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蓉;洪永清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48例重型颅脑损伤接受呼吸机通气治疗患者,比较在出现潜在的呼吸衰竭前和后,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后一个月的生存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COS).结果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力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4.5±2.5)天,短于晚期治疗组(8.6±4.7)天,脱机率为70.8%,一个月后生存率为75%,COS评分优于晚期治疗组.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可尽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低氧血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宋杰;季庆;史焕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40例恙虫病肺部合并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40例恙虫病并肺部合并症的患者症状和体征、X线胸片、胸部CT.结果 临床表现高热有36例(90%),有焦痂或溃疡40例(100%),淋巴结肿大24例(60%),皮疹18例(45%),咳嗽咳痰38例(95%),肺部啰音34例(85%),X线胸片:肺部炎性渗出性病变40例(100%),CT肺实质病变40例(100%),肺间质炎性改变16例(40%),胸膜病变10例(25%),胸腔积液8例(20%).结论 恙虫病肺部合并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表现易误诊,应重视病史及寻找焦痂的体检.
作者:杨建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 56例OSAS患者,按低氧血症的程度分为两组,监测多导睡眠图各项指标与空腹血糖、胰岛素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作统计学分析.另外选择15例不符合OSAS诊断者为对照组.结果 OSAS患者较对照组血浆胰岛素、血糖升高,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l)、长睡眠呼吸暂停时间(SAT)和总睡眠呼吸暂停时间呈正相关.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ISI逐渐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在OSAS组血糖、胰岛素和ISI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总睡眠呼吸暂停时间的贡献度大.结论 OSAS与IR之间存在相关性,OSAS低氧可产生胰岛素抵抗.
作者:沈宏韬;顾雪峰;郭翠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支气管肺癌是严重威胁生命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以人口密度较高的工业城市更为突出.而小细胞肺癌发生率占全部肺癌20~25%,患者发病在32~79岁不等,平均在60岁以下.笔者收集7例小细胞肺癌均在60
作者:张国安;安瑞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占各类感染疾病之首,近年来随着广谱抗乍素的广泛应用及有创诊疗技术的开展,感染病原体构成谱不断变迁,耐药菌广泛流行,抗生素的选择面临诸多困难.现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荫及耐药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傅杰武;顾玉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尾加压素Ⅱ(U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观察家庭氧疗对ADM、U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测定8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ADM、UⅡ、内皮素-l(ET-1)水平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并与40例当地健康人对照.出院后42例患者接受家庭氧疗(治疗组),34例未氧疗(对照组),随访6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 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ADM、UⅡ均显著高于健康正常组(P均<0.01),急性发作期均高于缓解期(P均<0.01).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浆ADM、UⅡ均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ET-1及mPAP呈显著正相关.6周后,治疗组ADM、UⅡ、mP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ADM、UⅡ可能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氧疗可能通过对ADM、ET-1、uⅡ水平起调节作用进而改善症状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晓剑;何良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Bact/Alert 3D系统与常用检测方法 优略的比较.方法 收集2006年5月~2007年4月期间确诊肺结核病人痰标本305份,每份标本同时做抗酸杆菌涂片(直接涂片、萋-尼氏染色)、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Bact/Ahrt 3D系统培养,对结果 进行分析,总结3种方法 对确诊肺结核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305份确诊肺结核病人痰标本中,抗酸杆菌涂片、分枝杆菌分离培养、Bact/Alert 3D系统培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3%、29.2%、42.9%.结论 Bact/Alert 3D系统以其较高的检出率、较快的检出时间,更有助于提高传染性肺结核的发现率.
作者:周辉;张治国;杜春英;吴进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ARDS的机械通气时机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46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早期组(29例)与晚期组(17例).比较两组上机血气、f、PaO2/FiO2、MODS及病死率.结果 29例早期组上机前MODS7例,上机3天低氧血症被及时纠正,死亡5例;17例晚期组上机前MODS 12例,上机3天低氧血症无明显改善,死亡11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以降低ARDS的病死率.
