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团;张耀亭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的临床、CT特点、治疗方法 和预后.方法 结合收治的1例LI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10年国内外已发表有较完整临床资料的42名患者的临床、CT特点、治疗方法 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LIP患者以女性多见,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特发性少见;主要症状为咳嗽、活动时气短;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弥散功能障碍.肺CT表现为双肺弥漫毛玻璃样斑点影及胸膜下小结节,双下肺多发;病理特点是弥漫的多克隆的淋巴细胞浸润气道周围并扩展到肺间质.结论 LIP的临床、CT表现均有一定特点,确诊有赖于病理,激素及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可能有较好的效果.LIP患者的长期预后资料很少,已有的资料提示预后差异很大.
作者:李洪霞;俞森洋;刘长庭;孙宝君;王玉;张智健;郭爱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dhromboembolism,PIE)是肺栓塞的常见类型.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症,是急性肺部疾病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作者:张华;张萌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使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和α-糜蛋白酶辅助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我院近2年来诊治的老年性肺炎44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均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盐酸氨溴索30 mg氧驱动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 a糜蛋白酶8 mg雾化吸人,2次/d,疗程均为5~7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人氨溴索治疗老年性肺炎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开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 56例OSAS患者,按低氧血症的程度分为两组,监测多导睡眠图各项指标与空腹血糖、胰岛素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作统计学分析.另外选择15例不符合OSAS诊断者为对照组.结果 OSAS患者较对照组血浆胰岛素、血糖升高,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l)、长睡眠呼吸暂停时间(SAT)和总睡眠呼吸暂停时间呈正相关.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ISI逐渐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在OSAS组血糖、胰岛素和ISI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总睡眠呼吸暂停时间的贡献度大.结论 OSAS与IR之间存在相关性,OSAS低氧可产生胰岛素抵抗.
作者:沈宏韬;顾雪峰;郭翠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氯氮平是一种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随着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现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现对我院应用氯氮平治疗导致粒细胞缺乏的2例报告.
作者:付晓;吴金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与高聚金葡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平阳霉素、高聚金葡素治疗,治疗结束后按WHO统一标准观察患者胸腔积液的变化,评价有效率.结果 平阳霉素组治疗有效率55%,高聚会葡索组治疗有效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阳霉素与高聚金葡素胸膜腔内注射对恶性胸腔积液治疗都有一定疗效,高聚金葡素的疗效高于平阳霉素.
作者:祝清清;孙耕耘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观察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变应性哮喘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中TLR2和TLR4 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Complex Salvia Miltiorrhiza Injection,SA)对其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SA组,每组各10只.各组按要求处理于20天后取脾脏,贴壁法分离脾巨噬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LR2和TLR4 mRNA以及GAPDH cDNA的荧光域值循环数,观察SA对TLR2和TLR4 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LR2mRNA 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4 mRNA表达无变化(P>0.05);模型组与SA组比较,SA组TLR2和TLR4 mRNA表达均上调,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A能使变应性哮喘模型小鼠脾巨噬细胞中TLR2和TLR4 mRNA水平表达上调,为中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朱蓉;洪永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胸腔置管引流并双路径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老年患者,卡氏评分>60分以上,行胸腔置管引流术后,胸腔内灌注BLM每次60mg,IL-2每次200万IU,1次/周,同步吉西他滨单药化疗(800-1000 mg/m2,ivdrip,dl,8,15,每4周重复).观察不良反应,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有效率为85.0%(34/40),CR 10例(25%),PR 24例(60%),NR 6例(15%),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主要副反应为.Ⅰ-Ⅱo血小板减少及皮疹.结论 胸腔置管引流并双路径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副反应较轻,是一种可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
作者:王仲;袁娟;唐铁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应用奥美拉唑加血凝酶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奥美拉唑加血凝酶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咪替丁.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 奥美拉唑加血凝酶是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有效药物之一,副反应小.
作者:蒲红;王永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气管支架是治疗气管、支气管恶性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就我院2例放置气管、支气管支架治疗气道狭窄报告如下.
作者:郭青梅;叶华;张羽;余一;薛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吸入丙酸倍氯米松对胸内结节病患者肺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接受激素治疗的结节病患者42例,比较A组(单纯口服泼尼松治疗)和B组(口服泼尼松联合吸人丙酸倍氯米松治疗)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结果 口服泼尼松联合吸入丙酸倍氯米松与单纯口服泼尼松相比,后者FEFmax%增长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而DLCO%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改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口服泼尼松联合吸入丙酸倍氯米松可能更有利于气道功能改善,且有助于减少口服激素剂量,减轻药物副作用.
作者:陈韦;赖莉芬;冯华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或携带有病人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作者:孙良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恶性肿瘤在全世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每年的新发病例将达到20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将达到1200万.随着新的药物不断出现,化疗疗效不断提高,化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王大庆;张雪坤;高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对软骨肉瘤肺转移的认识.方法 结合一例软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详细分析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等.结果 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结论 软骨肉瘤肺转移罕见,极易误诊.应予重视.
作者:胡晓文;操乐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Bact/Alert 3D系统与常用检测方法 优略的比较.方法 收集2006年5月~2007年4月期间确诊肺结核病人痰标本305份,每份标本同时做抗酸杆菌涂片(直接涂片、萋-尼氏染色)、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Bact/Ahrt 3D系统培养,对结果 进行分析,总结3种方法 对确诊肺结核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305份确诊肺结核病人痰标本中,抗酸杆菌涂片、分枝杆菌分离培养、Bact/Alert 3D系统培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3%、29.2%、42.9%.结论 Bact/Alert 3D系统以其较高的检出率、较快的检出时间,更有助于提高传染性肺结核的发现率.
作者:周辉;张治国;杜春英;吴进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达,社会对院前急救的要求越高.笔者通过对护士出诊前准备、现场急救、途中监护、转运中常出现的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
作者:危丽华;汪春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初治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资料,为其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对67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用2HRZE/4HR短程化疗方案,结合口服激素及反复胸腔抽液进行治疗.结果 胸穿抽液采取常规方法 24例,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控制胸水者43例;胸腔积液59例在1月内吸收;12例出现胸膜增厚.结论 2HRPE/4HR短程化疗方案,联合口服激素及积极胸腔抽液治疗疗效较好,采用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控制胸水较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更加安全、有效和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静;韩明锋;刘海清;孙伟;刘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CT检查怀疑为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36例患者,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活检和刷检后,对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应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对所获得的标本进行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36例患者经纤支镜检查明确诊断31例,其中,组织活检、刷检和TBNA的阳性率分别是69.4%、63.9%、61.1%.常规组织活检及刷检的阳性为75.0%.结合TBNA术的阳性率增加为86.1%.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TBNA术操作方便、安全,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施斌;张新静;叶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特点.方法 比较中青年组72例、老年组42例的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微觉醒指数(arousal index,Arl)与中青年组相比均较低,低血氧饱和度(SaO2)与中青年相比却较高,睡眠结构两组类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OSAS中打鼾、夜间憋醒、觉醒时头痛、白天闲倦等症状与中青年患者比较较轻,但各系统并发症较多.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老年组OSAS患者呼吸紊乱及缺氧程度较轻,临床症状较轻但睡眠结构紊乱的程度与中青年组基本接近.
作者:乔珊;孙艳荪;李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具有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感染率、低递降率、农村疫情高于城市、青壮年患病率且死亡比例高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要实现国家结核病高治愈率和高发现率的目标,基层单位痰检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赵丹;张兴树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