使用BiPAP通气.又使用舒利迭.治疗前及治疗后三月由患者独立完成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问卷)调查表,比较联合治疗与单一治疗前后SGRQ各分值及总分的差值.结果 BiPAP通气联合舒利迭治疗比单一采用BiPAP通气治疗对SGRQ各分值及总分的差值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对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BiPAP通气联合舒利迭治疗,其效果比单一采用BiPAP治疗更能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娟;张金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结核误诊为哮喘的原因及其正确诊断的方法 .方法 对误诊为哮喘的24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特征以刺激性咳嗽为主(91.7%),其次是活动后胸闷气促、肺部哮鸣音,胸部影像学无特征性.10例(41.7%)患者轻至中度的阻寒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其中4例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16.7%);支气管镜下表现为炎性浸润型58.3%,溃疡及干酪坏死型8.3%,肉芽增殖型12.5%,瘢痕狭窄型20.9%;病变部位常见左主支气管和左上叶支气管,多部位受累占87.5%;支气管镜活检诊断11例(45.8%),刷检抗酸杆菌阳性13例(54.2%),支气管镜检后痰抗酸杆菌阳性14例(58.3%).结论 结核中毒症状不明显,而主要表现为喘鸣、咳嗽及胸闷的支气管结核患者,易于被误诊为哮喘,支气管镜检查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
作者:季洪健;陈丽萍;王辉;姚秋菊;徐凤英;柳溪;蔡晓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达,社会对院前急救的要求越高.笔者通过对护士出诊前准备、现场急救、途中监护、转运中常出现的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
作者:危丽华;汪春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气管支架是治疗气管、支气管恶性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就我院2例放置气管、支气管支架治疗气道狭窄报告如下.
作者:郭青梅;叶华;张羽;余一;薛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化疗,肿瘤会有效的缩小,从而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化学药物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使手术后原本体质虚弱的机体康复受到影响.加之化疗周期长、药费昂贵,使化疗本身又成为一种影响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平衡的应激因素.
作者:陈俊霞;闫丽;蒋雯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青年人涂阳肺结核的诊治和管理措施.方法 对135例青年人涂阳肺结核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人以咳嗽、胸痛、发热、纳差、消瘦、盗汗为主,病程短.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笑键,积极查痰及胸部X线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祝斌;姚玲;陶成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5月收治结核性脑膜炎44例的回顾性总结.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成年人较多,多伴有肺结核和肺外结核,肺结核多为粟粒性肺结核.我科采用鞘内注射INH和地塞米松,给予激素、常规抗痨、脱水及对症治疗,发病早期(2周内)病人可完全治愈,发病2周以上病人多伴有后遗症,发病时间越长后遗症越严重.
作者:热黑玛·艾尼瓦力也夫;米热古丽·阿不都热合曼;沙拉买提·买买提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