作者:王秀香;杨敬平;孙德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我院在2007年9月期间连续收治2例因密切接触集体死亡的鸭群而出现发热、头身疼痛、胸片提示为肺炎的患者,临床诊断为鹦鹉热肺炎.
作者:张文源;杨保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食用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氧气湿化瓶为塑料制品,通常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瓶底及瓶体形成一层水垢,很难去除.通常在清洁这样的水垢时家庭常用清水擦拭,沉积时间长的白色结晶水垢,还需用钢丝球蘸去污粉用力擦拭,费时费力,效果又不佳,还留下划痕,同时也不达到消毒目的,我们用食醋溶液浸泡擦拭容器,效果满意.
作者:郭红;武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观察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变应性哮喘小鼠脾脏巨噬细胞中TLR2和TLR4 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Complex Salvia Miltiorrhiza Injection,SA)对其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SA组,每组各10只.各组按要求处理于20天后取脾脏,贴壁法分离脾巨噬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LR2和TLR4 mRNA以及GAPDH cDNA的荧光域值循环数,观察SA对TLR2和TLR4 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LR2mRNA 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4 mRNA表达无变化(P>0.05);模型组与SA组比较,SA组TLR2和TLR4 mRNA表达均上调,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A能使变应性哮喘模型小鼠脾巨噬细胞中TLR2和TLR4 mRNA水平表达上调,为中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朱蓉;洪永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84例CV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为刺激性干咳者62例(73.8%).曾误诊66例,误诊率(78.6%),误诊时间2个月~2年.误诊为支气管炎48例(57.1%).按需吸入万托林气雾剂,门服顺尔宁72例(85.7%)后临床治愈.另12例(14.5%)加吸入可酮或普米克后治愈.结论 CVA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提高临床医生对CVA的认识是达到正确诊断及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平;皇甫春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老年慢性阻寒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1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NIPPV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呼吸频率、心率、插管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24 h后血气和呼吸频率、心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改善时间在72h.治疗组捕管率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可改善老年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减少插管率和住院时间,是治疗老年AECOPD的有效手段.
作者:孙丽;苗深文;李晶晶;郭彤;李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化疗,肿瘤会有效的缩小,从而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化学药物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使手术后原本体质虚弱的机体康复受到影响.加之化疗周期长、药费昂贵,使化疗本身又成为一种影响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平衡的应激因素.
作者:陈俊霞;闫丽;蒋雯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结核球是继发型肺结核的一种类型,占各型结核病的3.7~5.6%,随着短程化疗方案的实施,尤其是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的强化治疗,对肺结核的病理类型有一定影响,导致结核球的比例上升[1].
作者:林志新;陆元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青年人涂阳肺结核的诊治和管理措施.方法 对135例青年人涂阳肺结核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人以咳嗽、胸痛、发热、纳差、消瘦、盗汗为主,病程短.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笑键,积极查痰及胸部X线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祝斌;姚玲;陶成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者男,37岁.病案号186857.诉发热、头痛20余天于2006-8-15从外院转入我院.发热呈持续性,高体温38℃,伴畏寒,口服解热镇痛药体温可降至正常,药效过后再发热.
作者:张齐武;高俊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氟喹诺酮类药物(nuoroquinolones,FQs)是现今重要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但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细菌不断发生耐药性变异,以求适者生存[1].
作者:楼海;沙巍;肖和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化疗对恶性肿瘤的作用日见重要,但化疗副作用带来的痛苦常影响病人坚持治疗.做好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不但可保证治疗手段顺利进行,提高治疗率,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国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胸腔置管引流并双路径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老年患者,卡氏评分>60分以上,行胸腔置管引流术后,胸腔内灌注BLM每次60mg,IL-2每次200万IU,1次/周,同步吉西他滨单药化疗(800-1000 mg/m2,ivdrip,dl,8,15,每4周重复).观察不良反应,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有效率为85.0%(34/40),CR 10例(25%),PR 24例(60%),NR 6例(15%),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主要副反应为.Ⅰ-Ⅱo血小板减少及皮疹.结论 胸腔置管引流并双路径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副反应较轻,是一种可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
作者:王仲;袁娟;唐铁钢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