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恙虫病并肺部合并症40例临床分析

杨建梅

关键词:恙虫病, 焦痂, 肺部合并症
摘要:目的 研究40例恙虫病肺部合并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40例恙虫病并肺部合并症的患者症状和体征、X线胸片、胸部CT.结果 临床表现高热有36例(90%),有焦痂或溃疡40例(100%),淋巴结肿大24例(60%),皮疹18例(45%),咳嗽咳痰38例(95%),肺部啰音34例(85%),X线胸片:肺部炎性渗出性病变40例(100%),CT肺实质病变40例(100%),肺间质炎性改变16例(40%),胸膜病变10例(25%),胸腔积液8例(20%).结论 恙虫病肺部合并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表现易误诊,应重视病史及寻找焦痂的体检.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65例高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总结高龄肺癌患者外科治疗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处理的经验及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 对1999年1月~2006年6月在我科接受手术的70岁以上肺癌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接受全肺切除、肺叶切除、肺叶楔形切除等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术后早期死亡1例.5年随访率达100%,全组1年生存率为80.0%,3年生存率为38.5%,5年生存率为26.2%.结论 高龄肺癌患者常合并或并发各种疾病,手术治疗及积极预防治疗围手术期可能的并发症,是病人长期生存的关键.

    作者:孙风哲;苗传玉;杨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监测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特点.方法 比较中青年组72例、老年组42例的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微觉醒指数(arousal index,Arl)与中青年组相比均较低,低血氧饱和度(SaO2)与中青年相比却较高,睡眠结构两组类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年OSAS中打鼾、夜间憋醒、觉醒时头痛、白天闲倦等症状与中青年患者比较较轻,但各系统并发症较多.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老年组OSAS患者呼吸紊乱及缺氧程度较轻,临床症状较轻但睡眠结构紊乱的程度与中青年组基本接近.

    作者:乔珊;孙艳荪;李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先天性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51例外科治疗

    目的 了解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51例外科治疗的先天性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51例中41例术前有临床症状,10例为体检发现;43例术前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胸腺瘤、肺癌和纵隔肿瘤,8例术前影像学诊断支气管囊肿;术后恢复均顺利,45例术后症状消失,5例术后胸痛及咳嗽,1例术后3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治愈.余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手术完整切除可明确诊断,解除症状,防止并发症和改善预后,是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张毅;魏翔;潘铁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AECOPD并Ⅱ型呼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老年慢性阻寒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1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NIPPV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呼吸频率、心率、插管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24 h后血气和呼吸频率、心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改善时间在72h.治疗组捕管率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可改善老年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减少插管率和住院时间,是治疗老年AECOPD的有效手段.

    作者:孙丽;苗深文;李晶晶;郭彤;李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颈淋巴结核围手术期护理

    颈淋巴结核是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虽然颈淋巴结核经内科抗结核治疗后病灶多不会播散,但该病易形成化脓感染,久治不愈的窦道,以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琼;付友琴;周海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沐舒坦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沐舒坦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5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沐舒坦,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有效率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消失比率及住院大数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沐舒坦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可靠.

    作者:丁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韦格内肉芽肿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韦格内肉芽肿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所见及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东台市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和/或鼻黏膜、鼻腔新生物活检病理证实的韦格内肉芽肿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共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侵犯的组织器官包括肺、鼻咽、肾脏、眼、腮腺、耳、关节及皮肤等.胸部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多发性、多变性的特点.实验室检查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韦格内肉芽肿的特异性抗体,12例患者中有10例呈阳性.病理以小血管纤维坏死及巨细胞肉芽肿为特征.12例患者均经细胞毒药物或和皮质激素治疗,经半年至一年随访,病情明显缓解11例,其中肺部病灶基本吸收6例,1例病情恶化,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 韦格内肉芽肿可侵犯多个组织器官,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 主要靠病理活检、临床症状、X线或CT、MR及实验室辅助检查.一旦确诊尽早应用细胞毒药物或和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王红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COPD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静滴,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2.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可缓解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改善血气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凯;贺兼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肿瘤化疗副作用的护理对策

    化疗对恶性肿瘤的作用日见重要,但化疗副作用带来的痛苦常影响病人坚持治疗.做好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不但可保证治疗手段顺利进行,提高治疗率,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国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巧用食醋除氧气湿化瓶水垢

    食用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氧气湿化瓶为塑料制品,通常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瓶底及瓶体形成一层水垢,很难去除.通常在清洁这样的水垢时家庭常用清水擦拭,沉积时间长的白色结晶水垢,还需用钢丝球蘸去污粉用力擦拭,费时费力,效果又不佳,还留下划痕,同时也不达到消毒目的,我们用食醋溶液浸泡擦拭容器,效果满意.

    作者:郭红;武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结核性脑膜炎4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5月收治结核性脑膜炎44例的回顾性总结.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成年人较多,多伴有肺结核和肺外结核,肺结核多为粟粒性肺结核.我科采用鞘内注射INH和地塞米松,给予激素、常规抗痨、脱水及对症治疗,发病早期(2周内)病人可完全治愈,发病2周以上病人多伴有后遗症,发病时间越长后遗症越严重.

    作者:热黑玛·艾尼瓦力也夫;米热古丽·阿不都热合曼;沙拉买提·买买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CT检查怀疑为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36例患者,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活检和刷检后,对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应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对所获得的标本进行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36例患者经纤支镜检查明确诊断31例,其中,组织活检、刷检和TBNA的阳性率分别是69.4%、63.9%、61.1%.常规组织活检及刷检的阳性为75.0%.结合TBNA术的阳性率增加为86.1%.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TBNA术操作方便、安全,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施斌;张新静;叶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支气管结核误诊为哮喘的原因分析和诊断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支气管结核误诊为哮喘的原因及其正确诊断的方法 .方法 对误诊为哮喘的24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特征以刺激性咳嗽为主(91.7%),其次是活动后胸闷气促、肺部哮鸣音,胸部影像学无特征性.10例(41.7%)患者轻至中度的阻寒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其中4例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16.7%);支气管镜下表现为炎性浸润型58.3%,溃疡及干酪坏死型8.3%,肉芽增殖型12.5%,瘢痕狭窄型20.9%;病变部位常见左主支气管和左上叶支气管,多部位受累占87.5%;支气管镜活检诊断11例(45.8%),刷检抗酸杆菌阳性13例(54.2%),支气管镜检后痰抗酸杆菌阳性14例(58.3%).结论 结核中毒症状不明显,而主要表现为喘鸣、咳嗽及胸闷的支气管结核患者,易于被误诊为哮喘,支气管镜检查是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

    作者:季洪健;陈丽萍;王辉;姚秋菊;徐凤英;柳溪;蔡晓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的临床、CT特点、治疗方法 和预后.方法 结合收治的1例LI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10年国内外已发表有较完整临床资料的42名患者的临床、CT特点、治疗方法 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LIP患者以女性多见,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特发性少见;主要症状为咳嗽、活动时气短;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弥散功能障碍.肺CT表现为双肺弥漫毛玻璃样斑点影及胸膜下小结节,双下肺多发;病理特点是弥漫的多克隆的淋巴细胞浸润气道周围并扩展到肺间质.结论 LIP的临床、CT表现均有一定特点,确诊有赖于病理,激素及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可能有较好的效果.LIP患者的长期预后资料很少,已有的资料提示预后差异很大.

    作者:李洪霞;俞森洋;刘长庭;孙宝君;王玉;张智健;郭爱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84例分析

    目的 探讨儿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84例CV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为刺激性干咳者62例(73.8%).曾误诊66例,误诊率(78.6%),误诊时间2个月~2年.误诊为支气管炎48例(57.1%).按需吸入万托林气雾剂,门服顺尔宁72例(85.7%)后临床治愈.另12例(14.5%)加吸入可酮或普米克后治愈.结论 CVA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提高临床医生对CVA的认识是达到正确诊断及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平;皇甫春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结核球的临床治疗

    结核球是继发型肺结核的一种类型,占各型结核病的3.7~5.6%,随着短程化疗方案的实施,尤其是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的强化治疗,对肺结核的病理类型有一定影响,导致结核球的比例上升[1].

    作者:林志新;陆元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3例不住院治疗效果评价

    2001年至2005年我院收治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病人,不住院治疗33例,现将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冯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口服和吸入激素联合治疗胸内结节病的肺功能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吸入丙酸倍氯米松对胸内结节病患者肺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接受激素治疗的结节病患者42例,比较A组(单纯口服泼尼松治疗)和B组(口服泼尼松联合吸人丙酸倍氯米松治疗)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结果 口服泼尼松联合吸入丙酸倍氯米松与单纯口服泼尼松相比,后者FEFmax%增长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而DLCO%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改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口服泼尼松联合吸入丙酸倍氯米松可能更有利于气道功能改善,且有助于减少口服激素剂量,减轻药物副作用.

    作者:陈韦;赖莉芬;冯华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1例护理体会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tress syndrom,ARDS)是由于肺内外严重疾病(严重感染,休克,烧伤,严重创伤,DIC,大手术等)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点.

    作者:张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晚期肺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晚期肺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围术期护理的经验.方法 1997年1月~2004年12月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治疗晚期肺癌163例围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出现各种并发症67例次,1例死亡,余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治疗晚期肺癌,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围术期护理得当,可降低死亡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韩星芬;荣宁宁;杨秀珍;郭雪;金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